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西暖阁,烛火摇曳。
封赏国师张应京的喧嚣散去,暖阁内重归寂静。朱啸独坐御案后,熔金般的眸子深处,无形的系统界面无声浮现:
[寰宇脉络·深度扫描启动!]
[目标区域:京师核心区]
[扫描目标:龙气本源及衍生能量场]
[扫描结果:]
[1. 紫微帝星核心龙气:强度:★★★★★(极盛!)来源:宿主本体(朱啸)]
[2. 潜龙之气(未觉醒):强度:★★☆(稳定增长)来源:坤宁宫(皇后张嫣腹中龙嗣·朱慈熠)]
[3. 潜龙之气(未觉醒):强度:★★(稳定增长)来源:淑妃宫(李月蝉腹中龙嗣)]
[4. 潜龙之气(未觉醒):强度:★☆(初生)来源:贵妃宫(任婉清腹中龙嗣)]
[5. 潜龙之气(未觉醒):强度:★☆(初生)来源:贤妃宫(范玉柔腹中龙嗣)]
[6. 伪龙之气(残存\/暗淡):强度:☆(持续衰减)来源:信王府(朱由检)]
[状态分析:伪龙之气蕴含微弱天命因果(历史惯性残留),正被宿主核心龙气及帝国勃发国运持续压制、侵蚀、剥离!预计完全消散时间:3-5年。]
[警告:伪龙之气虽衰微,仍具潜在扰动性(如遇重大历史节点或宿主龙气波动,可能引发微弱因果反噬)。建议:持续压制,静待其自然湮灭。]
“六道…”朱啸目光如冰锥,死死锁定在第六条“伪龙之气”的来源——信王府!朱由检!他心中了然。历史惯性…那个在原本轨迹中坐了十七年龙椅的崇祯皇帝!难怪天师张应京只报了五道龙气!那道暗淡、衰微、带着一丝历史残影的“伪龙之气”,如同附骨之蛆蛆,盘踞在信王府上空!
“功力不够?还是…故意隐瞒?”朱啸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天师…好一个“不涉皇嗣”!好一个“明哲保身”!他洞悉了那道伪龙之气的存在,却选择了隐瞒!是怕卷入皇室辛秘?是怕触怒龙颜?还是…对那微弱的天命因果,心存一丝敬畏?
“哼!”朱啸冷哼一声,眼中熔金火焰无声跳跃,“历史惯性?伪龙之气?朱由检…你的天命…早已被朕碾碎!这残存的影子…不过是冢中枯骨的回光返照!朕…倒要看看,你能翻起什么浪花!”
他意念微动,系统界面流转:
[检测到关键历史人物(张应京)归位国师,触发‘龙魂协议’文明火种传播节点!]
[奖励发放中…]
[科技图谱解锁:《马铃薯(土豆)、玉米高产优化种植及深加工图谱》(Lv.1)]
? 内容: 详尽记载马铃薯(土豆)、玉米在北方寒地、南方湿热、山地丘陵等不同环境下的高产种植技术(包括选种、育苗、轮作、病虫害防治)。重点优化抗寒、抗旱、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方向。新增深加工工艺: 马铃薯切片晒干、磨粉、淀粉提取、酿酒(土法);玉米磨粉、制糖(简易土法)、膨化(简易工艺)、饲料加工(青贮、干贮)等工艺流程图解及要点。
? 意义: 极大提升土豆、玉米作为高产“救命粮”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为大规模推广、彻底解决饥荒(尤其西北)、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力支撑!是农政司下一步工作的核心指南!粮食安全…再添基石!(注:红薯深加工图谱已于前期奖励解锁)
“土豆…玉米深加工…”朱啸眼中精光爆射!此物来得正是时候!陕甘旱情严峻,洪承畴正需此物!徐光启的农政司…如虎添翼!帝国粮仓…将更加充盈!然…他心中亦有一丝清醒:“新粮推广,非一日之功!育种、育苗、传授种植之法、建立加工坊…皆需时日!陕甘旱魃魃肆虐,数百万饥民嗷嗷待哺…远水解不了近渴!洪承畴…还需靠那二十万石赈粮,撑过这最艰难的时刻!”
