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种田才是王道,打仗只是爱好-《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

  夜幕下的蔡州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沉寂。

  城南的将作大营炉火彻夜不息,将半边天都映成了橘红色,那连绵不绝的锤打声,像是这乱世不眠的心跳,正在为一头新生的猛兽锻造筋骨与獠牙。

  而城内的座座府库,却在惊人的消耗中,日渐显露出空旷与死寂。

  维系着数万人性命与忠诚的血液,正在飞速流失。

  李烨独自站在城头,晚风猎猎,吹得他衣袍鼓荡。

  身后不远处,赵猛、高郁、葛从周等一众心腹将校默然而立。

  胜利的喜悦早已被一种更沉重的压力所取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挥之不去的忧虑。

  兵强马壮,器械精良,可这些都是要靠人命和粮食去填的。

  四万多张嘴的职业军人,将作大营里数万名匠人及其家眷,还有从四面八方闻风而来,数量还在不断暴涨的流民……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胆寒的天文数字。

  高郁手里的账簿,此刻重如千钧。

  他上前一步,声音艰涩,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主公,府中粮秣……见底了。”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算上所有缴获,若无新的补充,最多……还能支撑一月。”

  “一月?”赵猛那铜铃般的大眼一瞪,瓮声瓮气地打破了这压抑的沉闷,“娘的,没粮了还不好办?主公,给俺一万兵,用不了一个月,俺带人去汴州城外溜达一圈,保准把朱温的粮仓给您搬空!”

  他捏了捏拳头,骨节咔咔作响:“他们宣武军吃香的喝辣的,咱们兄弟总不能连肚子都填不饱吧?这就叫‘化缘’!”

  “那是土匪的活法,不是咱们的。”

  李烨缓缓转身,目光扫过赵猛,又看向城外那一片在月色下广阔而荒芜的土地。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武器能赢得战争,但只有粮食,才能赢得天下。”

  “我的兵,不能去当匪寇。”

  次日,节度使府衙大堂。

  一道前所未有的政令,从李烨口中,字字千钧地颁布下去。

  “自今日起,于蔡州、陈州、颍州全境,推行屯田!”

  “军士屯其地,曰军屯;百姓屯其-其地,曰民屯。”

  话音落下,他锐利的目光投向了阶下队列中一个略显稚嫩的身影,正是前几日招揽的年轻士人任寰。

  “任寰听令!”

  任寰一步出列,面色因激动而涨红,躬身行礼:“在!”

  “我命你总领三州屯田事宜,品秩视同长史,直接对我负责!”

  此令一出,满堂皆惊。

  将一个毫无根基、寸功未立的年轻士子,一步擢升至如此高位,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但看到李烨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所有即将出口的议论都咽了回去。

  李烨的目光扫过众将,继续下令:“另从军中抽调识字军官百人,组建各级劝农官,归于劝农使任寰麾下,即刻深入田间地头,辅佐屯田!”

  一道道具体的命令随之发出,犹如一道道旋风,刮遍了新占的三州之地。

  “告蔡州父老,凡投我忠义军者,每户可分田三十亩,免赋三年!”

  “军属优先分田,战死者家眷,由军府供养,分田加倍!”

  “府库开仓,分发种子、农具,另借支口粮至夏收!”

  当这些告示贴满残破的城墙与村庄时,起初,并没有多少人相信。

  这世道,他们见过了太多朝令夕改,见过了太多画饼充饥的官老爷。

  流民老张已经带着一家老小逃难了数年,他亲眼见过“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心早已麻木。

  当一个穿着忠义军军服的劝农官找到他,将一块刻着他名字的木牌和一袋沉甸甸的粟米种子交给他时,他浑浊的眼睛里只有怀疑和戒备。

  直到,他被领到一片靠近水源的肥沃田地前。

  那名皮肤黝黑的劝农官指着地头的木桩,语气不容置疑:“老丈,从这里到那条沟渠,这三十亩地,以后就是你家的了。好好干,王爷看着呢!”

  老张不敢置信地伸出干枯如树皮的手,颤抖着,抚摸着脚下那片湿润的、带着青草气息的土地。

  是真的……

  随后,他又领到了一头从战场上淘汰下来的老迈战马充当耕牛,以及几大袋足够一家人撑到夏收的口粮。

  当粮食的香气钻入鼻腔,当那匹活生生的战马打着响鼻蹭了蹭他的肩膀。

  “扑通!”

  这个在乱世中从未流过一滴泪的汉子,再也抑制不住。

  他双膝一软,重重地跪倒在田埂上,朝着蔡州城的方向,把头死死地磕在属于自己的土地里,浑身剧烈地颤抖着,发出野兽般的呜咽。

  他不知道该感谢谁,只知道那个方向,住着一位肯让他们这些蝼蚁活下去的彭城郡王!

  相似的一幕,在三州大地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任寰没有辜负李烨的厚望,他带着百名劝农官,像疯了一样日夜奔走于田垄之间,组织青壮,兴修水利。

  而被剥夺兵权,调任地方的申丛、常弘等人,也被李烨委以组织地方屯田的重任。

  这些昔日的悍将,竟将他们卓越的军事组织能力用在了民生建设上,把流民编成一个个屯田营,效率高得惊人。

  屠刀换成了锄犁,战阵变成了田垄。

  李烨更从将作大营调拨人力,按照他绘制的图纸,打造出了一批曲辕犁和简易水车。

  这些超越时代的新式农具,让开垦和灌溉的效率翻了几番。

  短短数月之后,奇迹发生了。

  原本荒芜死寂、饿殍遍野的中原大地上,重新出现了一片又一片沁人心脾的绿意。

  村庄里,再次升起了袅袅的炊烟,甚至能听到孩子们的笑闹声。

  一个稳固的、能自我造血的后方基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成型。

  李烨再次站上蔡州城头。

  这一次,他放眼望去,城内,是将作大营冲天的炉火与校场上操练精兵的呐喊;城外,是阡陌交通,沟渠纵横,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无数身影正在辛勤劳作,生机勃勃。

  军队、工业、农业、民心。

  问鼎天下的基石,至此已然全部奠定。

  李烨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笑容。

  种田,才是王道。

  打仗?

  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种田这点爱好罢了。

  然而,他心中清楚,这短暂的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汴州的朱温绝不会容忍身边睡着一头正在磨牙吮血的猛虎。

  根基已稳,羽翼渐丰。

  李烨的目光,缓缓从眼前欣欣向荣的田野上收回,望向了西方,那个盘踞着中原最大势力的方向。

  田种好了,就该竖起篱笆,防着偷菜的贼了。

  就是不知道,那条老狗什么时候会忍不住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