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从山坡上走下来,手还搭在那台机甲的肩甲上。金属表面带着刚运行完的微温,像是晒过太阳的铁皮屋顶。他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两下,然后转身朝指挥车走去。
张宇已经在车里等他了,手里捏着一份战术简报,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信号干扰模拟太狠了。”他说,“刚才有三台机甲断联超过八秒,通信组那边根本没反应过来。”
陈渊拉开门坐进去,顺手把头盔放在副驾上。“不是他们反应慢,是预案没做细。我们之前练的都是单兵协同,现在拉到舰队级别,节奏完全不一样。”
“问题是,敌人不会给我们慢慢磨合的时间。”张宇把简报往桌上一拍,“今天下午就实战演练,全编制拉出去。你真打算让这群新人直接上大场面?”
“他们已经不是新人了。”陈渊盯着窗外正在整队的机甲,“昨天那场推进演练,零故障完成任务。比起三个月前连启动都不会的菜鸟,现在至少知道机器出问题该看哪块板子。”
“可战场上没人给你修板子。”张宇低声说。
“所以才要演。”陈渊转过头,“不演一次,怎么知道哪里会崩。”
两点整,舰队集结完毕。
十二艘护卫舰在轨道外侧展开阵型,八台主力机甲搭载登陆舱降入预定区域。空中还有四架侦察无人机盘旋,负责实时回传战场数据。
演练正式开始。
目标是模拟敌方主力舰队突袭补给线,我方需在十五分钟内建立防御阵列,并掩护运输舰撤离。
一开始还算顺利。各单元按计划进入位置,通讯频道里报数声此起彼伏。
“一号位就位。”
“左翼稳定。”
“能源护盾已展开。”
但刚过五分钟,问题就来了。
右侧警戒舰突然报告雷达盲区扩大,紧接着三号机甲失去联系。通信组紧急切换备用频段,结果主控台收到一堆乱码。
“有人用了干扰弹?”张宇看着屏幕上的红点乱跳。
“不是干扰弹。”陈渊盯着信号波形,“是咱们自己的两台设备频率撞了。侦察机和护盾发生器用的是同一代模块,靠得太近就会自扰。”
“这也能撞上?”张宇有点懵。
“以前没试过这么多设备同时开机。”陈渊抓起对讲机,“所有单位注意,三号机甲立即脱离护盾范围五十米,无人机下降两千单位高度,避开能量场。”
命令传下去后,信号慢慢恢复。
可还没松口气,新的麻烦又来了。
原本负责断后的第四机甲组,在转移过程中走错了路线。他们本该贴着峡谷边缘移动,结果误入中央空地,直接暴露在假想敌火力覆盖区。
“你们怎么跑那儿去了?”陈渊接通频道。
“地图更新了没通知我们!”驾驶员声音有点急,“上一秒还是蓝线通行区,下一秒变红了!”
“谁负责同步地形数据?”陈渊扭头问。
“情报组……但他们说系统自动推送。”张宇翻着日志,“等等,运输舰那边刚发了个新版本,可能没全员确认接收。”
“那就别怪敌人不讲武德了。”陈渊站起身,“叫停演练。”
整个战场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单位停止行动,机甲原地待命,舰船关闭推进器。
指挥车内一片沉默。
过了几秒,张宇开口:“这次问题太多,光是通信就出了四次岔子。”
“很正常。”陈渊打开战术面板,“第一次拉这么大队伍出来,能跑完流程都不错了。关键是——我们发现了问题。”
他调出记录日志,一条条划过去。
“通信中断是因为频段冲突和信息不同步;路线错误是地图版本没统一;三号机甲失联是站位不当。这些问题都不是人不行,是流程没闭环。”
“那你打算怎么办?”
“重来。”陈渊说,“现在就改。”
他召集各小组负责人开紧急会议。通信组重新分配频段,给每个单位设定独立识别码;情报组把地图更新设为强制确认项;机甲组调整站位规则,避免能量设备互相影响。
“还有。”陈渊看向张宇,“指挥链路太长了。刚才我下命令,中间经过三层中转才传到前线。等他们收到,黄花菜都凉了。”
“你是想扁平化指挥?”
“没错。”陈渊点头,“去掉中间层,我和前线机甲、舰长直连。紧急情况允许越级上报,也允许我直接下令。”
“风险不小。”张宇提醒,“万一被干扰,你一个人成了瓶颈怎么办?”
