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指示灯刚变绿,陈渊就开口了。
“所有人注意,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战后复盘。”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楚,“我们抓到的俘虏、查到的数据,可能已经被人盯上了。”
林悦坐在终端前,手里的笔顿了一下。小李站在后排,原本靠着墙,这时也站直了。
“之前我们以为海盗是自发行动,现在看不是。”陈渊调出星图,LX-9区域被圈出来,一片漆黑,“他们的指令来自一个叫‘齿轮’的系统。定时发任务,按序列执行,像打卡上班。”
小李皱眉:“那他们不就是自动运行的机器人?打掉信号源不就行了?”
“问题就在这。”陈渊摇头,“阿六说过一句话——‘非得等到那个时刻才能跃迁稳定’。说明他们的行动受外部条件限制。但如果这个系统能根据外界变化调整规则呢?”
林悦接话:“比如发现我们抓了人,就开始换频率,或者派更强的队伍来清场。”
小李没立刻反驳,但脸上还是有点不信,“可他们要是真这么聪明,早该对我们动手了。哪还等到现在?”
“也许已经在动了。”陈渊点开一段记录,“上次审讯后,有三艘失踪的运输船在边缘星域出现残骸。时间刚好卡在潮汐窗口关闭后的四小时内。没人报警,也没求救信号。”
林悦盯着屏幕,“这不像巧合。”
“也不像普通海盗干的。”陈渊说,“动作太快,目标太准。像是专门来测试我们有没有反应。”
小李终于不说话了。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数据流在背景里轻轻滚动。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打不打得过。”陈渊看着两人,“而是对方会不会学。如果它真的在观察我们,那每一次交手,都在教它怎么对付我们。”
林悦呼出一口气,“那就不能按常理出牌了。得提前布防。”
“对。”陈渊走到战术板前,拿起电子笔,“我们现在要做三件事。”
他写下第一条:**升级机甲被动防御模块**。
“之前的战斗里,敌方有干扰我们信号的手段。虽然没成功,但说明他们具备电磁攻击能力。下次可能直接瘫痪系统。我们必须加固抗干扰层,尤其是神经接驳部分。”
小李抬头:“库存里的屏蔽材料够用吗?”
“不够。”陈渊说,“所以我需要你马上清点现有零件,看看哪些可以拆解再利用。优先保障主控舱和动力核心的防护。”
小李点头,掏出随身记录仪开始查清单。
第二条:**更换通讯协议,启用跳频 离线双模模式**。
“我们现在用的加密频道,安全性没问题,但使用频率太固定。”陈渊解释,“如果对方在监听,很容易摸清规律。从今天起,所有外联通讯必须随机切换频段,每次通话不超过五分钟。重要信息一律离线传递。”
林悦问:“那紧急情况怎么办?总不能每次都派人跑腿吧?”
“留一个备用信道。”陈渊说,“只在极端情况下开启,用一次就废弃。另外,所有终端加装物理断网开关,一旦察觉异常,立刻切断外部连接。”
林悦记下要点,顺手打开本地数据库,开始整理可共享的情报条目。
第三条:**建立外围预警机制**。
“光靠自己防不住。”陈渊说,“我们需要眼睛放出去。哪怕只是听到一点风吹草动,也能争取反应时间。”
小李疑惑:“可附近没什么可靠的人。那些商队自顾不暇,谁愿意帮我们盯风?”
“不一定非得让他们帮忙。”林悦突然说,“我们可以把海盗的活动规律打包发出去,匿名投放到公共频道。就说这是‘某势力内部泄露资料’,真假由他们判断。”
陈渊点头:“他们会自己验证。只要有人发现数据准确,就会开始警惕。到时候不用我们动员,他们也会主动报告异常。”
“还能混淆视听。”林悦笑了一下,“反正‘齿轮’也不知道谁掌握了真实情报。它要是想清理消息源,就得一个个排查,反而拖慢节奏。”
小李想了想,忍不住说:“这招有点阴啊……”
“不是阴。”陈渊纠正,“是省力。我们资源有限,不能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让别人替我们警戒,才是最划算的。”
小李低头继续写笔记,嘴角微微翘了下。
会议进行到这里,气氛明显变了。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是不是反应过度,现在却都在认真考虑下一步怎么做。
林悦翻着审讯记录,忽然抬头:“有个细节你们注意没?俘虏提到‘第七序列准备就绪’的时候,语气特别机械,像背课文。而且五个人里,三个说的词完全一样。”
“说明有标准话术。”陈渊说,“他们接受的是统一指令训练,不是临时拼凑的团伙。”
“那万一‘齿轮’发现我们破解了语音命令呢?”她问,“会不会启动应急预案?比如远程锁定某些设备?”
