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梯最后一级踩实,陈渊抬手做了个暂停手势。三人陆续落地,通道入口在头顶上方三米处,像一张被撕裂的嘴,透下微弱的光。他没急着往前走,而是转身把终端架在一块凸起的铁皮上,调出战斗记录。
“先别说话。”他说,“看这个。”
投影贴在锈墙上,画面是巨型虫钻出地面的瞬间。陈渊用手指点了点它背部鼓起的位置:“注意这里,它喷液之前,壳会胀起来,差不多这么长时间——”他掐了表,“零点八秒。”
林悦皱眉:“你连这都算出来了?”
“不是我算的,是机甲自动记的。”陈渊指了指头盔里的读数,“每次攻击前都有预备动作,只是我们之前没注意。小虫子冲过来的时候也是,它们从来不会直线突进,都是绕弧线包抄,说明它们靠热源定位。”
小李抱着终端缩在角落:“那咱们开冷模式行不行?关掉发热系统,让它找不到人?”
“可以,但我们也动不了。”张宇插话,“低温环境下液压系统会锁死,机甲反应延迟至少两秒。你现在跑五十米试试?估计还没虫子爬得快。”
小李不吭声了。
陈渊继续放录像,这次是自己被撞飞那一段。“还有护盾的问题。你们发现没有,虫子撞上来的时候,不是直接弹开,而是先僵一下,再后退。这不是防御强度的事,是干扰。”
张宇点头:“我分析过波频。我们的护盾频率正好卡在神经传导的共振区,相当于给它们脑子里放了个震铃。虽然只能持续半秒,但足够我们反击。”
“所以结论是什么?”林悦问。
“第一,它们靠热感应找目标;第二,所有攻击都有预兆;第三,群体行动有规律,可能是听某个信号指挥。”陈渊把三条列出来,“我们现在不是在打无头苍蝇,是在跟一套系统打架。只要摸清规则,就能反制。”
小李抬头:“可咱们能源撑不了多久啊。我这边焊接枪只剩百分之四十,护盾满功率也就撑十分钟。”
“我知道。”陈渊说,“但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回头,指望地面那些虫子忘了我们,等它们散了再爬上去求救——你觉得可能吗?”
没人回答。
“第二个选择,往前走。通风管道只有两条主路,一条通控制室,一条通废弃反应堆。不管哪条,总比困在这强。”
林悦踢了踢脚边的碎石:“火墙能拦住它们一次,不一定拦得住第二次。万一它们学聪明了呢?”
“那就让它们学不会。”陈渊打开战术板,“我来定个打法。我打头阵,重装机甲全护盾运行,当活靶子吸引注意力。你跟在我右后方五米,每隔三十秒烧一道横线,不用连续喷火,省电又能维持威慑。小李负责监控我和林悦的状态,一旦护盾低于百分之二十,立刻提醒。张宇,你接终端信号,查前面结构稳不稳,有没有塌方风险。”
张宇看了他一眼:“你还打算提速?”
“不能拖。”陈渊说,“待着不动才是最危险的。它们刚才没追进来,不是怕我们,是怕里面的东西。既然它们不敢进,我们就更得进。”
小李嘟囔:“听起来像是谁都不想干的活都分完了。”
“那你选一个。”陈渊看着他,“你是要修通讯等救援?还是往前探路?咱们现在没信号塔,修破终端也没用。真想活命,就得掌握主动。”
空气安静了几秒。
林悦忽然笑了一声:“你还真是越来越像队长了。”
“我不是队长。”陈渊收起投影,“我只是知道,停下来的人,永远赢不了。”
张宇合上自己的终端:“方案可行。护盾干扰已确认有效,火控间隔拉长到三十秒不影响防御效果。我建议加入应急协议——如果出现矿壳类大型体,立即启动闪光诱爆。”
“怎么弄?”小李问。
“把护盾功率瞬间拉高再切断,制造一次强光脉冲。”张宇解释,“类似闪光弹,但用电磁波干扰代替光爆。刚才录像显示,那只大虫停顿了接近一秒,说明它对能量突变敏感。”
“行。”陈渊点头,“就这么办。代号‘闪击’,触发条件是发现同类体型超过两米五,或者听到低频嘶鸣。”
林悦活动了下手腕:“那我现在就开始省电模式,焊接枪调成点射。”
“可以。”陈渊检查了自己的能源条,“所有人关闭外部照明,用红外视野。节省每一度电。”
话刚说完,墙壁突然传来一阵震动。
四人同时抬头。上方的铁管嗡嗡作响,灰尘簌簌落下。那道刻痕还在渗液体,颜色更深了些,几乎发黑。
小李往后退了半步:“又来了?”
