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在纸上晕开的刹那,燕迟听见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
“咚——咚——”,
像敲在他绷紧的神经上。
他将笔往砚台里一按,墨汁溅在《权责书》末尾那句“明日辰时,召七寨里正,议双议制”旁,倒像是老天给他的批注。
第二日辰时,讲古台的积雪被踩出蜿蜒的脚印。
七寨里正围坐在冰砌的石墩上,哈出的白气在头顶聚成云。
燕迟站在台中央,玄色衣袍下摆沾着晨霜,手里攥着块冻硬的木牌——是昨夜西寨春生媳妇塞给他的,说她男人在旧屋梁上发现块刻着“避雪”二字的砖
“您看看,那屋子真不是破木堆,是活人垒的命。”
“今日议首事,苏令要拆南岭旧屋取木料。”
燕迟话音刚落,断笔生“啪”地拍响石桌。
这落第书生本就瘦得像根竹,此刻脖子上的青筋跳得比雪地上的麻雀还急:
“拆?那是三百流民的窝!前日我去送药,老陈头的孙女儿还在墙根儿画太阳玩——”
他突然哽住,弯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解开时,几片碎布裹着半截冻硬的衣袖掉出来,袖口绣着朵褪色的石榴花,“今早清雪的娃在屋后头扒出来的,老宋婆子,上个月还帮我熬药的。”
台下骚动起来。
东寨铜耳的木牌“啪”地砸在地上
“我阿娘说,旧屋梁是用红松打的,烧了太可惜!”
石匠老爹摸出旱烟杆敲着膝盖
“要木料,我带娃们去砍野松,犯不着拆活人住的地儿!”
燕迟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看见春生媳妇抹着眼泪从人群里挤出来,怀里抱着具用草席裹的遗体——老妪的白发从草席缝里钻出来,像落在雪上的棉絮。
“她昨儿夜里走的,攥着半块烤红薯,说等开春要种在屋后头。”
春生媳妇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幡
“您要拆屋,总得让她闭眼前看最后一眼吧?”
“暂缓执行。”
燕迟的声音比北风还冷。
他看见苏芽派来监议的灰姑攥着木简的手在抖,又补了句
“改由小禾带队,去冰层下探地窖。前日猎户说看见冰缝里有青砖,许是前朝的粮窖。”
散会时,断笔生把那半截衣袖塞回布包,经过燕迟身边时低声道:
“您这官,和别的不一样。”
燕迟望着他冻红的后颈,突然想起苏芽常说的话——
“人心不是算盘珠,拨一下动一下”。
他摸了摸怀里的陶片,
“火熄时,袍分处”
的刻痕硌得胸口发疼。
当夜,苏芽的竹楼飘出艾草香。
燕迟推门进去时,她正往铜炉里添炭,火光照得她眼角的细纹忽明忽暗。
“坐。”
她指了指火盆旁的木墩,又从柜底摸出个铜匣,
“小禾记的。”
铜匣打开的瞬间,燕迟的呼吸顿住。
整整齐齐的竹片上,密密麻麻记着他每日几时起、几时睡,和谁说话、说了几句,甚至连他翻书时咳了两声都标了红——那是小禾的字迹,她总爱在重要处画个小圈。
“前日你说要查地窖,小禾记了三条:一,你上月和猎户喝酒时问过冰缝;二,你翻了《地舆志》里的‘寒窖篇’;三,你给老宋婆子送过药。”
苏芽的指尖划过竹片
“我不是不信你,是北谷输不起。”
燕迟盯着跳动的火苗。
他想起今早老宋婆子的白发,想起断笔生发红的眼,突然开口
“若有一日,我也开始记你的呼吸节奏、药箱开合次数……你还愿与我共议吗?”
竹楼里静得能听见炭块崩裂的声音。
苏芽的手悬在铜匣上,影子投在墙上,像只缩成一团的鸟。
“监视不是治理,是更深的依赖。”
燕迟起身时,棉鞋蹭到了火盆边的药罐,“哐当”一声,药香混着焦味涌出来。
他推开门的刹那,风雪卷着片雪花落在他鼻尖。
回头时,看见苏芽还保持着那个姿势,火光照得她的影子在墙上摇晃,像要裂成两半。
第三日午后,雪簪整理伤病档案时,指尖突然顿住。
她翻到三个月前的记录,凡燕迟接触过的伤患,脉案末尾都有“脉象微乱”四字——用的是苏芽特有的小楷,藏在“风邪入体”“寒症”之类的诊断后面,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连他的脉都量?”
