第162章 外部媒体:东古的诗,看不懂啊!-《写小说谱神曲,世界喊我文祖爹!》

  随着於佳颖带领的秃鹰团队抵达,这一次东古文化论坛的参会国,便全数到齐。

  会议也在两天后,开始了第一轮的探讨。

  “东古古音为五调,桑梓同样如此,在这一方面,我们早就超越了对方,各位如果有谁在音律方面有疑虑的话,随便问,桑梓差不多能回答你们所有。”

  作为东道主,桑梓是第一个发言的。

  当年他们从东古掠夺走的文化,音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经过多年探索,确实被他们抄去了很多东西。

  形成了当下桑梓音乐的新局面。

  只是,桑梓发言代表,一句大言不惭的“超越”话语,让於佳颖忍不住想要吐槽。

  或许眼下的桑梓音乐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超过了当下的东古。

  但那是因为,东古还没有摆脱那场入侵之战的影响罢了。

  拿全盛时期的他们,比肩衰弱中的东古,还说得这般洋洋得意,也真是好意思。

  而且,於佳颖虽不是音律方面的大家,但她除了诗词之外,也兼修着东古国学。

  对于东古的传统文化,是有一定了解基础的。

  桑梓的五音,本就是源自东古五音,但作为曾经东古的附属国之一。

  是不可能习得全部的音律曲谱。

  故而,他们所创作的五音,缺乏东古那种疆域万里,万国来朝的恢弘大气。

  只有寡民小国,自艾自怜的自卑与愁绪。

  听过桑梓传统曲调的人都会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感觉,原因便在这里了。

  这种积淀了几百年时光形成的特有情感,早就渗透进他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是说,掠夺来原本宗主国的文化力量,就立马能借此彻底扭转的。

  即便是眼下桑梓音乐所取得的成绩,於佳颖觉得,与其说他们通过吸收融合东古的相关文化力量,使他们原本的音乐更上了一个台阶。

  还不如说,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东古的这部分文化力量同化了。

  现在他们使用的,其实并不是所谓的更强大的本土文化力量。

  而是完完全全的东古力量。

  只不过,因为这部分文化被他们占据,所以才让大家有了这样的错觉。

  这一点,其实也能从当下桑梓的五音来判断。

  他们将眼下的五音分成了新五音和传统五音。

  传统五音,就是以前那种调调,没什么好说的。

  而新五音,用的正是东古的五声音阶。

  於佳颖都不屑说他们,用着别人的东西,还好意思说“超越”。

  “这个过后可以好好探讨探讨。”南卡的代表站出来附和了一句。

  他们与桑梓大同小异,不过无耻程度却比桑梓更甚。

  至少桑梓对于这些抢来的东古文化,好歹有点明一下出处。

  而南卡,那是直接说是他们自己的。

  就他们那点历史文化,根本承载不起这样的重量,闹出了不少国际笑话。

  可对方就这么没脸没皮,还真就拿他们没辙。

  正应验了那句,至贱则无敌。

  “我也不说别的,就在东古文字转换方面,我们南卡有着完善的体系,大家若在去东古文字方面,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向我们请教。”

  而听了他这话后,於佳颖更是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眼下这些同盟军,大抵都是东古以往的附属国。

  从上到下的文化,都受到东古的影响,有着很深的东古身影。

  很明显,长时间的历史证明,模仿着东古的文化力量,才是保证他们能在域外战场坚持下来的有效文化力量。

  然而,东古一朝被算计得跌倒了,这些国家就开始妄想可以翻身压制东古文化一头。

  纷纷想要去东古化,想要搞自己的本土专属文化力量。

  结果闹出了不少笑话。

  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南卡国主的青福殿重新修葺后,就大殿牌匾,要用传统的东古文字书写,还是用他们去东古化后的南卡文字书写,产生了争议。

  而最终,因为他们自创的南卡文字,根本无法准确表达大殿原本的文字意思。

  所以,到现在青福殿还是用着东古文字。

  不仅是这些古建筑名字,还有南卡人的身份证件,上边同样需要用东古文字来区分人名。

  这种事实摆在眼前,而此刻,南卡代表居然说他们有东古文字转化的完整体系。

  真不要太搞笑了。

  於佳颖原本还打算听一下这个论坛讨论的内容,看看有没有能让她眼前一亮的东西。

  但现在看来,真是浪费时间。

  不由得,她的注意力已经从论坛的讨论,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屏幕上。

  她正在刷着东古外联部的官网信息。

  自己那首诗已经发布出去两天了,东古方面应该早就接收到了。

  要是东古能够读懂她诗句中想要传达的信息,应该会给她回应的。

  可是,已经两天了,别说对她那首诗的回应。

  东古连对这次文化论坛的回应都没有。

  这要在以前,在这场论坛开始时,东古早第一时间跳出来抵制了。

  而如今东古外联部的官网上,却依旧没有半点关于她关于这场文化论坛的相关消息。

  “难道东古那边,没人读懂我诗里想要传达的信息?”

