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血腥味与草木灰的气息在清晨的微风中交织弥漫。李重进身披染血的铠甲,立于北门城楼之上,目光如鹰隼般掠过城外连绵的战场。昨夜的激战留下了遍地尸骸与残破的旌旗,辽汉联军的溃兵如丧家之犬般向北逃窜,扬起的尘土在天际线处形成一道昏黄的轨迹。
“将军,清点完毕!”副将周信快步登上城楼,单膝跪地禀报,“此战共歼敌两万三千余人,俘虏四千五百余人,缴获战马千余匹,粮草器械不计其数。我军伤亡六千三百人,其中阵亡一千八百人。”
李重进缓缓颔首,指尖摩挲着腰间的佩刀刀柄,刀鞘上的缠绳已被鲜血浸透,结成坚硬的血痂。“伤亡过半的部队原地休整,救治伤员、清理战场。其余将士,半个时辰后集结,随我追击残敌!”
“将军!”周信面露迟疑,“将士们已连续作战两日夜,疲惫不堪,是否应先休整一日再行追击?”
“不可!”李重进的声音斩钉截铁,目光扫过城下正在掩埋战友尸体的士兵,“耶律达虽败,但主力尚存不下五万人。若给他们喘息之机,一旦收拢残部,联合北方援军,日后必成心腹大患。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但若此寇不除,我等今日的牺牲便白费了!”
话音刚落,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赵普身着青色官袍,手持一卷地图走上城楼,脸上带着一丝倦意,却眼神清明。“将军所言极是,耶律达此刻已是惊弓之鸟,军心涣散,正是一举击溃的绝佳时机。”他将地图在城楼上展开,手指点向济州北方的地理标识,“联军溃败后,必经黄河渡口逃往辽国境内。此渡口是南北交通要道,水流湍急,渡船有限,他们必定会在此滞留。我们可兵分三路:一路由你亲自率领,率领两万骑兵直奔黄河渡口,正面拦截;二路由我带领一万步兵,清理沿途联军残留的据点,切断其退路;三路派人快马加鞭联系张永德将军,令他率领所部骑兵,迂回至联军西侧,防止其向西逃窜,形成合围之势。”
李重进俯身查看地图,目光在黄河渡口的位置停留片刻,随即一拳砸在城砖上:“好计策!就依赵先生所言。周信,你率本部骑兵随我出发;其余各部,按赵先生的部署行事!”
半个时辰后,两万后周骑兵在济州城外集结完毕。战马嘶鸣,铁蹄踏地,扬起漫天尘土。李重进翻身上马,手中长枪直指北方,高声喊道:“将士们!辽寇犯我疆土,杀我同胞,今日便是报仇雪恨之时!随我追击,不灭残敌,誓不还师!”
“不灭残敌,誓不还师!”两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随即跟着李重进的身影,如一道黑色的洪流,朝着黄河渡口的方向疾驰而去。
骑兵奔袭的速度极快,沿途不时能看到联军溃散的士兵。他们大多衣衫褴褛,丢盔弃甲,有的躲在路边的草丛中瑟瑟发抖,有的则互相搀扶着艰难前行。对于这些散兵游勇,李重进并未下令过多纠缠,只留下少量士兵将其俘虏,主力则继续全速前进。
一日一夜的奔袭后,黄河渡口已然遥遥在望。远远望去,渡口处人声鼎沸,密密麻麻的联军士兵正拥挤在岸边,争抢着为数不多的渡船。许多士兵为了能登上渡船,甚至互相推搡、砍杀,场面混乱不堪。耶律达身披金色铠甲,站在一艘较大的战船上,正声嘶力竭地指挥着士兵登船,脸上满是焦躁与狼狈。
“将士们,准备冲锋!”李重进勒住马缰,抽出腰间佩刀,寒光一闪。两万骑兵随即分成两队,如两把锋利的镰刀,从左右两侧向渡口的联军发起了冲锋。
突如其来的袭击让联军士兵陷入了更大的恐慌。他们本就已是惊弓之鸟,此刻面对气势如虹的后周骑兵,根本毫无抵抗之力。惨叫声、哭喊声、马蹄声、刀枪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渡口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李重进一马当先,手中佩刀挥舞,所到之处,联军士兵纷纷倒地。一名辽军偏将见状,拍马舞刀冲向李重进,口中嘶吼着契丹语。李重进不闪不避,待其靠近,猛然侧身,手中佩刀顺势劈出,一道寒光闪过,那名偏将的头颅便滚落马下。
联军的渡船在混乱中纷纷离岸,但许多船只因超载而摇晃不定,有的甚至直接翻覆,船上的士兵尽数落入湍急的黄河水中,挣扎片刻便被浪花吞没。耶律达看着岸边被屠杀的士兵,以及不断逼近的后周骑兵,眼中闪过一丝绝望,只得下令战船全速驶离渡口。
李重进率军一路冲杀,将岸边的联军士兵屠戮殆尽。看着耶律达的战船逐渐远去,他并未下令追击,而是让士兵们收缴联军遗留的物资,救治受伤的战友。此时,周信上前禀报:“将军,岸边共俘获联军两千余人,缴获渡船三十余艘,其余战船已逃往北岸。”
李重进点点头,目光望向黄河北岸,沉声道:“耶律达虽已渡河,但他的残部已不足三万人,且士气低落,短期内已无力南下。传令下去,将士们在此休整一日,明日渡河,继续追击!”