断笔生的声音从背后炸响。
雪簪吓了一跳,竹片“哗啦啦”掉在地上。
两人对视一眼,鬼使神差地摸向医庐后的密室——那是苏芽配药的地方,平日锁得严严实实。
密室的门轴“吱呀”一声,霉味混着草药香涌出来。
墙上悬着幅巨大的布图,用红、蓝、黑三色线标出密密麻麻的点,每个点旁都写着名字:燕迟、断笔生、铜耳、春生媳妇……红线串起他们的交集,蓝线标着情绪波动,黑线打着叉的,是苏芽批注的“信任衰减点”。
“她不是摄魂,”
断笔生的声音发颤,指尖抚过燕迟名字旁的蓝线——那是今早讲古台会议后新画的
“她是把人心当病症来防。”
雪簪后退一步,撞翻了墙角的药罐。
“叮”的一声,惊得梁上的灰鼠“哧溜”窜走。
两人对视一眼,默默退出密室,门合上时,听见布图被风掀起的声音,像有人在低声数数。
当晚,小瞳蹲在火堆旁突然开口
“今晚的火,害怕。”
这盲童总说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可燕迟记得,去年冬天他说“井里的水在哭”,结果真在井里捞起具投井的尸体。
他立刻命人彻查粮仓,果然在通风口的草堆里翻出个陶瓮,里面装着半袋“镇心散”——那是苏芽配的迷药,能让人昏沉少言。
提审柳六郎时,这个总跟在苏芽身边的护卫跪在地窖里,眼泪砸在冰面上
“我见着前日有人骂苏大人是活阎王,怕他们闹起来……就像当年我爹被乱民砍死时那样。”
他的指甲抠进冰缝
“我就想让他们安静点,我没想害谁……”
燕迟盯着他发抖的肩膀,突然想起苏芽常说的“恐惧不可用药止”。
他命人把柳六郎软禁在柴房,第二日便在讲古台立了块石碑,《权责书》最后一行新刻着
“令出双签,非为制衡一人,乃为守护万人之信。”
冬夜的月光把石碑照得发白。
苏芽站在观星台高处,望着碑前围看的人群,突然觉得手背发凉——她摸了摸,是眼泪,不知什么时候掉下来的。
她唤来小禾,声音轻得像片雪
“从今往后,我的话,不必再记。”
话音刚落,北岭方向传来“当——当——当——”三声闷响。
那口锈死多年的废钟,竟在风雪中响了。
苏芽望着北岭的方向,那里的雪被风吹得打着旋儿,像有人在半空撒纸钱。
她摸了摸怀里的焦黑残袍,针脚硌着心口,突然想起小禾今早说的话
“文娘带着个布包在谷外等,说是有三百七十二个名字要见您。”
风卷着雪粒子扑在脸上,苏芽眯起眼。
北岭的钟声还在回荡,像谁在敲一扇关了很久的门。
“咚——咚——”,
像敲在他绷紧的神经上。
他将笔往砚台里一按,墨汁溅在《权责书》末尾那句“明日辰时,召七寨里正,议双议制”旁,倒像是老天给他的批注。
第二日辰时,讲古台的积雪被踩出蜿蜒的脚印。
七寨里正围坐在冰砌的石墩上,哈出的白气在头顶聚成云。
燕迟站在台中央,玄色衣袍下摆沾着晨霜,手里攥着块冻硬的木牌——是昨夜西寨春生媳妇塞给他的,说她男人在旧屋梁上发现块刻着“避雪”二字的砖
“您看看,那屋子真不是破木堆,是活人垒的命。”
“今日议首事,苏令要拆南岭旧屋取木料。”
燕迟话音刚落,断笔生“啪”地拍响石桌。
这落第书生本就瘦得像根竹,此刻脖子上的青筋跳得比雪地上的麻雀还急:
“拆?那是三百流民的窝!前日我去送药,老陈头的孙女儿还在墙根儿画太阳玩——”
他突然哽住,弯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解开时,几片碎布裹着半截冻硬的衣袖掉出来,袖口绣着朵褪色的石榴花,“今早清雪的娃在屋后头扒出来的,老宋婆子,上个月还帮我熬药的。”
台下骚动起来。
东寨铜耳的木牌“啪”地砸在地上
“我阿娘说,旧屋梁是用红松打的,烧了太可惜!”
石匠老爹摸出旱烟杆敲着膝盖
“要木料,我带娃们去砍野松,犯不着拆活人住的地儿!”
燕迟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看见春生媳妇抹着眼泪从人群里挤出来,怀里抱着具用草席裹的遗体——老妪的白发从草席缝里钻出来,像落在雪上的棉絮。
“她昨儿夜里走的,攥着半块烤红薯,说等开春要种在屋后头。”
春生媳妇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幡
“您要拆屋,总得让她闭眼前看最后一眼吧?”
