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

  “莫非国尉大人以为,李斯此番只为讨酒?未免多虑了!”

  李斯面露不悦。

  “李某岂是那等拐弯抹角之人?”

  尉缭目光如炬,沉默凝视,无声胜有声。

  “罢了,确有一事相托。”李斯终是败下阵来。

  尉缭轻哼一声,李斯却面不改色。

  “果然无事不登门!是为今夜宫宴之事吧?”

  “国尉大人真乃李某知己!既如此,为何每次谏言总推我出头?”李斯愤然拍案。

  “自然因你胆量过人!”

  “混账!”

  “哈哈!大王从不设无谓之宴。席间不比朝堂肃穆,有些话,不正该此时奏陈?”

  “那群老狐狸并非不明,偏等愣头青先开口罢了。”

  “那国尉大人可愿做这愣头青?”李斯肃然相询。

  “好个李斯!原来在此设局!”

  “儒家那群老朽若再听我进谏,怕要血溅我府门啊!”

  李斯连连摆手。

  “所以便让彼辈来撞我国尉府?”

  “分担一二罢了!国尉大人,非您莫属!”

  “哼!你方才所言不差——能为大秦伟业献策,尉缭同样死而无憾!”

  “大秦将士浴血得来的江山,岂容重蹈六国覆辙?我尉缭绝不答应!”

  李斯骤然起身,长揖及地。

  “得与国尉大人共事,乃李斯毕生之幸!”

  楼下骤然传来喧哗,歌声入耳,令二人神色陡变:

  “秦有贤公子扶稣,仁德智勇世所无”

  “烽烟四起苍生苦,饿殍横陈谁人顾”

  “以仁安邦平乱世,以德服民定九隅”

  “百万铁甲血未冷,甲下犹存忠君意”

  “忽见狂徒暗砺刃,帝星明灭荧惑现”

  “乾坤倒转自兹始,诛恶何须惜刀钝”

  “来人!”尉缭厉声高呼。

  店小二慌忙奔上。

  “二位贵客有何吩咐?”

  “此诗从何处传出?”

  “回爷的话,今早满城皆传,听说是在赞颂扶稣公子——公子单骑劝降齐国,活人无数呢!”

  咸阳街巷之间,百姓交口称赞公子扶稣的盛况随处可见。至于那首诗,更是传遍全城,妇孺皆知。\"

  尉缭挥手示意小二退下,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虑。

  \"翻天覆地从今始,何须惜手劳\"

  \"好重的杀伐之气!寥寥数语便将扶稣公子置于烈火烹油之境。\"

  \"字字诛心啊。公子扶稣凯旋归来,满城却流传着'秦有百万带血甲,甲下深藏向君心'这等谣言。这'君心'所指为何人?

  歹毒!何人竟使出这般毒计?此诗一出,扶稣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满朝文武的目光汇聚,分明是要离间君臣之情。\"尉缭抚须长叹。

  如今扶稣展现的雄才大略,较之王上亦不遑多让。若立为储君,大秦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谁料扶稣锋芒初露,就遭此捧杀之局!

  尉缭忧心如焚,李斯却气定神闲。

  \"尉缭大人何必自扰?来,满饮此杯!\"

  李斯从容斟酒。

  \"此言差矣!储君乃国本所在,臣子不为国分忧,要我等何用?\"

  尉缭面现愠色。

  \"大人这是当局者迷。王上正值春秋鼎盛,立储之事自有圣断。况且比起江山社稷,储君之位不过小事。王室之事,臣子还是少过问为妙,免得引火烧身!

  此诗不过是要在咸阳城中播下猜疑的种子,待满城风雨之时,王上难免心生疑虑,正好借刀 。\"李斯举杯浅酌。

  \"哼,王上岂是易受蒙蔽之人?\"尉缭冷笑。

  \"大人何必自欺?王上心思谁能揣度?但这颗疑心的种子已然埋下。此诗高明之处,在于前几句皆属事实,叫人不得不对后文产生联想。\"

  李斯轻啜美酒。

  \"正因言之凿凿,才是诛心之论!\"

  \"那又如何?见招拆招便是。尉缭大人心系扶稣,此刻更该谨言慎行!

  大人身为国尉,名义上统领举国兵马。虽调兵需王命,但这个身份已足够敏感。若此时为扶稣进言,岂不正应了'甲下深藏向君心'之说?

