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八年的初春,辽东的烽火硝烟暂时被神威炮的怒吼压退,但帝国的腹地,一场无声的战争却在悄然升级。新币的推行,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比想象中更加汹涌。
京师,东市“汇通钱庄”门前,人头攒动,却气氛诡异。几个衣着光鲜、眼神闪烁的汉子在人群中高声嚷嚷:
“听说了吗?朝廷新铸的银元,里面掺了锡!看着亮堂,分量不足!九成银?我看顶多七成!”
“就是!金币倒是纯金,可那上面印着皇帝的头像!这…这成何体统?把圣天子刻在钱上,天天被人摸来摸去,甚至掉粪坑里…这不是亵渎吗?!”
“还有那铜元!铜九锡一?呸!分明是铜七铅三!脆得很!一摔就裂!朝廷这是要坑光咱们的血汗钱啊!”
“快把家里的旧钱藏好!别去换新币!等朝廷撑不住了,旧币还能用!新币…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人群中蔓延。许多攥着旧银锭、铜钱的百姓犹豫了,眼神中充满了疑虑。钱庄掌柜急得满头大汗,连连解释新币成色足、形制统一、防伪更好,却收效甚微。一些大商户更是紧闭大门,挂出“暂停兑换”的牌子,暗中观望。
这股妖风,迅速从京师刮向江南富庶之地。苏杭、扬州、松江…凡商贾云集之处,皆有类似流言蜚语蜚语蜚语蜚语传播。背后,隐约可见一些被新政断了财路、心怀怨怼的豪商巨贾、地方士绅的影子,甚至…夹杂着一些神神叨叨、语焉不详的“白莲圣谕”。
------
乾清宫西暖阁,气氛凝重。
“皇爷,”方正化如同融入阴影的雕像,声音毫无波澜,“‘隐鳞’密报: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徽州、扬州等地,抵制新币之风最盛。背后推手,以原晋商残余势力(未被清算的中小晋商)、部分与旧勋贵有姻亲的江南豪族为主。其手段:一、散布谣言,诋毁新币成色、形制;二、串联钱庄、大商户拒收拒兑;三、暗中抬高旧币兑换价,扰乱市场;四、…疑似有白莲教妖人混迹其中,推波助澜,散布‘新币乃亡国之兆’、‘无生老母降劫’等邪说!”
朱啸端坐御案后,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他面前摊开着几份来自江南的急报和几枚崭新的银元、金币。银元银光闪闪,边缘滚花清晰,蟠龙纹饰栩栩如生;金币更是金光璀璨,正面浮雕着他威严的侧脸头像(由天工院顶尖匠师精心雕琢),背面盘龙祥云,贵气逼人。成色、工艺,皆无可挑剔。
“跳梁小丑。”朱啸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中熔金般的火焰无声跳跃,“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急了。”
“是否…让‘隐鳞’动手?”方正化眼中寒光一闪,“名单已初步掌握。”
“不。”朱啸缓缓摇头,声音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沉稳,“杀鸡儆猴,也要看时机。此时动手,只会坐实他们‘朝廷迫害’的谣言,激起更大反弹。让他们跳!跳得越高,摔得越惨!”
他目光转向御案另一侧:“王承恩,《大明日报》今日刊印如何?”
王承恩躬身:“回皇爷,已按您旨意,头版头条刊发辽东大捷详情!孙督师、赵指挥使、卢提督联名奏捷!重点描述神威炮之威,建奴狼狈溃逃之状!二版刊发陕西‘秦锐营’、山东‘登州营’新军招募盛况!配以卢项升、赵铁鹰(佥佥事)奏报及新军操练图影!三版…刊载农政司‘甘薯窖藏新法’及‘天工院’新式纺车图谱!四版…刊发京城元宵灯会趣闻及西山新发现温泉可疗风湿的‘奇闻’…”
“很好。”朱啸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再加印!加急发往各州府!尤其是江南!让天下人都看看,朕的将士如何保家卫国!朕的新军如何朝气蓬勃!朕的新政如何惠泽万民!至于那些奇闻趣事、农工新技…百姓爱看什么,就给他们看什么!把《大明日报》,给朕办成百姓每日离不了的‘精神食粮’!用事实,用民心,去碾碎那些见不得光的谣言!”
