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暗巷血战遇忍者-《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天启十五年,三月初五,江户城西,町人聚居区。

  外城墙崩塌的烟尘尚未完全落定,胜利的欢呼却已在诡异的寂静中迅速冷却。

  明军主力沿着宽阔的武士大道向江户核心区域稳步推进,铁甲铿锵,旌旗招展。然而,与预想中逐街逐屋的激烈抵抗不同,越往深处,街道越是空荡死寂。两侧的町屋门窗紧锁,如同无数双拒绝窥探的眼睛。唯有焚烧未尽的梁柱偶尔发出“噼啪”的哀鸣,空气中硝烟与焦糊的气味纠缠不散,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令人不安的腥甜。

  这异常的平静,让许多从辽东、朝鲜战场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都皱紧了眉头,本能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刃,步伐愈发谨慎。

  然而,在这支大军中,有一支小部队的气氛却截然不同。

  “承霄兄,看来倭寇主力已然胆寒,弃城而逃了!这江户,不过如此!”钱知晏勒住战马,环视空无一人的长街,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他年仅二十,是这批随军见习的海军学院学员中最年轻的一个,眉眼间还带着几分未曾被战火磨砺的跳脱。

  他所称呼的“承霄兄”,名为赵承霄,年纪稍长两岁,身形挺拔,面容较其他几人多了几分沉稳。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街道两侧寂静的町屋,眉头微蹙:“知晏,不可轻敌。卢军门与俞提督再三告诫,倭人狡诈,尤擅隐伏、偷袭与近身缠斗。此间静得反常,我心中甚是不安。”

  “承霄兄,你也太过谨慎了!”旁边,孙景和驱马靠近,得意地拍了拍腰侧那柄精心保养的燧发短铳,“就算有零星残敌不服王化,妄图螳臂当车,凭我等身手,还有麾下这三百精锐火铳兵,何足道哉?正好拿他们试试这新式火铳的威力,也让陆师的弟兄们瞧瞧,咱们海军学院出来的英才,陆上搏杀亦不输于人!”

  他身边的李昭言笑着接口:“景和说的是!自登陆以来,尽是看着陆师和炮队建功,我这手早就痒了!区区巷战,还能难得住我们?”周砚辞虽未说话,但也用力点头,摩挲着挂在马鞍旁的测绘工具袋,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这五位年轻军官——赵承霄、钱知晏、孙景和、李昭言、周砚辞,皆是大明皇家海军学院首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也是首届武举的天之骄子。他们皆地方俊彦,经严格选拔入读学院,不仅学习炮术、航海、测绘、格物,更兼修兵法策论,是大明未来海军的栋梁之材。此次随西路军出征,本是作为见习,积累实战经验,内心深处,无不憋着一股劲,要在这异国战场上证明学院派军官的价值。

  他们此刻率领的,是一支由水师陆战营精锐临时改编的先锋连队,装备精良,兵员彪悍。接到的军令是清扫这条通往城堡核心区域的次要街道,肃清残敌,确保主力侧翼安全。

  就在一个时辰前,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顺风顺水”的战斗。在进入这片复杂区域前,他们于一条相对宽阔的街道上,遭遇了约百余名据守街垒、衣着混杂的倭寇足轻。

  战斗几乎是一面倒。

  “火铳队,前列跪姿,后列立姿!预备——放!”赵承霄冷静下令。

  “砰砰砰——!”

  密集的铳声响起,白色的硝烟弥漫。训练有素的明军火铳手们轮番射击,弹丸如雨点般泼向街垒后的敌人。倭寇简陋的铁炮(火绳枪)还击零星而散乱。

  “刀盾手,左右包抄!杀!”钱知晏兴奋地拔出佩刀,亲自带队冲锋。

  孙景和更是手持双铳,突前射击,精准地撂倒了两名试图投掷长枪的倭寇头目。“哈哈,痛快!”

  李昭言和周砚辞则指挥小队士兵,利用街角废墟迂回,用制式手雷炸开了街垒侧翼。

  战斗很快结束,倭寇遗尸数十具,余者溃散。明军仅轻伤数人。

  “不堪一击!”孙景和吹了吹铳口的硝烟,意气风发。

  “看来倭寇确实已是强弩之末。”连较为谨慎的李昭言也露出了笑容。

  这场干净利落的小胜,极大地助长了年轻军官们的信心,也无形中削弱了对潜在危险的警惕。他们认为,所谓的“倭寇凶顽”,不过如此。

  因此,当面对眼前这片更加错综复杂、寂静无声的巷区时,赵承霄那基于理论和直觉的谨慎,在同伴们初战告捷的兴奋与轻敌情绪面前,显得有些苍白。

  “承霄兄,前方巷道狭窄,骑兵难以展开,是否先派斥候小队……”一名经验丰富的陆战队哨长上前建议。

  “不必了!”孙景和抢先道,“时间紧迫,主力还在等着我们打通道路。些许残敌,若敢现身,正好一并剿灭!承霄,下命令吧!”

  钱知晏也附和:“是啊,刚才那股倭寇不也是据险而守?还不是被我们一鼓而下!”

  赵承霄看着斗志昂扬的同窗,又望了望前方幽深如迷宫般的巷弄,那份不安在心中盘旋,但最终,求胜心与不愿挫伤同伴锐气的想法占据了上风。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好吧!传令下去,变阵!刀盾手在前,火铳手分作三队,交替掩护警戒两侧屋顶与门窗,逐屋搜索,稳步推进!保持间距,遇敌即刻集火!”

  队伍开始如同一条谨慎的巨蟒,缓缓游入狭窄、阴森的巷道网络。与方才经过的武士大道判若云泥,这里的巷道宽不过数尺,两侧木质町屋鳞次栉比,屋檐低矮交错,几乎遮蔽了天空。阳光被切割成破碎的光斑,无力地投射在布满苔藓和污水的青石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垃圾的腐臭,以及那若有若无、更加清晰的腥甜气息,令人作呕。每一步踏出,回声都在逼仄的空间内回荡,放大了心中的压抑感。

  他们并不知道,在那些低矮的屋檐后、紧闭的门窗缝隙中、甚至脚下看似寻常的排水沟盖板下,无数双冰冷的眼睛,正如同观察猎物般,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