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层的金属门半开着,蓝光从缝隙里漏出来,在陈渊脸上划出一道冷色的线。他站在门口没动,手已经摸到了腰间的工具包拉链。张宇跟在后面,骨传导耳机还贴在耳侧,屏幕上的波形图还在跳。
“刚才那句话,”张宇低声说,“他们不是失控,是完成了——这不像警告,倒像是结论。”
陈渊点头:“写的人知道些什么。”
他抬脚跨过门槛,热风扑进来,带着机油和金属烧蚀后的味道。管道交错,有些还在运转,嗡鸣声低得几乎听不见,但能感觉到脚底传来的震动。远处那扇刻字的门依旧半开,像被人匆忙离开时撞开的。
“先找终端。”陈渊说,“图纸上标的位置应该就在附近。”
两人顺着主通道往前走,脚下是带孔的金属格板,踩上去有轻微回响。每隔几米就有检修口,盖子大多被撬开过,边缘有工具刮擦的痕迹。陈渊停下看了眼其中一个,伸手进去摸了下内壁。
“有人最近爬过。”他说,“内衬有磨损,不是设备老化。”
张宇蹲下,用手电照向旁边一条垂直管道,“这里也有爬行器的抓痕,三指宽,应该是军用级的小型探查装置。”
“能远程操控?”
“肯定能。”张宇收起手电,“而且不需要持续信号,可以预设路线,定时回传数据。”
陈渊皱眉:“也就是说,我们进船的时候,可能已经被盯上了。”
“不止。”张宇声音压得更低,“如果对方有这类设备,早就掌握了我们的行动轨迹。我们现在做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都不是秘密。”
空气沉了一下。
陈渊从口袋里掏出那块烧焦的电路板,SY-07的编号在灯光下清晰可见。他盯着看了几秒,转身走向一旁的废弃控制台。面板碎了,但接口还在。他拆下外罩,接上便携读取器,把电路板插进去。
屏幕闪了几下,跳出一行提示:【部件溯源中……】
进度条缓慢爬升。
“这东西不该出现在这里。”陈渊盯着屏幕,“正规维修不会用这种老型号,更别说还是从报废舰上拆下来的。”
“深空探索者号三年前失踪,官方通报说是动力系统故障导致坠毁。”张宇靠在墙边,“但如果它的零件出现在这艘移民船上,说明至少有一部分残骸被回收了。”
“谁回收的?”
“不知道。但能接触到失事科研舰的人,不会是普通技术人员。”
屏幕突然刷新,跳出一段档案:
> 【编号SY-07】
> 类型:神经同步信号调制器(实验型)
> 所属单位:深空探索者号·生物工程舱
> 状态:随舰失联,未列入公开清单
陈渊盯着“神经同步”四个字看了很久。
“这玩意儿本来是用来做脑机接口测试的。”张宇凑过来,“如果被人改装过,完全可以反过来用——不是读取机器,而是影响人。”
“所以船上那些病人……”
“不是生病,是被引导的。”
陈渊拔出电路板,重新收好。他站起身,环顾四周,“得找个人问问。不能再靠猜了。”
“问题是,谁还能信?”
“总有不知道自己知道重要信息的人。”
他们原路返回,穿过主通道,沿着梯井下到生活区。走廊灯忽明忽暗,应急电源似乎撑不了太久。陈渊敲开一间值班室的门,里面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技工,正低头擦一把扳手。
“您是负责通风系统的?”陈渊问。
老人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没说话,点了点头。
“我叫陈渊,这是张宇。我们想了解些情况,关于最近船上的异常。”
老人手里的动作停了下,继续擦扳手,“我已经说了三遍了,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不是船务处的人。”陈渊把图纸拿出来,摊在桌上,“这是周临画的,您认识吗?”
老人目光落在图纸上,手指微微抖了下。
“他死了。”他说。
“我们知道。”陈渊语气平稳,“但他留下这张图,说明有人想让真相浮出水面。”
老人沉默了几秒,终于放下扳手,“你们看到‘隔离协议室’了?”