------
翌日,乾清宫正殿。
国师张应京身着御赐紫金玉带、杏黄道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在百官瞩目下,恭敬地向朱啸辞行。
“陛下天恩浩荡,臣…感激涕零!然龙虎山乃祖庭根基,不可久离。臣…恳请陛下降旨,允臣暂归龙虎山,主持教务,待京师上清宫重修完毕,再入京侍奉陛下!”张应京声音恳切,目光清澈。
朱啸端坐龙椅,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人心:“国师归山,情理之中。朕…准了。”
“谢陛下!”张应京躬身。
“然…”朱啸话锋一转,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京师乃国运汇聚之地,龙气盘桓之所!上清宫重修,乃镇国护运之基!国师归山期间,需…派遣亲传弟子,道法精深、德行高洁者,入京常驻!主持上清宫日常法事,诵经祈福,护持国运!此…乃国师之责!亦为…龙虎山护国弘法之本!”
张应京心头一凛!陛下…这是要将龙虎山的势力,更深地绑在帝国战车上!派遣亲传弟子常驻京师…无异于质子!然…皇命难违!他不敢有丝毫犹豫,躬身应道:“臣…遵旨!必选派最得力弟子入京!护持国运!不负陛下重托!”
“甚好。”朱啸满意颔首,“另…朕观国师‘望气术’玄妙精深,于农时天象、灾异预兆,或有独到之处。农政司徐光启徐卿,正司天下农桑。国师归山后,可遣精通风水堪舆、通晓天时地利之弟子,与农政司多多交流…或可为…新粮推广、水利兴修…略尽绵力。”
张应京心中一震!陛下…竟是要将龙虎山的玄门秘术,用于农桑实务?!此等胸襟…此等气魄…前所未有!他连忙躬身:“陛下圣明!臣…必令弟子竭力襄助徐大人!以玄门微末之技,报效国家!泽被苍生!”
“去吧。”朱啸挥挥手,“一路珍重。待上清宫落成…朕…在京师,等国师归来。”
“臣…告退!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应京深深一拜,转身退出大殿。阳光洒在他紫金玉带上,熠熠生辉,却掩不住他眼底深处那一丝对信王府伪龙之气的隐忧与…如释重负的逃离。
------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国师封赏、亲传弟子入京、玄门术士参与农政…这一系列举措,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在文官集团中激起轩然大波!
“陛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曹于汴(清流领袖,东林背景,但未被清洗)手持玉笏笏,踏出班列,声音带着忧虑与刚直,“臣…斗胆进言!天师封国师,尊荣已极!然…玄门术数,终属虚妄!陛下遣其弟子常驻京师,参与农政…恐…恐非社稷之福!”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愈发激昂:“昔年嘉靖皇帝,笃信方术,宠信陶仲文、邵元节之流,设坛斋醮醮,耗费国帑帑,荒废朝政,致使严嵩父子专权,国事日非!前车之鉴,血泪未干!臣…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亲贤臣,远方士!重实务,黜虚妄!勿使…嘉靖旧事重演!”
“臣附议!”翰林院掌院学士周延儒(架空人物,清流代表,谨慎圆滑)紧随其后,声音带着文人的清高与隐晦的指责,“农桑乃国之根本!当以实学为本!徐光启大人学贯中西,精通格物,农政司在其治下,新粮推广,卓有成效!何须…玄门术士插手?此…恐乱了法度,徒增笑柄!更恐…贻误农时,祸及苍生!”
“臣等附议!”数名清流言官、翰林学士齐声附和。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对“嘉靖旧事”的警惕与对“方士干政”的抵触。
首辅袁可立眉头微皱,次辅李邦华面露忧色,徐光启则沉默不语,眼神闪烁。
朱啸端坐龙椅,面色平静无波,熔金般的眸子扫过下方群臣,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与掌控全局的威严。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下了所有议论:
“曹卿、周卿…忧国忧民,朕心甚慰。”
他话锋陡然一转,声音带着金铁交鸣的锐利:“然…尔等之言,未免…杞人忧天!以偏概全!”
“朕封天师为国师,非为斋醮醮祈福!非为炼丹求仙!乃因其‘望气术’洞察天象,于农时旱涝、灾异预兆,或有独到之验!此…乃‘格物致知’!乃‘以天时助人事’!”
“昔年大禹治水,亦观星象以定山川!诸葛孔明,借东风以破曹军!此…岂是虚妄?乃…善用天时地利之智!”
“朕遣其弟子与农政司交流,非为以术乱法!乃为…取其长,补其短!以玄门数百年观天察地之经验,辅以徐卿格物实学之根基!使农桑之事,更合天时,更避灾异!此…乃利国利民之善政!何来‘贻误农时,祸及苍生’之说?!”
“至于嘉靖旧事…”朱啸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非嘉靖!龙虎山…亦非陶仲文、邵元节之流!朕之心志,在富国强兵,一统寰宇!岂会沉迷方术,荒废朝政?!”