“不像。”张宇贴墙听了听,“不是脚步声,是深层震动。可能是地质活动。”
陈渊走过去,用手套刮了一点液体,封进密封舱。他没说话,只是把样本塞进背包侧袋。
林悦盯着他:“你不觉得这地方太安静了吗?刚才那么多虫子围攻,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它们不是怕我们,是等着什么。”
“也可能已经被吓跑了。”小李试图轻松点,“毕竟咱们刚才打得挺猛。”
“虫子不会逃跑。”陈渊低声说,“只会换方式进攻。”
他拍了拍机甲肩部的散热口:“准备走了。按刚才分工,保持间距,随时报状态。”
林悦点头,熄掉了焊枪的预热点火器。小李把终端夹在臂甲内侧,张宇则重新接入残存系统信号。
通道深处漆黑一片,只有红外视野里泛着淡淡的轮廓。他们排成斜梯队形,陈渊在前,林悦居中偏右,小李和张宇殿后。
走了不到二十米,墙面的刻痕越来越多,排列也开始有规律,像是某种标记。
“这些符号……”小李刚开口。
“别碰。”陈渊头也不回,“上次的教训还不够?”
小李把手缩了回来。
又前进十米,张宇忽然停下:“前方十五米,结构异常。天花板有裂缝,承重梁变形严重,建议绕行。”
“有备用路线吗?”陈渊问。
“左侧有一条支道,宽度够机甲通过,但坡度较大。”
“走支道。”陈渊转向右边,“林悦,烧一下主道地面,留个痕迹。”
林悦明白他的意思。她抬起手臂,短促喷火,在地面上留下一道焦黑印记。
“告诉它们,这条路有人占了。”
火焰熄灭后,通道彻底陷入黑暗。只有机甲行走时的机械声,和偶尔响起的状态提示音。
“护盾稳定,百分之八十九。”
“体温正常,液压系统无堵塞。”
“信号强度弱,无法连接外部网络。”
陈渊听着这些播报,脚步没停。
他知道,真正的麻烦还没开始。
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前方拐角处,支道入口被一堆倒塌的电缆挡住大半。陈渊上前清理,刚搬开一根粗缆,指尖突然碰到一块硬物。
他扒开杂物,露出一个半埋在地里的金属盒,表面蚀刻着和墙上一样的符号。
盒子没锁。
他伸手去拿。
“先别说话。”他说,“看这个。”
投影贴在锈墙上,画面是巨型虫钻出地面的瞬间。陈渊用手指点了点它背部鼓起的位置:“注意这里,它喷液之前,壳会胀起来,差不多这么长时间——”他掐了表,“零点八秒。”
林悦皱眉:“你连这都算出来了?”
“不是我算的,是机甲自动记的。”陈渊指了指头盔里的读数,“每次攻击前都有预备动作,只是我们之前没注意。小虫子冲过来的时候也是,它们从来不会直线突进,都是绕弧线包抄,说明它们靠热源定位。”
小李抱着终端缩在角落:“那咱们开冷模式行不行?关掉发热系统,让它找不到人?”
“可以,但我们也动不了。”张宇插话,“低温环境下液压系统会锁死,机甲反应延迟至少两秒。你现在跑五十米试试?估计还没虫子爬得快。”
小李不吭声了。
陈渊继续放录像,这次是自己被撞飞那一段。“还有护盾的问题。你们发现没有,虫子撞上来的时候,不是直接弹开,而是先僵一下,再后退。这不是防御强度的事,是干扰。”
张宇点头:“我分析过波频。我们的护盾频率正好卡在神经传导的共振区,相当于给它们脑子里放了个震铃。虽然只能持续半秒,但足够我们反击。”
“所以结论是什么?”林悦问。
“第一,它们靠热感应找目标;第二,所有攻击都有预兆;第三,群体行动有规律,可能是听某个信号指挥。”陈渊把三条列出来,“我们现在不是在打无头苍蝇,是在跟一套系统打架。只要摸清规则,就能反制。”
小李抬头:“可咱们能源撑不了多久啊。我这边焊接枪只剩百分之四十,护盾满功率也就撑十分钟。”
“我知道。”陈渊说,“但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回头,指望地面那些虫子忘了我们,等它们散了再爬上去求救——你觉得可能吗?”
没人回答。
“第二个选择,往前走。通风管道只有两条主路,一条通控制室,一条通废弃反应堆。不管哪条,总比困在这强。”
林悦踢了踢脚边的碎石:“火墙能拦住它们一次,不一定拦得住第二次。万一它们学聪明了呢?”
