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灯转绿的瞬间,陈渊的手指从控制面板上松开。主舰已经稳稳进入新航线,不再需要他全程盯着。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骨头发出轻微的响声。
“轮值表重新排了。”林悦头也没抬,手指还在敲击终端,“你该去休息了。”
“先落地再说。”陈渊走到观测窗前,远处一颗淡蓝色的星球正缓缓变大,“那就是目标点?”
“对,L-729,星图标注为低风险宜居带。”小李从工程通道探出头,“大气成分检测完成,氧气含量二十一点三,氮气七十八,二氧化碳零点四,和地球差不多。水循环系统也正常,地表有大片植被覆盖。”
“没有人为信号?”陈渊问。
“没发现。”林悦调出扫描结果,“电磁背景干净,热源分布均匀,没看到大型建筑群或能量反应堆。无人机环扫一圈,也没捕捉到移动单位。”
陈渊点头。“继续保持被动侦测,别放松警惕。”
“明白。”小李缩回头,“我这就启动重力锚定程序,准备切入同步轨道。”
主舰缓缓靠近星球,在距离地表三百公里处稳定悬停。三台侦察无人机依次弹射,沿着预设路线展开环形巡航,数据实时回传指挥舱。
“东海岸平原区最适合降落。”林悦指着投影,“地势平坦,远离断层带,而且靠近水源。西侧有峡谷,北边是高地,都不太适合临时驻扎。”
“就选东海岸。”陈渊拍板,“小李,引导着陆程序,慢一点,别出岔子。”
“收到。”
引擎推力逐步下调,主舰像一片叶子轻轻落在地面。接地的一刻,舱体传来细微震动,随后归于平静。
“重力稳定,外部气压正常。”小李检查仪表,“可以开启外舱门。”
陈渊穿上轻便作战服,没戴头盔。林悦跟在他身后,手里拎着环境检测仪。小李最后一个出舱,肩上扛着工具箱。
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植物和泥土的味道。三人站在舱门前,谁都没急着往前走。
“真能直接呼吸啊……”小李深吸一口,咧嘴笑了,“三个月了,第一次不用过滤面具。”
林悦低头看检测仪屏幕。“空气没问题,但土壤里有点东西。”她蹲下,用采样管刮了一层表土,“根系附近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浓度不高,短期停留不会超标,但长期住肯定不行。”
“范围多大?”陈渊问。
“初步判断集中在内陆区域,尤其是那几条峡谷附近。”林悦抬头看向远处起伏的山影,“沿海这一带还算干净。”
“那就划个圈。”陈渊掏出战术平板,画出半径五公里的活动区,“谁也不准往里面走。小李,把无人机监控线推到边界,有任何异常立刻报警。”
“行。”小李应声,“我顺便把能源再生系统架起来,主舰现在靠备用电池撑着,得尽快接上外部供电。”
“我去检查机甲接地系统。”陈渊转身走向货舱,“辐射虽然弱,但不能让电路受干扰。”
林悦留在原地,继续记录环境数据。她把检测仪插进便携终端,开始生成第一份驻地报告。
营地很快搭了起来。两顶防风帐篷,一个工程维修棚,主舰侧面延伸出临时遮阳板,底下摆了几张折叠桌椅。小李把太阳能板一块块铺开,连上储能模块,主舰的能耗指示终于从红色转成黄色。
“系统切换成功。”他擦了把汗,“现在是低功耗待机模式,够撑七十二小时。”
陈渊从机甲舱出来,脱掉外骨骼装甲,随手放在支架上。连续高强度运转这么久,部件都得保养一遍,但现在不是时候。
他走到营地中央,看着那堆模拟火光的小型生态燃料炉。蓝绿色的光晕静静跳动,不烫手,却让人觉得暖。
“我刚试了下娱乐系统。”小李凑过来,“想放点音乐,结果防火墙直接拦截了。系统还是战备状态,不让开非必要功能。”
陈渊掏出权限卡,在控制终端按了一下。“警戒等级下调,改为绿标。”
“滴——生活模块已激活。”AI提示音响起。
温控系统启动,净水机开始运作,营养舱自动补充了三份基础餐包。
小李迫不及待点开音乐库。“来点老地球的?”
“随便。”陈渊坐下,靠着折叠椅背。
一段轻快的吉他旋律流淌出来,节奏简单,歌词讲的是夏天、海边和没做完的梦。小李跟着哼了两句,声音越来越小。
林悦走过来,手里拿着最后一份无人机巡检报告。“周边十公里内,没发现生命信号。地质监测也没异常,今晚可以放心睡。”
没人接话。三个人围着那团虚拟火光,听着久违的歌声,谁都没再提航线、信号或者“不能碰”这三个字。
过了很久,小李突然说:“你说……咱们还能回去吗?我是说,回到那种普通日子。”
“哪种?”林悦问。
“就是不用天天看雷达,不用半夜被警报吵醒,吃饭能坐在桌子边,睡觉不用穿作战服。”小李望着火光,“以前在移民船上,我还觉得那叫苦。现在想想,那时候也算安稳了。”
林悦笑了笑。“你现在说这话,要是让三个月前的你听见,肯定不信。”
“那时候我连机甲怎么修都不知道。”小李挠头,“现在呢,至少能自己换推进阀了。”
陈渊没笑,但眼神松了些。“能活下来,就是进步。”
“可咱们到底在找什么?”小李声音低下去,“一直跑,一直躲,打完一波又来一波。最后图个啥?”
