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兵发江南,心定集权
紫宸殿内的烛火已添了三次,跳跃的光影将百官的身影投射在金砖地面上,忽明忽暗,一如当下后周的局势。符祥瑞端坐凤椅,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大臣,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寂:“诸位,方才商议出兵之事,哀家倒想起一桩旧案——此前联军进攻我济州、雄州及汴梁,如今这三处的战况余波,究竟如何了?”
此言一出,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宰相范质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太后,联军退去已有半载,但三处的残破局面至今未能完全恢复。汴梁自迁都洛阳后本就日渐萧条,经联军一役,城池损毁严重,百姓流离,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死城’,仅留少量兵力驻守,以防盗寇滋生。”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雄州毗邻契丹,虽战火不及汴梁惨烈,但城墙多处崩塌,军寨被毁,粮草储备也损耗大半,目前仍在加紧修缮布防,勉强能抵御小规模侵袭。最严重的当属济州,此处作为南北交通枢纽,联军曾在此展开数月拉锯战,城内外房屋十毁其七,农田荒芜,百姓或死或逃,如今仅剩不足三成人口,重建工作举步维艰,驻军也需分兵安抚流民,防卫力量大打折扣。”
符祥瑞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阵酸楚。这三处皆是后周的战略要地,更是先帝们苦心经营的基业,如今却落得这般境地,让她如何对得起地下的夫君。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缓缓道:“联军之祸刚平,百姓尚未安居乐业,训儿又昏迷不醒,此刻出兵江南,实乃万不得已。但赵廷美狼子野心,若不及时铲除,待他羽翼丰满,必成心腹大患,届时受苦的,还是天下苍生。”
魏仁蒲拱手道:“太后所言极是,只是我后周刚经历大战,国力尚未完全恢复,虽能调集部队南下,但民心向背至关重要。若是强行征兵征粮,恐引发民怨,反而得不偿失。”
“魏枢密使顾虑的,正是哀家所思。”符祥瑞点了点头,“眼下最重要的,一是尽快让训儿苏醒,稳定朝堂人心;二是安抚百姓,休养生息,凝聚民心;至于江南的赵廷美,不过是苟延残喘的跳梁小丑,虽需讨伐,却也不必急于一时,需谋定而后动。”
符琳站在一旁,补充道:“姐姐考虑周全。我后周精锐尚存,虽经历大战,但短期内调集一支劲旅南下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战事与民生,既要一举歼灭赵廷美,又不能让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符祥瑞与诸位大臣及符琳围绕出兵规模、粮草筹备、后方防守等事宜展开了详细商讨。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符祥瑞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朗声道:“经诸位商议,哀家决定,派遣二十万精锐部队从洛阳出发,南下讨伐赵廷美!这二十万大军,皆是我后周的铁血之师,务必一鼓作气,直捣金陵,荡平南宋逆贼!”
话音落下,殿内百官齐声应和:“太后英明!”
符祥瑞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握紧了拳头:“哀家与赵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若不是赵匡胤狼子野心,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江山,我夫君也不会含恨而终,后周更不会陷入这般内忧外患的境地!想当年,先帝柴荣英明神武,励精图治,本已奠定了一统天下的根基,若不是天不假年,后周早已成为这天下的第一王朝,何来今日的战乱纷争!”
她的声音带着压抑已久的悲愤,字字泣血,在场的大臣们无不感同身受。那些经历过柴荣时代的老臣,更是眼中泛起了泪光。
“如今,赵匡胤已死,却留下赵廷美这等孽种,妄图复辟北宋,再次祸乱天下!”符祥瑞的语气愈发决绝,“这一次,哀家绝不会再给赵家任何机会!待平定江南之后,哀家自有打算——日后天下太平,必须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收回各地节度使的兵权,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绝不能再让赵匡胤、赵廷美这样的人出现,绝不能再让后周的江山,毁于藩镇割据之手!”
这番话,既是符祥瑞的肺腑之言,也是她对后周未来的深思熟虑。正史之上,后周正是因为节度使权力过大,才给了赵匡胤可乘之机,最终亡国。如今她执掌后周大权,自然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百官们闻言,纷纷躬身道:“太后高瞻远瞩,臣等附议!”
