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璟:蜀地密使
辽军御帐的兽皮穹顶刚被夜风掀起一角,便被守帐侍卫死死按住,可帐内的躁动却丝毫未减。耶律璟将萧思温的密信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那信纸团滚到铜炉边,险些被跳跃的炭火引燃。“都是一群瞎子!”他的怒吼震得帐内悬挂的狼皮幡旗簌簌发抖,“朕养着你们这群斥候,连南汉南唐为何联手都查不清,留着何用!”
阶下的斥候们齐刷刷叩首,额头贴在冰凉的地面上不敢抬头。自耶律斜轸率军驰援盱眙后,帐中每日都有急报传来——联军虽退守濠州,却调集了更多战船封锁淮河,赵匡胤的粮草补给依旧岌岌可危;李筠在冀州与辽军残部对峙,一时无法南下支援;而北汉刘均只派了千余老弱残兵象征性地攻打泽州,根本起不到牵制作用。
“陛下息怒!”一名斥候统领硬着头皮开口,“我等已彻查赵匡胤近半年的往来信使,并未发现他与南唐、南汉有过密接触。金陵与兴王府(南汉都城)的暗线也回报,两国结盟确是因后周幼主临朝,认为有机可乘,并非受人指使。”
“有机可乘?”耶律璟冷笑,一脚踹在身边的粮囤上,麦粒哗哗散落,“后周再弱,也有赵匡胤、李筠这些老将坐镇,他们凭什么觉得能一战灭周?连破濠州、盱眙、海州,这攻势比当年柴荣伐唐时还要迅猛,若说没有预谋,鬼才信!”
他烦躁地踱着步,腰间的弯刀撞击甲胄,发出“哐当”的闷响。脑海中反复盘旋着同一个问题:南汉南唐向来觊觎中原,却素来各自为战,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突然联手,且目标精准得如同早已勘破后周布防?若说与赵匡胤无关,那这巧合也太过蹊跷;可若说有关,自己安插在汴梁与金陵的暗线竟无半点察觉,这更不可能。
“夫君,地上凉,仔细伤了膝盖。”萧皇后端着一碗温酒缓步走近,她身着绣着银狐纹的锦袍,声音柔缓却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这事蹊跷归蹊跷,动怒也无济于事,不如坐下来慢慢想。”
耶律璟猛地转身,眼中的怒火尚未平息,却在触到萧皇后温和的目光时稍稍收敛。他接过酒碗一饮而尽,将空碗重重放在案上:“你说,会不会是符氏?她故意引联军入境,想借外人之手除掉赵匡胤,可没料到联军失控,反要灭了后周?”
“可能性不大。”萧皇后走到舆图前,指尖轻轻点在“汴梁”的位置,“符太后若真有此意,绝不会让联军打到自家门口,更不会率幼帝去太庙祈愿——那模样,不像是装出来的绝望。况且她与夫君有盟约,后周若亡,她自己也无处容身。”
这话戳中了耶律璟的心思。符氏再狠,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和柴家基业冒险。他重新盯着舆图,目光扫过南方的南唐、南汉,又落到西南方向的后蜀,忽然眼前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对了!后蜀!”耶律璟猛地一拍案,眼中闪过狂喜,“孟昶(后蜀君主)向来与后周不和,当年柴荣伐蜀夺了秦、凤等州,他恨得牙痒痒!如今南唐南汉伐周,他定然坐不住,若能说动他出兵牵制联军侧翼,大事可成!”
萧皇后闻言点头:“后蜀占据四川天险,兵马虽不及我朝精锐,却也有十万之众。若能让孟昶出兵荆襄,截断南唐的粮道,联军必乱。只是后蜀与我朝素无往来,如何能说动他?”
“凭共同的敌人!”耶律璟快步走到案前,抓起纸笔便要亲写国书,“告诉他,后周若亡,南唐南汉下一个目标便是他的四川!如今唯有联手抗联,才能保住各自的江山!就说我辽朝愿与他结盟,待击退联军,秦、凤等州可商议归还!”