“看到了。那地方不在原始设计里。”
“当然不在。”老人声音低下去,“那是后来加的。两个月前,半夜施工,没人通知我们这些底层技工。说是紧急改造,可连工程单都没登记。”
“谁批准的?”
“权限码是高层直接下发的,但我们查不到签名来源。”老人摇头,“那天晚上我值夜班,亲眼看见三个人穿着维修服进了通风层,但他们用的不是我们的排班表。”
“特征呢?”
“一个高个子,走路有点跛;另一个戴帽子,遮住了脸;第三个……背了个黑色箱子,像是信号发生器。”
陈渊和张宇对视一眼。
“他们待了多久?”
“三个小时。出来的时候,箱子里的东西不见了。”
“之后呢?”
“第二天,医疗部就开始报病历异常。起初以为是空气污染,后来发现患者都有共同点——都靠近B区管道活动过。”
张宇问:“有没有记录?监控或者日志?”
“有,但被删了。”老人冷笑,“不只是删,是物理销毁。硬盘被拆出来烧了一半,剩下的格式化了十次以上。这不是怕人查,是怕人复活数据。”
陈渊慢慢合上图纸,“您为什么现在愿意说这些?”
老人抬头看他,“因为你们不是第一个来问的。”
“还有谁?”
“五天前,有个穿白大褂的女人来找我,问同样的问题。我没说。她走后第三天,她的房间被人清空了,人也没再出现。”
“李芸?”
“名字我不知道。但她留了句话——‘别信系统里的名单’。”
张宇低声重复了一遍:“别信系统里的名单……”
陈渊忽然想到什么,“您刚才说那三人背着信号发生器。那种设备,一般需要外部供电吧?”
“没错。除非自带能源模块,否则撑不过两小时。”
“但通风层没有独立电源接口。”
“对。”
“所以他们的电力从哪来?”
老人顿了顿,“除非……提前布了线。”
陈渊立刻翻出扫描仪,调出刚才在工程间拍到的穿线孔照片。他放大边缘细节,指着一处微小的焊点,“这个孔打得很新,但里面的线绝缘层有轻微碳化痕迹——说明通电时间不短。”
“有人提前埋了线路。”张宇接话,“而且不是一天两天。”
“这意味着,”陈渊缓缓说,“这个计划早就开始了。疾病爆发、日志删除、监控篡改……都不是临时起意,是一步步推的。”
“目的呢?”
“控制船。”陈渊看向张宇,“一艘满载移民的飞船,如果被某股势力悄悄接管,能用来干什么?”
“运资源?劫持人口?还是……当试验场?”
“不管是什么,他们已经在做了。”陈渊把图纸重新折好,“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人是谁派来的?他们背后有没有更大的组织?”
张宇想了想,“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一点——他们需要这艘船按特定航线走,不能偏离。所以制造混乱,削弱管理,再逐步替换关键岗位人员。”
“这就是反叛。”陈渊说,“不是暴动,是渗透。”
老人听着,脸色越来越白,“你们打算怎么办?”
“继续查。”陈渊站起身,“但我们得换个方式沟通。”
回到临时据点,陈渊翻出一台老旧的机械打字机,是之前在仓库里找到的。他装上耐高温纸带,开始一字一句敲击。
张宇看着他操作,“为什么用这个?”
“电子设备会留痕。”陈渊头也不抬,“无线信号、存储记录、后台进程……全都能被监控。但这玩意儿没电,不联网,打出的字也烧不掉。”
纸带缓缓前进,上面印出清晰的黑字:
> 1. SY-07来自深空探索者号 → 暗示失踪科研舰与当前事件关联
> 2. 通风层存在非法施工 → 反叛势力至少两个月前已潜入
> 3. 使用神经同步类设备 → 疾病为人为诱导,非自然爆发
> 4. 多次清除数据 → 行动高度组织化,具备技术反制能力
> 5. 替换船员未被察觉 → 内部已有卧底或权限被劫持
敲完最后一行,陈渊剪断纸带,递给张宇。
“下一步,”他说,“我们必须确认一件事——船上还有多少人是真正的船员?”