符祥瑞点了点头,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说道:“眼下,当务之急是选定一位合适的统领,率领这二十万精锐出征。诸位,你们可有人选举荐?哀家要的,是能征善战、忠心耿耿之人,他必须完成一个最艰难的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江南,将赵廷美及所有北宋旧部,一个不留,全部铲除!”
她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扫过殿内的武将们,期待着有人能挺身而出。
片刻的沉默后,镇国大将军张永德从武将队列中走出,躬身抱拳道:“太后,臣愿往!臣跟随先帝南征北战,深受先帝厚恩,早已将后周的安危视为己任。如今赵家逆贼作乱,臣定当率领大军,直捣金陵,斩杀赵廷美,为先帝报仇,为后周扫清障碍!”
张永德身材高大,面容刚毅,身上自带一股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他是后周的开国功臣,跟随柴荣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忠心耿耿,在军中威望极高。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几名武将纷纷附和:“张将军英勇善战,经验丰富,定能胜任此任!”
符琳也上前一步,说道:“姐姐,张永德将军确实是最佳人选。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对后周忠心不二,由他统领大军,臣妹放心。”
符祥瑞看着张永德,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她沉吟片刻,说道:“好!既然诸位都举荐张将军,哀家便任命你为南征大军主帅,率领二十万精锐,即刻整备兵马,三日后从洛阳出发!”
“臣遵令!”张永德高声领命,声音铿锵有力。
“张将军,”符祥瑞叫住了他,语气严肃地叮嘱道,“此次南征,非同小可。你不仅要尽快平定江南,斩杀赵廷美及北宋旧部,还要注意安抚江南百姓,不可滥杀无辜,以免失去民心。粮草补给方面,范相和魏枢密使会全力配合你,你尽管放心出征。”
“臣谨记太后教诲!”张永德躬身道,“臣定当不负太后所托,早日凯旋,还后周一个太平盛世!”
“嗯。”符祥瑞点了点头,“大军出征之前,你随哀家去永熙宫探望陛下。若是陛下能醒来,看到你出征,想必也会感到欣慰。”
“臣遵旨。”张永德应道。
符祥瑞又看向范质和魏仁蒲,说道:“范相,魏枢密使,粮草筹备和后方防守的事宜,就交给你们了。济州、雄州、汴梁三地的重建工作也不能松懈,要尽快安抚流民,修缮城池,恢复生产。尤其是汴梁,作为先帝们的基业,绝不能一直荒废下去,要派专人负责,逐步恢复其往日的生机。”
“臣等遵令!”范质和魏仁蒲齐声领命。
“其他大臣,各司其职,坚守岗位,不得有丝毫懈怠。”符祥瑞的目光扫过众人,“如今陛下昏迷,朝堂上下全靠诸位齐心协力,守护好这后周的江山。待陛下苏醒,哀家定会为诸位记功行赏!”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辅佐太后,守护后周!”百官们齐声躬身行礼,声音响彻大殿。
会议结束后,百官们纷纷告退,各自忙碌起来。紫宸殿内,只剩下符祥瑞和符琳姐妹二人。
符琳看着符祥瑞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道:“姐姐,如今出兵之事已经定了,你也该歇歇了。永熙宫那边,还等着我们回去探望陛下呢。”
符祥瑞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点了点头:“是啊,也不知道训儿现在怎么样了。”
姐妹二人并肩走出紫宸殿,朝着永熙宫的方向走去。春日的微风拂过,带来了阵阵花香,却丝毫驱散不了她们心中的忧虑。
一路上,符祥瑞沉默不语,脑海中反复思索着方才在殿内的决定。她知道,此次南征虽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最终的结果。而且,柴宗训一直昏迷不醒,这始终是她心中最大的牵挂。
“妹妹,你说张将军此次南征,胜算有多大?”符祥瑞忍不住问道。
符琳沉吟片刻,说道:“张将军久经沙场,军事才能出众,再加上我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而赵廷美的军队大多是残兵败将,战斗力有限,胜算应该很大。姐姐不必过于担心。”
符祥瑞点了点头,心中却依旧有些不安。她叹了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吧。现在,哀家只盼着训儿能早日醒来,看到我们平定江南,看到后周的太平盛世。”
说话间,二人已经来到了永熙宫。宫女连忙迎了上来,躬身道:“太后,符将军,太医说陛下的体温已经降下来了,呼吸也平稳了许多,只是还没有苏醒。”
符祥瑞心中一喜,连忙快步走进寝殿。只见柴宗训静静地躺在床上,脸色已经褪去了之前的潮红,变得平和了许多。太医们正围在床边,小心翼翼地为他检查身体。
“太后。”太医们见符祥瑞进来,连忙躬身行礼。
“陛下怎么样了?”符祥瑞急切地问道。
太医院院判回道:“太后,陛下的脉象已经平稳,高烧也已退去,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只是陛下此前气血攻心,又受了风寒,身体亏损严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苏醒。臣等已经调整了药方,只要悉心照料,相信用不了多久,陛下便能醒来。”
符祥瑞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她走到床边,轻轻握住柴宗训的手,低声道:“训儿,娘已经安排好了,很快就能平定江南的逆贼,你一定要快点醒来,看看这太平的江山。”
张永德也走进寝殿,对着床上的柴宗训躬身行礼:“陛下,臣张永德,即刻便要率领大军南下,讨伐赵廷美。臣定当早日凯旋,为陛下扫清障碍,还后周一个朗朗乾坤!”