“暂缓执行。”
燕迟的声音比北风还冷。
他看见苏芽派来监议的灰姑攥着木简的手在抖,又补了句
“改由小禾带队,去冰层下探地窖。前日猎户说看见冰缝里有青砖,许是前朝的粮窖。”
散会时,断笔生把那半截衣袖塞回布包,经过燕迟身边时低声道:
“您这官,和别的不一样。”
燕迟望着他冻红的后颈,突然想起苏芽常说的话——
“人心不是算盘珠,拨一下动一下”。
他摸了摸怀里的陶片,
“火熄时,袍分处”
的刻痕硌得胸口发疼。
当夜,苏芽的竹楼飘出艾草香。
燕迟推门进去时,她正往铜炉里添炭,火光照得她眼角的细纹忽明忽暗。
“坐。”
她指了指火盆旁的木墩,又从柜底摸出个铜匣,
“小禾记的。”
铜匣打开的瞬间,燕迟的呼吸顿住。
整整齐齐的竹片上,密密麻麻记着他每日几时起、几时睡,和谁说话、说了几句,甚至连他翻书时咳了两声都标了红——那是小禾的字迹,她总爱在重要处画个小圈。
“前日你说要查地窖,小禾记了三条:一,你上月和猎户喝酒时问过冰缝;二,你翻了《地舆志》里的‘寒窖篇’;三,你给老宋婆子送过药。”
苏芽的指尖划过竹片
“我不是不信你,是北谷输不起。”
燕迟盯着跳动的火苗。
他想起今早老宋婆子的白发,想起断笔生发红的眼,突然开口
“若有一日,我也开始记你的呼吸节奏、药箱开合次数……你还愿与我共议吗?”
竹楼里静得能听见炭块崩裂的声音。
苏芽的手悬在铜匣上,影子投在墙上,像只缩成一团的鸟。
“监视不是治理,是更深的依赖。”
燕迟起身时,棉鞋蹭到了火盆边的药罐,“哐当”一声,药香混着焦味涌出来。
他推开门的刹那,风雪卷着片雪花落在他鼻尖。
回头时,看见苏芽还保持着那个姿势,火光照得她的影子在墙上摇晃,像要裂成两半。
第三日午后,雪簪整理伤病档案时,指尖突然顿住。
她翻到三个月前的记录,凡燕迟接触过的伤患,脉案末尾都有“脉象微乱”四字——用的是苏芽特有的小楷,藏在“风邪入体”“寒症”之类的诊断后面,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连他的脉都量?”
断笔生的声音从背后炸响。
雪簪吓了一跳,竹片“哗啦啦”掉在地上。
两人对视一眼,鬼使神差地摸向医庐后的密室——那是苏芽配药的地方,平日锁得严严实实。
密室的门轴“吱呀”一声,霉味混着草药香涌出来。
墙上悬着幅巨大的布图,用红、蓝、黑三色线标出密密麻麻的点,每个点旁都写着名字:燕迟、断笔生、铜耳、春生媳妇……红线串起他们的交集,蓝线标着情绪波动,黑线打着叉的,是苏芽批注的“信任衰减点”。
“她不是摄魂,”
断笔生的声音发颤,指尖抚过燕迟名字旁的蓝线——那是今早讲古台会议后新画的
“她是把人心当病症来防。”
雪簪后退一步,撞翻了墙角的药罐。
“叮”的一声,惊得梁上的灰鼠“哧溜”窜走。
两人对视一眼,默默退出密室,门合上时,听见布图被风掀起的声音,像有人在低声数数。
当晚,小瞳蹲在火堆旁突然开口
“今晚的火,害怕。”
这盲童总说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可燕迟记得,去年冬天他说“井里的水在哭”,结果真在井里捞起具投井的尸体。
他立刻命人彻查粮仓,果然在通风口的草堆里翻出个陶瓮,里面装着半袋“镇心散”——那是苏芽配的迷药,能让人昏沉少言。
提审柳六郎时,这个总跟在苏芽身边的护卫跪在地窖里,眼泪砸在冰面上
“我见着前日有人骂苏大人是活阎王,怕他们闹起来……就像当年我爹被乱民砍死时那样。”
他的指甲抠进冰缝
“我就想让他们安静点,我没想害谁……”
燕迟盯着他发抖的肩膀,突然想起苏芽常说的“恐惧不可用药止”。
他命人把柳六郎软禁在柴房,第二日便在讲古台立了块石碑,《权责书》最后一行新刻着
“令出双签,非为制衡一人,乃为守护万人之信。”
冬夜的月光把石碑照得发白。
苏芽站在观星台高处,望着碑前围看的人群,突然觉得手背发凉——她摸了摸,是眼泪,不知什么时候掉下来的。
她唤来小禾,声音轻得像片雪
“从今往后,我的话,不必再记。”
话音刚落,北岭方向传来“当——当——当——”三声闷响。
那口锈死多年的废钟,竟在风雪中响了。
苏芽望着北岭的方向,那里的雪被风吹得打着旋儿,像有人在半空撒纸钱。
她摸了摸怀里的焦黑残袍,针脚硌着心口,突然想起小禾今早说的话
“文娘带着个布包在谷外等,说是有三百七十二个名字要见您。”
风卷着雪粒子扑在脸上,苏芽眯起眼。
北岭的钟声还在回荡,像谁在敲一扇关了很久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