“那就让它们学不会。”陈渊打开战术板,“我来定个打法。我打头阵,重装机甲全护盾运行,当活靶子吸引注意力。你跟在我右后方五米,每隔三十秒烧一道横线,不用连续喷火,省电又能维持威慑。小李负责监控我和林悦的状态,一旦护盾低于百分之二十,立刻提醒。张宇,你接终端信号,查前面结构稳不稳,有没有塌方风险。”
张宇看了他一眼:“你还打算提速?”
“不能拖。”陈渊说,“待着不动才是最危险的。它们刚才没追进来,不是怕我们,是怕里面的东西。既然它们不敢进,我们就更得进。”
小李嘟囔:“听起来像是谁都不想干的活都分完了。”
“那你选一个。”陈渊看着他,“你是要修通讯等救援?还是往前探路?咱们现在没信号塔,修破终端也没用。真想活命,就得掌握主动。”
空气安静了几秒。
林悦忽然笑了一声:“你还真是越来越像队长了。”
“我不是队长。”陈渊收起投影,“我只是知道,停下来的人,永远赢不了。”
张宇合上自己的终端:“方案可行。护盾干扰已确认有效,火控间隔拉长到三十秒不影响防御效果。我建议加入应急协议——如果出现矿壳类大型体,立即启动闪光诱爆。”
“怎么弄?”小李问。
“把护盾功率瞬间拉高再切断,制造一次强光脉冲。”张宇解释,“类似闪光弹,但用电磁波干扰代替光爆。刚才录像显示,那只大虫停顿了接近一秒,说明它对能量突变敏感。”
“行。”陈渊点头,“就这么办。代号‘闪击’,触发条件是发现同类体型超过两米五,或者听到低频嘶鸣。”
林悦活动了下手腕:“那我现在就开始省电模式,焊接枪调成点射。”
“可以。”陈渊检查了自己的能源条,“所有人关闭外部照明,用红外视野。节省每一度电。”
话刚说完,墙壁突然传来一阵震动。
四人同时抬头。上方的铁管嗡嗡作响,灰尘簌簌落下。那道刻痕还在渗液体,颜色更深了些,几乎发黑。
小李往后退了半步:“又来了?”
“不像。”张宇贴墙听了听,“不是脚步声,是深层震动。可能是地质活动。”
陈渊走过去,用手套刮了一点液体,封进密封舱。他没说话,只是把样本塞进背包侧袋。
林悦盯着他:“你不觉得这地方太安静了吗?刚才那么多虫子围攻,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它们不是怕我们,是等着什么。”
“也可能已经被吓跑了。”小李试图轻松点,“毕竟咱们刚才打得挺猛。”
“虫子不会逃跑。”陈渊低声说,“只会换方式进攻。”
他拍了拍机甲肩部的散热口:“准备走了。按刚才分工,保持间距,随时报状态。”
林悦点头,熄掉了焊枪的预热点火器。小李把终端夹在臂甲内侧,张宇则重新接入残存系统信号。
通道深处漆黑一片,只有红外视野里泛着淡淡的轮廓。他们排成斜梯队形,陈渊在前,林悦居中偏右,小李和张宇殿后。
走了不到二十米,墙面的刻痕越来越多,排列也开始有规律,像是某种标记。
“这些符号……”小李刚开口。
“别碰。”陈渊头也不回,“上次的教训还不够?”
小李把手缩了回来。
又前进十米,张宇忽然停下:“前方十五米,结构异常。天花板有裂缝,承重梁变形严重,建议绕行。”
“有备用路线吗?”陈渊问。
“左侧有一条支道,宽度够机甲通过,但坡度较大。”
“走支道。”陈渊转向右边,“林悦,烧一下主道地面,留个痕迹。”
林悦明白他的意思。她抬起手臂,短促喷火,在地面上留下一道焦黑印记。
“告诉它们,这条路有人占了。”
火焰熄灭后,通道彻底陷入黑暗。只有机甲行走时的机械声,和偶尔响起的状态提示音。
“护盾稳定,百分之八十九。”
“体温正常,液压系统无堵塞。”
“信号强度弱,无法连接外部网络。”
陈渊听着这些播报,脚步没停。
他知道,真正的麻烦还没开始。
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前方拐角处,支道入口被一堆倒塌的电缆挡住大半。陈渊上前清理,刚搬开一根粗缆,指尖突然碰到一块硬物。
他扒开杂物,露出一个半埋在地里的金属盒,表面蚀刻着和墙上一样的符号。
盒子没锁。
他伸手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