“尔等…若只知抱残守缺,以古非今,见‘玄门’二字便如临大敌…岂非…因噎废食?!坐井观天?!”
字字如刀!句句如锤!砸在曹于汴、周延儒等人心头!尤其是那句“朕非嘉靖!”,如同惊雷炸响!那熔金般的目光扫过,带着帝王的威压与…一丝冰冷的警告!
曹于汴脸色涨红,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周延儒更是低下头,不敢与那目光对视。
袁可立适时出列,沉声道:“陛下圣明!天时地利,乃农桑之本。玄门观天之术,若真能襄助农政,预知灾异,实乃利国利民!臣…附议陛下之策!”
徐光启也踏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陛下高瞻远瞩!农政司…愿与龙虎山高士交流切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实学为本,融汇百家之长!必不负陛下重托!”
“臣等附议!”李邦华、张国纪等帝党重臣齐声应和。
朝堂风向瞬间逆转!清流们偃旗息鼓,再不敢多言。
朱啸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声音恢复平静:“此事…便如此定了。徐卿,图谱之事,朕稍后与你细说。”
“退朝!”
------
信王府,书房。
朱由检(信王)一身素净常服,临窗而立,望着庭院中萧瑟的冬景。他面容清俊,眉宇间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郁与…不易察觉的阴鸷鸷。皇兄的威势日盛,帝国气象蒸蒸日上,后宫四妃同孕…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迫。那道盘踞在王府上空、日渐衰微的“伪龙之气”,如同冰冷的枷锁,勒得他喘不过气。
“王爷…”心腹太监王承恩(同名,非宫中那位)悄声入内,低声道,“宫里传来消息…国师张应京…今日离京归山了。”
“走了?”朱由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他…倒是走得干净。”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怨毒,“五道龙气…拱卫紫微…呵呵…好一个…盛世吉兆!那我呢?我算什么?这信王府…又算什么?!”
他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那道日渐暗淡的伪龙之气,仿佛在无声地嘲笑他的不甘与…宿命!
“天命…天命…”朱由检低声呢喃,声音带着一丝疯狂,“皇兄…你…真能…逆天改命吗?!”信王府上空,那道暗淡的伪龙之气,在帝国勃发的煌煌国运压制下,如同风中残烛,摇曳不定,却…依旧顽强地燃烧着一丝微弱的不甘之火。
封赏国师张应京的喧嚣散去,暖阁内重归寂静。朱啸独坐御案后,熔金般的眸子深处,无形的系统界面无声浮现:
[寰宇脉络·深度扫描启动!]
[目标区域:京师核心区]
[扫描目标:龙气本源及衍生能量场]
[扫描结果:]
[1. 紫微帝星核心龙气:强度:★★★★★(极盛!)来源:宿主本体(朱啸)]
[2. 潜龙之气(未觉醒):强度:★★☆(稳定增长)来源:坤宁宫(皇后张嫣腹中龙嗣·朱慈熠)]
[3. 潜龙之气(未觉醒):强度:★★(稳定增长)来源:淑妃宫(李月蝉腹中龙嗣)]
[4. 潜龙之气(未觉醒):强度:★☆(初生)来源:贵妃宫(任婉清腹中龙嗣)]
[5. 潜龙之气(未觉醒):强度:★☆(初生)来源:贤妃宫(范玉柔腹中龙嗣)]
[6. 伪龙之气(残存\/暗淡):强度:☆(持续衰减)来源:信王府(朱由检)]
[状态分析:伪龙之气蕴含微弱天命因果(历史惯性残留),正被宿主核心龙气及帝国勃发国运持续压制、侵蚀、剥离!预计完全消散时间:3-5年。]
[警告:伪龙之气虽衰微,仍具潜在扰动性(如遇重大历史节点或宿主龙气波动,可能引发微弱因果反噬)。建议:持续压制,静待其自然湮灭。]
“六道…”朱啸目光如冰锥,死死锁定在第六条“伪龙之气”的来源——信王府!朱由检!他心中了然。历史惯性…那个在原本轨迹中坐了十七年龙椅的崇祯皇帝!难怪天师张应京只报了五道龙气!那道暗淡、衰微、带着一丝历史残影的“伪龙之气”,如同附骨之蛆蛆,盘踞在信王府上空!
“功力不够?还是…故意隐瞒?”朱啸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天师…好一个“不涉皇嗣”!好一个“明哲保身”!他洞悉了那道伪龙之气的存在,却选择了隐瞒!是怕卷入皇室辛秘?是怕触怒龙颜?还是…对那微弱的天命因果,心存一丝敬畏?
