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一月过后,大汉雄师开拔。斥候飞报西西隆里:\"汉军距布依城仅七日路程!\"这座与黑水、遵南二城原属卢森堡的边陲要塞,百年前遭奥地利强占。面对庞然大物的欺凌,弱小的卢森堡只能忍气吞声。

  布依城驻军仅有数十万,虽经奥地利帝国数百年经营,经济状况已有所改善,但其防御力量始终未有显着提升。大汉帝国若能攻占此城,便将长驱直入奥地利腹地。

  斥候急报传来,西西隆里眉头紧锁,面容扭曲。沉吟半晌后,他挥手屏退斥候,转而征询群臣意见:\"诸位爱卿如何看待?布依城虽小,却是我国门户。若被攻破,便意味着敌国铁骑将踏破我国疆土!\"

  众大臣闻言静默。不多时,武将格恩雷率先出列:\"陛下!布依城虽不足道,却关乎三军士气。末将以为当倾力一战!\"这位出身将门的年轻将领深谙兵法,武艺超群。

  此言一出,不少朝臣纷纷附议。面对传闻中如天兵下凡的大汉军队,奥地利将士已心生惧意。若首战失利,恐怕军心涣散,再难抵御。

  见 ** 颔首示意,格恩雷精神大振,继续奏道:\"恳请陛下急调周边城池驻军驰援,同时派遣帝都精锐。务必在布依城外围堵截敌军!\"

  这个策略正合西西隆里心意。即便日后和谈,也需展现足够实力,否则必将陷入被动。\"此计甚妙。但该派何人为将?\" ** 环视殿下,满朝文武却纷纷低头避让。

  格恩雷傲视同僚,昂然抱拳:\"末将愿往!\"

  大殿内回荡着洪亮的 ** 声。

  \"末将愿领兵出征,替主分忧!\"

  西西隆里的视线缓缓掠过群臣,最终定格在格恩雷身上。

  \"准!\"

  \"封你为三军统帅,率五十万精兵赶赴布依城,务必将汉军阻于城外!\"

  格恩雷闻言,激动地跪地叩首。

  \"谢主隆恩!\"

  \"末将誓死完成任务!\"

  对武将而言,战事即是建功立业的良机。尤其像格恩雷这般处境,家族宿敌众多,若逢太平盛世,官职恐难再进。而今战端开启,只要能活着凯旋,甚至有望登顶奥地利大将军之位。

  翌日黎明,格恩雷已率大军开拔。传令兵们更在昨夜便快马加鞭奔赴各处。

  七日之后,布依城外。

  遮天蔽日的旌旗宣告着汉军的到来,刘耕亲率数百万雄师兵临城下。

  \"敌军来得比预想更快。\"

  城楼上的守将早派出斥候监视城外动向,此刻面色凝重。虽这几日守军从十万激增至百万,他仍感到阵阵不安。更棘手的是,新增的将领们各执己见,御敌之策迟迟未决。

  \"将军何必忧虑?我军百万之众,帝都援兵还在源源不断......\"

  守将摇头打断副将的宽慰:\"我总觉得,纵有百万守军,亦难敌大汉铁骑。\"说罢沉重叹息,转身走入军帐。

  与此同时,汉军大营内灯火通明。

  斥候正单膝跪地禀报:\"据探,布依城近日持续增兵,守军恐已逾百万......\"

  刘耕听罢微微颔首,而曹操却是神色骤变。

  若布依城当真拥兵百万,于大汉帝国而言绝非幸事。

  更何况此乃攻城之战,守城一方本就占据地利。

  \"主公,不若从长计议,此战恐是我军近年来最艰难一役!\"

  曹操提议暂缓攻势,待从大汉调集更多兵马,再一举进攻布依城。

  不料刘耕闻言竟放声大笑:\"曹公啊曹公,如今怎这般畏首畏尾?\"

  他轻叹一声:\"放心,敌军自会出城迎战。\"