陈渊沉默两秒,“有可能。所以我们不能再依赖单一系统。所有关键模块都要做冗余备份,最好能手动切换。”
小李举手:“我可以带人检查一遍机甲底层代码,看有没有隐藏的唤醒指令或后门程序。”
“去办。”陈渊说,“越快越好。查完之后,所有未确认安全的模块全部下线。”
林悦那边也差不多整理好了,“我这边拟了个基础情报包,只包含时间节点和频率特征,不涉及我们现在的坐标和行动计划。要不要现在就发出去?”
“先缓一缓。”陈渊说,“等小李那边确认通讯系统没问题再说。我们不能一边防别人监听,一边自己往外泄密。”
林悦点头,把文件暂存进加密区。
小李还在翻零件清单,忽然抬头:“有个问题——如果我们换了新通讯方式,那之前的盟友还能联系上吗?比如蒸汽城那边的老王,他可不知道我们要改频道。”
“他会知道的。”陈渊说,“我会单独给他发一条验证码,只有他知道怎么解。其他人就算截获,也看不懂。”
“还挺讲究。”小李嘀咕一句,继续埋头算材料损耗。
林悦看了眼时间,“接下来几天我们都得连轴转了。防御升级、系统排查、情报分发……事情太多了。”
“没办法。”陈渊说,“敌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才动手。我们只能比它快一步。”
小李合上记录仪,抬头看着战术板上的三条策略,忽然说:“以前我觉得当机甲兵最重要的是打得狠。现在才发现,活得久才是本事。”
林悦笑了声,“你现在才明白?我们早就不只是打架了。”
陈渊没笑,但眼神松了些。
他知道这仗不好打。
对手看不见,摸不着,甚至不确定是不是真人指挥。但他们必须做出选择——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不让对方轻易得逞。
他拿起电子笔,在“外联预警机制”旁边画了个标记。
“明天开始,所有外出巡逻组缩短行程,增加回传间隔。一旦发现陌生信号源靠近,立即上报,不准擅自接触。”
林悦正在调试终端,听到这话停了一下,“你是怕他们派人伪装成友军?”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陈渊说,“如果‘齿轮’真有学习能力,它迟早会学会模仿。”
小李站在原地,手指无意识敲着记录仪边缘。
他本来以为这次会议就是走个流程,结果越听越觉得背后发凉。
原来真正的威胁从来不在眼前。
而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静静等着你犯错。
主控室的灯光稳定,数据流持续滚动。
林悦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行指令,抬头看向陈渊。
“情报包准备好了。”
陈渊点点头,“等小李确认系统安全,就发出去。”
小李正低头核对着零件编号,眉头皱得很紧。
突然,他抬起头。
“有个问题。”
“所有人注意,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战后复盘。”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楚,“我们抓到的俘虏、查到的数据,可能已经被人盯上了。”
林悦坐在终端前,手里的笔顿了一下。小李站在后排,原本靠着墙,这时也站直了。
“之前我们以为海盗是自发行动,现在看不是。”陈渊调出星图,LX-9区域被圈出来,一片漆黑,“他们的指令来自一个叫‘齿轮’的系统。定时发任务,按序列执行,像打卡上班。”
小李皱眉:“那他们不就是自动运行的机器人?打掉信号源不就行了?”
“问题就在这。”陈渊摇头,“阿六说过一句话——‘非得等到那个时刻才能跃迁稳定’。说明他们的行动受外部条件限制。但如果这个系统能根据外界变化调整规则呢?”
林悦接话:“比如发现我们抓了人,就开始换频率,或者派更强的队伍来清场。”
小李没立刻反驳,但脸上还是有点不信,“可他们要是真这么聪明,早该对我们动手了。哪还等到现在?”
“也许已经在动了。”陈渊点开一段记录,“上次审讯后,有三艘失踪的运输船在边缘星域出现残骸。时间刚好卡在潮汐窗口关闭后的四小时内。没人报警,也没求救信号。”
林悦盯着屏幕,“这不像巧合。”
“也不像普通海盗干的。”陈渊说,“动作太快,目标太准。像是专门来测试我们有没有反应。”
小李终于不说话了。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数据流在背景里轻轻滚动。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打不打得过。”陈渊看着两人,“而是对方会不会学。如果它真的在观察我们,那每一次交手,都在教它怎么对付我们。”
林悦呼出一口气,“那就不能按常理出牌了。得提前布防。”
“对。”陈渊走到战术板前,拿起电子笔,“我们现在要做三件事。”
他写下第一条:**升级机甲被动防御模块**。
“之前的战斗里,敌方有干扰我们信号的手段。虽然没成功,但说明他们具备电磁攻击能力。下次可能直接瘫痪系统。我们必须加固抗干扰层,尤其是神经接驳部分。”
小李抬头:“库存里的屏蔽材料够用吗?”
