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夏:要不我试试?
江南的晨雾还未散尽,带着水汽的凉意浸得人骨头发麻。林阿夏一身玄色劲装,外罩银鳞软甲,利落的发髻上斜插一根白玉簪,腰间的铜铃被束紧的革带压着,只在动作间偶尔发出细碎的声响。她翻身上马,胯下的乌骓马是周世宗当年赏赐的良种,通体乌黑发亮,唯有四蹄带一抹雪白,此刻正不安地刨着蹄子,鼻间喷出阵阵白气。
“出发!”
林阿夏一声令下,嗓音清亮,穿透了清晨的静谧。身后的两千轻骑应声而动,马蹄踏过湿漉漉的石板路,溅起细密的水花,整齐的脚步声在金陵城外的官道上回响,渐渐汇成一股沉闷的洪流,朝着宣州的方向疾驰而去。
她骑在队伍最前方,身姿挺拔如松,手中的长枪斜倚在马鞍旁,枪尖的寒芒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此刻看似沉稳的表象下,内心正翻涌着怎样的波澜。目光所及之处,是江南特有的青绿山水,晨雾中的稻田泛着水光,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可这安宁之下,却是诸国割据、战火一触即发的暗潮,就像她此刻的心境,看似平静,实则早已被儿女情长与家国抱负搅得一团乱麻。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柴宗训的模样。还是在汴梁宫宴上初见时,他穿着明黄色的储君朝服,坐在周世宗身侧,眉眼间带着少年人的青涩,看向她舞剑时的眼神,明亮得像盛满了星光。如今,那个青涩的少年已经长成了独当一面的帝王,御座上的他沉稳威严,可写给她的书信里,却依旧藏着掩不住的真诚与忐忑。那句“待天下安定,朕愿与你泛舟江南”,像是一根细细的丝线,时时牵动着她的心弦。
“陛下……”林阿夏无意识地轻念出声,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锦囊,那里装着柴宗训的书信,是她此刻唯一的慰藉,也是最大的牵绊。
她想起沈青崖的话,帝王的婚姻从来都不只是私事,江湖女子的身份注定会引来朝堂的非议。可她也无法否认,每当想到要拒绝那个真心待她的少年,心中便会涌起难以言喻的酸涩。柴宗训登基两年,内忧外患不断,北有契丹虎视眈眈,南有诸国各自为战,他坐在那高高的龙椅上,想必也是孤独的吧。而自己,或许是他灰暗帝王生涯中,唯一能让他感受到些许温暖的人。
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带着草木的清香,也吹散了些许雾气。林阿夏勒住马缰,乌骓马停下脚步,身后的队伍也随之放缓速度。她抬头望向天空,晨雾渐渐散去,露出一片澄澈的蔚蓝,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已经想了快半个时辰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心中的天平在战场与后宫之间反复摇摆。驰骋沙场,是她从小的梦想,是阿爹的遗愿,也是她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可战场之上,刀枪无眼,生与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些年,她见惯了尸横遍野,也亲历过九死一生,心中并非没有疲惫。
若是答应了柴宗训,成为他的皇后,是不是就能避开这无休止的战乱?后宫的尔虞我诈固然可怕,但至少能保得自身与家人平安,还能留在柴宗训身边,或许还能以另一种方式辅佐他,守护这片山河。皇后的身份,听起来似乎也不错,不必再提心吊胆地冲锋陷阵,不必再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更不必在深夜里对着冰冷的月光思念远方的人。
“要不……我试试?”