  正如刘耕所料,此刻布依城内早已乱作一团。五六位将领争执不休,有人主张趁汉军人困马乏时突袭,有人坚持死守城池,更有人扬言兵力不输汉军,理应出城决战。

  其中最激进者当属亚伦。

  此人来自游牧民族亚当部落,麾下二十万铁骑皆为其部族精锐。

  ### 亚当部落因游牧之故,在奥地利帝国向来备受轻视。为求生存,不得不以贱价出售资源。

  此番奥地利帝国征召,亚当部落本欲推辞,却见周边部族皆遭灭顶之灾,只得俯首称臣。

  \"诸位且看!\"亚伦傲然道,\"待我亚当勇士先挫汉军锐气,倒要看看他们如何招架!\"

  他此番前来,既为解布依城之围,更为替部族扬名立万。战后或能改变亚当部落的处境。

  说罢,亚伦昂首迈向军营。

  帐中诸将见状纷纷露出讥诮之色,却无人阻拦——既有莽夫愿试汉军锋芒,何乐而不为?

  (

  布依城下,三十万步兵与四十万骑兵严阵以待,直面刘耕统领的大汉军团。

  \"老曹,他们这是要跟咱们比比骑术啊!\"刘耕望着敌军阵势,忍不住笑出声来,转头对身旁的曹操调侃道。话音未落,他神色骤然一凛,肃然下令:\"骑兵出击,全歼敌骑!\"

  战鼓震天,九十万大汉铁骑如怒涛般席卷而出。黑压压的骑兵军团仿佛携裹着漫天乌云,所过之处天色骤暗,令人窒息。而布依城这边算上亚当部落援军,勉强凑出四十万骑兵,在大汉铁骑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亚当部落的勇士们!让那些东方蛮子见识见识我们的厉害!\"亚伦振臂高呼,身后骑兵顿时像打了鸡血般挥舞马刀,怪叫着冲向汉军阵地。

  霎时间两军相接,马蹄声如雷贯耳。亚当骑兵确实骁勇,若换作寻常军队,怕是早被冲得七零八落。可惜他们遇上的是大汉铁骑——莫说以一当十,便是以一敌三十也毫不夸张。

  \"铿!\"

  \"杀——\"

  刀光剑影中,利刃入肉的闷响清晰可闻。城头观战的布依将领们听得毛骨悚然,几个胆小的甚至开始发抖。方才还气势汹汹的布依骑兵,此刻就像投入怒海的石子,转眼间便没了动静。

  \"这...这就是汉军?\"

  \"上帝啊,我们是在和魔鬼作战吗?\"

  城楼上,守将们目瞪口呆地望着战场。原先威风凛凛的布依骑兵,此刻只剩遍地残肢。几匹幸存的战马孤零零立在血泊中,吓得瑟瑟发抖。

  铁骑雄风

  大汉铁骑傲然挺立于战场之上,地上仅零星散落着几具敌骑的残骸。刘耕与曹操在后军将战况尽收眼底,待铁骑凯旋之时,连见多识广的曹操都不禁抚掌赞叹:\"主公请看,敌军战马竟有半数皆是良驹,虽不及我大汉神骏,却也算得上千里挑一的宝马。\"

  刘耕的骑兵皆是系统所出的精锐之师,自然不知寻常战马的优劣。而久经沙场的曹操却一眼识破亚当部落战马的非同寻常——在这血气冲天的战场上,寻常战马早已惊惶跪伏,而这些战马虽然四蹄微颤,却仍如标枪般挺立,眼中甚至跳动着嗜战的火光。

  \"孟德若中意,这些战马尽归你调遣。\"刘耕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曹操如获至宝般喜出望外。未及道谢,震天战鼓已轰然炸响。

  \"全军冲锋!\"

  铁蹄声如惊雷滚地,大汉骑阵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布依城残军。守军尚未从惊骇中回神,就见玄甲洪流已遮天蔽日而来。不知是谁率先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逃命啊!\"刹那间,城下守军如退潮般涌向城门,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然而血肉之躯岂能快过铁骑?转眼间,狼入羊群般的屠戮再度上演。寒光过处,布依守军如秋收的麦穗般成片倒下。