就在李重进在黄河渡口休整之际,赵普率领的步兵部队也在沿途展开了清理行动。联军在济州以北设有多个据点,用于囤积粮草、传递消息。这些据点的守军大多是老弱残兵,面对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后周步兵,根本不堪一击。
在一处名为“黑木寨”的据点,守将是一名汉将,名为王怀安。此人原本是后周将领,后来投降辽国,被任命为黑木寨守将。当赵普的部队兵临城下时,王怀安深知自己无力抵抗,便打开城门,率领全寨士兵投降。
赵普进入黑木寨后,并未对投降的士兵加以迫害,只是将他们集中看管。他仔细查阅了寨中的粮草账簿,发现此处囤积的粮草足以供应一支万人部队三个月的开销。“这些粮草正好可以补充我军的补给,”赵普对身边的参军说道,“传令下去,将粮草全部装车,运往黄河渡口,支援李将军。同时,将王怀安带上来,我有话要问他。”
片刻后,王怀安被带到赵普面前。他面带愧色,低头说道:“罪将王怀安,参见大人。”
赵普看着他,语气平静地问道:“你本是大周将士,为何要投降辽寇?”
王怀安长叹一声,说道:“大人有所不知,罪将当年驻守边境,被辽军围困三月,援军迟迟未到,城中粮草断绝,为了保全城中百姓与士兵的性命,才被迫投降。这些年来,罪将日夜思念故土,早已后悔不已。今日大人率军前来,罪将愿率部归降,戴罪立功!”
赵普沉吟片刻,说道:“念你尚有悔过之心,且此次主动归降,我便饶你不死。你可率部随我军行动,日后若能立下战功,便可将功赎罪。”
王怀安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跪地叩谢:“多谢大人不杀之恩!罪将定当效犬马之劳!”
收服黑木寨后,赵普继续率领部队向黄河渡口推进。沿途的其他据点,有的看到黑木寨的下场后主动投降,有的则负隅顽抗,最终被一一攻破。短短两日内,赵普便清理了济州至黄河渡口之间的所有联军据点,彻底切断了耶律达残部的退路,同时为李重进的部队补充了大量的粮草与器械。
与此同时,张永德率领的一万轻骑兵也按照计划,迂回至联军西侧。当他们行至一处名为“野狼谷”的峡谷时,探马前来禀报,发现有一支三万余人的联军部队正从西北方向赶来,似乎是前来支援耶律达的援军。
张永德当即下令部队在峡谷两侧的密林中潜伏。他深知,野狼谷地势险要,是伏击的绝佳地点。联军援军急于赶路,必然不会过多防备。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联军援军便进入了野狼谷。这支部队的将领名为萧挞凛,是辽国的一员猛将,为人勇猛但性情急躁。他率领部队一路疾驰,丝毫没有察觉到潜伏在两侧密林中的后周骑兵。
当联军部队全部进入峡谷后,张永德一声令下:“放箭!”
刹那间,峡谷两侧的密林中箭如雨下,联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萧挞凛大惊失色,连忙下令部队反击,但峡谷地势狭窄,联军士兵根本无法展开阵型,只能被动挨打。
张永德亲自率领骑兵从林中冲出,手中长枪舞动如飞,接连挑翻数名辽军士兵。后周骑兵如虎入羊群,在联军阵营中肆意冲杀。萧挞凛见状,怒不可遏,拍马舞刀冲向张永德。两人在阵中相遇,刀枪交锋,战作一团。
萧挞凛的武艺十分精湛,手中大刀威力无穷,但张永德的枪法也毫不逊色,灵活多变。两人激战数十回合,难分胜负。就在此时,一名后周骑兵趁机从侧面偷袭,一枪刺中了萧挞凛的战马。战马受惊,将萧挞凛掀翻在地。张永德见状,立即策马上前,手中长枪直指萧挞凛的咽喉。
“降者不杀!”张永德大喝一声。
萧挞凛看着架在自己咽喉处的长枪,眼中闪过一丝不甘,最终还是低下了头:“我降了。”
联军援军失去主将,瞬间陷入混乱,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张永德下令将俘虏的联军士兵集中看管,同时派人将捷报送往黄河渡口,告知李重进与赵普。
三日后,黄河渡口。李重进率领部队成功渡过黄河,与赶来的赵普部队会合。当得知张永德已经成功拦截联军援军的消息后,李重进大喜过望:“张永德将军干得漂亮!如今耶律达已是孤立无援,我们可继续追击,将其彻底歼灭!”