张宇刚要开口,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两人同时静下来。
门把手轻轻转动了一下,停住。
接着,一片安静。
陈渊缓缓把手伸向工具包,指尖触到绝缘钳的金属柄。
“刚才那句话,”张宇低声说,“他们不是失控,是完成了——这不像警告,倒像是结论。”
陈渊点头:“写的人知道些什么。”
他抬脚跨过门槛,热风扑进来,带着机油和金属烧蚀后的味道。管道交错,有些还在运转,嗡鸣声低得几乎听不见,但能感觉到脚底传来的震动。远处那扇刻字的门依旧半开,像被人匆忙离开时撞开的。
“先找终端。”陈渊说,“图纸上标的位置应该就在附近。”
两人顺着主通道往前走,脚下是带孔的金属格板,踩上去有轻微回响。每隔几米就有检修口,盖子大多被撬开过,边缘有工具刮擦的痕迹。陈渊停下看了眼其中一个,伸手进去摸了下内壁。
“有人最近爬过。”他说,“内衬有磨损,不是设备老化。”
张宇蹲下,用手电照向旁边一条垂直管道,“这里也有爬行器的抓痕,三指宽,应该是军用级的小型探查装置。”
“能远程操控?”
“肯定能。”张宇收起手电,“而且不需要持续信号,可以预设路线,定时回传数据。”
陈渊皱眉:“也就是说,我们进船的时候,可能已经被盯上了。”
“不止。”张宇声音压得更低,“如果对方有这类设备,早就掌握了我们的行动轨迹。我们现在做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都不是秘密。”
空气沉了一下。
陈渊从口袋里掏出那块烧焦的电路板,SY-07的编号在灯光下清晰可见。他盯着看了几秒,转身走向一旁的废弃控制台。面板碎了,但接口还在。他拆下外罩,接上便携读取器,把电路板插进去。
屏幕闪了几下,跳出一行提示:【部件溯源中……】
进度条缓慢爬升。
“这东西不该出现在这里。”陈渊盯着屏幕,“正规维修不会用这种老型号,更别说还是从报废舰上拆下来的。”
“深空探索者号三年前失踪,官方通报说是动力系统故障导致坠毁。”张宇靠在墙边,“但如果它的零件出现在这艘移民船上,说明至少有一部分残骸被回收了。”
“谁回收的?”
“不知道。但能接触到失事科研舰的人,不会是普通技术人员。”
屏幕突然刷新,跳出一段档案:
> 【编号SY-07】
> 类型:神经同步信号调制器(实验型)
> 所属单位:深空探索者号·生物工程舱
> 状态:随舰失联,未列入公开清单
陈渊盯着“神经同步”四个字看了很久。
“这玩意儿本来是用来做脑机接口测试的。”张宇凑过来,“如果被人改装过,完全可以反过来用——不是读取机器,而是影响人。”
“所以船上那些病人……”
“不是生病,是被引导的。”
陈渊拔出电路板,重新收好。他站起身,环顾四周,“得找个人问问。不能再靠猜了。”
“问题是,谁还能信?”
“总有不知道自己知道重要信息的人。”
他们原路返回,穿过主通道,沿着梯井下到生活区。走廊灯忽明忽暗,应急电源似乎撑不了太久。陈渊敲开一间值班室的门,里面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技工,正低头擦一把扳手。
“您是负责通风系统的?”陈渊问。
老人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没说话,点了点头。
“我叫陈渊,这是张宇。我们想了解些情况,关于最近船上的异常。”
老人手里的动作停了下,继续擦扳手,“我已经说了三遍了,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不是船务处的人。”陈渊把图纸拿出来,摊在桌上,“这是周临画的,您认识吗?”
老人目光落在图纸上,手指微微抖了下。
“他死了。”他说。
“我们知道。”陈渊语气平稳,“但他留下这张图,说明有人想让真相浮出水面。”
老人沉默了几秒,终于放下扳手,“你们看到‘隔离协议室’了?”
“看到了。那地方不在原始设计里。”
“当然不在。”老人声音低下去,“那是后来加的。两个月前,半夜施工,没人通知我们这些底层技工。说是紧急改造,可连工程单都没登记。”
“谁批准的?”
