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120

  他顿了顿,指尖轻叩案几:曹军进犯南郡确是真,邀我联合出兵亦不假。唯独这割让荆南之地......话锋一转,不过是为让我等替他牵制刘备的虚言罢了。

  张昭紧接着出列:主公需慎之又慎!先前讨要南郡尚在情理之中,若与曹操合兵......他声音陡然提高,正如子瑜所言,届时与刘玄德便再无转圜余地!

  孙权目光扫过阶下众将:诸位将军意下如何?

  武将们面面相觑。他们虽主张武力夺回南郡,却无人愿与虎谋皮。殿中一时寂然。

  见众人沉默,孙权忽然抚掌大笑:既然诸位不言......他霍然起身,本侯决议发兵五万驰援南郡,助刘皇叔共抗曹贼!

  孙权与众臣谋议南郡之计,其策如下:

  若刘备军驻守南郡之赵云、徐庶等将难挡曹军锋芒,我江东将士便以援军之名进驻南郡协防;若彼辈成功抵御曹军,则我方可趁其战后疲弱之时,遣使索要南郡归属。

  此计一出,满座皆惊。在座皆为明眼人,深谙其中机锋所在:无论战局如何演变,江东皆可立于不败之地。若南郡失守,我军以同盟之义入城,纵使刘备远在益州亦无话可说;若南郡守军得胜,则借其元气大伤之际,先礼后兵索要城池。

  时至八月仲秋,南郡江陵城头。

  赵云与徐庶并肩而立,遥望北方襄樊方向涌来的曹军。但见黑云压境,旌旗蔽空,恰逢天降滂沱大雨,更添肃杀之气。

  银甲白袍的赵云任由雨水拍打战甲,对徐庶沉声道:军师且看,主公与云长西取益州之举,竟惊动曹操亲率十万大军来犯。

  城楼之上,他负手而立,目光沉沉望向北方——襄阳方向滚滚而来的曹军铁骑,神色未见波澜。

  关于刘备在涪城对刘璋动手的谋划,赵云与徐庶知晓得比孙权、曹操更早。

  甚至于——

  刘备进驻成都的确切日期,他们亦了然于胸。

  半月前,刘备便已密令他们护送南郡诸将家眷及文臣西迁益州。

  掐指一算——

  赵云眉峰微动:简雍、糜竺、向朗、马良、马谡,连同主母甘夫人与幼主阿斗,此刻应已抵达成都。

  如今的江陵城,文武家眷尽去,说是座兵营亦不为过。

  城中驻军不下三万,纵使曹操率十万之众强攻,短时间内也休想破城而入。

  更何况——

  他的视线转向城东,夏口方向隐约可见江东军营寨的轮廓。

  曹操岂敢在孙权虎视眈眈之际,毫无顾忌地猛攻江陵?

  自然,赵云也绝不天真到以为孙权屯兵五万于侧,会存什么好心。

  他要的,不过是这三方彼此牵制罢了。

  只要曹孙二人未能沆瀣一气,他就有十足把握令南郡稳如磐石。

  南郡不破,则荆南无虞。

  雨幕中,徐庶撑着油伞走近,恰听见赵云低语,不由轻笑一声。

  “十万曹军何足道哉!”

  “子龙,比起明刀明枪的曹操,蛰伏东边的孙权才更教人警觉。当年庶混迹江湖时,听过一句糙话——”

  “闷声狗,下死口。”

  “如今的孙权,正似这般。”

  “他虽派人传信,声称是闻曹操南下才来相助,但谁能保证他不想坐收渔翁之利?”

  “再说,江东若真有心助我抗曹,只需遣一员将领驻守夏口威慑曹军,何须孙权亲自前来?”

  徐庶微微一笑,坚定道:“准备迎战吧!击败曹操,吓退孙权,你赵子龙之名定能如黄老将军般威震天下。”

  赵云摇头苦笑:“军师,比起名声,云更愿守住南郡,守住这江陵城。否则一旦有失,云便是主公霸业的罪人。”

  说罢,他转身看向身后身披铁甲、淋在暴雨中的霍峻、廖化和周仓:“三位将军,此战便仰仗诸位了!若云战死,请继续守护城池!”

  雨水顺着赵云的脸滑落,气氛凝重而悲壮。

  霍峻、廖化、周仓三人肃然抱拳:“我等誓与将军共进退!死守江陵城!”话音未落,雨水飞溅。三人随即转身,各自前往城墙驻守。

  徐庶静立一旁,眼中满是赞赏。赵云这份临危担当之心,已胜过天下诸多将领。

  “子龙莫忧!”徐庶高声道,“南郡尚可坚守,岂能轻言生死?你若战死,如何对得起主公与伯治的期望?此战你我都要活着——活着见证胜利!”

  **1030**

  细雨斜飞,徐庶凝视着被雨水浸透战袍的赵云,摇头轻笑,忽然松开了手中的纸伞。

  霎时,北风裹挟骤雨呼啸而过,纸伞随风翻卷,遥遥飘向曹军阵营。

  ……

  江陵城北。

  半个时辰后,曹操亲率大军压至南郡城下。

  因暴雨暂缓攻城,曹军就地扎营。此时,一名骑兵纵马而出,直抵城门之下。

  “城上的人听着!”

  “曹丞相奉天子之诏,领十万雄师讨伐逆贼刘备!速开城门投降,可免一死!若负隅顽抗,破城之时,必血洗全城!”

  话音未落,骑兵挽弓欲射劝降文书。

  “嗖——!”

  一箭破空,贯穿其咽喉!

  那人栽 ** 下,顷刻毙命。

  “曹操假托汉臣之名,实乃 ** !”