仿佛是听到了他的话语,柴宗训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嘴唇翕动了一下,却没有发出声音。
符祥瑞心中一激动,连忙说道:“训儿,你听到了吗?张将军要为你出征了,你快醒醒啊!”
可柴宗训并没有醒来,只是依旧静静地躺着。
符祥瑞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张永德说道:“张将军,你先下去整备兵马吧,务必做好万全准备。”
“臣遵令!太后保重,陛下保重!”张永德躬身行礼后,转身离去。
符祥瑞坐在床边,紧紧握着柴宗训的手,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他。符琳站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着她。寝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以及太医们轻轻的脚步声。
三日后,洛阳城外的校场上,二十万精锐大军整齐列队,旌旗招展,铠甲鲜明,气势恢宏。符祥瑞亲自前来为大军送行,百官们也纷纷到场。
张永德一身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上,对着符祥瑞躬身抱拳道:“太后,臣已准备就绪,即刻便率军南下!请太后静候佳音!”
符祥瑞点了点头,声音严肃地说道:“张将军,哀家在此等候你凯旋。记住,务必斩杀赵廷美及所有北宋旧部,为后周除害!”
“臣遵令!”张永德高声应道。
他拔出腰间的佩剑,指向南方,高声喊道:“将士们!随本将军出征,平定江南,斩杀逆贼,还后周太平!出发!”
“出发!出发!出发!”二十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随后,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南方开去,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符祥瑞站在校场上,目送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期盼与担忧。
回到宫中,符祥瑞立刻前往永熙宫。柴宗训依旧昏迷不醒,但气色比之前好了许多。宫女正在为他擦拭身体,动作轻柔。
符祥瑞坐在床边,轻声道:“训儿,大军已经出发了,很快就能平定江南。你一定要快点醒来,娘一个人支撑着这朝堂,真的很累。”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期盼。这些日子,她一边要照料昏迷的儿子,一边要处理繁杂的政务,还要筹备南征的事宜,早已身心俱疲。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她必须撑下去,直到柴宗训苏醒,直到后周迎来真正的太平。
而远在江南的金陵,赵廷美也已经收到了后周大军南下的消息。他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天空,脸上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露出了一丝冷笑。
“符祥瑞,张永德,你们以为凭借二十万大军就能打败我吗?”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江南地势复杂,易守难攻,我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你们尽管来,我要让你们有来无回!”
他转身对身后的将领说道:“传令下去,全军戒备,严守各关隘要道。另外,派人联络江南的地方豪强,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出兵相助。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打败后周的大军!”
“遵令,王爷!”将领们齐声领命,转身离去。
一场大战,已然不可避免。后周的二十万精锐大军正朝着江南疾驰而去,而赵廷美也在金陵严阵以待。双方的命运,将在江南的土地上展开激烈的碰撞。
洛阳的永熙宫内,符祥瑞依旧守在柴宗训的床边,默默祈祷着儿子能早日苏醒,祈祷着南征大军能早日凯旋。她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如何,但她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后周一定会胜利,赵家逆贼一定会被铲除,天下一定会迎来太平。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寝殿内的影子拉得很长。符祥瑞轻轻握住柴宗训的手,在心中默默说道:“训儿,娘等你醒来,等你一起见证后周的辉煌。”
紫宸殿内的烛火已添了三次,跳跃的光影将百官的身影投射在金砖地面上,忽明忽暗,一如当下后周的局势。符祥瑞端坐凤椅,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大臣,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寂:“诸位,方才商议出兵之事,哀家倒想起一桩旧案——此前联军进攻我济州、雄州及汴梁,如今这三处的战况余波,究竟如何了?”