  於佳颖在心中嘀咕了一句。

  “不,情况应该不是这样。

  如果只是没读懂我的意思,那么对于这一场文化论坛,东古也会给出回应。

  而现在的情况是,那边完全是静悄悄的,似乎没有关注这次的事情一样。

  这很不正常。”

  对于这场文化论坛,东古是不可能不做出回应的,所以并不存在不关注的情况。

  除非,这次的回应另有文章。

  也就是,东古其实已经读懂了她的意思,此刻都没回应,那是还没想好要用什么样的措辞来回应她,又能避免被其他人知道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

  不是於佳颖自夸,她对于秃鹰,还是蛮重要的。

  但那边的生活环境,随着她对东古文化的继承越深,越能感受到强烈的排斥感。

  融不进的圈子,还是不要硬融的好。

  原本还没什么,但自打她决定要迈上回家之路后,於佳颖发觉,她的身心,她的血液,她的灵魂全都爆发出了极强的渴望。

  似乎一刻也等不及了一样。

  ……

  ……

  此刻,诗词协会。

  李凡都在这住了两天了,不只他,另外四位也同样如此。

  除了吃喝拉撒睡,他们就没有离开过会议室的。

  没有太特别的原因。

  就是,他写出来的回应诗。

  想找一首能够回应游子归乡心切的诗,其实并不好找,即便李凡背负着一个球的作品。

  能够完全应景,还需要隐晦表达的诗作,是真没有。

  不过,仅仅只是表达他们已经知道对方的意思,这样的作品,就没那么稀缺了。

  所以,李凡一口气拿出了两首作品,想让柳会长他们,自己商量着要选择哪一首来回应。

  而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个“选择”上边。

  几人争论了好几天,依旧难以选出哪一首作品用来回应。

  “不能再纠结了,今天他们那边的论坛都开始了,现在赶紧决定要用哪一首,我直接发布在外联部官网上。

  也不需要编辑特别文案,以诗作回应,不管是对文化论坛本身,还是於教授那首诗,都是很好的选择。”

  杨天毅开口道。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不急着讨要一个结果,可谁知,二选一的局面,会这么难做出选择。

  “要不就这首吧,【寄君思】。”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

  “‘嵩云秦树’暗写相隔之远,‘双鲤传书’点出收到讯息。

  再借‘梁园旧客’‘茂陵病相如’自喻,以为是在说作者本身,实则说的是东古。

  眼下的东古,在文化发展方面,可不就像大病之人,正在缓慢康复之中嘛!

  这首诗发出去,以於教授的才华,定然能看懂其中奥妙。”

  柳北邝一脸享受地吟哦了一遍全诗后,解释道。

  “可我觉得这一首【秋夜寄君思】会不会更好一些。”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诗: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

  “以‘秋夜怀人’起笔,句句写自身所思,却在末句‘幽人应未眠’处转至对方。

  这种‘不写回应却处处是回应’的隐晦,不就是对於教授那首诗最好的回应吗?

  你在天涯咏荷寄情,我在故园秋夜念你未眠,无需言语,这份同频的牵挂已算作答。”

  “好嘛,这不又回到起点了?”听着两人依旧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王衡摊了摊手苦笑一声。

  他和杨天毅其实不擅长诗句解析的,他们的判断,主要就是从柳北邝和楚天舒两人的解释中来做出。

  可李凡写的这两首诗,让柳会长两人一解释,似乎都应景得很,他们一时之间也选不出谁优谁劣。

  “那就都别争了,让李老师自己来挑选吧,不管他选哪一首,我们都同意就是。”

  看到这个情况,杨天毅直接说出了解决方案。

  既然两首诗一时之间难以分出高低,那就是哪一首都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让别人来选,会有争议,那就让李凡自己选。

  这两首都是他写的,他认为哪首好,自然就是哪首好。

  不服?你先能写一首差不多的出来再说!

  看大家都看向他,李凡微微一笑道:“那就选第二首吧!

  虽然前一首映射到的是东古的实情,但其实,我并不太想这般体现出来。

  而第二首心思更细腻一些,我觉得会更符合於教授对我们回应的期盼。

  毕竟她以菡萏寄情,可见自身也是情感细腻丰富之人。

  由此引发的共鸣感更强,更能稳住她归乡的情思,而不至于多生变故。”

  “你啊你……”杨天毅听了李凡的解释后,原本心中对两首诗持平的天平,当即便倾向于第二首了。

  要他早这样说,大家还有个屁的分歧。

  而原本多少有些不忿的柳北邝,此刻也只剩苦笑。

  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杨天毅也不再迟疑。

  将这首诗编辑好,直接上传至外联部官网。

  那些正等待着东古对这次文化论坛给出回应的外部媒体,第一时间便收到了这个信息。

  然而,当他们看到这次外联部的回应是一首诗时,集体懵圈了。

  东古的诗,他们看不懂啊!

  不过,这些外媒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於佳颖看懂了。

  看完全诗的瞬间,她的心中先是升起了一抹感动。

  东古确实收到了她的信息,而且用着同样的手法,给她做出了回应。

  而感动之余,她则是对这首回应之诗的作者,产生了浓浓的好奇。

  对方的诗词水平比她只高不低。

  会是“接天莲叶”的那位吗?

  此时的於佳颖,恨不得当即奔赴东古。

  但她不能,如今东古已经做出回应,接下来她需要等待东古给她递过来一个合适的台阶。

  行百里者半九十,她不能在这最后关头出现什么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