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你的部队很好,下一秒就是我的了-《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

  蔡州府衙的大堂之内,战后的硝烟味仿佛还未散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凝重肃杀的气氛。

  烛火在青铜灯架上静静燃烧,将堂内众将或刚毅或深沉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

  李烨端坐于主位,目光扫过下方分列两侧的文武心腹,从赵猛的悍勇,到葛从周的沉稳,再到高郁的智珠在握,尽收眼底。

  “诸位,”他沉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颍州之战,我军大获全胜,更得降卒一万一千余。此皆是蔡州军百战精锐,用之,则我军实力大增;然,处置不当,亦是心腹之患。”

  话音落下,堂内愈发安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主公,”赵猛瓮声瓮气地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抱拳躬身,声如洪钟,“末将以为,此事简单。将其尽数打散,一营拆成数队,一队分成数什,分派到我军各部之中。不出三月,管教他们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了,只知忠于主公!”

  这法子简单粗暴,却是历来整编降军最常用的手段,不少将领闻言,皆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不可。”

  一个沉静的声音否定了赵猛的提议。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泰山都指挥使,葛从周。

  他神色凝重地出列,先是对赵猛一拱手,而后转向李烨,正色道:“主公,赵将军所言虽是常法,但此次不同。这一万余降卒,多为申丛、常弘麾下嫡系,彼此袍泽情深,同生共死,早已拧成一股绳。若强行打散,恐会激起他们心中怨气,一旦有人煽动,极易酿成兵变。”

  葛从周的话如一盆冷水,浇熄了众人心中刚刚升起的轻松。

  他说的没错,这些蔡州兵不是寻常溃兵,他们是精锐,有精锐的傲气和抱团的习性。

  一时间,堂内再次陷入了沉默,如何消化这股强大的力量,成了一道无解的难题。

  李烨静静听着,脸上并无意外之色,他将两人的观点都纳入考量,指节轻轻叩击着桌面,发出富有节奏的轻响。

  “孟贲之勇,亦需良策驱驰。”他缓缓开口,目光如炬,“此事,当三管齐下。”

  “其一,为思想灌输。”

  次日,蔡州城外的校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近千名原蔡州军的都头、火长、队正等中下层军官。

  他们神情麻木,眼神中带着对未知的恐惧与迷茫。

  李烨并未高坐于点将台上,而是身着一身寻常的青色长袍,缓步走入他们中间。

  他没有携带亲卫,就这么独自一人,穿行在队列的缝隙中,目光平静地与每一个接触到他视线的人对视。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李烨停下脚步,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在秦宗权麾下,你们吃过几顿饱饭?又有谁,领到过足额的军饷?”

  人群一阵骚动,许多人下意识地低下了头,脸上露出羞愧与愤恨交织的神色。

  “你们在前方为他浴血厮杀,他在后方却视你们的父母妻儿为牲畜,甚至……为军粮。”李烨的语气陡然转冷,“而我,是你们的敌人,却给了你们一顿有肉的饱饭。”

  他顿了顿,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现在,你们告诉我,孰是人,孰是鬼?”

  一番话,字字诛心。

  人群中开始传来压抑的啜泣声,继而演变成一片嚎哭。

  李烨没有安抚,只是静静地等着他们发泄。

  许久,待哭声渐歇,他才再次开口,语气却变得激昂:“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从今日起,只要尔等忠心效力,功勋卓着者,我李烨吝惜赏赐,大丈夫生于世间,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岂不快哉!”

  “自我麾下,不问出身,只看军功,这便是我忠义军的规矩!”

  他掷地有声的承诺,像一道光,刺破了这些降将心中的阴霾,点燃了他们熄灭已久的希望。

  “其二,为择优提拔。”

  李烨的第二道命令,是在全军之中,无论新旧,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中大比”。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忠义军大营都沸腾了。

  原蔡州军的降卒们,更是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变为了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

  一名唤作王冲的原蔡州军百夫长,武艺高强,只因不善钻营,在秦宗权手下一直郁郁不得志。

  听闻这个消息,他压抑多年的雄心被彻底点燃。

  比武场上,王冲手持一杆铁枪,连败三名忠义军老兵,其枪法之精湛,引得围观士卒阵阵喝彩。

  最后一轮,他的对手,是陷阵都的一名都头。

  “当!”

  金铁交鸣之声震耳欲聋,火星四溅。

  两人鏖战三十余合,王冲抓住一个破绽,一枪将其挑落马下。

  “好!”

  观战的赵猛从席位上霍然起身,蒲扇般的大手用力一拍大腿,铜铃般的眼睛里满是欣赏。

  他不顾身份,亲自走下场来,重重拍在王冲的肩膀上,大笑道:“好小子,有两下子!从今天起,你就是我陷阵都的人了,官升一级,任都头!”

  说罢,他直接命人取来一套崭新的陷阵营玄色铁甲和一柄锋利的横刀。

  王冲怔怔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当那冰冷而厚重的铠甲穿在身上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地嘶吼道:“末将王冲,愿为主公效死!”

  这一幕,被无数降卒看在眼里,他们眼神中的最后一丝疑虑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狂热。

  “其三,方是打散重组。”

  通过军中大比,李烨成功地将降军中最优秀、最桀骜不驯的一批“刺头”,变成了自己最忠实的拥趸,并将他们提拔进了陷阵都、泰山都等核心部队。

  剩下的绝大部分降卒,再无领头之人,士气也被彻底瓦解。

  此时,李烨才下令,将这些降军以“营”为单位打散,再与忠义军的老兵营进行一比一的混合,重组成新的战斗序列。

  每一个新单位的最高指挥官,都由霍存、葛从周等嫡系将领麾下的心腹担任。

  整个过程再无一丝阻力,如水银泻地,顺畅无比。

  最后,便是对申丛和常弘这两位高级将领的安排。

  府衙后堂,李烨亲自设宴款待二人。

  酒过三巡,他放下酒杯,诚恳地说道:“二位将军皆是当世良将,屈身于此,实乃我李烨之幸。如今陈州东部新定,颍州腹地待安,正需德才兼备之人前往镇抚。我意,请申将军出任项城防御使,常将军出任颍川刺史,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申丛和常弘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

  他们心中雪亮,这是明升暗降,要将他们从军队中彻底剥离。

  这是一记阳谋。

  给出的官职极高,待遇优厚,家小也已被妥善安置在蔡州城中,奉养无缺。

  他们无力反抗,也无心反抗。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苦涩与释然。

  “我等……但凭主公驱策。”

  他们起身,深深一揖。

  至此,一万多名蔡州精锐,连同他们的主将,被李烨用一套组合拳,不伤分毫地彻底消化。

  忠义军的兵力,正式膨胀到四万以上,其核心战力,不降反升。

  夜深人静,高郁陪同李烨站在城头,望着下方军营中星星点点的火光,不禁感叹道:“主公此番手段,恩威并施,釜底抽薪,不出月余,蔡州军便会彻底归心,高某拜服。”

  李烨迎着夜风,并未回头。

  他的目光越过庞大的军营,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军队的魂,算是换了。”他轻声说道,“但要让他们成为一支超越这个时代的军队,光有魂,还不够。”

  他转身回到府邸,从一堆缴获的文书图册中,抽出了一卷泛黄的图谱。

  图谱的封面上,用篆体写着四个大字——蔡州锻法。

  李烨缓缓将其展开,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容。

  “现在,是时候为这支新生的军队,锻造出最锋利的骨骼与牙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