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综武:人在雪中,徐脂虎南宫仆射》

  13

  “邶凉有近三十万军队,确实不容小觑。但三大王朝也已支援璃阳三十万兵力,其中不乏精锐之师。”

  “再加上璃阳目前可以调动的军队,总数仍有五十万之多,精锐也不少。唯一的变数,就是那个邶凉驸马。他的实力太强,而璃阳却没有能制住他的高手。”

  赵纯低声自语。

  能够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继承帝位的人,自然不是平庸之辈。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能够成为一国之主的人,绝非平庸之辈。他们都是当世的杰出人物,否则也无法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王座。

  就像大唐皇帝李世民,当年也并非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

  “算了,和你讲这些有什么用。”

  赵纯淡淡一笑,用过晚膳后陪皇后片刻,便前往军事重地,商讨应对接下来战事的策略。

  根据先前的讨论,大多数人认为守城虽有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邶凉若集中兵力攻一处城墙,其他三面仍需布防,以防敌军佯攻。

  因此,最初商议时,来自另外三大王朝的将领以及璃阳仅存的大将,都建议主动出击,在太安城外与邶凉军决战。

  但最终如何决定,还要看今夜的最后商议。

  “朕……不愿做**之君!”

  赵纯长叹一声,回想起这几个月的经历,神情有些恍惚。

  就在数月前,璃阳还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看不出一丝衰败的迹象。谁曾想,短短时间内,竟落得如此境地。

  这可能是近千年来的唯一一次王朝由盛转衰的例子。

  而这一切的根源,皆因那位邶凉驸马李明升。

  清晨,太安城的城门轰然打开,数十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出,列成多个阵型。各军兵种不同,铠甲兵器各异,风格纷繁不一。

  这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王朝。

  如今璃阳虽然号称还有五十万可用之兵,但实际上连璃阳自己在内,这些军队分属各方势力,短时间内难以真正融合。即使有名将,也难以做到完全统一。

  因此,昨夜策划时,虽然将各军统称为一体,实际上仍是各自为战,只在一定程度上听从统一调度。

  一些将领原本打算据城而守,依靠城墙的优势。可惜璃阳之前为了供应百万大军,粮草几乎耗尽,太安城中剩下的粮食不多,难以长期坚持。如果被敌军围困,将会面临断粮的危险。

  综合考虑之后,璃阳最终决定出城迎敌,而不是固守孤城。

  数十万大军横向展开,列阵于野外,与三十里外的邶凉军遥相对峙。每个人神情严肃,都知道这一战将决定一个王朝的命运。尽管现在的璃阳已不能称作王朝,只剩下些许强国的余威。

  “听说邶凉大雪龙骑是天下骑战第一,九千人几乎等同于万人。今天终于可以一战,看看是他大雪龙骑更强,还是我关宁铁骑更胜一筹!”

  关宁铁骑的主将骑在马上,目光沉稳,却难掩内心的期待。天下人都说大雪龙骑威震九州,独步天下骑兵。

  但他心中并不服气——关宁铁骑同样精锐勇猛,在他看来,绝不逊色于邶凉铁骑。

  此前两军从未交手过。

  但今天,终于迎来了正面交锋的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两军相隔甚远,足足三十里之遥。纵使他武艺高强,也难看清远处的动静。

  只能在此静静等待。

  与他一同等待的人还有很多。

  大战将至,表面平静,内心却紧绷万分。

  ……

  距离太安城三十里外,是邶凉大营。

  天色刚亮。

  近三十万邶凉将士无人安睡,个个目光炽热,神情中难掩激动,仿佛已等待太久太久。

  他们或坐或站,或倚或卧,遥望天边,也望向远方那座巍峨雄城。

  今日非同寻常,对他们意义重大。

  不知多少人,为这一天期盼多年。

  邶凉本是贫瘠苦寒之地,曾险被璃阳抛弃,百年来饱受北莽侵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直到徐霄执掌邶凉。

  在他治理下,邶凉逐渐兴盛,重焕生机。

  百姓终于安居乐业,不再如往日般惶恐不安。

  邶凉王妃更是温婉仁厚,待民如子。

  可即便如此,

  璃阳仍步步紧逼,甚至害死了王妃。

  这让邶凉上下无不愤慨。

  如今兵临太安城下,众人情绪激荡难平。

  此刻,他们已察觉到太安城内的动向,知道对方决定出城迎战。

  这对邶凉来说,或许反而是好事。

  此战变数颇多。

  此前军中将领反复商议攻城策略:是围而不攻、慢慢图谋,还是以雷霆之势强攻,亦或是出奇兵制胜。

  如今对方选择主动出击,列阵于城外,

  那么——

  他们无需再顾虑太多,只需让两军正面交锋即可。

  “看来璃阳王朝也想速战速决,这倒是好事,省得我们再费心谋划。”

  李义山缓缓说道,眼中透着睿智。

  “确实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不知璃阳付出了什么代价、许下了什么承诺,竟能让三大王朝各自派出精锐,实力甚至比顾剑棠的辽东边军还要强上几分。”

  徐霄语气平静。

  话语中虽带些许感叹,但他的神情始终淡然,只是在陈述事实罢了。

  然而,周围众人也不得不认同。

  三大王朝派来的援军,确实不容小觑,各自都派出了不同程度的精锐。

  比如大明,除了七万普通士兵,还有刚刚登上神军榜的关宁铁骑。

  又如大秦,竟派出了一支大秦锐士。

  大唐的军队同样精锐,虽不是最顶尖的玄甲骑兵,但也相差不远,实力不可轻视,战绩也足以证明。

  “夫君,前方五十万大军,其中二十多万都是精锐,你现在还有把握吗?”

