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城的紫宸殿内,檀香袅袅缠绕着梁柱,与济州战场传来的血腥气隔着千里山河,却依旧让殿中气氛凝重如铁。符祥瑞身着明黄绣金凤的朝服,端坐于御座之侧的凤椅上,乌黑的发髻仅用一支白玉凤钗固定,眉眼间不见寻常妇人的柔媚,唯有久经朝堂淬炼的沉静锐利。她手中捏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密信,指尖划过“玄鸟巢中,发现宋氏羽箭”的字迹,眸色渐深。
“太后,济州捷报已传遍洛阳,百姓沿街欢呼,各州郡的贺表也陆续递入尚书省。”宰相范质立于殿中,躬身禀报,语气中难掩欣慰,“陛下在前线亲抚阵亡将士遗属,下令厚葬并优抚其家,此举已让全军上下士气大振,民间更是称颂陛下仁厚。”
符祥瑞缓缓抬眼,目光扫过殿内列班的重臣,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捷报是喜,但隐患未除。范相可知,济州战场除了联军的遗骸,还搜出了刻有‘宋’字的铜箭?”她将密信掷于御案之上,“这是王奎从战场传回的急报,玄鸟徽记是北汉与南唐联军的标识,可这些带着‘宋’字的箭矢,却出现在了他们的军械之中。更可疑的是,箭矢包装上的刺绣纹样,是江南独有的样式。”
众臣闻言皆惊,互相交换着惊疑的目光。枢密使魏仁浦上前一步,沉声道:“太后,赵匡胤、赵光义早已伏诛,赵氏宗室按理说已不足为惧。莫非是江南有残余势力借‘宋’字旗号兴风作浪,暗中勾结联军意图离间我朝?”
此言一出,殿内议论声渐起。如今江南局势未定,若真有残宋势力暗中作祟,再与北汉、南唐勾结,后周将面临双线夹击的风险。
符祥瑞轻轻敲击着凤椅的扶手,沉声道:“目前尚无确凿证据,不可妄下定论。但此事必须彻查,若真是江南残党作祟,放任下去必成心腹大患。”她看向站在末位的御史中丞,“命你即刻派人暗中前往江南,核查当地是否有赵氏远支或打着‘复宋’旗号的势力活动,重点追查近期江南铁矿与军械工坊的动向,务必隐秘行事,不得打草惊蛇。”
“臣遵旨!”御史中丞躬身领命。
符祥瑞又转向范质:“济州一战,我军虽胜,但阵亡将士逾千,粮草消耗巨大。传旨下去,令户部即刻调拨粮草送往济州前线,安抚伤员,同时督促各州郡加紧秋收,补充国库。另外,阵亡将士的优抚政策,必须落到实处,派专人督查,若有官员从中克扣,以军法处置。”
“臣领旨。”范质一一记下,心中暗叹符太后心思缜密,既顾着前线战事,又兼顾后方民生与吏治,丝毫不敢懈怠。
处理完朝堂事务,众臣退去,紫宸殿内只剩下符祥瑞与贴身宫女青黛。青黛上前为她续上热茶,低声道:“太后,陛下在济州的表现,远超众人预期,想来日后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符祥瑞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眼神,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温情:“他是后周的天子,容不得半点软弱。如今强敌环伺,朝堂暗流涌动,我能护他一时,护不了他一世,唯有让他尽快成长起来,才能稳住这江山。”她顿了顿,又道,“对了,符琳被俘的消息,你可知晓?”