“不够。”陈渊说,“所以我需要你马上清点现有零件,看看哪些可以拆解再利用。优先保障主控舱和动力核心的防护。”
小李点头,掏出随身记录仪开始查清单。
第二条:**更换通讯协议,启用跳频 离线双模模式**。
“我们现在用的加密频道,安全性没问题,但使用频率太固定。”陈渊解释,“如果对方在监听,很容易摸清规律。从今天起,所有外联通讯必须随机切换频段,每次通话不超过五分钟。重要信息一律离线传递。”
林悦问:“那紧急情况怎么办?总不能每次都派人跑腿吧?”
“留一个备用信道。”陈渊说,“只在极端情况下开启,用一次就废弃。另外,所有终端加装物理断网开关,一旦察觉异常,立刻切断外部连接。”
林悦记下要点,顺手打开本地数据库,开始整理可共享的情报条目。
第三条:**建立外围预警机制**。
“光靠自己防不住。”陈渊说,“我们需要眼睛放出去。哪怕只是听到一点风吹草动,也能争取反应时间。”
小李疑惑:“可附近没什么可靠的人。那些商队自顾不暇,谁愿意帮我们盯风?”
“不一定非得让他们帮忙。”林悦突然说,“我们可以把海盗的活动规律打包发出去,匿名投放到公共频道。就说这是‘某势力内部泄露资料’,真假由他们判断。”
陈渊点头:“他们会自己验证。只要有人发现数据准确,就会开始警惕。到时候不用我们动员,他们也会主动报告异常。”
“还能混淆视听。”林悦笑了一下,“反正‘齿轮’也不知道谁掌握了真实情报。它要是想清理消息源,就得一个个排查,反而拖慢节奏。”
小李想了想,忍不住说:“这招有点阴啊……”
“不是阴。”陈渊纠正,“是省力。我们资源有限,不能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让别人替我们警戒,才是最划算的。”
小李低头继续写笔记,嘴角微微翘了下。
会议进行到这里,气氛明显变了。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是不是反应过度,现在却都在认真考虑下一步怎么做。
林悦翻着审讯记录,忽然抬头:“有个细节你们注意没?俘虏提到‘第七序列准备就绪’的时候,语气特别机械,像背课文。而且五个人里,三个说的词完全一样。”
“说明有标准话术。”陈渊说,“他们接受的是统一指令训练,不是临时拼凑的团伙。”
“那万一‘齿轮’发现我们破解了语音命令呢?”她问,“会不会启动应急预案?比如远程锁定某些设备?”
陈渊沉默两秒,“有可能。所以我们不能再依赖单一系统。所有关键模块都要做冗余备份,最好能手动切换。”
小李举手:“我可以带人检查一遍机甲底层代码,看有没有隐藏的唤醒指令或后门程序。”
“去办。”陈渊说,“越快越好。查完之后,所有未确认安全的模块全部下线。”
林悦那边也差不多整理好了,“我这边拟了个基础情报包,只包含时间节点和频率特征,不涉及我们现在的坐标和行动计划。要不要现在就发出去?”
“先缓一缓。”陈渊说,“等小李那边确认通讯系统没问题再说。我们不能一边防别人监听,一边自己往外泄密。”
林悦点头,把文件暂存进加密区。
小李还在翻零件清单,忽然抬头:“有个问题——如果我们换了新通讯方式,那之前的盟友还能联系上吗?比如蒸汽城那边的老王,他可不知道我们要改频道。”
“他会知道的。”陈渊说,“我会单独给他发一条验证码,只有他知道怎么解。其他人就算截获,也看不懂。”
“还挺讲究。”小李嘀咕一句,继续埋头算材料损耗。
林悦看了眼时间,“接下来几天我们都得连轴转了。防御升级、系统排查、情报分发……事情太多了。”
“没办法。”陈渊说,“敌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才动手。我们只能比它快一步。”
小李合上记录仪,抬头看着战术板上的三条策略,忽然说:“以前我觉得当机甲兵最重要的是打得狠。现在才发现,活得久才是本事。”
林悦笑了声,“你现在才明白?我们早就不只是打架了。”
陈渊没笑,但眼神松了些。
他知道这仗不好打。
对手看不见,摸不着,甚至不确定是不是真人指挥。但他们必须做出选择——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不让对方轻易得逞。
他拿起电子笔,在“外联预警机制”旁边画了个标记。
“明天开始,所有外出巡逻组缩短行程,增加回传间隔。一旦发现陌生信号源靠近,立即上报,不准擅自接触。”
林悦正在调试终端,听到这话停了一下,“你是怕他们派人伪装成友军?”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陈渊说,“如果‘齿轮’真有学习能力,它迟早会学会模仿。”
小李站在原地,手指无意识敲着记录仪边缘。
他本来以为这次会议就是走个流程,结果越听越觉得背后发凉。
原来真正的威胁从来不在眼前。
而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静静等着你犯错。
主控室的灯光稳定,数据流持续滚动。
林悦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行指令,抬头看向陈渊。
“情报包准备好了。”
陈渊点点头,“等小李确认系统安全,就发出去。”
小李正低头核对着零件编号,眉头皱得很紧。
突然,他抬起头。
“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