此言一出,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宰相范质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太后,联军退去已有半载,但三处的残破局面至今未能完全恢复。汴梁自迁都洛阳后本就日渐萧条,经联军一役,城池损毁严重,百姓流离,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死城’,仅留少量兵力驻守,以防盗寇滋生。”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雄州毗邻契丹,虽战火不及汴梁惨烈,但城墙多处崩塌,军寨被毁,粮草储备也损耗大半,目前仍在加紧修缮布防,勉强能抵御小规模侵袭。最严重的当属济州,此处作为南北交通枢纽,联军曾在此展开数月拉锯战,城内外房屋十毁其七,农田荒芜,百姓或死或逃,如今仅剩不足三成人口,重建工作举步维艰,驻军也需分兵安抚流民,防卫力量大打折扣。”
符祥瑞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阵酸楚。这三处皆是后周的战略要地,更是先帝们苦心经营的基业,如今却落得这般境地,让她如何对得起地下的夫君。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缓缓道:“联军之祸刚平,百姓尚未安居乐业,训儿又昏迷不醒,此刻出兵江南,实乃万不得已。但赵廷美狼子野心,若不及时铲除,待他羽翼丰满,必成心腹大患,届时受苦的,还是天下苍生。”
魏仁蒲拱手道:“太后所言极是,只是我后周刚经历大战,国力尚未完全恢复,虽能调集部队南下,但民心向背至关重要。若是强行征兵征粮,恐引发民怨,反而得不偿失。”
“魏枢密使顾虑的,正是哀家所思。”符祥瑞点了点头,“眼下最重要的,一是尽快让训儿苏醒,稳定朝堂人心;二是安抚百姓,休养生息,凝聚民心;至于江南的赵廷美,不过是苟延残喘的跳梁小丑,虽需讨伐,却也不必急于一时,需谋定而后动。”
符琳站在一旁,补充道:“姐姐考虑周全。我后周精锐尚存,虽经历大战,但短期内调集一支劲旅南下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战事与民生,既要一举歼灭赵廷美,又不能让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符祥瑞与诸位大臣及符琳围绕出兵规模、粮草筹备、后方防守等事宜展开了详细商讨。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符祥瑞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朗声道:“经诸位商议,哀家决定,派遣二十万精锐部队从洛阳出发,南下讨伐赵廷美!这二十万大军,皆是我后周的铁血之师,务必一鼓作气,直捣金陵,荡平南宋逆贼!”
话音落下,殿内百官齐声应和:“太后英明!”
符祥瑞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握紧了拳头:“哀家与赵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若不是赵匡胤狼子野心,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江山,我夫君也不会含恨而终,后周更不会陷入这般内忧外患的境地!想当年,先帝柴荣英明神武,励精图治,本已奠定了一统天下的根基,若不是天不假年,后周早已成为这天下的第一王朝,何来今日的战乱纷争!”
她的声音带着压抑已久的悲愤,字字泣血,在场的大臣们无不感同身受。那些经历过柴荣时代的老臣,更是眼中泛起了泪光。
“如今,赵匡胤已死,却留下赵廷美这等孽种,妄图复辟北宋,再次祸乱天下!”符祥瑞的语气愈发决绝,“这一次,哀家绝不会再给赵家任何机会!待平定江南之后,哀家自有打算——日后天下太平,必须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收回各地节度使的兵权,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绝不能再让赵匡胤、赵廷美这样的人出现,绝不能再让后周的江山,毁于藩镇割据之手!”
这番话,既是符祥瑞的肺腑之言,也是她对后周未来的深思熟虑。正史之上,后周正是因为节度使权力过大,才给了赵匡胤可乘之机,最终亡国。如今她执掌后周大权,自然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百官们闻言,纷纷躬身道:“太后高瞻远瞩,臣等附议!”