“奴婢遵旨!”王承恩领命退下。
------
数日后,江南,苏州府。
“卖报!卖报!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头版头条!辽东大捷!神威炮轰得建奴屁滚尿流!”报童清脆的吆喝声在繁华的街市响起。
“快!来一份!”一个茶馆掌柜急忙买了一份,迫不及待地展开。头版上,醒目的标题《辽东奏凯歌,神威震虏胆!》配以孙承宗、赵铁柱(指挥使)、卢象升联署的捷报摘要,以及一幅(木刻版画)神威炮齐射、建奴人仰马翻的震撼画面!看得掌柜热血沸腾!
“好!打得好!皇爷威武!”茶馆里顿时响起一片喝彩!
“看看二版!陕西、山东招了十万新兵!个个龙精虎猛!还配了图!嚯!这架势!”有人指着新军操练的版画啧啧称奇。
“三版这甘薯窖藏法…看着挺实用!还有这新纺车…我家婆娘肯定喜欢!”一个老农眯着眼仔细看着。
“四版这西山温泉能治老寒腿?真的假的?改天去试试!”…
茶馆里议论纷纷,气氛热烈。昨日还在担忧新币的百姓,此刻已被辽东大捷的豪情和新奇实用的内容吸引。那份对朝廷、对皇帝的信任感,在潜移默化中重新凝聚。
然而,在城西一处深宅大院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哼!雕虫小技!”一个身着锦袍、面容阴鸷鸷的中年男子(苏杭丝商巨头沈万金)将一份《大明日报》狠狠摔在桌上,“想用这些花边新闻糊弄百姓?做梦!告诉下面的人,谣言不能停!再加一条!就说朝廷急着推新币,是为了填补辽东打仗的亏空!新币迟早变废纸!”
“沈爷,”一个师爷模样的人凑近低声道,“白莲教那边…传来消息,说他们已在运河沿线几个码头煽动脚夫闹事,拒收新币发工钱…还准备…”
“让他们闹!”沈万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闹得越大越好!最好闹出人命!我倒要看看,他朱由校的新币,还能撑几天!”
------
奉天殿,大朝会。
辽东大捷的封赏,成为今日焦点。然而,当王承恩宣读圣旨,宣布赏赐之物皆为崭新的“天启银元”、“天启金币”时,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都察院一名老御史猛地出列,须发戟张,声音带着激愤,“金银铸币,印刻圣容!此乃亘古未有之僭僭越!圣天子容颜,岂能流于市井,任人亵渎玩弄?甚至…甚至可能落入污秽之地!此乃大不敬!有损天威!请陛下收回成命!仍以金银锭、绸缎、田亩赏赐为宜!”
“臣附议!”几名守旧文官立刻跟进,“新币形制古怪,民间疑虑重重!以此赏功,恐寒了将士之心!请陛下三思!”
勋贵残余势力虽不敢明言,但眼中也流露出幸灾乐祸和不满。
朱啸端坐龙椅,面色平静无波。他目光扫过下方,只见首辅袁可立眉头微皱,次辅李邦华面露忧色,徐光启、张国纪则眼神坚定。
“荒谬!”不等朱啸开口,徐光启一步踏出,声音洪亮如钟,“圣容铸币,非为亵渎,实乃昭示皇权,彰显国威!古有‘开元通宝’之盛世,今有‘天启重宝’之新章!新币形制统一,成色足赤,防伪精良,流通便捷!远胜笨重之银锭、易损之铜钱!此乃利国利民之善政!何来僭越、亵渎之说?!”
张国纪紧随其后,声音沉稳有力:“陛下以新币赏功,正显其价值!将士们拿着这精美、足值、通行天下的新币,回乡可置田宅,可养家小,岂不比一堆难以携带、兑换繁琐的金银锭更实惠?更显陛下恩典之厚重?民间疑虑,乃宵小作祟!《大明日报》已详述新币之优,辽东大捷之威!谣言不攻自破!陛下圣明烛照,岂会被些许流言所动?”
