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洪荒:绑定七仙,执掌西游》

  但见城池上空,磅礴的金色国运如佛光普照,却有头白鹿踏着国运腾跃,鹿角迸发的清光直冲云霄。

  孙悟空认出那白鹿精,欲言又止。

  三藏见他二人支支吾吾,心里已然明了。

  \"罢了罢了,往后若知晓什么,要么干脆别说。\"

  \"我懂,天机不可泄露,说了就不算劫难了。\"

  \"总这样话说半截,听着实在憋闷。\"

  三藏撇撇嘴,轻哼一声。

  陆南与孙悟空相视一笑,耸耸肩不再多言。

  一行人进城时,街上行人寥寥。

  大雪纷飞,寻常百姓自是不愿出门。

  蹊跷的是,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鹅笼,笼上罩着五彩绸缎。

  三藏挠头道:\"这是何故?\"

  \"莫非此地特产是鹅?满城都在贩鹅?\"

  \"这般扎堆买卖,生意能好才怪。\"

  孙悟空笑道:\"胡扯,哪有一城尽卖鹅的道理,定有蹊跷,待俺老孙去看看。\"

  话音未落,他已化风而去,在雪中穿行,将周遭鹅笼查探个遍。

  归来时,三藏忙问:\"如何?\"

  孙悟空沉声道:\"里头不是鹅。\"

  三藏诧异:\"不是鹅?那是何物?\"

  孙悟空低声道:\"尽是五至七岁的男童。\"

  ......

  \"常言道富养女,穷养儿。\"

  \"可再怎样穷养,也不该如此啊。\"

  猪八戒呆呆发问。

  孙悟空拍他脑门:\"呆子!谁家孩子会这般养法?必是另有隐情。\"

  三藏正蹙眉沉思,忽瞥见身侧陆南神色自若。

  当下会意,朗声笑道:\"莫管这些了,速寻驿馆落脚,贫僧早已饥肠辘辘。\"

  沙悟净挠着头问:“师父,您不是一向最慈悲吗?”

  “现在这么多孩子受苦,您怎么还有心情吃饭?”

  唐僧大笑道:“我是慈悲,但这种事我可比不上戒色。”

  “以前但凡有人族受难,戒色总是第一个跳出来。”

  “管他是菩萨还是佛祖,戒色都敢当面硬刚。”

  “该杀就杀,该骂就骂。”

  “可你们看他现在这副悠闲模样。”

  “说明这事虽有蹊跷,却没我们想的那么严重。”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瞎操心?”

  猪八戒等人一愣,觉得这话在理。

  陆南装傻道:“说不定我只是没把怒火表现出来呢?”

  “也可能我压根不知道内情?”

  唐僧翻了个白眼:“得了吧,咱们相处这么多年,我还不了解你?”

  “你抬个屁股我都知道要放什么屁。”

  “再说了,你会不知道 ** ?”

  “你连路边蚂蚁公母都要看清,遇到这种事能不用神通查个底朝天?”

  陆南摸着鼻子辩解:“我觉得你对我偏见太深。”

  唐僧不耐烦道:“偏个鬼,赶紧找驿站,我要吃饭。”

  几人一路说笑,很快来到一家驿站。

  门匾上写着“金亭馆驿”四个大字。

  唐僧表明身份后,驿丞亲自出来迎接。

  大唐威名远播四海,周边小国都不敢怠慢。

  享用过斋饭,驿丞领着众人去客房休息。

  刚进屋坐下,唐僧便问:“贫僧有个问题想请教。”

  “贵国对养育孩童是何态度?”

  驿丞诧异道:“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生养孩子,父亲精血母亲骨肉,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出生后哺乳三年,慢慢长成人形。”

  “圣僧为何有此一问?”

  三藏颔首道:“看来贵国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

  “但贫僧进城时,见家家户户门口都将幼儿关在鹅笼里,摆在门外,这是何故?”

  驿丞脸色骤变,压低声音道:“莫打听,莫多言。”

  “早些歇息,明日速速启程。”

  说罢,驿丞起身欲走。

  三藏一把拽住驿丞衣袖,非要问个水落石出。

  若不弄清缘由,他今夜难眠。

  驿丞无奈,张望门外确认无人后,紧闭房门,在灯下低声开口。

  “圣僧所见鹅笼之事,皆因当今 ** 昏庸无道。”

  三藏目光微动,猪八戒等人也竖起耳朵。

  “诸位进城时,应见城门牌匾刻着‘比丘国’。”

  “但如今民间流传歌谣,改称‘小儿国’,以讥讽 ** ** 。”

  驿丞长叹一声,继续道:“三年前,一道人携一名二八少女来到比丘国。”

  “此女姿容绝艳,貌如观音,被道人献给 ** 。”

  孙悟空斜睨陆南——貌如观音?

  陆南反瞪回去。

  “ ** 沉迷美色,封她为美后,那道人也成了国丈。”

  “三宫六院的嫔妃, ** 再不看一眼,独宠美后一人。”

  “日夜贪欢,纵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 ** 日渐憔悴,命悬一线。”

  三藏听得瞠目结舌——这美后当真了得。

  “太医诊断, ** 需戒女色静养,或可保命。”

  “可美后艳冠群芳, ** 如何戒得掉?”

  孙悟空忍不住插嘴:“豁出性命也要贪欢,真够拼的。”

  驿丞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

  “后来国丈献策,说他有一副海外奇方,可延年益寿。其他药材都已从十洲三岛采集齐全,只差一味药引……”

  “这药引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童的心肝。”

  三藏听闻,脸色骤变。

  “你们竟答应了?”

  三藏难以置信地追问。

  驿丞低头不语,微微颔首。

  三藏怒目圆睁,一掌拍在桌上。

  “昏君!暴君!丧尽天良!”

