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影视:肆意人生》

  次日,

  晨光熹微,

  禁军大营的辕门刚缓缓开启,千阙便身着镔铁明光铠,腰悬青钢剑,在一众属官的簇拥下,正式就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一职。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听起来名头响亮,乃是大宋“三衙”体系中侍卫马军司的最高长官,论职权,本是军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只是,早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为防唐末五代以来“武人专权”的乱局重演,便定下了严苛的调兵规矩,

  三衙长官即便手握统军之权,也绝无单独调兵的资格,任何军事调动都须与掌管军政的枢密院联署文书,两方印信齐全方可生效。

  宋朝的这套“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的军事体系,本就是为了拆分军权、相互制衡而生。

  枢密院手握调兵的“虎符”,能决定军队的动向与部署,却不直接统领一兵一卒;

  “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则分别掌管京城禁军与部分地方精锐,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与训练,却无调兵之权。

  而“三衙”之间也互不统属,严禁越司指挥,明面上殿前司地位最高,马军司次之,步军司居末,但实际上却彼此掣肘,共同维系着中央集权下的军事平衡。

  千阙身为马军司的最高长官,核心职责便是掌管禁军中的骑兵部队。

  大到所辖马军各指挥的统制调度、日常训练,小到禁军骑兵的番卫值守,皆在他的管辖范畴内。

  不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作为三衙管军臣僚之一,虽统领精锐马军,但调兵发兵仍需枢密院的文书,

  千阙只管禁军骑兵的日常训练,就连禁军骑兵中的武官升迁,罢免,千阙也得上报枢密院,得到枢密院的审核以及批准。

  而新官上任,本就易遭轻视,更何况千阙年未满二十,在满是风霜的军中老将眼中,不过是个“毛头小子”。

  消息传开后,马军司的属官与校尉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是靠背景上位,毕竟是宁远侯,还有人质疑他根本不懂打仗,南下平叛胜利不过侥幸,

  就连他上任后传达的政令,也被属下们阳奉阴违,全然没把他这位新任长官放在眼里。

  这般怠慢,千阙看在眼里,却并未动怒,他心里清楚,如他这般年轻之人,想要在古代的军中立足,不能只靠官职压人,还要靠实打实的实力。

  三日后,禁军骑兵的校场之上,旌旗猎猎,三万骑兵按编制列阵,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千阙缓步走上校场中央的高台,目光扫过下方阵列,发动特性大喇叭,看着台下三万人,朗声道,

  “听闻诸位对本指挥使就任颇有微词,今日不论别的,只论拳脚功夫,谁若觉得能胜过我,便来台上一试!”

  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阵哄笑,随即有三四十个精壮的骑兵越众而出。

  这些人皆是马军司中的佼佼者,个个身高八尺,膀大腰圆,常年骑马练兵,手上力气比寻常士兵大出一截。

  他们大步流星地登上高台,围着千阙摆出架势,眼神里满是不屑。

  千阙却面不改色,待众人站定,他身形一晃,如猎豹般率先出手。

  只见他避开左侧一人的直拳,反手扣住对方手腕,轻轻一拧便将人掀翻在地;

  右侧有人挥拳袭来,他侧身闪躲的同时,手肘重重撞向对方胸口,那人闷哼一声便倒在台上。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高台上的三四十个骑兵便尽数被千阙打趴,个个捂着腰腹或手臂,再起不能。

  可千阙并未停手,他冲台下喝声道,

  “还有谁不服?可一并上来!”

  台下士兵见状,先是鸦雀无声,随即又有一批人涌上高台,依旧是三四十人的规模。

  就这样,一场“车轮战”在校场上拉开序幕,千阙越战越勇,接连打趴下四批,算下来竟有两百余众。

  直到第五批人被他打翻在地,他才微微喘着气,额角渗出细汗,从获得系统直到现在,他才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身体的疲惫。

  高台下的三万骑兵,此刻早已没了先前的轻视,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与敬畏。

  就在这时,千阙再次使用特性大喇叭,之前,他也只是在南下平叛时,为了鼓舞士气,在三千禁军的面前使用过,

  今日却是第一次在三万人面前施展。只听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校场上每个人的耳边,没有丝毫模糊,

  “从今往后,若有敢阳奉阴违、懈怠练兵者,休怪本指挥使军法无情!”

  因为有着大喇叭这个特性,千阙的声音能够清晰地出现在高台下的三万禁军的耳中,

  之后,千阙喊出一句口号,台下三万禁军也同时喊出口号,三万人的声音震耳欲聋,直冲云霄,连校场周围的树木都微微晃动。

  他站在高台上,听着台下这三万人整齐划一的呐喊,这场景,着实让人热血沸腾啊。

  待军队解散后,千阙召来了自己的属下,仔细询问起麾下骑兵的实情。

  这一问才知,马军司名义上虽有三万骑兵编制,可真正装备战马、接受过系统骑兵训练的,不过一万余人,其余的人差不多都是充数的,也是,养一支骑兵可是很贵的,

  如今的带宋,每年还要向西夏和辽国输送一笔不小的钱财和物资,禁军还能够维持一支一万余人的骑兵,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千阙就开始了晚上在逍遥快活,白天则在禁军大营里随机挑选一群幸运士兵,来陪他舒络筋骨的悠闲生活。

  至于说禁军骑兵平日里的训练,有马军司的下属来操心,古代还是有人才的,愿意主动为上司分忧的人可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