符祥瑞点了点头,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说道:“眼下,当务之急是选定一位合适的统领,率领这二十万精锐出征。诸位,你们可有人选举荐?哀家要的,是能征善战、忠心耿耿之人,他必须完成一个最艰难的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江南,将赵廷美及所有北宋旧部,一个不留,全部铲除!”
她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扫过殿内的武将们,期待着有人能挺身而出。
片刻的沉默后,镇国大将军张永德从武将队列中走出,躬身抱拳道:“太后,臣愿往!臣跟随先帝南征北战,深受先帝厚恩,早已将后周的安危视为己任。如今赵家逆贼作乱,臣定当率领大军,直捣金陵,斩杀赵廷美,为先帝报仇,为后周扫清障碍!”
张永德身材高大,面容刚毅,身上自带一股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他是后周的开国功臣,跟随柴荣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忠心耿耿,在军中威望极高。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几名武将纷纷附和:“张将军英勇善战,经验丰富,定能胜任此任!”
符琳也上前一步,说道:“姐姐,张永德将军确实是最佳人选。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对后周忠心不二,由他统领大军,臣妹放心。”
符祥瑞看着张永德,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她沉吟片刻,说道:“好!既然诸位都举荐张将军,哀家便任命你为南征大军主帅,率领二十万精锐,即刻整备兵马,三日后从洛阳出发!”
“臣遵令!”张永德高声领命,声音铿锵有力。
“张将军,”符祥瑞叫住了他,语气严肃地叮嘱道,“此次南征,非同小可。你不仅要尽快平定江南,斩杀赵廷美及北宋旧部,还要注意安抚江南百姓,不可滥杀无辜,以免失去民心。粮草补给方面,范相和魏枢密使会全力配合你,你尽管放心出征。”
“臣谨记太后教诲!”张永德躬身道,“臣定当不负太后所托,早日凯旋,还后周一个太平盛世!”
“嗯。”符祥瑞点了点头,“大军出征之前,你随哀家去永熙宫探望陛下。若是陛下能醒来,看到你出征,想必也会感到欣慰。”
“臣遵旨。”张永德应道。
符祥瑞又看向范质和魏仁蒲,说道:“范相,魏枢密使,粮草筹备和后方防守的事宜,就交给你们了。济州、雄州、汴梁三地的重建工作也不能松懈,要尽快安抚流民,修缮城池,恢复生产。尤其是汴梁,作为先帝们的基业,绝不能一直荒废下去,要派专人负责,逐步恢复其往日的生机。”
“臣等遵令!”范质和魏仁蒲齐声领命。
“其他大臣,各司其职,坚守岗位,不得有丝毫懈怠。”符祥瑞的目光扫过众人,“如今陛下昏迷,朝堂上下全靠诸位齐心协力,守护好这后周的江山。待陛下苏醒,哀家定会为诸位记功行赏!”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辅佐太后,守护后周!”百官们齐声躬身行礼,声音响彻大殿。
会议结束后,百官们纷纷告退,各自忙碌起来。紫宸殿内,只剩下符祥瑞和符琳姐妹二人。
符琳看着符祥瑞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道:“姐姐,如今出兵之事已经定了,你也该歇歇了。永熙宫那边,还等着我们回去探望陛下呢。”
符祥瑞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点了点头:“是啊,也不知道训儿现在怎么样了。”
姐妹二人并肩走出紫宸殿,朝着永熙宫的方向走去。春日的微风拂过,带来了阵阵花香,却丝毫驱散不了她们心中的忧虑。
一路上,符祥瑞沉默不语,脑海中反复思索着方才在殿内的决定。她知道,此次南征虽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最终的结果。而且,柴宗训一直昏迷不醒,这始终是她心中最大的牵挂。
“妹妹,你说张将军此次南征,胜算有多大?”符祥瑞忍不住问道。
符琳沉吟片刻,说道:“张将军久经沙场,军事才能出众,再加上我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而赵廷美的军队大多是残兵败将,战斗力有限,胜算应该很大。姐姐不必过于担心。”
符祥瑞点了点头,心中却依旧有些不安。她叹了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吧。现在,哀家只盼着训儿能早日醒来,看到我们平定江南,看到后周的太平盛世。”
说话间,二人已经来到了永熙宫。宫女连忙迎了上来,躬身道:“太后,符将军,太医说陛下的体温已经降下来了,呼吸也平稳了许多,只是还没有苏醒。”
符祥瑞心中一喜,连忙快步走进寝殿。只见柴宗训静静地躺在床上,脸色已经褪去了之前的潮红,变得平和了许多。太医们正围在床边,小心翼翼地为他检查身体。
“太后。”太医们见符祥瑞进来,连忙躬身行礼。
“陛下怎么样了?”符祥瑞急切地问道。
太医院院判回道:“太后,陛下的脉象已经平稳,高烧也已退去,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只是陛下此前气血攻心,又受了风寒,身体亏损严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苏醒。臣等已经调整了药方,只要悉心照料,相信用不了多久,陛下便能醒来。”
符祥瑞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她走到床边,轻轻握住柴宗训的手,低声道:“训儿,娘已经安排好了,很快就能平定江南的逆贼,你一定要快点醒来,看看这太平的江山。”
张永德也走进寝殿,对着床上的柴宗训躬身行礼:“陛下,臣张永德,即刻便要率领大军南下,讨伐赵廷美。臣定当早日凯旋,为陛下扫清障碍,还后周一个朗朗乾坤!”