  他气得浑身发抖。

  “就算是残暴的商纣夏桀,也未曾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

  猪八戒赶忙劝道:“师父消消气。”

  “他祸害的是他的子民,与咱们何干?”

  “别气坏了身子。”

  三藏沉声道:“此地虽非大唐,百姓也非大唐子民。”

  “可他们同样是人啊。”

  “千百年前,我们本是同根同源。”

  “如今他们遭此暴君,我怎能不痛心?”

  沙悟净皱眉道:“师父,光生气也无济于事。”

  “明日进宫时,让陆师兄陪您同去。”

  “正好会会那国丈,看他究竟是何方妖孽,竟献此毒计。”

  孙悟空附和道:“正是。现在动怒也解决不了问题。”

  陆南扶三藏重新坐下。

  “明日我随您入宫,探探那国丈的底细,再看看那昏君是否知错。”

  “若国丈是妖魔,必除之而后快。”

  “若昏君执迷不悟,就送他和国丈一同上路,换个明君便是。”

  三藏长舒一口气,点了点头。

  驿丞垂首站在一旁,心中暗惊:

  这群和尚究竟是什么来头?

  刚张嘴就要诛杀国丈,改换朝纲。

  驿丞听到这些,心中惶恐不安——他们会不会杀我灭口?

  越想越怕,驿丞脸色煞白。

  陆南瞥了眼瑟瑟发抖的驿丞,淡然一笑:\"大人不必惊慌。待明日过后,这国家自会拨乱反正,万千孩童也能重获生机。\"

  翌日破晓。

  三藏彻夜未眠,睁着眼睛直到东方泛白。

  \"喔喔喔——\"

  晨鸡初啼,三藏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急忙推醒陆南。

  \"戒色,快醒醒。\"

  \"天亮了,该进宫面圣了。\"

  陆南揉着惺忪睡眼,看见三藏挂着两个乌青的眼圈。

  \"你整晚没睡?\"

  三藏点头:\"心里有事,睡不着。\"

  陆南起身轻叹,指尖泛起微光点在他眉心。

  清凉气息流转全身,三藏顿觉神清气爽。

  \"这法术当真妙用无穷。\"

  三藏活动筋骨,眼中满是赞叹。

  二人整理衣冠离开驿馆,直奔皇城而去。

  他们走后,孙悟空猛然睁开火眼金睛。

  \"变!\"

  金光闪过,化作飞虫蹿出窗户,悄然尾随二人。

  来到宫门前,三藏请黄门官入内通报。

  不多时,宫门大开。

  三藏整了整锦斓袈裟——此刻他不仅是大唐高僧,更是代表 ** 上国的使节。

  陆南收敛仙气如寻常随从,并肩踏入金銮大殿。

  唐三藏如今代表的是大唐,不宜喧宾夺主。

  王座上的 ** 虽年迈昏聩,但瞧见三藏时,仍不由得心头一震。

  只见那僧人披着锦蝠异宝佛袈裟,头顶金顶毗卢帽,手持九环锡杖,眉宇间隐现灵光。

  步履如罗汉临凡,立姿似真佛观世。

  ** 眼中万物皆模糊,唯独三藏身影格外清晰。

  \"上国高僧驾到,快请入座。\" ** 热络相邀。

  三藏合十还礼,安然落座。

  陆承将通关文牒递予内侍, ** 未多言,取印加盖。待文牒重回陆承手中, ** 笑问:\"圣僧远道而来,跋山涉水,不知有何神通?\"

  \"敝国国丈乃得道高人,不知与圣僧相较,孰高孰低?\"

  三藏淡然答道:\"贫僧无甚神通,唯具慧眼一双,正气满腔。\"

  \"慧眼可洞悉人心,辨识妖魔;正气护体,纵使妖邪亦难近身。\"

  陆承在旁暗自腹诽:这和尚倒会自夸。

  ** 闻言略显失望,正欲开口,忽闻殿外传报:\"国丈到——\"

  三藏回首,见一道人昂然而入。

  老道身着华贵道袍,面如冠玉,银须垂胸,双目如炬。

  两道白眉随风舞动,步履间似有祥云缭绕,异香扑鼻。

  ** 急忙起身相迎:\"国丈今日怎得闲暇?快请上座。\"

  国丈对 ** 略一颔首便坐定,目光斜睨三藏:\"和尚从何处来?\"

  三藏平静应答:\"自东土而来,往西天取经。\"

  国丈捋须大笑:\"西天之路漆黑一片,有何可求?\"

  陆南眼中掠过一丝笑意。

  三藏沉默不语,国丈所言确为事实。

  国丈见他不答,接着说道:\"寂灭门中讲求明心见性,但性从何处可灭?\"

  \"枯坐参禅,不过是徒劳无功。\"

  \"怎及我修仙之人,筋骨超凡;得道之士,神魂通灵。\"

  \"携简朴之物入山寻道,采灵药济世救人。\"

  \"弘扬正道,传播太上真法;施展符咒,驱散人间邪祟。\"

  \"乘青鸾飞升紫府,驾白鹤直登瑶台。\"

  \"三教之中,唯我道门至高无上!\"

  满朝文武齐声喝彩。

  \"好一个'惟道独称尊'!\"

  三藏一时语塞,陆南沉吟片刻开口道:

  \"你说得固然有理,但可曾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国丈闻声侧目,看清陆南面容后浑身剧震,险些从椅上跌落。

  \"糟了!方才竟未察觉这位在场......\"

  他额头渗出冷汗,强自镇定。

  陆南不再多言,对三藏道:\"通关文牒已办妥,我们先行离开。\"

  三藏虽想追问孩童之事,但见陆南眼色,只得点头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