  (这不是战役,而是大汉帝国对布依城单方面的碾压。

  短短一刻钟内,幸存的布依城守军仓皇撤回城内,紧闭城门。这番撤退足足折损了三万将士的性命。

  刘耕伫立在大汉军阵后方,嘴角扬起满意的弧度。

  \"鸣金收兵!\"

  咚咚战鼓声中,铁骑如潮水般退去。转瞬间,二十万重甲步兵如青松般 ** ,在战场上筑起铜墙铁壁。

  \"孟德,这里交给你了。\"

  刘耕撂下这句话便转身踏入中军帐。曹操望着主君远去的背影,长舒一口气——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若让刘耕亲自攻城,依这位暴君的性子,布依城必将鸡犬不留。但若是曹操指挥,或许还能给城中军民留条活路。

  \"全军进攻!\"

  曹操\"铮\"地拔出佩剑,声若洪钟。战鼓震天价响,百万重甲迈着整齐步伐向城墙推进,每一步都踏得大 ** 颤。

  城楼上的守将们早已面如土色。先前亚伦率四十万铁骑出战,眨眼间就被碾为齑粉,连主帅都葬身于乱蹄之下——此刻谁还敢应战?

  \"完蛋了!汉军要攻城了!\"

  \"都怪亚伦那个莽夫!\"

  \"四十万大军说没就没......\"

  战局瞬息,众将把败因全数推给了已故的亚伦。若他泉下有知,只怕要悲愤难平。

  并非亚当部落的铁骑不堪一击,实乃大汉铁骑骁勇无敌。纵使是草原上最精锐的骑士,在汉军面前也走不过三个回合。转眼间,整支骑兵就被碾作齑粉。

  布依城守将冷眼旁观着将领们乱作一团的场面。

  \"够了!\"他突然厉喝,阴鸷的面容上青筋暴起,\"城中尚有六十万雄师,只要坚守待援......\"

  话音未落,天际骤然浮现数十个黑影。

  轰!轰!轰!

  巨型石弹砸在城墙上,深深嵌入石缝。不愧是帝国要塞,城墙竟纹丝不动。若换作卢森堡那样的城垣,此刻早已坍塌过半。

  布依守军迅速组织反击,箭雨倾泻而下。这份临危不乱的气度,确非小国可比。

  然而第二轮石弹接踵而至。

  城墙开始颤抖。

  第三轮轰击落下时,坚固的城垣终于出现了缺口。汉军如潮水般涌向豁口,厮杀声震天动地。

  当半数汉军杀入城中时,这座坚城的命运已然注定。

  硝烟渐散,刘耕信步走到曹操身旁。

  \"孟德,两个时辰过去了,战果如何?\"

  **曹操听闻,微微一怔,见是刘耕,方才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

  \"启禀主公!\"

  \"战事已近尾声,只需稍加时日,便能彻底掌控布依城!\"

  刘耕听罢,神色淡漠地颔首,随后竟径直朝布依城走去。曹操大惊失色,急忙跟上,心中惶恐不已——若刘耕有所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格恩雷率军疾行,距此仅余三日路程。然而,一名浑身浴血的斥候拦住了他的去路。

  \"元帅!布依城……\"

  \"布依城已陷落,落入大汉帝国之手!\"

  \"什么!\"

  格恩雷双目圆睁,难以置信地盯着斥候。斥候哭丧着脸,颤声道:\"元帅,援军来迟了……大汉帝国已攻破布依城!\"

  **龟缩黑水城**

  格恩雷面如死灰,内心悔意翻涌。早知如此,何必接下对抗大汉帝国的重任?可如今箭已离弦,大军行至遵南城,若就此撤退,帝都那些虎视眈眈的权臣绝不会放过他。进退两难之际,格恩雷咬牙下令:\"撤!回黑水城!\"

  所幸五十万精锐未离黑水城太远,半日即可折返。

  另一边,刘耕已肃清布依城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