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来自大厂的正视-《再制裁,毒枭全变机枭了》

  “金橘G3怎么会卖这么多?”

  “金橘G3又没有补贴,价格还卖到1999元,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买?总金额都达到10亿了!”

  “之前双十一的时候,它都只卖了20多万台,这次双十二,怎么会卖出去两倍多?”

  “……”

  最感到震惊的,不是鸡哥,而是一众圈内人士。

  圈外人只是看个热闹,只有圈内人才知道,一款配置不算高,利润却不错的手机,能在双十二这样较淡的促销日,一天卖出去50万台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

  在小众市场数一数二的美秀手机,去年全年销量不到四十万,今年大涨,预计也只有四十万出头。

  头部的菊厂、蓝绿两厂,在双十二这天的销量,也就比金橘G3多出一倍。

  如果加上青橘q1,他们的出货量还不如金橘。

  包括大米,去掉那款卖399元的手机,其他型号加起来,也跟其他大厂差不多。

  虽然说,金橘G3的爆卖,可能只是特例,后面难以为继。

  但单就近两个月的销量而言,金橘电子已然成为菊米oV之下,表现最抢眼的品牌。

  比国际想、会计视、早起族和去年才刚“离婚”的360派,都要更加亮眼。

  如果能维持住,成为菊米oV之下的第五极,是板上钉钉的事。

  至此,几大品牌终于开始正视金橘,默默地将其视为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或未来对手。

  大米。

  田总有些麻了,十八路诸侯终归只是场闹剧,但董卓……似乎真的要成为董卓!

  自己只是想逗逗小猫,结果逗着逗着,小猫似乎要变成老虎。

  这让他跟谁说去?

  这时,研发总经理走过来,告诉他一件更令其难以接受的事:

  “田总,我们研究了一下他们的G3,发现这款手机热卖,虽然有80%的功劳,要归功于营销,包括新闻连播,但单论手机的话,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首先是快充,他们的快充在现阶段确实做到了世界第一,不过这项技术简单,像里面的电荷泵,只是之前没人想到,如今一点破,赶上并且超越他们,并不难。

  其次是拍照,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事实却是,他们的影像算法水平,已经超过我们。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仅远远落后于菊厂,还连金橘都不如!”

  “我们的拍照这么差?”田总震惊道。

  “其实,也不能说差。”

  研发总经理斟酌道,“主要是这些年,我们的精力,主要投入在硬件和UI上,对这一方面不是特别重视,而菊厂和金橘,在这方面进步神速。”

  “你有什么想法?”

  “我的想法,是加大投入,大规模招人。”

  田总想了想,摇头:“临时招人,先不说招进来的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就说团队磨合,也要一定时间。有没有其他更好,更快见效的方法?”

  研发总经理想都不想,便给出另外一个选项:“那就学金橘,从美秀公司挖人!”

  “金橘是靠从美秀挖人,才有这么大进步?”

  “是的。”

  “那……”

  田总摸着下巴想了想,“我们不挖人。”

  “不挖人?”

  “对,直接跟他们合作,然后找机会,把整个美秀手机项目,接过来!”

  “……”

  研发总经理被他,打着借火的旗号,将人家连烟带打火机,全都顺过来的行为大为震惊,连说话都有些结巴:

  “这……这能行吗?他们……会同意?”

  田总自信地笑了笑:“相信我,他们会的。毕竟,不是哪一家公司,都是金橘。

  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冒头的手机公司,以后大概率,永远都冒不了头。

  听说,今年美秀手机,虽然销量大增,但财务报表却很难看,出现严重亏损。

  而美秀又刚好在前几天,成功赴港上市。它不上市还好,可以继续容忍亏损。它一上市,股东,还有股民,都会向其施压。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想要盈利会越来越难,承受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放弃手机业务是迟早的事。

  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很长,顶多在两年内,就能见分晓!”

  菊厂。

  “于总,我们把他们的手机拆解了一下,发现硬件很普通,也就是拍照和快充有点意思,应该威胁不到我们,可能会对子品牌造成一定影响。”

  “保持关注,能在这时候冒头,肯定不简单!”

  蓝绿两厂。

  “金橘的路子,倒是挺适合我们,可惜他们没有线下渠道,十成功利顶多能发挥出三成。

  不过,适老化市场潜力不错,我们也要进入,可以先出几款老人机,投放到下沉市场看看。”

  早起族。

  “啥?我们起个大早,是国内最早做智能机的品牌,被大米超过也就罢了,连一个之前没听说过的金橘,都跑到前面。

  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彻底成other了。不行,我要崛起,我要复兴!”

  ……

  如果说,这几个排在前面的品牌,还只是关注或警惕,那十八路诸侯,尤其是作为盟主的青葱,就彻底破防了!

  “凭什么!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一分钱都不赚,把价格和他们的青橘q1降到同一价位,都只卖出去不到20万部。

  他们的金橘G3,卖那么贵,却可以卖出去50万部?”

  顾明生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大家起跑线一样,为什么双方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

  “安啦,安啦!”

  相比之下,儿子顾聪宝却显得很淡定,甚至有些兴奋:

  “爸,金橘G3大卖,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坏事?”

  “这还不是坏事?”

  顾明生不解,对他来说,看着别人,尤其竞争对手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

  顾聪宝得意地说道:“爸,之前我不是和你说过吗,他们是靠低价卖青橘q1打响名气,然后用中高端机收割用户。这次,金橘G3的热卖,就是明证!”

  “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我们的青葱q1,才卖出去10多万。”

  “10多万已经很不错了,你之前一年都卖不到20万!而且,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把销量提上去了!”

  “怎么做?”

  “降价!”

  顾聪宝大手一挥,就像大刀斩下,非常有气势:

  “继续降价,他们卖499,我们继续卖399;他们卖399,我们就卖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