袁可立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声音带着首辅的威严:“新币之制,乃陛下深思熟虑,为统一币制、便利民生、富国强兵之策!圣容铸于金币,乃彰显皇权至高无上,昭示此币为国本之信!尔等迂腐之见,岂能妄测天心?阻挠新政,其心可诛!”
李邦华见风向已定,也出列道:“新币精良,臣亲眼所见!以此赏功,正当其时!可安将士之心,亦可彰新币之信!”
帝党核心的力挺,如同定海神针!守旧派的气势瞬间被压了下去。
朱啸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清晰地传遍大殿:“朕意已决!辽东将士之功,当以新币厚赏!此乃国之信诺,亦为新币正名!再有妄议者…视同抗旨!”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袁可立、徐光启、张国纪等帝党重臣率先跪倒高呼!
“吾皇圣明!”殿内百官,无论情愿与否,皆齐刷刷跪倒!新币的推行,伴随着辽东将士的封赏,已成定局!无人可逆!
------
京郊,皇家商会“惠民煤铺”。
一个老农攥着几枚崭新的“天启铜元”和一枚小小的“天启银元”,犹豫地看着柜台上黑亮的蜂窝煤和新式炉具。旁边的伙计热情介绍:“老丈,新币!足斤足两!方便着呢!您看这银元,多亮堂!这铜元,多结实!”
老农想起《大明日报》上辽东大捷的报道,想起皇爷免了赋税,想起那便宜的蜂窝煤…他一咬牙,将银元和铜元拍在柜台上:“给俺来一百块煤!一个炉子!俺信皇爷!皇爷给的东西,错不了!”
伙计笑了笑:“一块银元就够了,我还得找你铜元”
麻利地收下银元,找零,递货。老农扛着煤,拎着炉子和一大袋铜元走出铺子。不远处,几个眼神阴鸷鸷的汉子看着这一幕,恨恨地啐了一口,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方正化如同幽灵般站在街角阴影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袖中,一份新的密报名单上,又添了几个名字。皇爷的网,正在无声地收紧。徐而图之…时候,快到了。
京师,东市“汇通钱庄”门前,人头攒动,却气氛诡异。几个衣着光鲜、眼神闪烁的汉子在人群中高声嚷嚷:
“听说了吗?朝廷新铸的银元,里面掺了锡!看着亮堂,分量不足!九成银?我看顶多七成!”
“就是!金币倒是纯金,可那上面印着皇帝的头像!这…这成何体统?把圣天子刻在钱上,天天被人摸来摸去,甚至掉粪坑里…这不是亵渎吗?!”
“还有那铜元!铜九锡一?呸!分明是铜七铅三!脆得很!一摔就裂!朝廷这是要坑光咱们的血汗钱啊!”
“快把家里的旧钱藏好!别去换新币!等朝廷撑不住了,旧币还能用!新币…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人群中蔓延。许多攥着旧银锭、铜钱的百姓犹豫了,眼神中充满了疑虑。钱庄掌柜急得满头大汗,连连解释新币成色足、形制统一、防伪更好,却收效甚微。一些大商户更是紧闭大门,挂出“暂停兑换”的牌子,暗中观望。
这股妖风,迅速从京师刮向江南富庶之地。苏杭、扬州、松江…凡商贾云集之处,皆有类似流言蜚语蜚语蜚语蜚语传播。背后,隐约可见一些被新政断了财路、心怀怨怼的豪商巨贾、地方士绅的影子,甚至…夹杂着一些神神叨叨、语焉不详的“白莲圣谕”。
------
乾清宫西暖阁,气氛凝重。
“皇爷,”方正化如同融入阴影的雕像,声音毫无波澜,“‘隐鳞’密报: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徽州、扬州等地,抵制新币之风最盛。背后推手,以原晋商残余势力(未被清算的中小晋商)、部分与旧勋贵有姻亲的江南豪族为主。其手段:一、散布谣言,诋毁新币成色、形制;二、串联钱庄、大商户拒收拒兑;三、暗中抬高旧币兑换价,扰乱市场;四、…疑似有白莲教妖人混迹其中,推波助澜,散布‘新币乃亡国之兆’、‘无生老母降劫’等邪说!”
