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躺枪的长孙家-《人在大唐:我父程咬金我夫李承乾》

  程咬金很是无事一身轻的走了,并且回府之后还向妻女大肆说了一下,他这一次一石二鸟的神操作。

  而李世民则在丽正殿里独坐了整整一夜。思考着,权衡着各种利弊。

  待第二日的朝会,李世民首先就是更改了他在贞观元年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

  把原本其中的“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里的女方的年纪提到了十八以上。

  并且鼓励百姓,待女年十六以上在予成婚,而皇室即将嫁娶的公主与皇子,会为天下人作表率,皇室宗亲亦随同执行。

  当李世民宣布完这一系列的改动后,朝堂上一片哗然。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朝着长孙无忌的方向看去,但那地方今日没人,由于身体不适,咱们的长孙大人又又又请假了。

  不过怎么感觉同情更甚了呢。也是,众人皆知这位长孙吏部最近正忙于家中长子与公主的大婚事宜,为此他最近整个人都变得格外好说话。

  现在,如果他得知,陛下因为对爱女的宠爱之心,竟然要硬生生地将大婚再拖延三年,真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是的,此时此刻,所有大臣都认为李世民之所以会宣布这条政令,完全是出于对爱女的疼爱。

  毕竟,在此之前,由于超越礼制的问题,李世民和魏征已经争辩了好几天。

  今日这算是釜底抽薪了?

  但随后他们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李世民把程咬金的递上去的调查结果,以及连夜收集的关于长安城中的调查结果,都甩给了他们看。

  这一下,瞬间就引发了所有人的议论。

  至于有没有会以为,这件事会是程咬金搞出来的,没有。

  他们如今都认为,这是因为陛下的爱女之心,才调查出这样的结果的。

  很快,这条诏令就迅速地在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传播开来。

  人们对这条诏令的反应各不相同,虽然说是鼓励,然而,当这条诏令真正落到地方时,由于皇家的皇子和公主们都以身作则,百姓们也纷纷效仿。

  毕竟,谁不想和皇室保持一致呢?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人仍然坚守着老一辈的思想,但这些只是少部分人。

  哦,差点忘了说,由于阎婉的年纪还不够,李泰的婚期也不得不顺延两年。

  好处是这一次他们的婚事可以不那么赶了,可以大办一场了。

  至于坏处,那就看对谁来说了。当然咱们的太子殿下和七宝的婚事那还是没有问题的。(不够,不成呀!审核不通过!)

  “阿娘,那近亲成亲这一点……”

  “且等着吧,咱们的陛下不会不顾及百姓的。”

  “哦。”

  这是崔氏在给程七宝上政治思想课。毕竟,嫁入皇家,在政治方面必须要敏锐。崔氏最近一直在给程七宝灌输这方面的知识。

  没过多久,待咱们的长孙大人重新上朝后。就突然有消息称,长乐公主与长孙冲的八字不合,如果强行婚配必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那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婚约就以这种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了。

  更让人诧异的是,长孙无忌在面对这一消息时,竟然表现得异常平静。

  一时之间,因为长孙无忌的态度,所有人都有些摸不清楚头脑。

  而就在人们对长孙无忌的反应议论纷纷之时,一条流言开始在京城中迅速传播开来。

  这条流言声称,某位医者经过研究发现,近亲结婚极易导致畸儿的诞生。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流言中还举了几个例子。

  这些例子可都是当初挂过榜长安城热搜榜的事,许多人都有印象。

  经这条流言这么一讲,属实父母双方都是有着那所谓的近亲关系的。

  再加上皇室与长孙家这很明显就敷衍的退亲理由,于是,这一条流言一下子就爆了!

  所有人都回去找相关的证据了,毕竟,在大唐这个时代,姻亲之间的结合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类似的事情被曝光出来。

  渐渐地,大家开始对这条流言深信不疑。

  一些人家已经开始匆忙地着手退亲事宜,尽管他们都找了各种各样看似合理的借口,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众人都心知肚明。

  当然也有合离的,不过在大唐二嫁是很正常的,更别说为了你我都好的缘由。

  然而,与普通百姓和勋贵之间相对平和的处理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家之间对于这条流言的反应可谓是异常激烈。

  世家之间的联姻往往涉及到诸多利益和家族声誉,绝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解决的。合离?那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首先就是自己去收集证据,怕这事是有人针对他们世家做的局。

  然后他们就发现,根本就不用走远去调查,整个家族这样的事例就不少

  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被发现,那都是因为每一家每一户都会把这样的消息捂的严严实实的,生怕别人知道。

  但由于这条流言的传播,很多家都闹开了,因为这其中涉及到许多的糟乌事,这才使得这些事情暴露了。

  一时间,世家内部陷入了混乱。

  甚至因为这场风波闹得太过激烈,太原王家的两个支系竟然被直接除名了。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他们自愿除族的。

  好不容易等到世家逐渐稳定下来,那些因此而家破人亡、人脉资产大幅缩水的人们,都准备去寻找流言的源头并进行报复。

  然而,当他们开始行动时,却发现根本找不到这个源头。

  那段时间出现的流言实在太多了,多到让人无从下手,根本无法确定哪一条才是最初的源头。

  至于你说最快响应的皇家和长孙家,像他们这种能因此动荡的,可不会有那么大的势力直接对这两方动手。

  然而,凡事也都有例外,这其中也有硬茬子。

  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又遵循着“软柿子好掐”的原则,将目光全都集中在了长孙家。

  至于你说这些流言与长孙家毫无关系,这其实并不重要。

  这就是迁怒,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发泄的目标,让自己感觉好受一些。

  而长孙家,就不幸成为了这个被迁怒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