他的笔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墨汁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个个小黑点。萧皇后站在一旁看着,轻声补充:“夫君,信中不妨说得再紧迫些,就说我朝因驰援后周,与联军已结下仇怨,若后蜀坐视不理,他日联军北上,我朝无力独抗,四川必遭兵祸。”
耶律璟依言修改,写完后立刻召来最得力的使者萧达凛:“你带十名精锐,乔装成商人,即刻启程去成都!务必在十日之内见到孟昶,把信亲手交到他手上!告诉他,这不是请求,是警告——后周亡,则蜀地危!”
萧达凛接过国书,郑重叩首:“臣定不辱使命!”说罢便转身离去,帐外很快传来马蹄疾驰的声响。
耶律璟望着帐门方向,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可心头的疑云仍未散去。他总觉得这场战事背后藏着更深的阴谋,南汉南唐的崛起太过突兀,攻势太过凌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着一切。
“还是想不通……”他喃喃自语,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若不是赵匡胤,不是符氏,那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难道是……”
话未说完,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脸色骤变,猛地看向斥候统领:“朕的女儿!耶律延寿女!这几日为何没有她的消息?!”
耶律延寿女是耶律璟最疼爱的女儿,半月前被他派往汴梁,以“辽朝使臣之女”的身份探望符太后,实则是为了监视汴梁的动向,传递后周内乱的情报。按约定,她应每隔三日便派人送一次密信,可如今已过五日,却杳无音信。
斥候统领脸色瞬间惨白,额头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陛、陛下,前几日汴梁因联军逼近戒严,所有出入城的人员都要严查,延寿女殿下的信使怕是被拦住了……”
“拦住了?”耶律璟一把揪住他的衣领,眼神凶狠得如同噬人的狼,“朕的女儿在汴梁孤身一人,若有半点闪失,朕诛你九族!立刻派人去汴梁接应,就算闯进城也要把她带回来!”
“臣、臣这就去!”斥候统领连滚带爬地冲出帐外,生怕晚一秒便会性命不保。
萧皇后连忙上前拉住耶律璟的手臂,柔声劝慰:“夫君莫急,延寿女聪慧机敏,又有我朝暗线暗中保护,定不会有事。许是汴梁戒严太紧,信使一时无法出城,再等等或许便有消息了。”
耶律璟甩开她的手,胸口因愤怒与担忧剧烈起伏:“等?怎么等!汴梁如今危在旦夕,联军随时可能破城,若延寿女落入联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他走到帐边,掀开帘幕望向汴梁的方向。夜色深沉,远方的天际隐约有火光闪烁,那是联军营地的篝火。他想起女儿临走前抱着他脖子撒娇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怒火再次烧了起来,抬脚便要踹向帐柱。
“夫君!”萧皇后急忙拦住他,“你如今是辽朝天子,若自乱阵脚,底下的人更没了主心骨。延寿女的事已有专人去办,我们现在该想的是,若孟昶不愿出兵,该如何应对。”
耶律璟的脚停在半空,缓缓放下。他知道萧皇后说得对,自己不能乱。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走回舆图前。
“若孟昶不肯出兵,便只能让耶律斜轸加大支援力度,帮赵匡胤守住盱眙。”耶律璟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朕不能让赵匡胤太强,待联军退去,必须立刻收回援兵,甚至……可暗中给联军透些消息,让他们与赵匡胤拼个两败俱伤。”
萧皇后眉头微蹙:“夫君此举太过冒险,若被赵匡胤察觉,我朝与后周便彻底结仇了。”
“仇怨早已结下!”耶律璟眼神冰冷,“朕帮他,不过是为了保住后周这个‘屏障’,若他不识好歹,日后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掀帘而入,手中举着一封沾着尘土的密信:“陛下!汴梁来的急报!是延寿女殿下的信使送来的!”
耶律璟猛地冲上前,一把夺过密信,急切地拆开。信上的字迹是延寿女的亲笔,笔画有些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父皇勿念,儿臣在汴梁安好。符太后确无勾结联军之意,近日正全力调集粮草支援盱眙。南汉南唐联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南唐主李璟欲取淮水,南汉主刘晟欲夺荆襄,已有嫌隙。儿臣会继续留意动向,待戒严松动便设法出城。”
看完信,耶律璟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踉跄着后退一步,靠在案边。萧皇后连忙上前扶住他,眼中满是关切:“怎么样?延寿女没事吧?”