赵普却摇了摇头,说道:“将军,不可操之过急。耶律达的残部虽已不足三万人,但他们熟悉北方地形,且已逃入辽国边境。若我们贸然深入辽国境内,恐遭辽军主力伏击。不如就此收兵,巩固已占领的土地,休整部队,再做打算。”
李重进思索片刻,觉得赵普所言有理。此次追击已重创辽汉联军,使其短期内无力南下,达到了战略目的。若继续追击,风险太大。“好,便依赵先生所言。传令下去,全军停止追击,就地休整三日,然后班师回朝!”
三日后,后周大军开始班师回朝。沿途百姓得知大军凯旋,纷纷自发地夹道欢迎,献上酒食。士兵们虽然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李重进与赵普并马而行,望着道路两旁欢呼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
此次济州之战,后周大军大获全胜,不仅解了济州之围,更重创了辽汉联军的有生力量,为柴宗训亲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李重进、赵普、张永德等人而言,这只是他们辅佐柴宗训统一天下的第一步。
遥远的辽国上京,辽穆宗得知耶律达惨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将宫殿内的器物砸得粉碎。他当即下令,调集全国兵力,准备再次南下,报复后周。但辽国的大臣们纷纷劝阻,认为此时辽国国力尚未恢复,不宜再发动战争。辽穆宗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暂时打消了南下的念头。
而在江南的残宋境内,宋王赵昺得知后周大捷的消息后,整日惶恐不安。他深知,后周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就是江南。为了自保,他只得派人前往后周,表示愿意称臣纳贡,试图拖延时间,积蓄力量。
洛阳城的皇宫内,柴宗训看着前方送来的捷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济州之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更让天下人看到了后周的实力。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而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正在他的心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将军,清点完毕!”副将周信快步登上城楼,单膝跪地禀报,“此战共歼敌两万三千余人,俘虏四千五百余人,缴获战马千余匹,粮草器械不计其数。我军伤亡六千三百人,其中阵亡一千八百人。”
李重进缓缓颔首,指尖摩挲着腰间的佩刀刀柄,刀鞘上的缠绳已被鲜血浸透,结成坚硬的血痂。“伤亡过半的部队原地休整,救治伤员、清理战场。其余将士,半个时辰后集结,随我追击残敌!”
“将军!”周信面露迟疑,“将士们已连续作战两日夜,疲惫不堪,是否应先休整一日再行追击?”
“不可!”李重进的声音斩钉截铁,目光扫过城下正在掩埋战友尸体的士兵,“耶律达虽败,但主力尚存不下五万人。若给他们喘息之机,一旦收拢残部,联合北方援军,日后必成心腹大患。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但若此寇不除,我等今日的牺牲便白费了!”
话音刚落,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赵普身着青色官袍,手持一卷地图走上城楼,脸上带着一丝倦意,却眼神清明。“将军所言极是,耶律达此刻已是惊弓之鸟,军心涣散,正是一举击溃的绝佳时机。”他将地图在城楼上展开,手指点向济州北方的地理标识,“联军溃败后,必经黄河渡口逃往辽国境内。此渡口是南北交通要道,水流湍急,渡船有限,他们必定会在此滞留。我们可兵分三路:一路由你亲自率领,率领两万骑兵直奔黄河渡口,正面拦截;二路由我带领一万步兵,清理沿途联军残留的据点,切断其退路;三路派人快马加鞭联系张永德将军,令他率领所部骑兵,迂回至联军西侧,防止其向西逃窜,形成合围之势。”
李重进俯身查看地图,目光在黄河渡口的位置停留片刻,随即一拳砸在城砖上:“好计策!就依赵先生所言。周信,你率本部骑兵随我出发;其余各部,按赵先生的部署行事!”