  堂堂国尉不为王上分忧,反为公子说话,这叫什么话!

  望大人听我一言,此局万万不可涉足。此时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确是如此。若我贸然进谏,朝中半数大臣为扶稣发声,王上怎能不生疑?\"

  “莫再纠结此事了,晚宴才是重中之重,你且好好斟酌言辞。待你言毕,我即刻附和,速速将此议定下!”

  “彩!”

  与此同时,咸阳街头,秦王嬴政领着两位小公主悠然闲逛。

  那首诗早已传得满城风雨,该听的、不该听的,秦王皆已入耳。

  他却神色如常,依旧含笑陪着两个女儿,仿佛无事发生。

  可两位小公主并非懵懂孩童,自幼熟读诗书,自然明白诗中深意。

  孩童藏不住心事,一听此诗便浑身发冷——若这诗所言为真,长兄扶稣岂不是……

  越想越惧,步履渐僵。

  行至小摊前,三人落座点餐。秦王瞧着叽叽喳喳的女儿们,满眼慈爱。此时却见她们突然沉默。

  “诗曼,为何闷闷不乐?父王陪你还不开心?”

  “阴曼,你怎的也不说话?谁给你气受了?告诉父王!”

  “父王~”

  忽然有小贩近前低语:“禀王上,咸阳谣言四起,可要……”

  “这等小事也要劳烦孤?尔等是做什么的?滚!”

  待来人退下,诗曼与阴曼对视一眼,急忙凑到秦王身旁。

  “父王,今日那首诗究竟从何而来?吓坏我们了!”

  “就是!长兄那般人物岂会做这种事?定是有人陷害!可怜他出征在外,凯旋还要遭人诬陷……”诗曼说着便哭了起来。

  秦王失笑:“不过几句歪诗,扶稣那小子岂会在意?”

  “可他们说长兄要谋反!父王,我怕……长兄曾说,若父王要他死,他绝不迟疑。我不要长兄死!”诗曼泪如雨下。

  阴曼也正色道:“女儿虽为女流,却知谁真心待我们。宫中除母妃与华妃,唯有父王与长兄真心爱护我们。”

  “女儿明白此言僭越,但不得不讲——长兄满腔赤诚皆系秦国,散播谣言者必是嫉恨他!”

  “哈哈哈!”秦王大笑,“阴曼果真长大了。无妨,此处非朝堂,但说无妨。连孤的女儿都看得明白,尔等……就这么迫不及待?”

  原本他并不在意——这些伎俩他心知肚明。可这简单的诗句,偏能撩动心弦。

  被两个女儿这般搅和,秦王哭笑不得。想起伐齐前扶稣那倔驴模样,又觉几分好笑。

  \"父王,儿臣知道您不喜儿臣,但为大秦江山计,天下战事当止。若父王认为儿臣忤逆,儿臣愿以死谢罪!\"

  \"若孤真要你死呢?\"

  \"君命如天,臣万死不辞!\"

  这个倔强的傻儿子,每次都把孤气得胸口发闷。今日之事本想借机敲打朝中某些人,现在看来是不成了。难得带诗曼出宫游玩,偏生被搅了兴致,总要好好补偿才是。

  \"诗曼别哭,父王给你出气。待会你想怎么处置都依你,可好?\"

  \"当真?\"

  \"君无戏言!\"

  诗曼破涕为笑,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珠。

  \"诗曼看好,父王替你出气!\"

  话音未落,秦王大手一挥。

  \"来人!\"

  刹那间,整条街巷风云突变。方才还吆喝叫卖的小贩们纷纷扯下伪装,露出内里紧致的黑色劲装。寒光闪烁间,长剑已握在手中。

  两侧楼阁门窗齐开,数十名黑衣侍卫纵身跃下。街面上一时 动慌乱,但很快恢复秩序。数百名暗卫如潮水般聚拢,齐刷刷跪倒在秦王面前。

  \"参见王上!\"

  四周百姓这才如梦初醒,纷纷伏地跪拜。整条长街,唯有秦王与两位小公主昂然而立。诗曼与阴曼仰望着父王,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那君临天下的威仪。

  此刻的嬴政负手而立,不怒自威。

  \"平身。\"