仿佛是听到了他的话语,柴宗训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嘴唇翕动了一下,却没有发出声音。
符祥瑞心中一激动,连忙说道:“训儿,你听到了吗?张将军要为你出征了,你快醒醒啊!”
可柴宗训并没有醒来,只是依旧静静地躺着。
符祥瑞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张永德说道:“张将军,你先下去整备兵马吧,务必做好万全准备。”
“臣遵令!太后保重,陛下保重!”张永德躬身行礼后,转身离去。
符祥瑞坐在床边,紧紧握着柴宗训的手,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他。符琳站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着她。寝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以及太医们轻轻的脚步声。
三日后,洛阳城外的校场上,二十万精锐大军整齐列队,旌旗招展,铠甲鲜明,气势恢宏。符祥瑞亲自前来为大军送行,百官们也纷纷到场。
张永德一身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上,对着符祥瑞躬身抱拳道:“太后,臣已准备就绪,即刻便率军南下!请太后静候佳音!”
符祥瑞点了点头,声音严肃地说道:“张将军,哀家在此等候你凯旋。记住,务必斩杀赵廷美及所有北宋旧部,为后周除害!”
“臣遵令!”张永德高声应道。
他拔出腰间的佩剑,指向南方,高声喊道:“将士们!随本将军出征,平定江南,斩杀逆贼,还后周太平!出发!”
“出发!出发!出发!”二十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随后,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南方开去,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符祥瑞站在校场上,目送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期盼与担忧。
回到宫中,符祥瑞立刻前往永熙宫。柴宗训依旧昏迷不醒,但气色比之前好了许多。宫女正在为他擦拭身体,动作轻柔。
符祥瑞坐在床边,轻声道:“训儿,大军已经出发了,很快就能平定江南。你一定要快点醒来,娘一个人支撑着这朝堂,真的很累。”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期盼。这些日子,她一边要照料昏迷的儿子,一边要处理繁杂的政务,还要筹备南征的事宜,早已身心俱疲。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她必须撑下去,直到柴宗训苏醒,直到后周迎来真正的太平。
而远在江南的金陵,赵廷美也已经收到了后周大军南下的消息。他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天空,脸上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露出了一丝冷笑。
“符祥瑞,张永德,你们以为凭借二十万大军就能打败我吗?”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江南地势复杂,易守难攻,我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你们尽管来,我要让你们有来无回!”
他转身对身后的将领说道:“传令下去,全军戒备,严守各关隘要道。另外,派人联络江南的地方豪强,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出兵相助。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打败后周的大军!”
“遵令,王爷!”将领们齐声领命,转身离去。
一场大战,已然不可避免。后周的二十万精锐大军正朝着江南疾驰而去,而赵廷美也在金陵严阵以待。双方的命运,将在江南的土地上展开激烈的碰撞。
洛阳的永熙宫内,符祥瑞依旧守在柴宗训的床边,默默祈祷着儿子能早日苏醒,祈祷着南征大军能早日凯旋。她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如何,但她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后周一定会胜利,赵家逆贼一定会被铲除,天下一定会迎来太平。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寝殿内的影子拉得很长。符祥瑞轻轻握住柴宗训的手,在心中默默说道:“训儿,娘等你醒来,等你一起见证后周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