林阿夏低下头,嘴唇微动,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她自己都有些惊讶,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便像疯长的藤蔓般迅速占据了她的整个心房。或许,这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既不辜负柴宗训的情意,也能给自己一个安稳的归宿。
“等处理完南唐与吴越的事情,就回洛阳。”她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眼神渐渐变得清亮起来。
只是,她心中依旧满是疑惑。这次的边境冲突来得太过突然,她前脚刚在金陵处理完刺杀南唐叛将的后续事宜,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赵弘殷将军的军情密函便接踵而至,命令她即刻率军驰援宣州。她甚至不清楚,南唐与吴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突然兵戎相见。
“真是莫名其妙。”林阿夏低声嘟囔了一句,轻轻拍了拍乌骓马的脖颈,“走吧,先到宣州再说。”
队伍再次启程,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林阿夏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心中的迷茫被暂时压下,取而代之的是对前方战事的警惕。无论如何,眼下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守住宣州的防线,至于儿女情长,只能等战事平息后再做打算。
与此同时,金陵城内,张永德将军正站在曾经的南唐皇宫大殿中,看着手下将士清点府库中的财物。自从攻占金陵后,他便一直留在城中,清剿残余的抵抗势力,整顿地方秩序。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金陵及周边的大小事务终于处理妥当,那些负隅顽抗的南唐残余部队也被彻底肃清,城中百姓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
“将军,所有物资都已清点完毕,粮食、兵器、金银珠宝都登记在册,随时可以运往洛阳。”一名副将上前禀报,语气恭敬。
张永德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欣慰的笑容。他戎马半生,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如今能看到金陵城重归平静,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留下三千兵力驻守金陵,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安抚好百姓,严守边境,不得有任何差池。”
“末将遵命!”副将抱拳应道。
张永德转身看向窗外,金陵城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他想起周世宗的嘱托,想起柴宗训的期盼,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其余将士,明日清晨集结,随我回洛阳待命。”
他知道,洛阳城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柴宗训年轻,根基未稳,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需要他们这些老将在身边辅佐。更何况,北方的契丹始终是心腹大患,只有尽快返回洛阳,才能更好地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故。
次日清晨,张永德率领大军离开了金陵城。与林阿夏的轻骑不同,他的队伍浩浩荡荡,满载着战利品和粮草,朝着洛阳的方向缓缓前行。队伍经过金陵城外的官道时,与正在疾驰的林阿夏部队遥遥相望。
林阿夏勒住马缰,看着远处那支熟悉的军队,认出了旗帜上的“张”字。她知道,张永德将军这是要回洛阳了。心中忽然生出一丝羡慕,若是自己这次任务顺利,是不是也能很快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张永德也看到了林阿夏的队伍,他抬手示意,林阿夏遥遥颔首致意。两支部队一东一西,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却都承载着相同的使命——守护后周的山河,辅佐那位少年天子。
风再次吹过,林阿夏腰间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一次,不再是迷茫的诉说,而是坚定的誓言。她握紧手中的长枪,眼神锐利如鹰,朝着宣州的方向望去。前方的路途或许充满艰险,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还是未来后宫的波诡云谲,她都将勇敢面对。
只是她不知道,这场看似简单的边境冲突,背后牵扯的势力远比她想象的复杂。南唐与吴越的纷争,不过是乱世棋局中的一颗棋子,而她,早已被卷入了更深的漩涡之中。等待她的,将会是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而她与柴宗训的那段情缘,也将在这场风雨飘摇中,迎来新的转折。
队伍继续前行,马蹄声在官道上久久回荡,像是在为这段未了的情缘伴奏,也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预热。江南的山水渐渐远去,宣州的轮廓在前方越来越清晰,林阿夏深吸一口气,催动战马,朝着未知的命运,疾驰而去。
江南的晨雾还未散尽,带着水汽的凉意浸得人骨头发麻。林阿夏一身玄色劲装,外罩银鳞软甲,利落的发髻上斜插一根白玉簪,腰间的铜铃被束紧的革带压着,只在动作间偶尔发出细碎的声响。她翻身上马,胯下的乌骓马是周世宗当年赏赐的良种,通体乌黑发亮,唯有四蹄带一抹雪白,此刻正不安地刨着蹄子,鼻间喷出阵阵白气。
“出发!”
林阿夏一声令下,嗓音清亮,穿透了清晨的静谧。身后的两千轻骑应声而动,马蹄踏过湿漉漉的石板路,溅起细密的水花,整齐的脚步声在金陵城外的官道上回响,渐渐汇成一股沉闷的洪流,朝着宣州的方向疾驰而去。
她骑在队伍最前方,身姿挺拔如松,手中的长枪斜倚在马鞍旁,枪尖的寒芒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此刻看似沉稳的表象下,内心正翻涌着怎样的波澜。目光所及之处,是江南特有的青绿山水,晨雾中的稻田泛着水光,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可这安宁之下,却是诸国割据、战火一触即发的暗潮,就像她此刻的心境,看似平静,实则早已被儿女情长与家国抱负搅得一团乱麻。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柴宗训的模样。还是在汴梁宫宴上初见时,他穿着明黄色的储君朝服,坐在周世宗身侧,眉眼间带着少年人的青涩,看向她舞剑时的眼神,明亮得像盛满了星光。如今,那个青涩的少年已经长成了独当一面的帝王,御座上的他沉稳威严,可写给她的书信里,却依旧藏着掩不住的真诚与忐忑。那句“待天下安定,朕愿与你泛舟江南”,像是一根细细的丝线,时时牵动着她的心弦。
“陛下……”林阿夏无意识地轻念出声,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锦囊,那里装着柴宗训的书信,是她此刻唯一的慰藉,也是最大的牵绊。
她想起沈青崖的话,帝王的婚姻从来都不只是私事,江湖女子的身份注定会引来朝堂的非议。可她也无法否认,每当想到要拒绝那个真心待她的少年,心中便会涌起难以言喻的酸涩。柴宗训登基两年,内忧外患不断,北有契丹虎视眈眈,南有诸国各自为战,他坐在那高高的龙椅上,想必也是孤独的吧。而自己,或许是他灰暗帝王生涯中,唯一能让他感受到些许温暖的人。
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带着草木的清香,也吹散了些许雾气。林阿夏勒住马缰,乌骓马停下脚步,身后的队伍也随之放缓速度。她抬头望向天空,晨雾渐渐散去,露出一片澄澈的蔚蓝,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已经想了快半个时辰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心中的天平在战场与后宫之间反复摇摆。驰骋沙场,是她从小的梦想,是阿爹的遗愿,也是她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可战场之上,刀枪无眼,生与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些年,她见惯了尸横遍野,也亲历过九死一生,心中并非没有疲惫。
若是答应了柴宗训,成为他的皇后,是不是就能避开这无休止的战乱?后宫的尔虞我诈固然可怕,但至少能保得自身与家人平安,还能留在柴宗训身边,或许还能以另一种方式辅佐他,守护这片山河。皇后的身份,听起来似乎也不错,不必再提心吊胆地冲锋陷阵,不必再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更不必在深夜里对着冰冷的月光思念远方的人。
“要不……我试试?”