“没事,没事就好……”耶律璟声音沙哑,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她还探到联军内部有嫌隙,这倒是个好消息。”
他将信递给萧皇后,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天不亡我辽朝。只要孟昶肯出兵,再加上联军内讧,赵匡胤定能击退他们。到时候,朕再坐收渔利!”
萧皇后看完信,也松了口气:“殿下立了大功,待她回来,夫君定要好好嘉奖她。”
“那是自然。”耶律璟点头,心情终于好转,“传朕旨意,赏延寿女殿下黄金百两,绫罗千匹,待她归来,亲自去城外迎接。”
侍卫领命离去,帐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耶律璟重新端起酒碗,却发现酒已凉透。萧皇后见状,连忙吩咐侍女换一碗热酒来。
“夫君,如今延寿女安好,孟昶那边也已派去使者,我们只需静候佳音便是。”萧皇后柔声说道,“不如早些歇息,明日还要商议支援盱眙的粮草调配之事。”
耶律璟点头,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这几日的焦虑与愤怒耗尽了他的精力,此刻放松下来,只觉得疲惫不堪。可脑海中依旧忍不住思索:南汉南唐的嫌隙,会不会是打破僵局的关键?孟昶会不会答应出兵?赵匡胤又会不会察觉到自己的算计?
夜风从帐缝中钻进来,带着一丝凉意。耶律璟睁开眼,望向舆图上西南方向的“成都”二字,心中默默祈祷:萧达凛,你一定要成功。只要说动后蜀出兵,这场烽火迷局,朕便能掌控主动权。
帐外的篝火依旧燃烧着,映得兽皮穹顶泛着暖光。耶律璟知道,接下来的几日将是关键,成败与否,全看蜀地传来的消息。他端起新送来的热酒,一饮而尽,烈酒入喉,驱散了疲惫,也点燃了心中的斗志。
“后周不能亡,联军不能胜,赵匡胤不能强……”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盘棋,朕必须赢!”
萧皇后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她知道,自己的夫君虽性情暴躁,却绝非庸主,在这烽火连天的乱世中,他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出路。只是这一次,前路漫漫,不知等待他们的,究竟是柳暗花明,还是更深的迷局。
辽军御帐的兽皮穹顶刚被夜风掀起一角,便被守帐侍卫死死按住,可帐内的躁动却丝毫未减。耶律璟将萧思温的密信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那信纸团滚到铜炉边,险些被跳跃的炭火引燃。“都是一群瞎子!”他的怒吼震得帐内悬挂的狼皮幡旗簌簌发抖,“朕养着你们这群斥候,连南汉南唐为何联手都查不清,留着何用!”
阶下的斥候们齐刷刷叩首,额头贴在冰凉的地面上不敢抬头。自耶律斜轸率军驰援盱眙后,帐中每日都有急报传来——联军虽退守濠州,却调集了更多战船封锁淮河,赵匡胤的粮草补给依旧岌岌可危;李筠在冀州与辽军残部对峙,一时无法南下支援;而北汉刘均只派了千余老弱残兵象征性地攻打泽州,根本起不到牵制作用。
“陛下息怒!”一名斥候统领硬着头皮开口,“我等已彻查赵匡胤近半年的往来信使,并未发现他与南唐、南汉有过密接触。金陵与兴王府(南汉都城)的暗线也回报,两国结盟确是因后周幼主临朝,认为有机可乘,并非受人指使。”
“有机可乘?”耶律璟冷笑,一脚踹在身边的粮囤上,麦粒哗哗散落,“后周再弱,也有赵匡胤、李筠这些老将坐镇,他们凭什么觉得能一战灭周?连破濠州、盱眙、海州,这攻势比当年柴荣伐唐时还要迅猛,若说没有预谋,鬼才信!”
他烦躁地踱着步,腰间的弯刀撞击甲胄,发出“哐当”的闷响。脑海中反复盘旋着同一个问题:南汉南唐向来觊觎中原,却素来各自为战,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突然联手,且目标精准得如同早已勘破后周布防?若说与赵匡胤无关,那这巧合也太过蹊跷;可若说有关,自己安插在汴梁与金陵的暗线竟无半点察觉,这更不可能。
“夫君,地上凉,仔细伤了膝盖。”萧皇后端着一碗温酒缓步走近,她身着绣着银狐纹的锦袍,声音柔缓却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这事蹊跷归蹊跷,动怒也无济于事,不如坐下来慢慢想。”
耶律璟猛地转身,眼中的怒火尚未平息,却在触到萧皇后温和的目光时稍稍收敛。他接过酒碗一饮而尽,将空碗重重放在案上:“你说,会不会是符氏?她故意引联军入境,想借外人之手除掉赵匡胤,可没料到联军失控,反要灭了后周?”