青黛点头:“已从济州的军报中得知,她如今被陛下留在军中,尚未押解回京。”
“符琳是符家的孪生姐妹,却投靠联军,本是不忠不义之举。”符祥瑞的声音冷了几分,“但她身为联军主帅的幕僚,必然知晓不少联军的机密,尤其是那些‘宋’字箭矢的来历——王奎密信中提及,联军士兵曾私下议论‘江南有赵将军许诺支援’,此事或许她能提供线索。”她沉思片刻,吩咐道,“传我的密旨给石守信,让他好生看管符琳,不可怠慢,也不可让她随意与外人接触,待战事平息后,将她秘密押解回洛阳,由我亲自审问。”
“是,奴婢这就去办。”青黛躬身退下。
符祥瑞独自留在殿中,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宫墙之外的洛阳城。秋阳正好,市井繁华,一派安宁景象,可她知道,这安宁之下,早已是波谲云诡。北汉、南唐的威胁尚未根除,江南残宋的阴影又悄然浮现,朝堂内部的权力纷争暗流涌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她抬手抚摸着窗棂上精致的雕花,心中已有了盘算。江南残党若真敢勾结外敌,必须尽早摸清其底细;若只是借名滋事,也需查明幕后黑手,以绝后患。而柴宗训,她需要为他扫清这内外的障碍,让他在亲政之前,拥有足够稳固的根基。
与此同时,济州城外的军营中,柴宗训正亲自督办阵亡将士的安葬事宜。他身着素色戎装,亲手为一名老兵整理遗容,动作肃穆而郑重。身旁的将领们看着年轻的天子,眼中满是敬佩——经此一战,这位少年天子不仅展现了仁厚之心,更在调度指挥中显露了过人的沉稳,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太后庇护的幼主。
“陛下,联军战俘的审讯有了些眉目。”石守信走上前来,低声禀报,“有几名南唐士兵招供,说联军的部分军械是江南送来的,上面的‘宋’字标记,是送械之人特意要求打上的,还说主事的是一位姓赵的将军,但具体姓名和来历,他们并不清楚。”
柴宗训直起身,眸色沉了沉:“江南赵氏……看来此事并非偶然。继续审讯,务必查清这股势力的真实底细。另外,安抚好投降的士兵,若有人能提供更多关于江南势力的线索,可从轻发落。”
“臣遵旨。”石守信领命退去。
不远处的临时营帐内,符琳正坐在窗前,望着外面忙碌的后周士兵。一名士兵送来热腾腾的饭菜,恭敬地说:“符姑娘,这是陛下特意吩咐为你准备的,若有其他需要,可随时告知属下。”
符琳看着饭菜,又想起方才从帐外听到的对话,指尖悄然攥紧了衣袖。她确实知道,联军与江南那股“宋”字势力的秘密协议——那位赵将军(赵廷美)承诺战后割让淮南三郡,才换来这批军械支援。可亲眼目睹后周军队对战亡将士的善待、柴宗训的仁厚,再对比联军主帅的冷酷与赵廷美的狡诈,她心中的天平早已悄然倾斜。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该说出这个秘密,更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将自己推向何方。
夜色渐浓,济州的军营渐渐安静下来,唯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在月光下回荡。而洛阳的宫城之中,符祥瑞依旧在御案前批阅奏折,烛火摇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一场关乎后周命运的棋局,已在她的帷幄之中,悄然展开。江南的残云暗影,终将成为这盘棋局中,无法回避的一枚棋子。
“太后,济州捷报已传遍洛阳,百姓沿街欢呼,各州郡的贺表也陆续递入尚书省。”宰相范质立于殿中,躬身禀报,语气中难掩欣慰,“陛下在前线亲抚阵亡将士遗属,下令厚葬并优抚其家,此举已让全军上下士气大振,民间更是称颂陛下仁厚。”
符祥瑞缓缓抬眼,目光扫过殿内列班的重臣,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捷报是喜,但隐患未除。范相可知,济州战场除了联军的遗骸,还搜出了刻有‘宋’字的铜箭?”她将密信掷于御案之上,“这是王奎从战场传回的急报,玄鸟徽记是北汉与南唐联军的标识,可这些带着‘宋’字的箭矢,却出现在了他们的军械之中。更可疑的是,箭矢包装上的刺绣纹样,是江南独有的样式。”
众臣闻言皆惊,互相交换着惊疑的目光。枢密使魏仁浦上前一步,沉声道:“太后,赵匡胤、赵光义早已伏诛,赵氏宗室按理说已不足为惧。莫非是江南有残余势力借‘宋’字旗号兴风作浪,暗中勾结联军意图离间我朝?”