“哼!”朱啸冷哼一声,眼中熔金火焰无声跳跃,“历史惯性?伪龙之气?朱由检…你的天命…早已被朕碾碎!这残存的影子…不过是冢中枯骨的回光返照!朕…倒要看看,你能翻起什么浪花!”
他意念微动,系统界面流转:
[检测到关键历史人物(张应京)归位国师,触发‘龙魂协议’文明火种传播节点!]
[奖励发放中…]
[科技图谱解锁:《马铃薯(土豆)、玉米高产优化种植及深加工图谱》(Lv.1)]
? 内容: 详尽记载马铃薯(土豆)、玉米在北方寒地、南方湿热、山地丘陵等不同环境下的高产种植技术(包括选种、育苗、轮作、病虫害防治)。重点优化抗寒、抗旱、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方向。新增深加工工艺: 马铃薯切片晒干、磨粉、淀粉提取、酿酒(土法);玉米磨粉、制糖(简易土法)、膨化(简易工艺)、饲料加工(青贮、干贮)等工艺流程图解及要点。
? 意义: 极大提升土豆、玉米作为高产“救命粮”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为大规模推广、彻底解决饥荒(尤其西北)、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力支撑!是农政司下一步工作的核心指南!粮食安全…再添基石!(注:红薯深加工图谱已于前期奖励解锁)
“土豆…玉米深加工…”朱啸眼中精光爆射!此物来得正是时候!陕甘旱情严峻,洪承畴正需此物!徐光启的农政司…如虎添翼!帝国粮仓…将更加充盈!然…他心中亦有一丝清醒:“新粮推广,非一日之功!育种、育苗、传授种植之法、建立加工坊…皆需时日!陕甘旱魃魃肆虐,数百万饥民嗷嗷待哺…远水解不了近渴!洪承畴…还需靠那二十万石赈粮,撑过这最艰难的时刻!”
------
翌日,乾清宫正殿。
国师张应京身着御赐紫金玉带、杏黄道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在百官瞩目下,恭敬地向朱啸辞行。
“陛下天恩浩荡,臣…感激涕零!然龙虎山乃祖庭根基,不可久离。臣…恳请陛下降旨,允臣暂归龙虎山,主持教务,待京师上清宫重修完毕,再入京侍奉陛下!”张应京声音恳切,目光清澈。
朱啸端坐龙椅,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人心:“国师归山,情理之中。朕…准了。”
“谢陛下!”张应京躬身。
“然…”朱啸话锋一转,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京师乃国运汇聚之地,龙气盘桓之所!上清宫重修,乃镇国护运之基!国师归山期间,需…派遣亲传弟子,道法精深、德行高洁者,入京常驻!主持上清宫日常法事,诵经祈福,护持国运!此…乃国师之责!亦为…龙虎山护国弘法之本!”
张应京心头一凛!陛下…这是要将龙虎山的势力,更深地绑在帝国战车上!派遣亲传弟子常驻京师…无异于质子!然…皇命难违!他不敢有丝毫犹豫,躬身应道:“臣…遵旨!必选派最得力弟子入京!护持国运!不负陛下重托!”
“甚好。”朱啸满意颔首,“另…朕观国师‘望气术’玄妙精深,于农时天象、灾异预兆,或有独到之处。农政司徐光启徐卿,正司天下农桑。国师归山后,可遣精通风水堪舆、通晓天时地利之弟子,与农政司多多交流…或可为…新粮推广、水利兴修…略尽绵力。”
张应京心中一震!陛下…竟是要将龙虎山的玄门秘术,用于农桑实务?!此等胸襟…此等气魄…前所未有!他连忙躬身:“陛下圣明!臣…必令弟子竭力襄助徐大人!以玄门微末之技,报效国家!泽被苍生!”
“去吧。”朱啸挥挥手,“一路珍重。待上清宫落成…朕…在京师,等国师归来。”
“臣…告退!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应京深深一拜,转身退出大殿。阳光洒在他紫金玉带上,熠熠生辉,却掩不住他眼底深处那一丝对信王府伪龙之气的隐忧与…如释重负的逃离。
------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国师封赏、亲传弟子入京、玄门术士参与农政…这一系列举措,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在文官集团中激起轩然大波!
“陛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曹于汴(清流领袖,东林背景,但未被清洗)手持玉笏笏,踏出班列,声音带着忧虑与刚直,“臣…斗胆进言!天师封国师,尊荣已极!然…玄门术数,终属虚妄!陛下遣其弟子常驻京师,参与农政…恐…恐非社稷之福!”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愈发激昂:“昔年嘉靖皇帝,笃信方术,宠信陶仲文、邵元节之流,设坛斋醮醮,耗费国帑帑,荒废朝政,致使严嵩父子专权,国事日非!前车之鉴,血泪未干!臣…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亲贤臣,远方士!重实务,黜虚妄!勿使…嘉靖旧事重演!”