朱啸端坐御案后,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他面前摊开着几份来自江南的急报和几枚崭新的银元、金币。银元银光闪闪,边缘滚花清晰,蟠龙纹饰栩栩如生;金币更是金光璀璨,正面浮雕着他威严的侧脸头像(由天工院顶尖匠师精心雕琢),背面盘龙祥云,贵气逼人。成色、工艺,皆无可挑剔。
“跳梁小丑。”朱啸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中熔金般的火焰无声跳跃,“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急了。”
“是否…让‘隐鳞’动手?”方正化眼中寒光一闪,“名单已初步掌握。”
“不。”朱啸缓缓摇头,声音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沉稳,“杀鸡儆猴,也要看时机。此时动手,只会坐实他们‘朝廷迫害’的谣言,激起更大反弹。让他们跳!跳得越高,摔得越惨!”
他目光转向御案另一侧:“王承恩,《大明日报》今日刊印如何?”
王承恩躬身:“回皇爷,已按您旨意,头版头条刊发辽东大捷详情!孙督师、赵指挥使、卢提督联名奏捷!重点描述神威炮之威,建奴狼狈溃逃之状!二版刊发陕西‘秦锐营’、山东‘登州营’新军招募盛况!配以卢项升、赵铁鹰(佥佥事)奏报及新军操练图影!三版…刊载农政司‘甘薯窖藏新法’及‘天工院’新式纺车图谱!四版…刊发京城元宵灯会趣闻及西山新发现温泉可疗风湿的‘奇闻’…”
“很好。”朱啸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再加印!加急发往各州府!尤其是江南!让天下人都看看,朕的将士如何保家卫国!朕的新军如何朝气蓬勃!朕的新政如何惠泽万民!至于那些奇闻趣事、农工新技…百姓爱看什么,就给他们看什么!把《大明日报》,给朕办成百姓每日离不了的‘精神食粮’!用事实,用民心,去碾碎那些见不得光的谣言!”
“奴婢遵旨!”王承恩领命退下。
------
数日后,江南,苏州府。
“卖报!卖报!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头版头条!辽东大捷!神威炮轰得建奴屁滚尿流!”报童清脆的吆喝声在繁华的街市响起。
“快!来一份!”一个茶馆掌柜急忙买了一份,迫不及待地展开。头版上,醒目的标题《辽东奏凯歌,神威震虏胆!》配以孙承宗、赵铁柱(指挥使)、卢象升联署的捷报摘要,以及一幅(木刻版画)神威炮齐射、建奴人仰马翻的震撼画面!看得掌柜热血沸腾!
“好!打得好!皇爷威武!”茶馆里顿时响起一片喝彩!
“看看二版!陕西、山东招了十万新兵!个个龙精虎猛!还配了图!嚯!这架势!”有人指着新军操练的版画啧啧称奇。
“三版这甘薯窖藏法…看着挺实用!还有这新纺车…我家婆娘肯定喜欢!”一个老农眯着眼仔细看着。
“四版这西山温泉能治老寒腿?真的假的?改天去试试!”…
茶馆里议论纷纷,气氛热烈。昨日还在担忧新币的百姓,此刻已被辽东大捷的豪情和新奇实用的内容吸引。那份对朝廷、对皇帝的信任感,在潜移默化中重新凝聚。
然而,在城西一处深宅大院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哼!雕虫小技!”一个身着锦袍、面容阴鸷鸷的中年男子(苏杭丝商巨头沈万金)将一份《大明日报》狠狠摔在桌上,“想用这些花边新闻糊弄百姓?做梦!告诉下面的人,谣言不能停!再加一条!就说朝廷急着推新币,是为了填补辽东打仗的亏空!新币迟早变废纸!”
“沈爷,”一个师爷模样的人凑近低声道,“白莲教那边…传来消息,说他们已在运河沿线几个码头煽动脚夫闹事,拒收新币发工钱…还准备…”
“让他们闹!”沈万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闹得越大越好!最好闹出人命!我倒要看看,他朱由校的新币,还能撑几天!”
