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试驾新甲,初感性能-《星际废土:我的机甲能无限进化》

  陈渊的手刚松开通讯键,红点又往后退了两百米。他盯着屏幕,手指在控制台边缘敲了三下,像是在数心跳。

  赵铁锤从通道口走进来,肩上搭着一条油污的毛巾。“还盯着?”

  “他们没走远。”陈渊没回头,“刚才靠近是试探,现在后撤是在等反馈。”

  “那你打算怎么办?”赵铁锤走到他旁边,低头看了眼监控画面,“总不能一直坐在这儿跟他们玩对视吧。”

  “不等了。”陈渊站起身,“你说得对,今晚我值第一班,但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事。”

  “你是说那台新机甲?”

  “嗯。”陈渊走向停放区,“昨晚我说要试试走路,不是随口说的。他们既然在摸底,我们就亮点真家伙。”

  赵铁锤笑了笑:“行啊,不过那玩意儿连路都走不稳,别一启动就趴下,给海盗看笑话。”

  “那就让它今天学会站起来。”

  测试平台在飞船B区底层舱,原本是货运用的缓冲区,现在被清空改成了临时调试场。那台用废料拼出来的机甲还站在中央,四肢僵直,驾驶舱盖子半开着,像一具还没通电的躯壳。

  陈渊走过去,拍了拍左腿外装甲。“昨晚检查过能源接口,没问题。线路也重新绑过,不会短路。”

  “你倒是上心。”赵铁锤绕到背后,伸手拧了拧肩部连接轴,“但这材料是回收的,齿轮咬合精度差一毫米,动作就会抖。先别急着跑,能走直线再说。”

  “我知道。”陈渊钻进驾驶舱,坐进座椅,拉紧神经感应带,“先按标准流程来。”

  他按下启动键。

  仪表盘亮起,动力核心发出低沉的嗡鸣。液压系统开始加压,关节处有轻微震动。

  “陀螺仪读数偏左3度。”赵铁锤看着外部检测板,“手动调一下平衡参数。”

  陈渊在控制面板上输入指令,慢慢把数值拉正。机甲双脚微微调整角度,终于站稳。

  “第一步过了。”赵铁锤点头,“试试原地转圈。”

  陈渊轻推操纵杆,机甲抬起右脚,往前迈了一步——结果左腿滞后半秒,整个身子歪了一下,差点摔出去。

  “停!”赵铁锤大喊。

  陈渊立刻回杆,机甲僵住。

  “左腿推进器响应慢。”他说,“和昨晚预测的一样。”

  “废话,那条传动链是用三台报废机甲的零件拼的,能同步才怪。”赵铁锤蹲下去,打开腿部检修口,“你先别动,我看看齿轮组。”

  他伸手摸了摸啮合处,皱眉:“间隙太大,润滑也不够,一发力就打滑。”

  “有没有临时办法?”

  “有。”赵铁锤从工具包里掏出一管高温密封胶,“凑合用,撑不了多久,但至少能让它走两步。”

  他挤胶填补缝隙,又用喷枪加热固化。五分钟后,重新关上盖子。

  “再试一次。”

  陈渊深吸一口气,重新启动行走程序。

  这一次,机甲迈步平稳了些。虽然还是有点拖沓,但总算能直线前进了。

  “不错。”赵铁锤跟着走,“再来个转弯。”

  陈渊尝试右转,可刚转到一半,关节发出“咯吱”一声,整条腿卡了一下。

  “润滑还是不够。”他在舱内喊,“摩擦阻力太大。”

  “这地方设计就有问题。”赵铁锤抬头看,“弯矩集中在内侧轴承,长期运转肯定崩。但现在不是改结构的时候,你控制速度,慢点转。”

  陈渊放慢动作节奏,一点点调整方向。机甲终于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能动就行。”赵铁锤拍拍机身,“接下来呢?抬手试试?”

