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站在指挥舰桥前,盯着战术屏上那个缓缓消失的红点。B-12区的监控信号断了,就像被刀割断的线,干净利落。
“他们进去了。”他低声说。
身后的士兵们没说话,只有一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没人质疑命令,但气氛明显绷紧了。
林悦刚才问要不要拦截,他没答。现在想来,也不是不答,而是不能答。拦了,就打草惊蛇;放进去,又怕收不了网。可棋走到这步,只能看对方怎么落子。
他抬起手,点了点通讯键:“各小队注意,按原计划推进,三分钟后进入B-12外围布防位置。”
“是!”频道里传来整齐回应。
舰队开始移动。七艘突击艇从主舰两侧滑出,像鱼群游向深海。陈渊坐进驾驶位,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划过,调出地下管道三维图。图纸老旧,边角都有破损痕迹,像是从某个废弃档案库里翻出来的。
“这地方十年前就封了。”副驾驶的小战士嘀咕了一句,“真有人敢往里钻?”
“不是敢不敢。”陈渊盯着屏幕,“是熟不熟。”
话音刚落,前方探测器传回画面——B-12入口的合金门已经被打开,切口平整,一看就是专业工具干的活。门框边上还留着半块锈迹斑斑的警示牌,写着“高压电离区,禁止通行”。
“他们连警告牌都没拆。”小战士笑了下,“还挺守规矩。”
陈渊没笑。他知道这不是守规矩,是挑衅。这些人不怕被发现,甚至希望被人看见。
突击艇陆续降落在平台边缘。队员们穿戴好防护服,提枪列队。陈渊最后一个下船,脚踩在金属地面上时发出一声闷响。
“热源扫描做了吗?”他问技术员。
“做了两遍。”那人递上平板,“里面有两个活动目标,速度稳定,朝核心区移动。”
“没有其他动静?”
“没有。电磁环境正常,也没检测到陷阱信号。”
陈渊皱眉。太正常了反而不对劲。
他挥手示意队伍前进。通道狭窄,头顶的灯管闪了几下,勉强照亮前方。脚步声在管道里来回反弹,听着像不止一队人在走。
走到第三段岔路口时,通讯器突然滋啦一声,声音断了。
“干扰?”他拍了拍耳机。
技术员摇头:“不是外部干扰,是内部信号被屏蔽了。我们……好像进了一个封闭场。”
陈渊立刻抬手,全队停下。
他掏出便携式信号检测仪,屏幕上原本跳动的波纹瞬间归零。不只是通讯断了,连定位都失灵了。
“这不可能。”技术员瞪大眼,“咱们带的是抗屏蔽型设备!”
陈渊没说话,抬头看四周。墙壁上的通风口、头顶的电缆槽、地面接缝处——全都干干净净,没有改装痕迹。可偏偏所有电子设备都在这一刻失效。
“关掉电源。”他忽然下令。
队员们愣住。
“我说,把身上所有带电的东西关了。武器调成手动模式,通讯器拔电池。”
有人犹豫,但还是照做。几秒钟后,奇怪的事发生了——手电筒居然还能亮。
“果然。”陈渊眯起眼,“不是全频段压制,是专门针对高频信号下手。他们的系统只认低频电流,老式电路才能运行。”
“所以咱们用的新装备……反倒成了累赘?”
“对。”陈渊重新戴上耳机,这次没开电源,“他们不是要困住我们,是要逼我们用他们的规则走路。”
队伍继续前进,这次走得更慢。每一步都得确认脚下有没有触发装置,头顶有没有埋伏。
转过第七个弯道时,前方突然亮了起来。
不是灯光,是投影。一道模糊的人影出现在墙上,穿着老式工程服,胸前别着编号牌。嘴在动,却没有声音。
“这是……录像?”有人小声问。
陈渊盯着那人的手势。右手三指并拢,在左肩划了个三角。
又是这个标记。
他心头一沉。这不是警告,是确认。对方已经知道他们来了。
“撤。”他立刻转身,“所有人退出去!”