------
奉天殿,大朝会。
辽东大捷的封赏,成为今日焦点。然而,当王承恩宣读圣旨,宣布赏赐之物皆为崭新的“天启银元”、“天启金币”时,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都察院一名老御史猛地出列,须发戟张,声音带着激愤,“金银铸币,印刻圣容!此乃亘古未有之僭僭越!圣天子容颜,岂能流于市井,任人亵渎玩弄?甚至…甚至可能落入污秽之地!此乃大不敬!有损天威!请陛下收回成命!仍以金银锭、绸缎、田亩赏赐为宜!”
“臣附议!”几名守旧文官立刻跟进,“新币形制古怪,民间疑虑重重!以此赏功,恐寒了将士之心!请陛下三思!”
勋贵残余势力虽不敢明言,但眼中也流露出幸灾乐祸和不满。
朱啸端坐龙椅,面色平静无波。他目光扫过下方,只见首辅袁可立眉头微皱,次辅李邦华面露忧色,徐光启、张国纪则眼神坚定。
“荒谬!”不等朱啸开口,徐光启一步踏出,声音洪亮如钟,“圣容铸币,非为亵渎,实乃昭示皇权,彰显国威!古有‘开元通宝’之盛世,今有‘天启重宝’之新章!新币形制统一,成色足赤,防伪精良,流通便捷!远胜笨重之银锭、易损之铜钱!此乃利国利民之善政!何来僭越、亵渎之说?!”
张国纪紧随其后,声音沉稳有力:“陛下以新币赏功,正显其价值!将士们拿着这精美、足值、通行天下的新币,回乡可置田宅,可养家小,岂不比一堆难以携带、兑换繁琐的金银锭更实惠?更显陛下恩典之厚重?民间疑虑,乃宵小作祟!《大明日报》已详述新币之优,辽东大捷之威!谣言不攻自破!陛下圣明烛照,岂会被些许流言所动?”
袁可立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声音带着首辅的威严:“新币之制,乃陛下深思熟虑,为统一币制、便利民生、富国强兵之策!圣容铸于金币,乃彰显皇权至高无上,昭示此币为国本之信!尔等迂腐之见,岂能妄测天心?阻挠新政,其心可诛!”
李邦华见风向已定,也出列道:“新币精良,臣亲眼所见!以此赏功,正当其时!可安将士之心,亦可彰新币之信!”
帝党核心的力挺,如同定海神针!守旧派的气势瞬间被压了下去。
朱啸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清晰地传遍大殿:“朕意已决!辽东将士之功,当以新币厚赏!此乃国之信诺,亦为新币正名!再有妄议者…视同抗旨!”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袁可立、徐光启、张国纪等帝党重臣率先跪倒高呼!
“吾皇圣明!”殿内百官,无论情愿与否,皆齐刷刷跪倒!新币的推行,伴随着辽东将士的封赏,已成定局!无人可逆!
------
京郊,皇家商会“惠民煤铺”。
一个老农攥着几枚崭新的“天启铜元”和一枚小小的“天启银元”,犹豫地看着柜台上黑亮的蜂窝煤和新式炉具。旁边的伙计热情介绍:“老丈,新币!足斤足两!方便着呢!您看这银元,多亮堂!这铜元,多结实!”
老农想起《大明日报》上辽东大捷的报道,想起皇爷免了赋税,想起那便宜的蜂窝煤…他一咬牙,将银元和铜元拍在柜台上:“给俺来一百块煤!一个炉子!俺信皇爷!皇爷给的东西,错不了!”
伙计笑了笑:“一块银元就够了,我还得找你铜元”
麻利地收下银元,找零,递货。老农扛着煤,拎着炉子和一大袋铜元走出铺子。不远处,几个眼神阴鸷鸷的汉子看着这一幕,恨恨地啐了一口,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方正化如同幽灵般站在街角阴影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袖中,一份新的密报名单上,又添了几个名字。皇爷的网,正在无声地收紧。徐而图之…时候,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