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帝心诉与枕边人
偏屋的烛火被晚风卷得晃了晃,将赵匡胤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满是刀痕的木桌角上。他手背的牙印刚涂了药膏,清凉感却压不住心底翻涌的烦躁,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沿——那是他当年征战时,用腰间佩剑刻下的纹路,如今却成了这深宫宅院里唯一能触摸到的“过往”。
鲁夫人端着刚温好的黄酒进来时,就见他歪在椅上,月白常服的领口还敞着,平日里挺得笔直的脊背竟弯了些,连鬓角的发丝都乱了。她把酒杯轻轻放在他面前,刚要伸手替他拢衣领,就被他攥住了手腕。
“夫人,你说我容易吗?”
赵匡胤的声音很哑,像被砂纸磨过,连带着呼吸都沉了几分。鲁夫人愣了愣——她认识他二十多年,从他还是个投奔郭威的落魄校尉,到后来执掌禁军的殿前都点检,再到如今端坐龙椅的大宋天子,他从未说过“容易”二字。当年在滁州城下中了流矢,箭簇穿透肩胛,他咬着牙亲手拔出来,眉头都没皱一下;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时,他虽有犹豫,却也很快定了心神,有条不紊接管后周江山。可现在,他竟像个受了委屈的孩童,攥着她的手,眼底翻着红。
“国家层面的事,咱先不说。”赵匡胤松开她的手腕,端起酒杯却没喝,任由酒液在杯里晃荡,“就说这‘家’——你还记得吗?当年先祖柴荣登基,我刚从滑州调回汴梁,手里就三百亲兵。后来跟着先帝南征北汉,在高平之战里,右翼军都溃了,是我带着两千骑兵冲上去,把北汉的中军冲得稀碎。那时候我胸口挨了一刀,血都把铠甲浸透了,我还想着‘不能退’,退了先帝就完了,柴家的江山就完了。”
他顿了顿,将酒杯重重放在桌上,酒液溅出几滴,落在刻满纹路的桌面上。“后来先帝病重,把禁军交给我,说‘赵点检忠勇,可托后事’。我当时对着先帝的病榻发誓,一定护着宗训,护着柴家的天下。可你看看现在——”他手指指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夜色,看到柴宗训那间屋子的烛火,“那孩子心里,从来没认过我这个‘陛下’,眼里只有他那个后周的娘,只有他那个‘亡国之君’的身份!”
鲁夫人坐在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她知道他的委屈——当年符太后捧着传国玉玺来见他时,哭着说“宗训年幼,难当大任,愿将江山禅让于点检”,可转身就派密使去孟州调兵;那些后周旧臣,表面上臣服大宋,暗地里却还和符太后有往来,连石守信的家眷被软禁在汴梁,他都是三个月后才知道——还是因为晋州急报,说北汉联合辽军来犯,他领兵出征,击退三万敌军后,才收到符太后“即刻撤军”的密令,那时候他才明白,自己这个“天子”,在有些人眼里,不过是个“篡权的逆臣”。
“我不想当天子。”赵匡胤忽然说,声音低得像耳语,“陈桥驿那天早上,兄弟们把黄袍披在我身上,我是真的慌了。我想着‘我只是个将军’,能领兵打仗,能护着一方百姓,就够了。是石守信他们跪在我面前,说‘点检若不登基,我等便是谋逆之臣,满门抄斩’;是范质那些老臣捧着玉玺来劝,说‘天下无主,非点检不能安’。我没办法啊——”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眼底的红更甚了。“我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善待柴氏子孙,不准任何人伤害宗训。我把他接到赵府,让玉娥玉燕陪着他,好吃好喝供着,想着等他长大了,明白这天下换了主人,也就安分了。可你看看玉娥和玉燕——今天我要教训宗训,她们倒好,一个抱着我的腿哭,一个挡在宗训前面,说‘要杀就杀我’!”