“喘口气。”陈渊说,“然后继续走。”
“就这么简单?”
“不简单。”林悦接口,“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一步步来。今天落地,明天补物资,后天再出发。只要还在动,就有机会。”
小李点点头,没再问。
夜渐渐深了。音乐换成了白噪音,模拟海浪拍岸的声音。三个人谁都没回帐篷,就这么坐着。
陈渊闭上眼,肩膀彻底放松下来。这是他三个月来第一次,不用睁一只眼睡觉。
林悦靠在椅背上,耳机还戴着,但没放任何内容。她盯着天空,那里没有城市灯光,只有真实的星星连成一片。
小李数着燃料炉的光点,一个个熄灭又亮起。他想起小时候在船舱里玩的投影游戏,也是这样一小团光,能让他安静一整晚。
主舰的警报系统处于最低响应级别,只有每隔半小时一次的自检提示音。无人机在空中划出稳定的轨迹,监控画面一片宁静。
陈渊睁开眼,看了眼时间。轮到他值守是凌晨三点。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四肢,走向临时搭建的休整舱。路过工程棚时,看见小李正把工具一件件收进箱子里,嘴里还哼着刚才那首歌。
林悦已经进了休眠舱,舱盖缓缓闭合。
陈渊躺进自己的位置,闭上眼睛。耳边是海浪声,鼻尖有草木的气息。他没有做梦,只是沉下去,像一块石头落进水里。
第二天早上,阳光照进营地。小李第一个醒来,发现主舰的能源读数比昨晚多了百分之十五。
他打开系统日志,发现夜间自动充电效率超出预期。
“这地方还真不错。”他嘟囔着,拿起工具箱朝工程棚走。
林悦从休眠舱出来时,看见陈渊已经在检查机甲履带磨损情况。
“昨晚睡得怎么样?”她问。
“还行。”陈渊拧紧一颗螺丝,“比在飞船上强。”
“我做了早餐。”小李端出两盒加热好的营养餐,“虽然还是老味道,但至少是热的。”
三人围坐吃饭。没有人提接下来要去哪,也没有人说起那些未解的信号。
风吹过营地,掀起了帐篷一角。远处海面泛着光,像撒了一层碎玻璃。
“轮值表重新排了。”林悦头也没抬,手指还在敲击终端,“你该去休息了。”
“先落地再说。”陈渊走到观测窗前,远处一颗淡蓝色的星球正缓缓变大,“那就是目标点?”
“对,L-729,星图标注为低风险宜居带。”小李从工程通道探出头,“大气成分检测完成,氧气含量二十一点三,氮气七十八,二氧化碳零点四,和地球差不多。水循环系统也正常,地表有大片植被覆盖。”
“没有人为信号?”陈渊问。
“没发现。”林悦调出扫描结果,“电磁背景干净,热源分布均匀,没看到大型建筑群或能量反应堆。无人机环扫一圈,也没捕捉到移动单位。”
陈渊点头。“继续保持被动侦测,别放松警惕。”
“明白。”小李缩回头,“我这就启动重力锚定程序,准备切入同步轨道。”
主舰缓缓靠近星球,在距离地表三百公里处稳定悬停。三台侦察无人机依次弹射,沿着预设路线展开环形巡航,数据实时回传指挥舱。
“东海岸平原区最适合降落。”林悦指着投影,“地势平坦,远离断层带,而且靠近水源。西侧有峡谷,北边是高地,都不太适合临时驻扎。”
“就选东海岸。”陈渊拍板,“小李,引导着陆程序,慢一点,别出岔子。”
“收到。”
引擎推力逐步下调,主舰像一片叶子轻轻落在地面。接地的一刻,舱体传来细微震动,随后归于平静。
“重力稳定,外部气压正常。”小李检查仪表,“可以开启外舱门。”
陈渊穿上轻便作战服,没戴头盔。林悦跟在他身后,手里拎着环境检测仪。小李最后一个出舱,肩上扛着工具箱。
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植物和泥土的味道。三人站在舱门前,谁都没急着往前走。
“真能直接呼吸啊……”小李深吸一口,咧嘴笑了,“三个月了,第一次不用过滤面具。”
林悦低头看检测仪屏幕。“空气没问题,但土壤里有点东西。”她蹲下,用采样管刮了一层表土,“根系附近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浓度不高,短期停留不会超标,但长期住肯定不行。”
“范围多大?”陈渊问。
“初步判断集中在内陆区域,尤其是那几条峡谷附近。”林悦抬头看向远处起伏的山影,“沿海这一带还算干净。”
“那就划个圈。”陈渊掏出战术平板,画出半径五公里的活动区,“谁也不准往里面走。小李,把无人机监控线推到边界,有任何异常立刻报警。”