“臣附议!”翰林院掌院学士周延儒(架空人物,清流代表,谨慎圆滑)紧随其后,声音带着文人的清高与隐晦的指责,“农桑乃国之根本!当以实学为本!徐光启大人学贯中西,精通格物,农政司在其治下,新粮推广,卓有成效!何须…玄门术士插手?此…恐乱了法度,徒增笑柄!更恐…贻误农时,祸及苍生!”
“臣等附议!”数名清流言官、翰林学士齐声附和。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对“嘉靖旧事”的警惕与对“方士干政”的抵触。
首辅袁可立眉头微皱,次辅李邦华面露忧色,徐光启则沉默不语,眼神闪烁。
朱啸端坐龙椅,面色平静无波,熔金般的眸子扫过下方群臣,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与掌控全局的威严。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下了所有议论:
“曹卿、周卿…忧国忧民,朕心甚慰。”
他话锋陡然一转,声音带着金铁交鸣的锐利:“然…尔等之言,未免…杞人忧天!以偏概全!”
“朕封天师为国师,非为斋醮醮祈福!非为炼丹求仙!乃因其‘望气术’洞察天象,于农时旱涝、灾异预兆,或有独到之验!此…乃‘格物致知’!乃‘以天时助人事’!”
“昔年大禹治水,亦观星象以定山川!诸葛孔明,借东风以破曹军!此…岂是虚妄?乃…善用天时地利之智!”
“朕遣其弟子与农政司交流,非为以术乱法!乃为…取其长,补其短!以玄门数百年观天察地之经验,辅以徐卿格物实学之根基!使农桑之事,更合天时,更避灾异!此…乃利国利民之善政!何来‘贻误农时,祸及苍生’之说?!”
“至于嘉靖旧事…”朱啸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非嘉靖!龙虎山…亦非陶仲文、邵元节之流!朕之心志,在富国强兵,一统寰宇!岂会沉迷方术,荒废朝政?!”
“尔等…若只知抱残守缺,以古非今,见‘玄门’二字便如临大敌…岂非…因噎废食?!坐井观天?!”
字字如刀!句句如锤!砸在曹于汴、周延儒等人心头!尤其是那句“朕非嘉靖!”,如同惊雷炸响!那熔金般的目光扫过,带着帝王的威压与…一丝冰冷的警告!
曹于汴脸色涨红,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周延儒更是低下头,不敢与那目光对视。
袁可立适时出列,沉声道:“陛下圣明!天时地利,乃农桑之本。玄门观天之术,若真能襄助农政,预知灾异,实乃利国利民!臣…附议陛下之策!”
徐光启也踏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陛下高瞻远瞩!农政司…愿与龙虎山高士交流切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实学为本,融汇百家之长!必不负陛下重托!”
“臣等附议!”李邦华、张国纪等帝党重臣齐声应和。
朝堂风向瞬间逆转!清流们偃旗息鼓,再不敢多言。
朱啸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声音恢复平静:“此事…便如此定了。徐卿,图谱之事,朕稍后与你细说。”
“退朝!”
------
信王府,书房。
朱由检(信王)一身素净常服,临窗而立,望着庭院中萧瑟的冬景。他面容清俊,眉宇间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郁与…不易察觉的阴鸷鸷。皇兄的威势日盛,帝国气象蒸蒸日上,后宫四妃同孕…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迫。那道盘踞在王府上空、日渐衰微的“伪龙之气”,如同冰冷的枷锁,勒得他喘不过气。
“王爷…”心腹太监王承恩(同名,非宫中那位)悄声入内,低声道,“宫里传来消息…国师张应京…今日离京归山了。”
“走了?”朱由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他…倒是走得干净。”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怨毒,“五道龙气…拱卫紫微…呵呵…好一个…盛世吉兆!那我呢?我算什么?这信王府…又算什么?!”
他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那道日渐暗淡的伪龙之气,仿佛在无声地嘲笑他的不甘与…宿命!
“天命…天命…”朱由检低声呢喃,声音带着一丝疯狂,“皇兄…你…真能…逆天改命吗?!”信王府上空,那道暗淡的伪龙之气,在帝国勃发的煌煌国运压制下,如同风中残烛,摇曳不定,却…依旧顽强地燃烧着一丝微弱的不甘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