说到这里,赵匡胤的声音忽然哽咽了。“她们是我的女儿啊!是我从襁褓里抱大的,玉娥小时候发烧,我守了她三天三夜,连盔甲都没脱;玉燕
偏屋的烛火被晚风卷得晃了晃,将赵匡胤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满是刀痕的木桌角上。他手背的牙印刚涂了药膏,清凉感却压不住心底翻涌的烦躁,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沿——那是他当年征战时,用腰间佩剑刻下的纹路,如今却成了这深宫宅院里唯一能触摸到的“过往”。
鲁夫人端着刚温好的黄酒进来时,就见他歪在椅上,月白常服的领口还敞着,平日里挺得笔直的脊背竟弯了些,连鬓角的发丝都乱了。她把酒杯轻轻放在他面前,刚要伸手替他拢衣领,就被他攥住了手腕。
“夫人,你说我容易吗?”
赵匡胤的声音很哑,像被砂纸磨过,连带着呼吸都沉了几分。鲁夫人愣了愣——她认识他二十多年,从他还是个投奔郭威的落魄校尉,到后来执掌禁军的殿前都点检,再到如今端坐龙椅的大宋天子,他从未说过“容易”二字。当年在滁州城下中了流矢,箭簇穿透肩胛,他咬着牙亲手拔出来,眉头都没皱一下;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时,他虽有犹豫,却也很快定了心神,有条不紊接管后周江山。可现在,他竟像个受了委屈的孩童,攥着她的手,眼底翻着红。
“国家层面的事,咱先不说。”赵匡胤松开她的手腕,端起酒杯却没喝,任由酒液在杯里晃荡,“就说这‘家’——你还记得吗?当年先祖柴荣登基,我刚从滑州调回汴梁,手里就三百亲兵。后来跟着先帝南征北汉,在高平之战里,右翼军都溃了,是我带着两千骑兵冲上去,把北汉的中军冲得稀碎。那时候我胸口挨了一刀,血都把铠甲浸透了,我还想着‘不能退’,退了先帝就完了,柴家的江山就完了。”
他顿了顿,将酒杯重重放在桌上,酒液溅出几滴,落在刻满纹路的桌面上。“后来先帝病重,把禁军交给我,说‘赵点检忠勇,可托后事’。我当时对着先帝的病榻发誓,一定护着宗训,护着柴家的天下。可你看看现在——”他手指指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夜色,看到柴宗训那间屋子的烛火,“那孩子心里,从来没认过我这个‘陛下’,眼里只有他那个后周的娘,只有他那个‘亡国之君’的身份!”
鲁夫人坐在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她知道他的委屈——当年符太后捧着传国玉玺来见他时,哭着说“宗训年幼,难当大任,愿将江山禅让于点检”,可转身就派密使去孟州调兵;那些后周旧臣,表面上臣服大宋,暗地里却还和符太后有往来,连石守信的家眷被软禁在汴梁,他都是三个月后才知道——还是因为晋州急报,说北汉联合辽军来犯,他领兵出征,击退三万敌军后,才收到符太后“即刻撤军”的密令,那时候他才明白,自己这个“天子”,在有些人眼里,不过是个“篡权的逆臣”。
“我不想当天子。”赵匡胤忽然说,声音低得像耳语,“陈桥驿那天早上,兄弟们把黄袍披在我身上,我是真的慌了。我想着‘我只是个将军’,能领兵打仗,能护着一方百姓,就够了。是石守信他们跪在我面前,说‘点检若不登基,我等便是谋逆之臣,满门抄斩’;是范质那些老臣捧着玉玺来劝,说‘天下无主,非点检不能安’。我没办法啊——”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眼底的红更甚了。“我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善待柴氏子孙,不准任何人伤害宗训。我把他接到赵府,让玉娥玉燕陪着他,好吃好喝供着,想着等他长大了,明白这天下换了主人,也就安分了。可你看看玉娥和玉燕——今天我要教训宗训,她们倒好,一个抱着我的腿哭,一个挡在宗训前面,说‘要杀就杀我’!”
说到这里,赵匡胤的声音忽然哽咽了。“她们是我的女儿啊!是我从襁褓里抱大的,玉娥小时候发烧,我守了她三天三夜,连盔甲都没脱;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