“权限码是高层直接下发的,但我们查不到签名来源。”老人摇头,“那天晚上我值夜班,亲眼看见三个人穿着维修服进了通风层,但他们用的不是我们的排班表。”
“特征呢?”
“一个高个子,走路有点跛;另一个戴帽子,遮住了脸;第三个……背了个黑色箱子,像是信号发生器。”
陈渊和张宇对视一眼。
“他们待了多久?”
“三个小时。出来的时候,箱子里的东西不见了。”
“之后呢?”
“第二天,医疗部就开始报病历异常。起初以为是空气污染,后来发现患者都有共同点——都靠近B区管道活动过。”
张宇问:“有没有记录?监控或者日志?”
“有,但被删了。”老人冷笑,“不只是删,是物理销毁。硬盘被拆出来烧了一半,剩下的格式化了十次以上。这不是怕人查,是怕人复活数据。”
陈渊慢慢合上图纸,“您为什么现在愿意说这些?”
老人抬头看他,“因为你们不是第一个来问的。”
“还有谁?”
“五天前,有个穿白大褂的女人来找我,问同样的问题。我没说。她走后第三天,她的房间被人清空了,人也没再出现。”
“李芸?”
“名字我不知道。但她留了句话——‘别信系统里的名单’。”
张宇低声重复了一遍:“别信系统里的名单……”
陈渊忽然想到什么,“您刚才说那三人背着信号发生器。那种设备,一般需要外部供电吧?”
“没错。除非自带能源模块,否则撑不过两小时。”
“但通风层没有独立电源接口。”
“对。”
“所以他们的电力从哪来?”
老人顿了顿,“除非……提前布了线。”
陈渊立刻翻出扫描仪,调出刚才在工程间拍到的穿线孔照片。他放大边缘细节,指着一处微小的焊点,“这个孔打得很新,但里面的线绝缘层有轻微碳化痕迹——说明通电时间不短。”
“有人提前埋了线路。”张宇接话,“而且不是一天两天。”
“这意味着,”陈渊缓缓说,“这个计划早就开始了。疾病爆发、日志删除、监控篡改……都不是临时起意,是一步步推的。”
“目的呢?”
“控制船。”陈渊看向张宇,“一艘满载移民的飞船,如果被某股势力悄悄接管,能用来干什么?”
“运资源?劫持人口?还是……当试验场?”
“不管是什么,他们已经在做了。”陈渊把图纸重新折好,“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人是谁派来的?他们背后有没有更大的组织?”
张宇想了想,“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一点——他们需要这艘船按特定航线走,不能偏离。所以制造混乱,削弱管理,再逐步替换关键岗位人员。”
“这就是反叛。”陈渊说,“不是暴动,是渗透。”
老人听着,脸色越来越白,“你们打算怎么办?”
“继续查。”陈渊站起身,“但我们得换个方式沟通。”
回到临时据点,陈渊翻出一台老旧的机械打字机,是之前在仓库里找到的。他装上耐高温纸带,开始一字一句敲击。
张宇看着他操作,“为什么用这个?”
“电子设备会留痕。”陈渊头也不抬,“无线信号、存储记录、后台进程……全都能被监控。但这玩意儿没电,不联网,打出的字也烧不掉。”
纸带缓缓前进,上面印出清晰的黑字:
> 1. SY-07来自深空探索者号 → 暗示失踪科研舰与当前事件关联
> 2. 通风层存在非法施工 → 反叛势力至少两个月前已潜入
> 3. 使用神经同步类设备 → 疾病为人为诱导,非自然爆发
> 4. 多次清除数据 → 行动高度组织化,具备技术反制能力
> 5. 替换船员未被察觉 → 内部已有卧底或权限被劫持
敲完最后一行,陈渊剪断纸带,递给张宇。
“下一步,”他说,“我们必须确认一件事——船上还有多少人是真正的船员?”
张宇刚要开口,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两人同时静下来。
门把手轻轻转动了一下,停住。
接着,一片安静。
陈渊缓缓把手伸向工具包,指尖触到绝缘钳的金属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