没人磨蹭,全队调头就跑。可才跑出不到五十米,身后传来“咔”的一声巨响。
回头一看,来时的合金门不知何时合上了,严丝合缝,连条缝都没有。
“炸开它!”陈渊吼。
两名队员冲上前,装好定向爆破装置。倒数三秒,轰的一声,火光闪过,门纹丝不动。
“门后面加了阻震层!”技术员检查后脸色发白,“外面打得再狠,里面也听不见动静。”
“也就是说。”一个小兵喘着气,“我们现在是……被关进了笼子?”
陈渊没说话,环顾四周。墙、顶、地,全都看不出异常。可越是这样,越说明问题出在看不见的地方。
他蹲下身,用手摸地面接缝。指尖传来轻微震动,像是有东西在下面运转。
“这地方的地基……是空心的。”
话音未落,整个通道猛地一颤。
头顶的灯全部熄灭,只有应急灯幽幽亮起,发出暗红色的光。紧接着,四面八方传来机械运转的声音,像是齿轮咬合,又像是液压杆在推动什么。
“他们在合围。”陈渊站起身,声音沉了下来,“这不是据点,是陷阱。我们从踏进来那一刻,就已经进了包围圈。”
“那现在怎么办?”有人问。
“想办法活到出去那一刻。”他说,“先找主控节点。”
队伍分成三组,沿不同方向搜索。陈渊带队走中央通道,越往里走,空气越闷。墙壁开始出现老式操作面板,全是手动旋钮和物理开关,连显示屏都没有。
“这些设备至少三十年没更新了。”技术员摸着面板说,“但他们维护得很好。”
陈渊忽然停下。
他看到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小门,门把手上缠着一圈红绳,打了死结。
这不像工程设施里的标配。
他走过去,伸手拉门。锁死了。
“让开。”他退后一步,一脚踹在门锁位置。
门开了。
里面是个小型控制室,墙上挂满了纸质记录本,桌上摆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最显眼的是正中间的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画了个完整的环形结构图,七个节点,每个都标了代号。
端点一至七。
而在第七个节点旁边,写着一行字:
“等到了解规则的人。”
陈渊盯着那句话,心跳加快。
这不是防御系统,是筛选机制。他们不是来抓入侵者的,是来测试谁配进来。
“队长!”外面传来喊声,“东侧通道发现出口!但是……打不开!”
他冲出去,赶到东侧。那扇门确实存在,可无论怎么操作都无法开启。技术员检查后摇头:“门锁系统独立运行,不受外界控制。必须从内部解锁。”
“也就是说。”另一人苦笑,“我们知道出口在哪,但就是出不去?”
陈渊闭了会儿眼。他明白了。
敌人根本不在乎他们能不能逃。他们在等反应,等选择,等他们按照预设的方式行动。
而一旦照做,就等于承认了这套系统的权威。
“别碰任何开关。”他下令,“谁也不准单独行动,所有人靠墙站,背对背。”
队员们迅速集结。没人说话,但呼吸声越来越重。
就在这个时候,地面再次震动。
比之前更剧烈。天花板上有灰尘簌簌落下,墙角的管道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然后,四面墙开始动了。
不是倒塌,是平移。左右两侧的墙体缓缓向中间靠拢,速度不快,但坚决。
“这是……空间压制?”有人声音发抖。
陈渊抬头看顶部。那里原本有根主梁,现在也开始下沉。
他们正在被一点点压进这个空间的尽头。
“动手!”他大喝,“砸墙!能拆多少拆多少!”
队员们冲上去,用枪托、匕首、甚至徒手去撬墙面。可那些看似普通的金属板,竟然异常坚固,敲上去只留下浅痕。
收缩还在继续。两边距离已经缩到十五米、十米、八米……
“氧气消耗速度在上升!”技术员看着手表,“再这样下去,不用压死,我们也得憋死!”
陈渊站在原地,脑子飞转。他知道不能硬拼,得找开关。可问题是,对方根本没给选项。
除非……
他猛地看向控制室的方向。
那扇门,为什么偏偏要用红绳绑着?
他冲回去,一把扯下红绳,塞进录音机插孔。
机器嗡地一声启动。
磁带转动,传出一个沙哑的声音:
“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你已经通过了第一道考验。”
陈渊盯着录音机,手指慢慢收紧。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愿意遵守规则,还是想打破它?”
