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贾诩的乱世保命日记(六)-《乱载三国》

  韬光养晦

  建安四年 正月二十 微雪

  我如愿以偿,改任太中大夫。名义上是升迁,实则是明升暗降,远离权力中心。

  荀彧来看我,不解地问:“文和兄正值壮年,为何急流勇退?”

  我指着院中新栽的梅树:“花开花落自有时,何必强求?”

  其实心里想的是:北征时那条毒计,虽然帮曹操赢了战争,却也让我成了众矢之的。此时不退,更待何时?

  建安四年 二月初二 晴

  今日是“龙抬头”,曹丕来访。

  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有城府,说话滴水不漏。他夸我“懂得急流勇退的智慧”,我连忙谦虚:“公子过奖,诩才疏学浅,不堪重任。”

  送走曹丕后,我吩咐管家:“以后曹公子再来,就说我病了。”

  管家不解:“老爷,这可是攀附的好机会啊。”

  我摇头:“攀得高,摔得重。”

  建安四年 二月十五 惊蛰

  春雷阵阵,万物复苏,我却只想窝在家里读书。

  曹操赏赐的金银,我大部分都散给穷苦族人,只留少许度日。夫人说我傻,我说:“财帛招祸,够用就好。”

  其实我是做给曹操看的——一个无欲无求的谋士,才是最安全的。

  建安四年 三月初三 上巳节

  今日偶遇夏侯惇,他居然主动打招呼:“文和先生近来可好?”

  我受宠若惊:“劳将军挂心,一切安好。”

  寒暄几句后,他忽然压低声音:“那日之事,惇思之甚久,确实是最佳之策。”

  我明白他指的是水源下毒之事,连忙说:“将军深明大义。”

  看来时间能冲淡一切。夏侯惇这样的直性子,不记隔夜仇。

  建安四年 三月初十 春雨

  郭嘉病逝了。

  消息传来,我手一抖,茶杯落地。虽然早有预料,还是心惊。

  曹操痛哭失声,下令厚葬。我称病没有参加葬礼,怕触景生情。

  乱世之中,智者往往不寿。郭嘉如此,戏志才如此,田丰如此...

  我要活得久些,再久些。

  建安四年 四月十五 月圆

  今夜无眠,起身整理旧物。

  翻出一卷竹简,是少年时抄写的《战国策》。边页有徐先生的批注:“谋士之道,首在保身。”

  我抚摸着已经模糊的字迹,感慨万千。若徐先生还在世,会如何评价现在的我?

  建安四年 五月初五 端午

  曹植来访,带着新作的诗词请我指点。

  这个年轻人才华横溢,但太过外露。我委婉提醒:“公子才思敏捷,但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曹植不以为然:“先生过虑了,父亲最喜我才华。”

  我暗叹:这孩子还不懂政治的险恶。

  建安四年 六月初六 酷热

  许都闷热难耐,我借口养病,闭门谢客。

  其实我在暗中观察朝廷动向:曹操正在筹备南征荆州,与荀彧等人矛盾渐深。

  管家问我:“老爷真不打算出山?”

  我摇扇轻笑:“出山的笋子先被挖,地下的才能长成竹。”

  建安四年 七月十五 中元

  今夜祭祖,我多烧了一份纸钱——给郭嘉的。

  想起北征途中,他卧在病榻上还与我讨论兵法。那样惊才绝艳的人,说没就没了。

  乱世如炉,众生如柴。我要做一块湿柴,烧得慢些,再慢些。

  建安四年 八月初一 秋风起

  曹操南征在即,突然召见我。

  我称病重,让人抬着进相府。曹操见状,果然没有强求,只说:“文和好生养病,待我凯旋。”

  我心中暗喜:又躲过一劫。

  建安四年 八月十五 中秋

  曹操大军南征,许都顿时冷清许多。

  我悄悄在院里赏月,忽然听到墙外有动静。管家查看后回报,是几个可疑的人在附近转悠。

  我明白,曹操虽然南征,但眼线还在。从此更要深居简出。

  建安四年 九月初九 重阳

  今日登高,远远望见皇宫,忽然心有所感。

  汉室倾颓,曹操虽奉天子,实掌大权。这样的局面能维持多久?

  我决定开始写《乱世保身论》,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教训。不为传世,只为消遣。

  建安四年 十月初一 寒露

  荀彧来访,神色憔悴。

  他屏退左右,低声问:“文和兄如何看待丞相称公之事?”

  我心中一惊——曹操要晋爵国公,这是要逼汉室禅让啊!

  我谨慎回答:“此乃大事,非诩所能议论。”

  荀彧叹息:“文和也变得谨慎了。”

  我微笑:“年纪大了,自然谨慎。”

  送走荀彧,我知道麻烦要来了——荀彧是保皇派,必然反对曹操称公。这场风波,我绝不能卷入。

  建安四年 十月初十 阴

  果然,朝廷为曹操称公之事争论不休。

  我继续称病,连太中大夫的日常工作都推给副手。有人骂我尸位素餐,我一笑置之。

  骂名总比杀身之祸好。

  建安四年 十一月十五 大雪

  荀彧被赐死的消息传来,我手中的药碗差点打翻。

  虽然早有预感,还是难以接受。那样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就这样没了。

  我把自己关在书房一天,续写《乱世保身论》,新添一章:“势大不可倚,功高不可居。”

  建安四年 十二月初一 严寒

  曹操凯旋,荆州投降。许都一片欢腾,我却忧心忡忡。

  孙权、刘备联合,赤壁之战恐怕不远了。但这话不能说,说了就是动摇军心。

  建安四年 十二月十五 雪

  今夜曹操设宴庆功,我推脱不掉,只好参加。

  席间,曹操突然问我:“文和病可好些了?”

  我恭敬回答:“劳丞相挂念,略有好转。”

  曹操意味深长地说:“待开春南征,还需文和相助。”

  我心中叫苦,表面却要装出感激的样子。

  建安四年 十二月三十 除夕

  辞旧迎新,我却毫无喜气。

  夫人劝我:“夫君何必终日忧心?”

  我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

  明明想韬光养晦,奈何乱世不许。

  建安五年 正月初七 人日

  曹丕又来拜访,这次直接问:“先生以为南征胜负如何?”

  我谨慎回答:“丞相用兵如神,自有天助。”

  曹丕追问:“若遇孙刘联军呢?”

  我心中一动,表面不动声色:“兵者诡道,未战不可先知。”

  送走曹丕,我知道该准备后路了——赤壁若败,许都必乱。

  建安五年 正月十五 元宵

  我悄悄让管家在武威老家购置田产,又托人送信,让母亲借口祭祖回乡居住。

  夫人不解:“为何如此匆忙?”

  我低声说:“未雨绸缪。”

  建安五年 二月初二 龙抬头

  曹操果然要南征了。

  我故技重施,称病重不能随军。这次曹操没有勉强,但眼神明显不悦。

  管家中途听到曹操对夏侯惇说:“贾文和是真的病了,还是怕了?”

  我苦笑:看来这场病要装到底了。

  建安五年 二月十五 惊蛰

  大军开拔,许都又空了一半。

  我站在城楼上远眺,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凉州,第一次见徐先生的情景。

  他当时说:“文和聪明,但太过爱惜羽毛。须知有时候,退即是进。”

  现在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建安五年 三月初三 上巳

  今日踏青,偶遇几个太学生,他们在争论南征胜负。

  我悄悄绕道而行。年轻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