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封神:我帝辛就当昏君,妲己真香》

  商容的担心可能是真诚的,因为在钕娲宫时,正是他首先提出向钕娲娘娘献祭,以消除殷寿题诗可能引发的灾难!这显示了他对神灵的深深敬畏。

  甚至当帝幸想要削减祭祀制度,减少人牲时,商容也是反对者之一。

  与其他反对者不同,商容并不直接对抗帝幸,而是用温和的方式,试图逐渐影响帝幸的决定。

  殷寿回想起过去的事情,对商容现在的态度已经有所预料。

  他随即笑着对商容说:

  “老丞相可能不知道……”

  “在之前的祭祀中,神灵显现,已经将青君赐予了我。”

  商容心中一震。

  难道朝歌的传言是真的?

  这件事成为了朝歌的一个笑话,也被百姓视为帝幸贪恋美色的证据。

  神灵降临,竟然当场要求娶灵巫!

  “我们的大王真是任性……”

  百姓们议论纷纷,感叹不已。

  但商容心中仍有疑虑,他当时就在场。

  只见帝幸念完祷文,并没有看到其他异常现象。

  殷寿却一副“信不信由你”的态度,淡淡地说:

  “丞相如果不信,不妨亲自去问神灵。”

  殷寿心里暗自好笑。

  他不相信商容真的能把玄冥祖巫召唤来对质。

  如果玄冥祖巫真的出现,那反而是一件好事!

  殷寿正好可以再次与她好好“谈谈”,无论如何也要得到几滴祖巫精血。

  商容无奈,只能回答:

  “老臣不敢。”

  看到商容终于勉强同意,殷寿微微点头。

  ——等事情成了,你也不得不接受。

  “嗯,老丞相如果还有疑问,不妨去找王叔比干聊聊……”

  “我离开前也和他谈过这件事。”

  比干的想法其实并不重要。

  但殷寿确信,只要商容去找他,比干一定会尽力劝说商容。

  没办法。

  大王惹出的麻烦,终究需要有人来解决。

  ---

  **如果不是这样,他怎能成为殷寿在朝堂上最得力的助手?

  说到这儿,殷寿又想起一件事。

  商青君确实已经被他接进宫中,

  但邓婵玉还没有回来!

  “她可能还在邓府等着我的诏书……”

  殷寿随即说道:

  “丞相,您先回府准备,嫁女之事不可马虎,需有相应的排场。”

  “请丞相也转告邓九公,三日后,两家将共同举行婚礼,并将新娘送入宫中。”

  商容本能地应承,随即意识到问题,抬头望向殷寿,面露难色。

  大王!

  邓家那边尚可,邓婵玉已在府中待嫁。

  然而我的女儿青君,已入宫中。

  三日后,该如何再送一个“青君”入宫?

  我仅此一女!

  殷寿立刻察觉到商容的神色,明白了他的顾虑,

  心中也感到一丝尴尬——竟忽略了这一点!

  他稍加思索,接着说:

  “青君现正卧病在床……这样吧,出嫁前一日,我会派人将她送回府中。”

  商容听罢,再望向纣王那壮硕的身躯,

  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最终,他缓缓低头,对殷寿说:

  “既然如此,我的女儿就交给大王了……我家青君体质孱弱,还望大王多加关照!”

  商容匆匆离去。

  他需先向邓九公传达王命,再急忙回家准备一切。

  殷寿给的时间紧迫,商容不愿敷衍了事,自然感到压力山大。

  商容离去后,

  殷寿正欲修炼,比干却求见。

  之前他将一堆事务交给比干,自己则离开,现在自然不能不见。

  一见面,比干便问:

  “刚才见丞相匆匆离去,不知有何急事?”

  殷寿便将之前的事情告诉了比干。

  比干心中不禁苦笑。

  尽管他已有预感,甚至在祭坛下殷寿询问他时,他也回答了“信”。

  他曾多次向商容提起,

  但现在看来,大王行事仍有些任意。

  ——怎能强行将灵巫纳入后宫呢?

  比干在心里安慰自己:

  “大王的功绩可与上古圣王相媲美,想要娶灵巫为妃……似乎也说得过去。”

  “况且大王若能多纳妃嫔,多子多孙,我大商必将更加兴旺!”

  作为殷商宗室,比干对帝幸的子嗣之事格外关注,也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去督促!

  想到这里,他立刻向殷寿行礼祝贺:

  “恭喜大王,如愿以偿!”

  随后,比干开始汇报正事。

  之前在朝堂上,殷寿下令处死苏护,比干早已想好应对之策。

  因祭祀尚未结束,崇侯虎与费仲、尤浑并未立即出发,而是等到祭祀之后才前往冀州。

  但他们等不及,便提前动身。

  比干来此,正是为了向殷寿禀报此事。

  殷寿听完,微微点头。

  “这件事就交给王叔去办,我信任王叔能够妥善处理……”

  “臣感激大王的信任!”

  谈完正事,比干面露难色。

  过了一会儿,他才问道:

  “大王,对于西伯侯姬昌,我们该如何处理?”

  比干对姬昌的贤德有所了解,担心殷寿会因怒气而下令将其处死。

  “国家若失贤才……而且若姬昌被杀,西岐必生乱,大商难以安宁!”

  但他不得不提,因为他忠于眼前的殷寿。

  在苏护一事上,姬昌态度最为坚决。

  他与苏护一同宣称苏妲己已有婚约,后又为苏护求情。

  姬昌声望极高,在朝中有许多支持者,当时还说服多人跪地求情。

  若非殷寿果断,苏护的事可能就此作罢。

  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中,苏护在侮辱帝幸后,仍安全返回冀州,后来起兵反商,最终投靠西岐,成为反商的重要力量。

  提及姬昌,殷寿也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杀……还是不杀?”