  徐之虎微笑着看向李明升。

  这不是怀疑,更像是玩笑或撒娇。

  因为她早已知道答案,此刻不过是想再听一遍罢了。

  女子本就如此,明明知道你爱她,还总是不厌其烦地问这个问题,她们的心思一向如此,此刻也不例外。

  而李明升对此从不感到烦闷。

  他身旁悬浮着一柄古剑,发出清脆悠长的剑鸣,仿佛来自遥远之地,又似穿越了无数岁月与山河,回荡在当下。

  “就算他们再多一倍,我也能十拿九稳。”

  李明升微微一笑,笑容温和如春风。

  只是他的目光,

  始终望向天际。

  天空阴暗,云层低垂,天穹之上雷云翻滚,隐隐透出不安的气息。

  李明升心中有所感应,仿佛被某种存在注视着,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感。

  但他内心毫无惧意。

  无论来的是谁,一剑斩之,无需多言。

  ————————————

  ————————————

  当阳光穿透乌云,洒下缕缕金光于大地时,

  悠扬的战鼓声缓缓响起。

  一位风姿卓越的女子正在击鼓,红衣轻纱,衣袂随风飘动。

  那一抹红色,灵动耀眼,

  如同战场上最夺目的色彩,风华无双。

  她面容绝美,眼神清澈如泉,眉形弯弯,睫毛轻颤,肌肤白皙透着淡淡红晕,双唇如玫瑰般娇艳。

  此刻她立于高台,双手执槌,敲响战鼓,节奏铿锵有力,仿佛唤醒了每一位邶凉将士心中的热血与斗志。

  昔日,邶凉王妃身穿白衣,击鼓唤醒鱼龙;

  今日,红衣擂鼓,不破璃阳誓不归!

  与此同时,进攻的号角声响彻天地,回荡在整个战场。

  “杀——!”

  二十多万邶凉军齐声怒吼,刀光如黑云压城,朝着太安城汹涌而来,气势磅礴,压迫如山。

  大军前方和四周,邶凉众多高手随行出战。

  这一次,邶凉倾尽所有,

  强者尽出,不留余力,誓与璃阳一决生死。

  今日,不是璃阳亡,就是邶凉灭,

  别无选择!

  就连老剑神李纯罡也现身战场,

  可见邶凉此战,已动用全部力量。

  李明升并未立刻行动,只是在大军后方缓步前行。他每一步踏出,周身都激荡着浩瀚的剑气。

  他能清晰感受到天地间传来的沉重排斥。常人行走于天地之间,几乎无阻;而他所面对的,却像是厚重的铅铁,难以前行。

  这种情况很常见。只因他之前对璃阳出手太过猛烈,凭一己之力削去了璃阳一半国运,剩下的气运也多与他有关联。因此,璃阳疆域都在隐隐抗拒着他——这是国运与天枢相斥的结果。

  他迟迟没有行动,是因为察觉到有目光从九天之上投下,紧紧地盯着他。“会是什么?那些飞升的仙人吗?”李明升抬头望天,眼神仿佛要穿透云层与那无形的存在连接,“不,他们算不上真正的仙人,不过是自诩掌控大道的假仙罢了。”

  就在他思索之时,前方邶凉大军已与璃阳展开激烈的战斗。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最终之战,终于拉开了帷幕。三十万邶凉铁骑,正迎战璃阳与三大王朝的五十万联军。

  初次交锋,双方便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厮杀。前锋一接触,立刻人仰马翻,战鼓声震耳欲聋,两军来回冲杀不止。

  这是一场生死较量。

  双方都不留余力,只得以命相搏。

  短短时间内,战场便陷入惨烈的境地,大地布满**。

  鲜血汇成溪流,在焦土上划出纵横交错的沟壑。

  兵刃相击的声音不断。

  “今日,我邶凉必破璃阳太安!”

  陈之豹大声呼喊,率领大雪龙骑横冲直撞。这支闻名天下的铁骑确实勇猛无双,展现出强大的骑兵战力。

  他带着必破太安城的决心而来。

  九千多名大雪龙骑如奇兵一般,犹如邶凉的利刃,直插璃阳军阵之中。

  然而璃阳早有准备,三大王朝的援军也非等闲之辈。

  这些军队都是精锐,虽不是各自王朝最强的兵力,但远胜寻常部队。

  大明的十万大军迎战大雪龙骑。

  新晋神军榜上的关宁铁骑率先挡住了大雪龙骑的攻势。

  虽然大雪龙骑勇猛,但人数毕竟不足万人。

  更何况大明军中还有三万关宁铁骑,同样是天下少有的强军。

  想要速战速决根本不可能,双方只能陷入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