“行。”小李应声,“我顺便把能源再生系统架起来,主舰现在靠备用电池撑着,得尽快接上外部供电。”
“我去检查机甲接地系统。”陈渊转身走向货舱,“辐射虽然弱,但不能让电路受干扰。”
林悦留在原地,继续记录环境数据。她把检测仪插进便携终端,开始生成第一份驻地报告。
营地很快搭了起来。两顶防风帐篷,一个工程维修棚,主舰侧面延伸出临时遮阳板,底下摆了几张折叠桌椅。小李把太阳能板一块块铺开,连上储能模块,主舰的能耗指示终于从红色转成黄色。
“系统切换成功。”他擦了把汗,“现在是低功耗待机模式,够撑七十二小时。”
陈渊从机甲舱出来,脱掉外骨骼装甲,随手放在支架上。连续高强度运转这么久,部件都得保养一遍,但现在不是时候。
他走到营地中央,看着那堆模拟火光的小型生态燃料炉。蓝绿色的光晕静静跳动,不烫手,却让人觉得暖。
“我刚试了下娱乐系统。”小李凑过来,“想放点音乐,结果防火墙直接拦截了。系统还是战备状态,不让开非必要功能。”
陈渊掏出权限卡,在控制终端按了一下。“警戒等级下调,改为绿标。”
“滴——生活模块已激活。”AI提示音响起。
温控系统启动,净水机开始运作,营养舱自动补充了三份基础餐包。
小李迫不及待点开音乐库。“来点老地球的?”
“随便。”陈渊坐下,靠着折叠椅背。
一段轻快的吉他旋律流淌出来,节奏简单,歌词讲的是夏天、海边和没做完的梦。小李跟着哼了两句,声音越来越小。
林悦走过来,手里拿着最后一份无人机巡检报告。“周边十公里内,没发现生命信号。地质监测也没异常,今晚可以放心睡。”
没人接话。三个人围着那团虚拟火光,听着久违的歌声,谁都没再提航线、信号或者“不能碰”这三个字。
过了很久,小李突然说:“你说……咱们还能回去吗?我是说,回到那种普通日子。”
“哪种?”林悦问。
“就是不用天天看雷达,不用半夜被警报吵醒,吃饭能坐在桌子边,睡觉不用穿作战服。”小李望着火光,“以前在移民船上,我还觉得那叫苦。现在想想,那时候也算安稳了。”
林悦笑了笑。“你现在说这话,要是让三个月前的你听见,肯定不信。”
“那时候我连机甲怎么修都不知道。”小李挠头,“现在呢,至少能自己换推进阀了。”
陈渊没笑,但眼神松了些。“能活下来,就是进步。”
“可咱们到底在找什么?”小李声音低下去,“一直跑,一直躲,打完一波又来一波。最后图个啥?”
“喘口气。”陈渊说,“然后继续走。”
“就这么简单?”
“不简单。”林悦接口,“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一步步来。今天落地,明天补物资,后天再出发。只要还在动,就有机会。”
小李点点头,没再问。
夜渐渐深了。音乐换成了白噪音,模拟海浪拍岸的声音。三个人谁都没回帐篷,就这么坐着。
陈渊闭上眼,肩膀彻底放松下来。这是他三个月来第一次,不用睁一只眼睡觉。
林悦靠在椅背上,耳机还戴着,但没放任何内容。她盯着天空,那里没有城市灯光,只有真实的星星连成一片。
小李数着燃料炉的光点,一个个熄灭又亮起。他想起小时候在船舱里玩的投影游戏,也是这样一小团光,能让他安静一整晚。
主舰的警报系统处于最低响应级别,只有每隔半小时一次的自检提示音。无人机在空中划出稳定的轨迹,监控画面一片宁静。
陈渊睁开眼,看了眼时间。轮到他值守是凌晨三点。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四肢,走向临时搭建的休整舱。路过工程棚时,看见小李正把工具一件件收进箱子里,嘴里还哼着刚才那首歌。
林悦已经进了休眠舱,舱盖缓缓闭合。
陈渊躺进自己的位置,闭上眼睛。耳边是海浪声,鼻尖有草木的气息。他没有做梦,只是沉下去,像一块石头落进水里。
第二天早上,阳光照进营地。小李第一个醒来,发现主舰的能源读数比昨晚多了百分之十五。
他打开系统日志,发现夜间自动充电效率超出预期。
“这地方还真不错。”他嘟囔着,拿起工具箱朝工程棚走。
林悦从休眠舱出来时,看见陈渊已经在检查机甲履带磨损情况。
“昨晚睡得怎么样?”她问。
“还行。”陈渊拧紧一颗螺丝,“比在飞船上强。”
“我做了早餐。”小李端出两盒加热好的营养餐,“虽然还是老味道,但至少是热的。”
三人围坐吃饭。没有人提接下来要去哪,也没有人说起那些未解的信号。
风吹过营地,掀起了帐篷一角。远处海面泛着光,像撒了一层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