  若现在处决姬昌,

  虽能断其运势、拘其魂魄,却无法改变封神的大局。

  反而会让西岐更有理由讨伐商朝。

  但如果不杀……

  心中总觉得难以释怀。

  见殷寿犹豫,比干心中一动。

  他一向尊敬西伯侯姬昌的名声,也未预见西岐未来的反叛,

  自然不希望看到姬昌死去。

  于是立刻劝谏:

  “大王,古代圣君治国,讲究的是帝道与王道……”

  “若大王执意杀姬昌,便是行霸道,背离了帝道与王道!”

  作为商朝的君主,殷寿早已明白帝道、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差别。

  简单来说,让百姓服从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对百姓施以恩惠,积累深厚功德,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戴——这是帝道。

  第二种,用礼法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引导百姓分辨是非——这是王道。

  第三种,对违抗者动用武力惩罚——这是霸道。

  比干这番话,是在提醒大王:

  既然已经推广造纸术,又多次委以重任,创造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新发明,

  并且无私地惠及天下商民——这分明是帝道的做法。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走霸道的路?

  但殷寿心中另有想法:

  “世人常说王道始于姬昌……如果现在杀了他,反而成就了他的贤名,让他毫无瑕疵。”

  在原本的命运中,

  姬昌最大的污点就是吃了自己儿子做的肉饼。

  不管怎样,虎毒不食子。

  因此,殷寿选择维持原计划不变:

  立即处决他,岂不是让他名垂青史?

  这样一想,殷寿迅速做出决策:

  “姬昌虽有过失,但过失在于不明事理,与叛逆苏护勾结。”

  “他的罪行尚不足以致死……让他留在朝歌反省!”

  “何时认错,何时让他返回西岐。”

  比干听后,立刻恭敬行礼。

  “陛下果然仁慈!”

  比干虽然感到欣慰,内心却有些自责。

  我怎么会认为陛下残暴?如果不是苏护自寻死路,陛下或许也会宽恕他吧!

  随后,比干对殷寿的目光更加充满敬意。

  这种敬意来得莫名其妙。

  仿佛源自灵魂深处,难以察觉,却越来越深。

  这其中固然有殷寿偶尔的行为,也有许多让比干心悦诚服的事情。

  但更多原因,却是受到人皇紫箓的影响。

  作为被人皇封印的神灵,

  不向人皇效忠,还能向谁效忠?

  再说比干,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身体正在发生变化。

  他没有修炼的意图。

  只是每次劳累之后,就会梦见一片星光大海。

  醒来后,感觉浑身轻松。

  文曲星的星辰之力,正慢慢改变着比干的身体,不断滋养、润泽。

  若有人能透视他的胸口,

  就会发现,原本的七窍玲珑心上,如今布满了星光。

  星光似乎正在逐渐取代血肉。

  当然,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

  对比干来说,为殷寿处理好朝政大事,办好他交代的每一件事,便是修炼。

  作为被天命封印的神灵,

  如果只顾着修炼、吸收星辰之力,提升自己,

  那和现在的众多仙神有什么区别?

  比干汇报完这两件事后,准备告退去处理朝政。

  还未转身,便被殷寿叫住。

  殷寿简单地说了几句话。

  “王叔,拟一道圣旨,朕收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子为义子,赐名哪吒三太子,以表彰李靖多年镇守边关之功!”

  “再从工坊中挑选一些新奇物件,一并送去……”

  说完,殷寿便先行离开。

  他想着尽快回去告诉姜王后,宫中也要开始准备,三日后迎娶商青君、邓婵玉入宫!

  只留下比干一人在原地。

  比干心中反复思索:

  “陛下此举,究竟有何用意?”

  许久之后,他长长吐出一口气,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

  他明白了!

  陛下看似随性而为,就连纳三女入宫,也被百姓说成是贪恋美色。

  但其实,是为了稳定大商的局势。

  当前,大商国虽显繁荣,但危机四伏。

  太师闻仲正在北海镇压叛军,朝中诸侯势力日盛,虽多忠诚于大商,却也需警惕。

  苏护若非此次事件,谁会知道他有反心?

  大王将商青君纳入后宫,稳固了以老丞相商容为首的旧臣。

  对邓九公、李靖施恩,则是拉拢了各地关隘的将士。

  “大王真是深谋远虑……”

  比干心中感慨。

  想到这,他急忙向外走去:

  “必须尽快起草圣旨,送往陈塘关,不能耽误大王的大事。”

  另一方面。

  邓九公府中。

  邓九公与邓婵玉等人抵达朝歌,帝幸赐府后,便安顿下来。

  他们一直在等待宫中传旨。

  然而,始终没有消息。

  甚至在邓九公示好之后,原本常来往的费仲、尤浑两人也随崇侯虎去了冀州。

  邓九公心中焦急:

  大王究竟何意?

  邓婵玉进宫的事,之前一直由费仲、尤浑两人负责联络。

  现在他们都不朝歌,难道要等他们回来再向大王提起?

  邓九公对帝幸生出一丝埋怨:

  之前急的是你,

  现在慢的还是你……

  大王,你在戏弄我吗?

  但在邓婵玉面前,

  邓九公不能表现太多情绪,反而装作轻松自在,仿佛毫不在意!

  这两天还劝邓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