“他们进去了。”他低声说。
身后的士兵们没说话,只有一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没人质疑命令,但气氛明显绷紧了。
林悦刚才问要不要拦截,他没答。现在想来,也不是不答,而是不能答。拦了,就打草惊蛇;放进去,又怕收不了网。可棋走到这步,只能看对方怎么落子。
他抬起手,点了点通讯键:“各小队注意,按原计划推进,三分钟后进入B-12外围布防位置。”
“是!”频道里传来整齐回应。
舰队开始移动。七艘突击艇从主舰两侧滑出,像鱼群游向深海。陈渊坐进驾驶位,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划过,调出地下管道三维图。图纸老旧,边角都有破损痕迹,像是从某个废弃档案库里翻出来的。
“这地方十年前就封了。”副驾驶的小战士嘀咕了一句,“真有人敢往里钻?”
“不是敢不敢。”陈渊盯着屏幕,“是熟不熟。”
话音刚落,前方探测器传回画面——B-12入口的合金门已经被打开,切口平整,一看就是专业工具干的活。门框边上还留着半块锈迹斑斑的警示牌,写着“高压电离区,禁止通行”。
“他们连警告牌都没拆。”小战士笑了下,“还挺守规矩。”
陈渊没笑。他知道这不是守规矩,是挑衅。这些人不怕被发现,甚至希望被人看见。
突击艇陆续降落在平台边缘。队员们穿戴好防护服,提枪列队。陈渊最后一个下船,脚踩在金属地面上时发出一声闷响。
“热源扫描做了吗?”他问技术员。
“做了两遍。”那人递上平板,“里面有两个活动目标,速度稳定,朝核心区移动。”
“没有其他动静?”
“没有。电磁环境正常,也没检测到陷阱信号。”
陈渊皱眉。太正常了反而不对劲。
他挥手示意队伍前进。通道狭窄,头顶的灯管闪了几下,勉强照亮前方。脚步声在管道里来回反弹,听着像不止一队人在走。
走到第三段岔路口时,通讯器突然滋啦一声,声音断了。
“干扰?”他拍了拍耳机。
技术员摇头:“不是外部干扰,是内部信号被屏蔽了。我们……好像进了一个封闭场。”
陈渊立刻抬手,全队停下。
他掏出便携式信号检测仪,屏幕上原本跳动的波纹瞬间归零。不只是通讯断了,连定位都失灵了。
“这不可能。”技术员瞪大眼,“咱们带的是抗屏蔽型设备!”
陈渊没说话,抬头看四周。墙壁上的通风口、头顶的电缆槽、地面接缝处——全都干干净净,没有改装痕迹。可偏偏所有电子设备都在这一刻失效。
“关掉电源。”他忽然下令。
队员们愣住。
“我说,把身上所有带电的东西关了。武器调成手动模式,通讯器拔电池。”
有人犹豫,但还是照做。几秒钟后,奇怪的事发生了——手电筒居然还能亮。
“果然。”陈渊眯起眼,“不是全频段压制,是专门针对高频信号下手。他们的系统只认低频电流,老式电路才能运行。”
“所以咱们用的新装备……反倒成了累赘?”
“对。”陈渊重新戴上耳机,这次没开电源,“他们不是要困住我们,是要逼我们用他们的规则走路。”
队伍继续前进,这次走得更慢。每一步都得确认脚下有没有触发装置,头顶有没有埋伏。
转过第七个弯道时,前方突然亮了起来。
不是灯光,是投影。一道模糊的人影出现在墙上,穿着老式工程服,胸前别着编号牌。嘴在动,却没有声音。
“这是……录像?”有人小声问。
陈渊盯着那人的手势。右手三指并拢,在左肩划了个三角。
又是这个标记。
他心头一沉。这不是警告,是确认。对方已经知道他们来了。
“撤。”他立刻转身,“所有人退出去!”