“所以我只管关键节点。”陈渊指着面板,“进攻、撤退、变阵,这三个时刻必须统一听我指挥。其他时候,各单位自主应对。”
张宇想了想,终于点头。
“行,再试一次。”
两个小时后,第二次演练开始。
这一次,节奏明显不一样了。
各单元上线即同步最新数据,通信频道清晰稳定。机甲按照新规则布防,不再扎堆。当模拟敌袭再次出现时,预警时间比上次提前了整整四十秒。
“运输舰准备撤离。”舰长汇报。
“护盾组跟进,保持半展开状态。”陈渊下令。
“明白。”
“二号、四号机甲,绕后建立交叉火力点。”
“收到。”
整个过程流畅得像是排练过十几次。
最让人意外的是,当侦察机再次靠近护盾区时,系统自动提示频率冲突,并建议调整飞行高度。操作员照做,信号全程未断。
第十分钟,运输舰成功脱离危险区,防御阵列完成收拢。
“任务完成。”张宇看着计时器,“比规定快了三分多钟。”
陈渊没立刻回应。他盯着屏幕上的动向图,反复回放最后三十秒的操作细节。
“你看什么?”张宇问。
“我在看他们是怎么配合的。”陈渊指着其中一段,“刚才护盾移动的时候,机甲组主动调整了站位,不是按原计划来的,但他们没请示我就做了决定。”
“说明他们开始自己动脑子了。”张宇笑了,“不再是等着下命令的木偶。”
“这才是我想看到的。”陈渊终于露出一点笑意,“能打胜仗的队伍,不是靠一个人指挥,而是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演练结束,全体返回基地。
机甲陆续归位,舰船开始例行检修。维修组已经开始拆检动力核心,准备排查潜在隐患。
陈渊站在整备区中央,看着忙碌的人群。
一个年轻船员跑过来,手里抱着一堆数据板。
“陈哥,这是今天的全部日志,我已经分好类了。”
“辛苦。”陈渊接过,“回头发个汇总报告,重点标出三次以上重复出现的小毛病。”
“明白!”
那人转身要走,又停下。
“对了,刚才雷达组说,西面监测区有点异常波动,可能是自然干扰,但也可能是……别的。”
陈渊抬头。
“具体位置?”
“G7到H9之间,断续出现,每次持续不到十秒。”
“记下来。”他说,“安排一组人,每小时巡一次那个区域。别等到真出事才反应。”
“好嘞。”
天色渐暗,基地灯火通明。
陈渊回到指挥室,打开全局监控。屏幕上,舰队静静停泊在轨道上,像一群守夜的铁兽。
张宇端着两杯热饮进来,递给他一杯。
“喝点吧,提神。”
陈渊接过,没喝,只是看着屏幕。
“你说,下次要是真打起来,我们会比今天做得更好吗?”
张宇坐下,咬了一口面包。
“肯定的。”他说,“毕竟咱们现在已经知道,护盾开大会吵到无人机睡觉。”
陈渊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
就在这时,主雷达突然发出一声短促提示音。
两人同时抬头。
屏幕右下角,一个红点一闪而过。
张宇已经在车里等他了,手里捏着一份战术简报,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信号干扰模拟太狠了。”他说,“刚才有三台机甲断联超过八秒,通信组那边根本没反应过来。”
陈渊拉开门坐进去,顺手把头盔放在副驾上。“不是他们反应慢,是预案没做细。我们之前练的都是单兵协同,现在拉到舰队级别,节奏完全不一样。”
“问题是,敌人不会给我们慢慢磨合的时间。”张宇把简报往桌上一拍,“今天下午就实战演练,全编制拉出去。你真打算让这群新人直接上大场面?”
“他们已经不是新人了。”陈渊盯着窗外正在整队的机甲,“昨天那场推进演练,零故障完成任务。比起三个月前连启动都不会的菜鸟,现在至少知道机器出问题该看哪块板子。”
“可战场上没人给你修板子。”张宇低声说。
“所以才要演。”陈渊转过头,“不演一次,怎么知道哪里会崩。”
两点整,舰队集结完毕。
十二艘护卫舰在轨道外侧展开阵型,八台主力机甲搭载登陆舱降入预定区域。空中还有四架侦察无人机盘旋,负责实时回传战场数据。
演练正式开始。
目标是模拟敌方主力舰队突袭补给线,我方需在十五分钟内建立防御阵列,并掩护运输舰撤离。
一开始还算顺利。各单元按计划进入位置,通讯频道里报数声此起彼伏。
“一号位就位。”
“左翼稳定。”
“能源护盾已展开。”
但刚过五分钟,问题就来了。
右侧警戒舰突然报告雷达盲区扩大,紧接着三号机甲失去联系。通信组紧急切换备用频段,结果主控台收到一堆乱码。
“有人用了干扰弹?”张宇看着屏幕上的红点乱跳。
“不是干扰弹。”陈渊盯着信号波形,“是咱们自己的两台设备频率撞了。侦察机和护盾发生器用的是同一代模块,靠得太近就会自扰。”
“这也能撞上?”张宇有点懵。
“以前没试过这么多设备同时开机。”陈渊抓起对讲机,“所有单位注意,三号机甲立即脱离护盾范围五十米,无人机下降两千单位高度,避开能量场。”
命令传下去后,信号慢慢恢复。
可还没松口气,新的麻烦又来了。
原本负责断后的第四机甲组,在转移过程中走错了路线。他们本该贴着峡谷边缘移动,结果误入中央空地,直接暴露在假想敌火力覆盖区。
“你们怎么跑那儿去了?”陈渊接通频道。
“地图更新了没通知我们!”驾驶员声音有点急,“上一秒还是蓝线通行区,下一秒变红了!”
