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筹备世纪婚礼-《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

  王翠花那一声“中”,如同最有效的催化剂,让张家沟上下下都沉浸在一种准备“办大事”的亢奋与喜悦之中。铁柱和翠花的婚事,早已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私事,而是关乎整个张家沟脸面、承载着全体村民祝福与期待的“公共事件”。一场“世纪婚礼”的筹备,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自封为婚礼“总指挥”的李狗蛋,迎来了他职业生涯(包括保安队长在内)的最高光时刻。他征用了合作社一间空闲的仓库,挂上了用红纸黑字歪歪扭扭写着的“婚礼总指挥部”牌子,里面摆上了几张课桌拼成的会议台,墙上贴满了各种他自己画的、只有他能看懂的流程草图和时间节点。

  他腰里别着三个对讲机(分别联系安保、后勤、协调),手里拿着个小本本,脖子上还挂了个哨子,俨然一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派头。

  “都听好了!”李狗蛋站在会议台前,对着被他强行拉来的几个年轻骨干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充当顾问)发号施令,“这次婚礼,是咱张家沟的头等大事!必须办得风风光光,前无古人,后……后也得是标杆!”

  他唾沫横飞地部署任务:

  “一组!负责场地!把咱村最大的打谷场给俺收拾出来,搭台子,挂灯笼,拉彩带!要的就是那个喜庆劲儿!”

  “二组!负责伙食!杀猪宰羊,蔬菜瓜果就用咱合作社最好的!请全村的老少爷们吃三天流水席!厨子?把周边几个乡镇最有名的红案白案师傅都给俺请来!”

  “三组!负责安保和秩序!到时候来的客人肯定多,车停哪儿,人怎么引导,都得给俺规划得明明白白!不能出一点岔子!”

  “四组!负责……负责联络和接待!那些城里来的老板、记者,还有冷总那样的贵客,都得安排妥帖!”

  他甚至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创意小组”,专门负责设计婚礼上的“特色环节”,力求将“铁柱风格”和“张家沟特色”发挥到极致。

  铁柱和翠花看着李狗蛋这阵仗,是又好笑又感动。铁柱本想简单办一下,但看到全村人这热情劲儿,也不好拂了大家的好意,便由着李狗蛋去折腾了,只是叮嘱了一句:“狗蛋,热闹归热闹,别太铺张,咱不能忘本。”

  “放心吧铁柱哥!保证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李狗蛋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就在李狗蛋和他的“指挥部”忙得热火朝天、感觉一切尽在掌握时,一股“专业力量”悄然介入,给这场原本充满乡土气息的婚礼筹备,带来了“降维打击”般的冲击。

  冷凌月派来了一个由她助理带队、包括顶级婚庆策划师、形象设计师、宴会统筹在内的专业团队。他们开着黑色的商务车,带着笔记本电脑、效果图和各种测量工具,直接开进了张家沟。

  当穿着职业套装、妆容精致的策划师小姐姐,拿着ipad向李狗蛋展示用3d建模软件渲染的婚礼现场效果图时,李狗蛋和他那帮兄弟们都看傻了眼。那图上,打谷场被设计成了一个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美学的庆典空间,灯光、花艺、动线,无一不精,跟他们计划的“挂灯笼拉彩带”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李队长,”策划师礼貌而专业地微笑着,“根据冷总的指示,以及张总和王总的身份,我们建议,婚礼的整体风格定位为‘新乡土风尚’,即在保留传统婚礼核心仪式和乡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简约、雅致的现代审美,避免过于繁复和俗套的装饰。”

  李狗蛋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那套“多挂红布多放炮”的理论,在对方强大的专业气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紧接着,形象设计师找到了铁柱和翠花,为他们量身定制婚礼当天的礼服和妆容。铁柱那身试图再次出山的西装被委婉否定,设计师为他准备了一套改良的中式礼服,既庄重又符合他气质。而给翠花准备的,则是一套融合了传统刺绣与现代剪裁的嫁衣,美得让翠花试穿时都忍不住湿了眼眶。

  冷凌月团队的介入,起初让李狗蛋有些失落和抵触,感觉自己“总指挥”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但当他看到专业团队规划下,一切变得井井有条、档次瞬间提升,并且对方非常尊重他们提出的“必须要有全村参与感”、“要体现合作社元素”等核心要求时,他也只好挠挠头,嘀咕一句“专业的就是不一样”,然后积极配合起来。

  消息传开,四面八方的礼物和祝福开始涌向张家沟。

  合作社的社员们,拿不出什么贵重东西,就送来自家种的最大个的南瓜、最水灵的黄瓜、攒下的最双黄的鸡蛋,还有心灵手巧的妇人熬夜赶制的鸳鸯戏水鞋垫、百子千孙被面……每一份礼物,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真挚的祝福。

  镇里、县里、市里的领导和合作伙伴们,送来了贺匾、锦旗和实用的礼品。曾经采访过铁柱的媒体朋友,也纷纷发来贺电。

  最让铁柱和翠花动容的,是那些曾经在合作社初期帮助过他们、或者得到过合作社帮助的普通农户,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或许只是提着一篮子红枣,或者几只土鸡,就为了当面说一句“恭喜”。

  这些礼物,价值不高,但情感的重量,却远超任何金银珠宝。铁柱让李狗蛋专门设了一个“礼簿”,不是记礼金多少,而是记录下每一份心意和背后的名字。他深知,这些才是他和翠花,以及“铁柱”集团最宝贵的财富。

  尽管有冷凌月团队的专业加持,但在几个核心环节上,铁柱和翠花却异常坚持,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土味”。

  婚车队伍: 拒绝了豪车车队方案。铁柱力排众议,决定用合作社最新采购的、系着大红花的拖拉机作为头车,后面跟着一排同样装扮的农用三轮车、收割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独一无二的“农机婚车队”。他说:“咱是靠土地和农机起的家,这婚车,就得用咱自己的‘功臣’!”

  接亲仪式: 坚决不搞堵门要红包那套。按照张家沟老礼,新郎要带着本家兄弟,亲自挑着装着喜饼、猪肉、点心的担子去接新娘,还要接受女方亲友用锅底灰“抹黑脸”的祝福(寓意日子过得红火,不怕脏累)。这个环节,被李狗蛋的“创意小组”保留并加以“艺术化”处理,确保既传统又有趣。

  证婚人与主婚人: 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担任主婚人,而证婚人,铁柱和翠花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冷凌月。这不仅是对她地位的尊重,更是对她一路以来支持的深深感谢。冷凌月接到邀请时,沉默片刻,便优雅地答应了。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也有小小的暗流。王翠花的娘家亲戚那边,有些远房亲戚听说铁柱如今家大业大,试图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比如安排更多人参加入婚礼工作、索要更高额的彩礼等,都被王翠花态度坚决地顶了回去。她深知铁柱的为人,也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绝不允许任何人借机生事。

  随着婚期临近,整个张家沟都弥漫着一种节日般的期待。孩子们天天数着日子,老人们念叨着当年的婚俗,年轻人们帮着布置场地、排练节目。

  铁柱和翠花,在忙碌的间隙对视,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即将步入人生新阶段的紧张。这场汇聚了全村之力、融合了乡土真情与专业设计的“世纪婚礼”,已经不仅仅是一场仪式,它更是一个符号,象征着以张铁柱和王翠花为代表的这一代新农民,在扎根土地的同时,正自信地拥抱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那场注定要载入张家沟史册的盛大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