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内廷传奏理朝纲-《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符太后的病榻前添了层厚锦帘,将寝殿隔出内外。暖阁里燃着银丝炭,暖意裹着药香漫开来,却压不住她眉间的轻愁——方才柴宗训提起朝会时,她本想让符琳暂代出席,可指尖触到榻边的奏折,又想起昨夜辗转的思虑,终究还是松了手。

  柴宗训刚从御书房回来,手里攥着范质递来的政务清单,指尖反复摩挲着“济州粟米”那行字,见符太后望着锦帘出神,便轻声问:“娘,您在想什么?范相问今日朝会要不要传旨,若您身子累,二姨母她……”

  “宗训,”符太后打断他,声音轻得像棉絮,却带着几分决断,“让你二姨母代我上朝,终究不妥。”她咳了两声,缓了缓又道,“你二姨母是个好妹妹,可满朝大臣都认得她——她替我掌政务尚可,若站在朝堂上替我说话,难免有人说‘外戚越权’,往后你亲政,这些话都会成你的牵绊。”

  柴宗训愣了愣,低头看着清单上的字,忽然懂了娘的顾虑——昨日他只想着让娘好好养病,却忘了朝堂上的流言能伤人。正想说些什么,帘外便传来轻叩声,符琳的声音随之响起:“姐姐,翰林院的字迹样本我带来了,顺便取了御史台的密报,来和你说声政务安排。”

  符太后示意宫女掀帘,见符琳肩上还沾着些雪沫,便招手让她坐近:“刚和宗训说朝会的事呢。我想了想,还是暂停朝会吧——你不用替我上朝,往后让范相把政务梳理好,来这暖阁议事就成。”

  符琳接过宫女递来的暖手炉,闻言便懂了姐姐的心思,笑着点头:“我本也觉得上朝不妥,朝堂上人多眼杂,倒不如在这暖阁里议得清楚。对了,昨日御史台递来密报,说济州粮官可能私吞了三成赈灾粮,我正想和你说,让范相先规整证据。”

  话音未落,宫女便来禀报范质已到。待范质走进暖阁,见母子二人神色平和,便躬身行礼:“臣参见太后、陛下,见过符将军。臣已将今日奏事分了类,特来请太后示下。”

  “范相不必多礼,”符太后示意他起身,指尖点了点榻边的清单,“朝会暂且停了,但政务不能断。往后百官有奏事,先经你梳理分类——你是宰相,掌着朝堂章法,每日巳时来这暖阁回禀就好;若遇紧急事务,你先和符将军商议,她替我盯着贪腐和济州的实务,你们一个掌规矩,一个抓细节,我放心。”

  范质心中顿时明了,这是太后在避“外戚干政”的嫌,当即躬身应下:“臣遵旨。方才臣已将今日奏事分类,优先呈三件事:一是济州流民冬衣缺口,二是织造局加急赶制的章程,三是御史台查粮官贪腐的初步进展。”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折子,先递向符太后,又侧过身递了一份给符琳:“符将军,这是御史台的密报,您看过后,咱们再定查案的分寸——济州流民本就缺粮,若贪腐属实,得尽快拿人,免得生乱。”

  符琳接过折子快速翻看,指尖在“私吞三成赈灾粮”那行字上顿了顿:“范相说得是。你让御史台明日把人证物证整理好,直接递来我这里,我安排人手配合拿人,不走朝堂流程——一来免得打草惊蛇,二来也省得有人借‘我插手政务’说闲话。”

  范质连忙点头:“臣记下了。至于济州冬衣,臣查过,汴梁织造局有一批待染的白绢,加急赶制十日可成,只是需动用内库银两,还请太后恩准。”

  符太后轻轻点头:“准了。让织造局先赶制冬衣,银两款项你直接和户部对接,若有推诿,再让符琳去协调——眼下民生最大,不能让流民冻着。”

  柴宗训凑过来看折子,忽然想起昨日在御书房见的济州民情奏报,开口道:“范相,织造局赶制冬衣,能不能多做些厚棉絮?昨日我看奏报,说济州夜里会下冻雪,薄了不顶用。还有,安置点的柴火够不够?要不要让户部一并拨些过去?”

  范质愣了愣,随即躬身笑道:“陛下考虑周全!昨日您说要学理政务,今日便记着济州的气候,老臣这就让人去嘱咐织造局,按济州的气候调整棉絮厚度,再让户部查探柴火储备。”

  待范质走后,符琳把御史台的密报递给符太后,轻声道:“姐姐放心,我知道分寸,不会让人抓着话柄。宗训今日提的柴火事,比我想得还细,往后多让他跟着看奏报,定能快点长成。”

  符太后看着她,又看看身边攥着清单、眼神明亮的柴宗训,眼底满是欣慰。暖阁里的银丝炭噼啪作响,将三人的影子映在锦帘上,窗外的冬阳渐渐升高,照在殿外的石阶上,雪沫子融成水珠往下滴——这后周的暖意,正从这小小的暖阁里,一点点漫向远方的济州,漫向每一处需要守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