半个时辰后,两万后周骑兵在济州城外集结完毕。战马嘶鸣,铁蹄踏地,扬起漫天尘土。李重进翻身上马,手中长枪直指北方,高声喊道:“将士们!辽寇犯我疆土,杀我同胞,今日便是报仇雪恨之时!随我追击,不灭残敌,誓不还师!”
“不灭残敌,誓不还师!”两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随即跟着李重进的身影,如一道黑色的洪流,朝着黄河渡口的方向疾驰而去。
骑兵奔袭的速度极快,沿途不时能看到联军溃散的士兵。他们大多衣衫褴褛,丢盔弃甲,有的躲在路边的草丛中瑟瑟发抖,有的则互相搀扶着艰难前行。对于这些散兵游勇,李重进并未下令过多纠缠,只留下少量士兵将其俘虏,主力则继续全速前进。
一日一夜的奔袭后,黄河渡口已然遥遥在望。远远望去,渡口处人声鼎沸,密密麻麻的联军士兵正拥挤在岸边,争抢着为数不多的渡船。许多士兵为了能登上渡船,甚至互相推搡、砍杀,场面混乱不堪。耶律达身披金色铠甲,站在一艘较大的战船上,正声嘶力竭地指挥着士兵登船,脸上满是焦躁与狼狈。
“将士们,准备冲锋!”李重进勒住马缰,抽出腰间佩刀,寒光一闪。两万骑兵随即分成两队,如两把锋利的镰刀,从左右两侧向渡口的联军发起了冲锋。
突如其来的袭击让联军士兵陷入了更大的恐慌。他们本就已是惊弓之鸟,此刻面对气势如虹的后周骑兵,根本毫无抵抗之力。惨叫声、哭喊声、马蹄声、刀枪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渡口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李重进一马当先,手中佩刀挥舞,所到之处,联军士兵纷纷倒地。一名辽军偏将见状,拍马舞刀冲向李重进,口中嘶吼着契丹语。李重进不闪不避,待其靠近,猛然侧身,手中佩刀顺势劈出,一道寒光闪过,那名偏将的头颅便滚落马下。
联军的渡船在混乱中纷纷离岸,但许多船只因超载而摇晃不定,有的甚至直接翻覆,船上的士兵尽数落入湍急的黄河水中,挣扎片刻便被浪花吞没。耶律达看着岸边被屠杀的士兵,以及不断逼近的后周骑兵,眼中闪过一丝绝望,只得下令战船全速驶离渡口。
李重进率军一路冲杀,将岸边的联军士兵屠戮殆尽。看着耶律达的战船逐渐远去,他并未下令追击,而是让士兵们收缴联军遗留的物资,救治受伤的战友。此时,周信上前禀报:“将军,岸边共俘获联军两千余人,缴获渡船三十余艘,其余战船已逃往北岸。”
李重进点点头,目光望向黄河北岸,沉声道:“耶律达虽已渡河,但他的残部已不足三万人,且士气低落,短期内已无力南下。传令下去,将士们在此休整一日,明日渡河,继续追击!”
就在李重进在黄河渡口休整之际,赵普率领的步兵部队也在沿途展开了清理行动。联军在济州以北设有多个据点,用于囤积粮草、传递消息。这些据点的守军大多是老弱残兵,面对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后周步兵,根本不堪一击。
在一处名为“黑木寨”的据点,守将是一名汉将,名为王怀安。此人原本是后周将领,后来投降辽国,被任命为黑木寨守将。当赵普的部队兵临城下时,王怀安深知自己无力抵抗,便打开城门,率领全寨士兵投降。
赵普进入黑木寨后,并未对投降的士兵加以迫害,只是将他们集中看管。他仔细查阅了寨中的粮草账簿,发现此处囤积的粮草足以供应一支万人部队三个月的开销。“这些粮草正好可以补充我军的补给,”赵普对身边的参军说道,“传令下去,将粮草全部装车,运往黄河渡口,支援李将军。同时,将王怀安带上来,我有话要问他。”
片刻后,王怀安被带到赵普面前。他面带愧色,低头说道:“罪将王怀安,参见大人。”
赵普看着他,语气平静地问道:“你本是大周将士,为何要投降辽寇?”
王怀安长叹一声,说道:“大人有所不知,罪将当年驻守边境,被辽军围困三月,援军迟迟未到,城中粮草断绝,为了保全城中百姓与士兵的性命,才被迫投降。这些年来,罪将日夜思念故土,早已后悔不已。今日大人率军前来,罪将愿率部归降,戴罪立功!”