  \"谢王上!\"

  \"咸阳的父老们,今日乃我大秦百年夙愿得偿之时。两日后,你们便可与远征的亲人们团聚。\"

  百姓中间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此番大捷,寡人之子扶稣功不可没。然六国虽灭,余孽未清。如今市井传唱的歌谣,正是这些余孽设下的毒计,欲置寡人之子于死地!\"

  \"或许你们不解,区区谣言何以致命?但古今多少豪杰,正是折在这等无形刀剑之下!你们无意间,已然成了乱臣贼子的帮凶!\"

  此言一出,满街肃然。不少百姓吓得浑身发抖,若真论罪,半个咸阳城都要遭殃。

  \"姑念尔等不知情,既往不咎。但从此刻起,凡是见传谣者,即刻扭送官府,重重有赏!\"

  \"虎贲卫!\"

  \"在!\"

  \"将孤王口谕传遍咸阳。两个时辰后,再有传谣者——杀无赦!\"

  \"属下遵命!\"

  \"摆驾回宫!\"

  \"王上起行!\"

  咸阳城内,王府门前。

  一辆华盖马车徐徐停驻,车帘掀起,走出一位清丽绝尘的女子,正是王清秋。

  一路行来,但见满城张灯结彩,街头巷尾尽是对王师凯旋的颂扬之声。百姓们交口称赞秦王英明神武,更对扶稣公子的运筹帷幄津津乐道。

  听着这些赞誉,清秋心中涌起阵阵欢喜。

  然而走着走着,她的脸色突然变得煞白。当那首充满杀伐之气的诗句传入耳中时,她整个人都止不住地颤抖起来。

  不及通报,她就急匆匆地冲进王府。此刻她必须立刻见到父亲。

  王翦!

  \" 回来了!老爷, 回来了!\"管家在后头追赶着。

  \"清秋!\"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从内院走出。

  \"大哥!父亲何在?\"

  \"正在后园纳凉。何事这般着急?\"

  \"十万火急,容后再禀!\"

  王府后园,古树荫下。

  一位老者正悠闲地躺在藤椅上,哼着小曲。谁能想到,这位两年前曾统帅六十万虎狼之师灭楚的赫赫名将,此刻与寻常老翁无异。

  \"老爷,烤鸭好了!\"

  王翦眼中精光一闪,一个鲤鱼打挺起身,伸手就扯下条鸭腿。

  望着金黄酥脆、香气四溢的烤鸭,老将军直咽口水。

  \"闲来一只鸭,活到九十八!这辈子就这么点念想,偏生养了个闺女,连口腹之欲都难满足了!\"

  \"更可笑的是老大老二那两个小子,堂堂七尺男儿,竟被妹妹管得服服帖帖。这事传出去,怕要笑掉咸阳人的大牙!\"

  管家赔笑道:\"可满咸阳谁不夸咱家 持家有方呢?\"

  \"哼!当年王上提亲时,老夫一千一万个不愿意。清秋这样的好姑娘,何必去王家受那份罪?唉......\"王翦捶胸顿足。

  \"老爷,主要是 自己情愿......\"

  \"她情愿?她那是为了我,为了王家!有她居中调和,王上才会对我更放心。可怜我那掌上明珠啊!\"

  正说话间,远处传来呼唤。

  \"爹!\"

  \"是清秋!快把烤鸭藏起来!老大也不提前知会一声!\"

  老将军手忙脚乱地收拾残局,硬是在女儿到来前摆出一本正经的模样。

  谁能想到,这位让六国闻风丧胆的军神,在自家闺女面前竟如此战战兢兢。

  清秋走进园子,就见父亲和管家并排而立,好像在列队相迎。

  \"爹,您站这儿做什么?\"

  待她走近,忽地柳眉倒竖。

  \"又偷吃烤鸭!跟您说过多少次,这油腻之物于养生无益!您总是不听!\"

  清秋气得直跺脚。

  庭院中蝉鸣阵阵,王翦倚在藤椅上连连摆手:\"好闺女,你爹我可是清清白白在这儿纳凉呢!\"

  \"还狡辩!\"清秋快步上前,指尖抹过父亲泛着油光的胡茬,\"您瞧瞧,这是汗珠子不成?\"

  老将军与管家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小月,快去打盆热水来。\"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