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符太后抱着9岁的柴宗训,讲起后周的发展史和自己的亲姐-《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第393章 膝前话史忆长姐

  晨光漫过窗纱时,符太后正抱着柴宗训坐在寝宫的软榻上。少年皇帝刚喝完粥,嘴角还沾着点粟米的糯香,被符太后用帕子轻轻擦去时,他顺势往母亲怀里缩了缩,像只寻暖的小兽——昨夜听了身世,今早又见母亲为查案奔波,他忽然格外贪恋这份温热的怀抱。

  “娘,户部的事安排妥当了?”柴宗训指尖勾着符太后衣袖上的缠枝纹,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软糯。

  符太后点点头,指尖轻轻抚过他的发顶,目光望向窗外的宫墙,像是穿透了砖瓦,落在了许多年前的邢州府邸。“妥当了,李主事的账册已让人封了,等你过去核对便可。”她顿了顿,见柴宗训眼里满是对查案的期待,话锋却轻轻一转,“不过今日查案前,娘想和你说些旧事——关于这后周的江山,也关于你从未见过的大姨母。”

  “大姨母?”柴宗训猛地抬起头,眼睛亮了亮。昨日他问起是否有兄弟姐妹时,娘只说他是独子,却没提过还有这样一位亲人。

  “嗯,是娘的亲姐姐,你爹爹的第一位皇后。”符太后的声音放得极柔,像是怕惊扰了回忆里的人。她调整了姿势,让柴宗训靠得更舒服些,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他的手背,“你爹爹年轻时还未发迹,在邢州领兵,那时你大姨母便嫁了他。她性子烈,却心细,你爹爹行军在外,她便在府里照看伤员的家眷,还亲自学着熬药,府里上上下下都敬她。”

  柴宗训屏住呼吸,小手悄悄攥紧了符太后的衣襟。他从未听过爹爹和大姨母的旧事,那些遥远的时光,透过母亲的声音,竟变得鲜活起来。

  “后来你爹爹跟着太祖皇帝(郭威)打天下,你大姨母便带着家眷留在汴梁。有次敌军偷袭城郊,粮道断了三日,她竟带着府里的女眷,连夜磨面做饼,亲自送到军营——那时她已有身孕,却硬是骑马跑了几十里,回来后就动了胎气,孩子没保住。”符太后的声音低了些,眼底泛起一层薄红,“可她没哭,只对人说,将士们在前线拼命,她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柴宗训的眼眶瞬间红了。他想起昨日查抄账册时,那些官员私吞的粮食,足够城郊百姓吃半年——原来当年,大姨母和爹爹为了这天下,竟吃了这么多苦。

  “再后来,你爹爹登基,封你大姨母为后。可她身子本就弱,又因早年丧子伤了根本,没两年就病了。”符太后轻轻叹了口气,指尖拂过柴宗训泛红的眼角,“她走的那年,你才一岁,还在襁褓里。她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妹妹,以后这后宫,还有宗训,就托付给你了。你要帮世宗(柴荣)守好这江山,也要让宗训长成有担当的孩子’。”

  “所以娘后来才嫁给爹爹,做了皇后吗?”柴宗训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努力撑着不让眼泪掉下来——他知道,娘这些年,一定很累。

  符太后点点头,把他搂得更紧些:“娘答应了你大姨母,就一定要做到。你爹爹在位时,总说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要让后周的疆域更广。他亲征北汉时,你大姨母的灵位就随军带着,他说要让她看看,这天下正在变好。”她顿了顿,声音忽然变得坚定,“现在你长大了,开始查贪腐、护百姓,其实就是在替你爹爹、替你大姨母完成心愿。”

  柴宗训靠在符太后怀里,悄悄抹了把眼泪。他忽然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不仅是为了现在的百姓,更是为了那些为后周付出过的人——爹爹、大姨母,还有无数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

  “娘,我知道了。”柴宗训抬起头,眼神里没了往日的稚气,多了些坚定,“我会好好查案,把那些贪赃枉法的人都抓起来,也会让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不辜负爹爹和大姨母的期望。”

  符太后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里又暖又酸。她低头在他额间印下一个轻柔的吻,声音温柔却有力:“娘相信你。走,咱们去户部——今日查完李主事的账,娘再带你去太庙,给你爹爹和大姨母上柱香,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宗训,已经是个能扛事的小帝王了。”

  柴宗训用力点头,从符太后怀里下来,小手紧紧牵着她的手。晨光透过窗棂,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像是给这对母子镀上了一层金光。他抬头望着符太后的侧脸,忽然觉得,娘的身影和大姨母的形象渐渐重叠——她们都是这后周江山里,最坚韧也最温柔的支撑。

  两人走出寝宫时,户部的官员已在殿外等候。柴宗训松开符太后的手,理了理身上的龙袍,眼神坚定地看向远方——今日的账册要查,明日的贪腐要抓,而这后周的江山,他会和娘一起,好好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