此言一出,殿内议论声渐起。如今江南局势未定,若真有残宋势力暗中作祟,再与北汉、南唐勾结,后周将面临双线夹击的风险。
符祥瑞轻轻敲击着凤椅的扶手,沉声道:“目前尚无确凿证据,不可妄下定论。但此事必须彻查,若真是江南残党作祟,放任下去必成心腹大患。”她看向站在末位的御史中丞,“命你即刻派人暗中前往江南,核查当地是否有赵氏远支或打着‘复宋’旗号的势力活动,重点追查近期江南铁矿与军械工坊的动向,务必隐秘行事,不得打草惊蛇。”
“臣遵旨!”御史中丞躬身领命。
符祥瑞又转向范质:“济州一战,我军虽胜,但阵亡将士逾千,粮草消耗巨大。传旨下去,令户部即刻调拨粮草送往济州前线,安抚伤员,同时督促各州郡加紧秋收,补充国库。另外,阵亡将士的优抚政策,必须落到实处,派专人督查,若有官员从中克扣,以军法处置。”
“臣领旨。”范质一一记下,心中暗叹符太后心思缜密,既顾着前线战事,又兼顾后方民生与吏治,丝毫不敢懈怠。
处理完朝堂事务,众臣退去,紫宸殿内只剩下符祥瑞与贴身宫女青黛。青黛上前为她续上热茶,低声道:“太后,陛下在济州的表现,远超众人预期,想来日后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符祥瑞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眼神,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温情:“他是后周的天子,容不得半点软弱。如今强敌环伺,朝堂暗流涌动,我能护他一时,护不了他一世,唯有让他尽快成长起来,才能稳住这江山。”她顿了顿,又道,“对了,符琳被俘的消息,你可知晓?”
青黛点头:“已从济州的军报中得知,她如今被陛下留在军中,尚未押解回京。”
“符琳是符家的孪生姐妹,却投靠联军,本是不忠不义之举。”符祥瑞的声音冷了几分,“但她身为联军主帅的幕僚,必然知晓不少联军的机密,尤其是那些‘宋’字箭矢的来历——王奎密信中提及,联军士兵曾私下议论‘江南有赵将军许诺支援’,此事或许她能提供线索。”她沉思片刻,吩咐道,“传我的密旨给石守信,让他好生看管符琳,不可怠慢,也不可让她随意与外人接触,待战事平息后,将她秘密押解回洛阳,由我亲自审问。”
“是,奴婢这就去办。”青黛躬身退下。
符祥瑞独自留在殿中,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宫墙之外的洛阳城。秋阳正好,市井繁华,一派安宁景象,可她知道,这安宁之下,早已是波谲云诡。北汉、南唐的威胁尚未根除,江南残宋的阴影又悄然浮现,朝堂内部的权力纷争暗流涌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她抬手抚摸着窗棂上精致的雕花,心中已有了盘算。江南残党若真敢勾结外敌,必须尽早摸清其底细;若只是借名滋事,也需查明幕后黑手,以绝后患。而柴宗训,她需要为他扫清这内外的障碍,让他在亲政之前,拥有足够稳固的根基。
与此同时,济州城外的军营中,柴宗训正亲自督办阵亡将士的安葬事宜。他身着素色戎装,亲手为一名老兵整理遗容,动作肃穆而郑重。身旁的将领们看着年轻的天子,眼中满是敬佩——经此一战,这位少年天子不仅展现了仁厚之心,更在调度指挥中显露了过人的沉稳,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太后庇护的幼主。
“陛下,联军战俘的审讯有了些眉目。”石守信走上前来,低声禀报,“有几名南唐士兵招供,说联军的部分军械是江南送来的,上面的‘宋’字标记,是送械之人特意要求打上的,还说主事的是一位姓赵的将军,但具体姓名和来历,他们并不清楚。”
柴宗训直起身,眸色沉了沉:“江南赵氏……看来此事并非偶然。继续审讯,务必查清这股势力的真实底细。另外,安抚好投降的士兵,若有人能提供更多关于江南势力的线索,可从轻发落。”
“臣遵旨。”石守信领命退去。
不远处的临时营帐内,符琳正坐在窗前,望着外面忙碌的后周士兵。一名士兵送来热腾腾的饭菜,恭敬地说:“符姑娘,这是陛下特意吩咐为你准备的,若有其他需要,可随时告知属下。”
符琳看着饭菜,又想起方才从帐外听到的对话,指尖悄然攥紧了衣袖。她确实知道,联军与江南那股“宋”字势力的秘密协议——那位赵将军(赵廷美)承诺战后割让淮南三郡,才换来这批军械支援。可亲眼目睹后周军队对战亡将士的善待、柴宗训的仁厚,再对比联军主帅的冷酷与赵廷美的狡诈,她心中的天平早已悄然倾斜。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该说出这个秘密,更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将自己推向何方。
夜色渐浓,济州的军营渐渐安静下来,唯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在月光下回荡。而洛阳的宫城之中,符祥瑞依旧在御案前批阅奏折,烛火摇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一场关乎后周命运的棋局,已在她的帷幄之中,悄然展开。江南的残云暗影,终将成为这盘棋局中,无法回避的一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