没人磨蹭,全队调头就跑。可才跑出不到五十米,身后传来“咔”的一声巨响。
回头一看,来时的合金门不知何时合上了,严丝合缝,连条缝都没有。
“炸开它!”陈渊吼。
两名队员冲上前,装好定向爆破装置。倒数三秒,轰的一声,火光闪过,门纹丝不动。
“门后面加了阻震层!”技术员检查后脸色发白,“外面打得再狠,里面也听不见动静。”
“也就是说。”一个小兵喘着气,“我们现在是……被关进了笼子?”
陈渊没说话,环顾四周。墙、顶、地,全都看不出异常。可越是这样,越说明问题出在看不见的地方。
他蹲下身,用手摸地面接缝。指尖传来轻微震动,像是有东西在下面运转。
“这地方的地基……是空心的。”
话音未落,整个通道猛地一颤。
头顶的灯全部熄灭,只有应急灯幽幽亮起,发出暗红色的光。紧接着,四面八方传来机械运转的声音,像是齿轮咬合,又像是液压杆在推动什么。
“他们在合围。”陈渊站起身,声音沉了下来,“这不是据点,是陷阱。我们从踏进来那一刻,就已经进了包围圈。”
“那现在怎么办?”有人问。
“想办法活到出去那一刻。”他说,“先找主控节点。”
队伍分成三组,沿不同方向搜索。陈渊带队走中央通道,越往里走,空气越闷。墙壁开始出现老式操作面板,全是手动旋钮和物理开关,连显示屏都没有。
“这些设备至少三十年没更新了。”技术员摸着面板说,“但他们维护得很好。”
陈渊忽然停下。
他看到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小门,门把手上缠着一圈红绳,打了死结。
这不像工程设施里的标配。
他走过去,伸手拉门。锁死了。
“让开。”他退后一步,一脚踹在门锁位置。
门开了。
里面是个小型控制室,墙上挂满了纸质记录本,桌上摆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最显眼的是正中间的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画了个完整的环形结构图,七个节点,每个都标了代号。
端点一至七。
而在第七个节点旁边,写着一行字:
“等到了解规则的人。”
陈渊盯着那句话,心跳加快。
这不是防御系统,是筛选机制。他们不是来抓入侵者的,是来测试谁配进来。
“队长!”外面传来喊声,“东侧通道发现出口!但是……打不开!”
他冲出去,赶到东侧。那扇门确实存在,可无论怎么操作都无法开启。技术员检查后摇头:“门锁系统独立运行,不受外界控制。必须从内部解锁。”
“也就是说。”另一人苦笑,“我们知道出口在哪,但就是出不去?”
陈渊闭了会儿眼。他明白了。
敌人根本不在乎他们能不能逃。他们在等反应,等选择,等他们按照预设的方式行动。
而一旦照做,就等于承认了这套系统的权威。
“别碰任何开关。”他下令,“谁也不准单独行动,所有人靠墙站,背对背。”
队员们迅速集结。没人说话,但呼吸声越来越重。
就在这个时候,地面再次震动。
比之前更剧烈。天花板上有灰尘簌簌落下,墙角的管道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然后,四面墙开始动了。
不是倒塌,是平移。左右两侧的墙体缓缓向中间靠拢,速度不快,但坚决。
“这是……空间压制?”有人声音发抖。
陈渊抬头看顶部。那里原本有根主梁,现在也开始下沉。
他们正在被一点点压进这个空间的尽头。
“动手!”他大喝,“砸墙!能拆多少拆多少!”
队员们冲上去,用枪托、匕首、甚至徒手去撬墙面。可那些看似普通的金属板,竟然异常坚固,敲上去只留下浅痕。
收缩还在继续。两边距离已经缩到十五米、十米、八米……
“氧气消耗速度在上升!”技术员看着手表,“再这样下去,不用压死,我们也得憋死!”
陈渊站在原地,脑子飞转。他知道不能硬拼,得找开关。可问题是,对方根本没给选项。
除非……
他猛地看向控制室的方向。
那扇门,为什么偏偏要用红绳绑着?
他冲回去,一把扯下红绳,塞进录音机插孔。
机器嗡地一声启动。
磁带转动,传出一个沙哑的声音:
“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你已经通过了第一道考验。”
陈渊盯着录音机,手指慢慢收紧。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愿意遵守规则,还是想打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