“谁负责同步地形数据?”陈渊扭头问。
“情报组……但他们说系统自动推送。”张宇翻着日志,“等等,运输舰那边刚发了个新版本,可能没全员确认接收。”
“那就别怪敌人不讲武德了。”陈渊站起身,“叫停演练。”
整个战场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单位停止行动,机甲原地待命,舰船关闭推进器。
指挥车内一片沉默。
过了几秒,张宇开口:“这次问题太多,光是通信就出了四次岔子。”
“很正常。”陈渊打开战术面板,“第一次拉这么大队伍出来,能跑完流程都不错了。关键是——我们发现了问题。”
他调出记录日志,一条条划过去。
“通信中断是因为频段冲突和信息不同步;路线错误是地图版本没统一;三号机甲失联是站位不当。这些问题都不是人不行,是流程没闭环。”
“那你打算怎么办?”
“重来。”陈渊说,“现在就改。”
他召集各小组负责人开紧急会议。通信组重新分配频段,给每个单位设定独立识别码;情报组把地图更新设为强制确认项;机甲组调整站位规则,避免能量设备互相影响。
“还有。”陈渊看向张宇,“指挥链路太长了。刚才我下命令,中间经过三层中转才传到前线。等他们收到,黄花菜都凉了。”
“你是想扁平化指挥?”
“没错。”陈渊点头,“去掉中间层,我和前线机甲、舰长直连。紧急情况允许越级上报,也允许我直接下令。”
“风险不小。”张宇提醒,“万一被干扰,你一个人成了瓶颈怎么办?”
“所以我只管关键节点。”陈渊指着面板,“进攻、撤退、变阵,这三个时刻必须统一听我指挥。其他时候,各单位自主应对。”
张宇想了想,终于点头。
“行,再试一次。”
两个小时后,第二次演练开始。
这一次,节奏明显不一样了。
各单元上线即同步最新数据,通信频道清晰稳定。机甲按照新规则布防,不再扎堆。当模拟敌袭再次出现时,预警时间比上次提前了整整四十秒。
“运输舰准备撤离。”舰长汇报。
“护盾组跟进,保持半展开状态。”陈渊下令。
“明白。”
“二号、四号机甲,绕后建立交叉火力点。”
“收到。”
整个过程流畅得像是排练过十几次。
最让人意外的是,当侦察机再次靠近护盾区时,系统自动提示频率冲突,并建议调整飞行高度。操作员照做,信号全程未断。
第十分钟,运输舰成功脱离危险区,防御阵列完成收拢。
“任务完成。”张宇看着计时器,“比规定快了三分多钟。”
陈渊没立刻回应。他盯着屏幕上的动向图,反复回放最后三十秒的操作细节。
“你看什么?”张宇问。
“我在看他们是怎么配合的。”陈渊指着其中一段,“刚才护盾移动的时候,机甲组主动调整了站位,不是按原计划来的,但他们没请示我就做了决定。”
“说明他们开始自己动脑子了。”张宇笑了,“不再是等着下命令的木偶。”
“这才是我想看到的。”陈渊终于露出一点笑意,“能打胜仗的队伍,不是靠一个人指挥,而是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演练结束,全体返回基地。
机甲陆续归位,舰船开始例行检修。维修组已经开始拆检动力核心,准备排查潜在隐患。
陈渊站在整备区中央,看着忙碌的人群。
一个年轻船员跑过来,手里抱着一堆数据板。
“陈哥,这是今天的全部日志,我已经分好类了。”
“辛苦。”陈渊接过,“回头发个汇总报告,重点标出三次以上重复出现的小毛病。”
“明白!”
那人转身要走,又停下。
“对了,刚才雷达组说,西面监测区有点异常波动,可能是自然干扰,但也可能是……别的。”
陈渊抬头。
“具体位置?”
“G7到H9之间,断续出现,每次持续不到十秒。”
“记下来。”他说,“安排一组人,每小时巡一次那个区域。别等到真出事才反应。”
“好嘞。”
天色渐暗,基地灯火通明。
陈渊回到指挥室,打开全局监控。屏幕上,舰队静静停泊在轨道上,像一群守夜的铁兽。
张宇端着两杯热饮进来,递给他一杯。
“喝点吧,提神。”
陈渊接过,没喝,只是看着屏幕。
“你说,下次要是真打起来,我们会比今天做得更好吗?”
张宇坐下,咬了一口面包。
“肯定的。”他说,“毕竟咱们现在已经知道,护盾开大会吵到无人机睡觉。”
陈渊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
就在这时,主雷达突然发出一声短促提示音。
两人同时抬头。
屏幕右下角,一个红点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