  “先来个基础动作序列。”陈渊切换模式,依次执行抬臂、握拳、屈肘。

  上肢动作基本顺利,但在连续做三次挥拳后,核心温度警报突然响起。

  “超温了?”赵铁锤看检测数据,“这才30%功率输出。”

  “能量分配太原始。”陈渊关闭动作,“没有缓存机制,每次发力都直接抽主电池,散热跟不上。”

  “那你得学会省力。”赵铁锤站在旁边指挥,“别一股脑全推满。比如抬手,先小幅度试,找到最省电的角度再加力。”

  陈渊照做,重新校准肢体映射比例,改用分段式发力。果然,温度上升变慢了。

  “有点感觉了。”他说。

  “这才刚开始。”赵铁锤咧嘴,“来,冲刺一段。”

  “冲刺?”

  “对,别怕。”赵铁锤退到安全区,“短距离,十米就行,看看爆发力怎么样。”

  陈渊握住操纵杆,深呼吸两次。然后猛地前推。

  机甲瞬间启动,可刚冲出三米,身体就往前倾,右脚重重砸在地上,震得整台机器晃了晃。

  “收不住!”他在舱内喊。

  “重心太靠前!”赵铁锤大叫,“下次启动前先把背部稳定翼展开!”

  陈渊关闭推进系统,喘了口气。“太快了,反应延迟至少0.3秒。”

  “神经信号传输慢了吧?”赵铁锤走近,“是不是感应带贴得不够紧?”

  “有可能。”陈渊解开带子重新固定,确保贴合每一寸皮肤。

  第二次冲刺,情况好了些。虽然依旧笨重,但至少没再失衡。

  “行了。”赵铁锤点头,“上肢下肢都测完了,接下来试试武器。”

  机甲右肩装了一门轻型粒子炮,是从一艘坠毁战舰上拆下来的旧型号。

  陈渊激活系统,瞄准百米外的靶标。

  充能进度条缓慢爬升。

  “八秒?”他皱眉,“这也太久了。”

  “老型号都这样。”赵铁锤站在外面,“还没自动锁定,全靠你手调。”

  第一次射击,偏左两米。

  第二次,偏高。

  第三次,终于擦着边缘打中。

  “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三十。”陈渊放下瞄准镜,“火力输出严重受限。”

  “但至少能响。”赵铁锤笑,“海盗要是看到这玩意儿冒火,说不定以为我们有新装备。”

  “问题是打不中也没用。”陈渊调出日志,“动力输出不稳,操控延迟,武器充能慢,散热差……全是短板。”

  “可它能动。”赵铁锤拍拍机身,“昨天还站不起来,今天已经能走能打了。你得看进步。”

  陈渊没说话,低头翻看数据。

  赵铁锤蹲下来,记录腿部磨损情况。“下一步得换齿轮组,不然走多了会散架。还有那个散热问题,得加个临时风扇。”

  “材料库里有没有小型涡轮?”

  “有一台废弃无人机的引擎,拆了能用。”

  “回头我去拆。”

  “别急。”赵铁锤合上记录板,“今天试驾到此为止。你状态不错,但神经负荷不小,再练下去容易出错。”

  陈渊解开安全带,爬出驾驶舱。双腿有点发麻,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他扶着舱壁站稳,回头看那台机甲。

  虽然丑,虽然慢,但它确实动了。

  “它需要个名字。”他说。

  “你起。”

  “暂时叫‘铁疙瘩’吧。”陈渊笑了笑,“毕竟现在就是个废铁拼的疙瘩。”

  赵铁锤哈哈一笑:“行,铁疙瘩就铁疙瘩。只要能打,叫啥都行。”

  两人站在测试平台中央,一个盯着机甲,一个写着笔记。

  维修灯在头顶嗡嗡响。

  陈渊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走向控制台。

  他插入数据板,导出全部测试日志。

  然后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非对称作战可行性分析】。

  赵铁锤抬起头:“写这个干嘛?”

  “这台机甲打不了正面战。”陈渊盯着屏幕,“但可以偷袭,可以埋伏,可以在敌人想不到的地方开一枪就跑。”

  “你还真想用它上战场?”

  “为什么不?”陈渊合上数据板,“谁规定废铁就不能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