林阿夏低下头,嘴唇微动,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她自己都有些惊讶,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便像疯长的藤蔓般迅速占据了她的整个心房。或许,这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既不辜负柴宗训的情意,也能给自己一个安稳的归宿。
“等处理完南唐与吴越的事情,就回洛阳。”她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眼神渐渐变得清亮起来。
只是,她心中依旧满是疑惑。这次的边境冲突来得太过突然,她前脚刚在金陵处理完刺杀南唐叛将的后续事宜,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赵弘殷将军的军情密函便接踵而至,命令她即刻率军驰援宣州。她甚至不清楚,南唐与吴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突然兵戎相见。
“真是莫名其妙。”林阿夏低声嘟囔了一句,轻轻拍了拍乌骓马的脖颈,“走吧,先到宣州再说。”
队伍再次启程,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林阿夏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心中的迷茫被暂时压下,取而代之的是对前方战事的警惕。无论如何,眼下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守住宣州的防线,至于儿女情长,只能等战事平息后再做打算。
与此同时,金陵城内,张永德将军正站在曾经的南唐皇宫大殿中,看着手下将士清点府库中的财物。自从攻占金陵后,他便一直留在城中,清剿残余的抵抗势力,整顿地方秩序。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金陵及周边的大小事务终于处理妥当,那些负隅顽抗的南唐残余部队也被彻底肃清,城中百姓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
“将军,所有物资都已清点完毕,粮食、兵器、金银珠宝都登记在册,随时可以运往洛阳。”一名副将上前禀报,语气恭敬。
张永德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欣慰的笑容。他戎马半生,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如今能看到金陵城重归平静,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留下三千兵力驻守金陵,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安抚好百姓,严守边境,不得有任何差池。”
“末将遵命!”副将抱拳应道。
张永德转身看向窗外,金陵城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他想起周世宗的嘱托,想起柴宗训的期盼,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其余将士,明日清晨集结,随我回洛阳待命。”
他知道,洛阳城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柴宗训年轻,根基未稳,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需要他们这些老将在身边辅佐。更何况,北方的契丹始终是心腹大患,只有尽快返回洛阳,才能更好地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故。
次日清晨,张永德率领大军离开了金陵城。与林阿夏的轻骑不同,他的队伍浩浩荡荡,满载着战利品和粮草,朝着洛阳的方向缓缓前行。队伍经过金陵城外的官道时,与正在疾驰的林阿夏部队遥遥相望。
林阿夏勒住马缰,看着远处那支熟悉的军队,认出了旗帜上的“张”字。她知道,张永德将军这是要回洛阳了。心中忽然生出一丝羡慕,若是自己这次任务顺利,是不是也能很快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张永德也看到了林阿夏的队伍,他抬手示意,林阿夏遥遥颔首致意。两支部队一东一西,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却都承载着相同的使命——守护后周的山河,辅佐那位少年天子。
风再次吹过,林阿夏腰间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一次,不再是迷茫的诉说,而是坚定的誓言。她握紧手中的长枪,眼神锐利如鹰,朝着宣州的方向望去。前方的路途或许充满艰险,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还是未来后宫的波诡云谲,她都将勇敢面对。
只是她不知道,这场看似简单的边境冲突,背后牵扯的势力远比她想象的复杂。南唐与吴越的纷争,不过是乱世棋局中的一颗棋子,而她,早已被卷入了更深的漩涡之中。等待她的,将会是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而她与柴宗训的那段情缘,也将在这场风雨飘摇中,迎来新的转折。
队伍继续前行,马蹄声在官道上久久回荡,像是在为这段未了的情缘伴奏,也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预热。江南的山水渐渐远去,宣州的轮廓在前方越来越清晰,林阿夏深吸一口气,催动战马,朝着未知的命运,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