“可能性不大。”萧皇后走到舆图前,指尖轻轻点在“汴梁”的位置,“符太后若真有此意,绝不会让联军打到自家门口,更不会率幼帝去太庙祈愿——那模样,不像是装出来的绝望。况且她与夫君有盟约,后周若亡,她自己也无处容身。”
这话戳中了耶律璟的心思。符氏再狠,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和柴家基业冒险。他重新盯着舆图,目光扫过南方的南唐、南汉,又落到西南方向的后蜀,忽然眼前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对了!后蜀!”耶律璟猛地一拍案,眼中闪过狂喜,“孟昶(后蜀君主)向来与后周不和,当年柴荣伐蜀夺了秦、凤等州,他恨得牙痒痒!如今南唐南汉伐周,他定然坐不住,若能说动他出兵牵制联军侧翼,大事可成!”
萧皇后闻言点头:“后蜀占据四川天险,兵马虽不及我朝精锐,却也有十万之众。若能让孟昶出兵荆襄,截断南唐的粮道,联军必乱。只是后蜀与我朝素无往来,如何能说动他?”
“凭共同的敌人!”耶律璟快步走到案前,抓起纸笔便要亲写国书,“告诉他,后周若亡,南唐南汉下一个目标便是他的四川!如今唯有联手抗联,才能保住各自的江山!就说我辽朝愿与他结盟,待击退联军,秦、凤等州可商议归还!”
他的笔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墨汁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个个小黑点。萧皇后站在一旁看着,轻声补充:“夫君,信中不妨说得再紧迫些,就说我朝因驰援后周,与联军已结下仇怨,若后蜀坐视不理,他日联军北上,我朝无力独抗,四川必遭兵祸。”
耶律璟依言修改,写完后立刻召来最得力的使者萧达凛:“你带十名精锐,乔装成商人,即刻启程去成都!务必在十日之内见到孟昶,把信亲手交到他手上!告诉他,这不是请求,是警告——后周亡,则蜀地危!”
萧达凛接过国书,郑重叩首:“臣定不辱使命!”说罢便转身离去,帐外很快传来马蹄疾驰的声响。
耶律璟望着帐门方向,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可心头的疑云仍未散去。他总觉得这场战事背后藏着更深的阴谋,南汉南唐的崛起太过突兀,攻势太过凌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着一切。
“还是想不通……”他喃喃自语,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若不是赵匡胤,不是符氏,那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难道是……”
话未说完,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脸色骤变,猛地看向斥候统领:“朕的女儿!耶律延寿女!这几日为何没有她的消息?!”
耶律延寿女是耶律璟最疼爱的女儿,半月前被他派往汴梁,以“辽朝使臣之女”的身份探望符太后,实则是为了监视汴梁的动向,传递后周内乱的情报。按约定,她应每隔三日便派人送一次密信,可如今已过五日,却杳无音信。
斥候统领脸色瞬间惨白,额头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陛、陛下,前几日汴梁因联军逼近戒严,所有出入城的人员都要严查,延寿女殿下的信使怕是被拦住了……”
“拦住了?”耶律璟一把揪住他的衣领,眼神凶狠得如同噬人的狼,“朕的女儿在汴梁孤身一人,若有半点闪失,朕诛你九族!立刻派人去汴梁接应,就算闯进城也要把她带回来!”