  城头传来冷喝。赵云收弓现身,傲立城垛,俯视曹军阵前的曹操,声如雷霆:

  “曹贼,休逞口舌之利!”

  “要战便战!赵子龙何曾惧你?”

  “昔日百万军中七进七出,今日亦能教你铩羽而归!”

  此言一出,守军士气陡振。

  “威武!”

  “威武!”

  呐喊震天,众将士望向赵云的目光炽热如炬。

  曹操早已听见赵云的喊声。

  大雨如注,曹操望见城头严阵以待的江陵守军,又见银甲白袍的赵云现身……

  他嘴角微微扬起。

  “途中,我还感慨这场雨来得及时,驱散暑气,让将士们行军时凉爽些。”

  “谁知这雨一下就是半日,我军已至江陵城下,雨势却丝毫未减。”

  “江南多雨,曹某今日也算领教了。”

  说罢,曹操抬手指向城头的赵云,对众将道:“诸位将军,趁着天色未晴,闲来无事,谁愿出战,为三军助兴?”

  “也好挫挫赵云的锐气。”

  “呵呵,此人昔日于长坂坡连斩我数十员大将,曹某可是记忆犹新!”

  言语之间,曹操非但无半分恼怒,反流露出几分赞赏。

  似在感叹明珠暗投,又似艳羡刘备能得此良将效忠。

  话音刚落,周遭众将顿时群情激昂。

  “末将愿往!”

  “末将请战!”

  “主公,且看末将手段!”

  ……

  请战之声此起彼伏。

  然而——

  未等曹操下令,曹休已策马冲出。

  “城上赵云!”

  “我乃曹休曹文烈!”

  “在城头逞威算什么本事?可敢出城与我一战!”

  曹休单骑跃至城下,长枪直指赵云,胯下战马嘶鸣阵阵。

  城头之上,赵云冷眼俯视,毫无回应之意,只是再度挽弓搭箭,欲将其一箭射杀。

  军阵之中,赵子龙正欲出手,却被一臂拦住。

  子龙可敢在万军丛中取那曹文烈首级?徐元直含笑相询。

  军师何出此言?区区曹休,某取他性命如探囊取物!银甲将军长枪一顿,溅起三尺水花,这世间能胜我者或许有之,但绝非此人!

  好!既如此...徐元直望向城外瓢泼大雨,此刻暴雨如注,敌军难行攻城之事。不如出城斩将,振我军威!

  ————————

  江陵北门在雨幕中缓缓洞开。

  白袍将军单骑突出,枪尖所指之处雨水迸裂:杀——

  刹那间,银鞍照白马化作贯日白虹,撕开雨幕直取敌将!

  【曹文烈见得来将,非但不惧反而大笑:总算不是龟缩之辈!掌中铁枪震开雨珠,迎着那道银色惊雷策马对冲。

  两杆神兵尚未相交,激荡的杀气已搅碎漫天风雨!

  暴雨倾盆,烈风呼啸。

  曹文烈纵马疾驰,冰冷的雨水拍打在脸上,视野逐渐模糊。然而他手中镔铁长枪依旧稳如磐石,冲锋之势丝毫未减。

  与此同时——

  银甲白袍的赵子龙逆风而行。雨幕中,他宛若一杆破空而出的锐利长枪,战意沸腾。亮银枪尖始终直指前方敌将,百丈距离瞬息而至。

  两杆长枪凌空相撞,火花在雨水中迸溅。第一回合的交锋,二人皆是以刚克刚。

  兵器相接的刹那,曹休瞳孔骤缩。他只觉得枪身上传来排山倒海般的巨力,虎口瞬间崩裂,鲜血刚涌出就被雨水冲散。

  怎会......

  曹休瞪大双眼,望着近在咫尺的赵云。那张棱角分明的面庞上,锐利的目光似要刺穿雨幕。

  曹文烈,不过尔尔。

  赵云声音未落,手中长枪已化作银芒。曹休咬紧牙关,面色涨红地抬起铁枪,却见枪身上已布满细密裂纹。

  (

  赵云手中银枪力道骤然一收,战马已如闪电般从曹休身侧掠过。

  可恨!

  曹休耳畔回荡着那句不过如此,胸中怒火与羞耻交织。

  他刚要动作——

  刹那间。

  脊背突生寒意。

  生死关头,他猛地偏头闪避。

  银枪刺破雨幕的锐响炸开。

  曹休瞳孔骤缩,余光瞥见一抹寒芒紧贴右颊。

  回马枪!

  若迟半瞬——

  这记背身突刺的银枪,必将洞穿头颅,当场毙命!

  曹休喉结滚动,冷汗涔涔。

  他当即伏身紧攥马鬃,催马疾退。

  马背上。

  赵云眉峰微挑,掠过一丝讶色。

  转瞬便归于平静。

  一次侥幸,岂能次次逃生?

  不过多费些工夫罢了。

  曹军阵前。

  曹操目睹曹休险些丧命,惊得险些 ** 。

  徐晃!

  末将在!

  持斧大将应声出列。

  速援文烈!

  定要护他周全!

  曹操紧攥马鞭,死死盯着雨幕中那道白影。

  多年未见——

  这赵云竟愈发锐不可当。

  徐晃纵马疾驰,战斧高举,目光如炬直逼前方。

  遵命!

  他一声回应,已如离弦之箭冲向敌阵。

  前方目标。

  正是那银甲白袍的常山赵子龙。

  这一战,他要雪去年关中兵败之耻。

  赵子龙,看斧!

  话音未落,斧刃已破空而至。

  赵云枪尖轻挑,银光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