赵普沉吟片刻,说道:“念你尚有悔过之心,且此次主动归降,我便饶你不死。你可率部随我军行动,日后若能立下战功,便可将功赎罪。”
王怀安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跪地叩谢:“多谢大人不杀之恩!罪将定当效犬马之劳!”
收服黑木寨后,赵普继续率领部队向黄河渡口推进。沿途的其他据点,有的看到黑木寨的下场后主动投降,有的则负隅顽抗,最终被一一攻破。短短两日内,赵普便清理了济州至黄河渡口之间的所有联军据点,彻底切断了耶律达残部的退路,同时为李重进的部队补充了大量的粮草与器械。
与此同时,张永德率领的一万轻骑兵也按照计划,迂回至联军西侧。当他们行至一处名为“野狼谷”的峡谷时,探马前来禀报,发现有一支三万余人的联军部队正从西北方向赶来,似乎是前来支援耶律达的援军。
张永德当即下令部队在峡谷两侧的密林中潜伏。他深知,野狼谷地势险要,是伏击的绝佳地点。联军援军急于赶路,必然不会过多防备。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联军援军便进入了野狼谷。这支部队的将领名为萧挞凛,是辽国的一员猛将,为人勇猛但性情急躁。他率领部队一路疾驰,丝毫没有察觉到潜伏在两侧密林中的后周骑兵。
当联军部队全部进入峡谷后,张永德一声令下:“放箭!”
刹那间,峡谷两侧的密林中箭如雨下,联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萧挞凛大惊失色,连忙下令部队反击,但峡谷地势狭窄,联军士兵根本无法展开阵型,只能被动挨打。
张永德亲自率领骑兵从林中冲出,手中长枪舞动如飞,接连挑翻数名辽军士兵。后周骑兵如虎入羊群,在联军阵营中肆意冲杀。萧挞凛见状,怒不可遏,拍马舞刀冲向张永德。两人在阵中相遇,刀枪交锋,战作一团。
萧挞凛的武艺十分精湛,手中大刀威力无穷,但张永德的枪法也毫不逊色,灵活多变。两人激战数十回合,难分胜负。就在此时,一名后周骑兵趁机从侧面偷袭,一枪刺中了萧挞凛的战马。战马受惊,将萧挞凛掀翻在地。张永德见状,立即策马上前,手中长枪直指萧挞凛的咽喉。
“降者不杀!”张永德大喝一声。
萧挞凛看着架在自己咽喉处的长枪,眼中闪过一丝不甘,最终还是低下了头:“我降了。”
联军援军失去主将,瞬间陷入混乱,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张永德下令将俘虏的联军士兵集中看管,同时派人将捷报送往黄河渡口,告知李重进与赵普。
三日后,黄河渡口。李重进率领部队成功渡过黄河,与赶来的赵普部队会合。当得知张永德已经成功拦截联军援军的消息后,李重进大喜过望:“张永德将军干得漂亮!如今耶律达已是孤立无援,我们可继续追击,将其彻底歼灭!”
赵普却摇了摇头,说道:“将军,不可操之过急。耶律达的残部虽已不足三万人,但他们熟悉北方地形,且已逃入辽国边境。若我们贸然深入辽国境内,恐遭辽军主力伏击。不如就此收兵,巩固已占领的土地,休整部队,再做打算。”
李重进思索片刻,觉得赵普所言有理。此次追击已重创辽汉联军,使其短期内无力南下,达到了战略目的。若继续追击,风险太大。“好,便依赵先生所言。传令下去,全军停止追击,就地休整三日,然后班师回朝!”
三日后,后周大军开始班师回朝。沿途百姓得知大军凯旋,纷纷自发地夹道欢迎,献上酒食。士兵们虽然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李重进与赵普并马而行,望着道路两旁欢呼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
此次济州之战,后周大军大获全胜,不仅解了济州之围,更重创了辽汉联军的有生力量,为柴宗训亲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李重进、赵普、张永德等人而言,这只是他们辅佐柴宗训统一天下的第一步。
遥远的辽国上京,辽穆宗得知耶律达惨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将宫殿内的器物砸得粉碎。他当即下令,调集全国兵力,准备再次南下,报复后周。但辽国的大臣们纷纷劝阻,认为此时辽国国力尚未恢复,不宜再发动战争。辽穆宗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暂时打消了南下的念头。
而在江南的残宋境内,宋王赵昺得知后周大捷的消息后,整日惶恐不安。他深知,后周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就是江南。为了自保,他只得派人前往后周,表示愿意称臣纳贡,试图拖延时间,积蓄力量。
洛阳城的皇宫内,柴宗训看着前方送来的捷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济州之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更让天下人看到了后周的实力。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而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正在他的心中,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