“臣、臣这就去!”斥候统领连滚带爬地冲出帐外,生怕晚一秒便会性命不保。
萧皇后连忙上前拉住耶律璟的手臂,柔声劝慰:“夫君莫急,延寿女聪慧机敏,又有我朝暗线暗中保护,定不会有事。许是汴梁戒严太紧,信使一时无法出城,再等等或许便有消息了。”
耶律璟甩开她的手,胸口因愤怒与担忧剧烈起伏:“等?怎么等!汴梁如今危在旦夕,联军随时可能破城,若延寿女落入联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他走到帐边,掀开帘幕望向汴梁的方向。夜色深沉,远方的天际隐约有火光闪烁,那是联军营地的篝火。他想起女儿临走前抱着他脖子撒娇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怒火再次烧了起来,抬脚便要踹向帐柱。
“夫君!”萧皇后急忙拦住他,“你如今是辽朝天子,若自乱阵脚,底下的人更没了主心骨。延寿女的事已有专人去办,我们现在该想的是,若孟昶不愿出兵,该如何应对。”
耶律璟的脚停在半空,缓缓放下。他知道萧皇后说得对,自己不能乱。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走回舆图前。
“若孟昶不肯出兵,便只能让耶律斜轸加大支援力度,帮赵匡胤守住盱眙。”耶律璟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朕不能让赵匡胤太强,待联军退去,必须立刻收回援兵,甚至……可暗中给联军透些消息,让他们与赵匡胤拼个两败俱伤。”
萧皇后眉头微蹙:“夫君此举太过冒险,若被赵匡胤察觉,我朝与后周便彻底结仇了。”
“仇怨早已结下!”耶律璟眼神冰冷,“朕帮他,不过是为了保住后周这个‘屏障’,若他不识好歹,日后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掀帘而入,手中举着一封沾着尘土的密信:“陛下!汴梁来的急报!是延寿女殿下的信使送来的!”
耶律璟猛地冲上前,一把夺过密信,急切地拆开。信上的字迹是延寿女的亲笔,笔画有些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父皇勿念,儿臣在汴梁安好。符太后确无勾结联军之意,近日正全力调集粮草支援盱眙。南汉南唐联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南唐主李璟欲取淮水,南汉主刘晟欲夺荆襄,已有嫌隙。儿臣会继续留意动向,待戒严松动便设法出城。”
看完信,耶律璟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踉跄着后退一步,靠在案边。萧皇后连忙上前扶住他,眼中满是关切:“怎么样?延寿女没事吧?”
“没事,没事就好……”耶律璟声音沙哑,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她还探到联军内部有嫌隙,这倒是个好消息。”
他将信递给萧皇后,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天不亡我辽朝。只要孟昶肯出兵,再加上联军内讧,赵匡胤定能击退他们。到时候,朕再坐收渔利!”
萧皇后看完信,也松了口气:“殿下立了大功,待她回来,夫君定要好好嘉奖她。”
“那是自然。”耶律璟点头,心情终于好转,“传朕旨意,赏延寿女殿下黄金百两,绫罗千匹,待她归来,亲自去城外迎接。”
侍卫领命离去,帐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耶律璟重新端起酒碗,却发现酒已凉透。萧皇后见状,连忙吩咐侍女换一碗热酒来。
“夫君,如今延寿女安好,孟昶那边也已派去使者,我们只需静候佳音便是。”萧皇后柔声说道,“不如早些歇息,明日还要商议支援盱眙的粮草调配之事。”
耶律璟点头,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这几日的焦虑与愤怒耗尽了他的精力,此刻放松下来,只觉得疲惫不堪。可脑海中依旧忍不住思索:南汉南唐的嫌隙,会不会是打破僵局的关键?孟昶会不会答应出兵?赵匡胤又会不会察觉到自己的算计?
夜风从帐缝中钻进来,带着一丝凉意。耶律璟睁开眼,望向舆图上西南方向的“成都”二字,心中默默祈祷:萧达凛,你一定要成功。只要说动后蜀出兵,这场烽火迷局,朕便能掌控主动权。
帐外的篝火依旧燃烧着,映得兽皮穹顶泛着暖光。耶律璟知道,接下来的几日将是关键,成败与否,全看蜀地传来的消息。他端起新送来的热酒,一饮而尽,烈酒入喉,驱散了疲惫,也点燃了心中的斗志。
“后周不能亡,联军不能胜,赵匡胤不能强……”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盘棋,朕必须赢!”
萧皇后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她知道,自己的夫君虽性情暴躁,却绝非庸主,在这烽火连天的乱世中,他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出路。只是这一次,前路漫漫,不知等待他们的,究竟是柳暗花明,还是更深的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