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
凛冬的寒意如同无形的巨手,紧紧攫住了整个江户湾。往年此时,这座号称“天下台所”、拥有百万人口的东亚最大都市,早已沉浸在新年的筹备氛围中。町屋商铺会挂起迎神的松竹,街头巷尾飘荡着年糕的香气,孩童们追逐嬉戏,充满喧嚣与生机。
然而今年的江户,却像一座巨大的坟墓,死寂中弥漫着难以驱散的恐慌。铅灰色的天空低垂,仿佛随时会砸落下来。街道上行人稀少,即便有,也是步履匆匆,面色惶惶,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仿佛灾难会从任何一个角落突然降临。商户大多门窗紧闭,连最热闹的日本桥区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只有寒风卷起落叶和垃圾,在空荡的街巷中打着旋。
流言,比瘟疫传播得更快,更致命。
“听说了吗?长崎……长崎港完了!整个港口都被明国人的巨舰轰平了!” “何止是轰平!我表兄是唐船上的水手,侥幸逃回来,说明国人的船像山一样大,炮火像雷神震怒,一瞬间天地都红了……” “北边!北边更惨!越后国的雪原,都被血染透了啊!” “是‘元寇’!不,是比元寇更可怕的‘明寇’来了!是天罚!神风为什么还不来?” 低语声在紧闭的门板后、在阴暗的茶屋角落里交换着,每一个消息都像重锤,敲打在江户市民早已脆弱不堪的神经上。一种末日将至的绝望感,伴随着海风带来的咸腥气,渗透进城市的每一个毛孔。
江户城本丸,将军府大广间。
尽管地龙烧得极旺,名贵的香木在铜兽炉中静静燃烧,散发出暖意和馨香,但殿内弥漫的寒意却比室外更加刺骨。德川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端坐在高高的御阶之上,身披华丽的直垂礼服,年仅二十二岁的面庞上,却不见平日的矜持与威严,只剩下一种强行压抑却依旧从眼底泄露出来的惊惶与苍白。他放在膝盖上的双手,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死死抠着衣物,微微颤抖。
下首,以老中笔头酒井忠胜、老中土井利胜为首的一众幕府核心重臣,以及几位闻讯后星夜兼程赶来的亲藩、谱代大名,如会津藩主保科正之、尾张藩主德川义直(家光之弟)的代表等,皆按照严格的序列正襟危坐。他们低垂着头,无人敢与御座上那年轻将军的目光对视,仿佛那目光能将他们烧穿。空气凝滞得如同凝固的油脂,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以及某些人因恐惧而无法控制的粗重呼吸声,衬托着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啪嗒!”
一声清脆的瓷器碎裂声骤然划破死寂。德川家光面前案几上那盏未曾饮用的抹茶,因为他手臂难以抑制的颤抖而翻倒,碧绿粘稠的茶汤泼洒在光洁如镜的名贵榻榻米上,迅速洇开一片难看的污渍,如同德川天下突然溃烂的伤口。
这声响动像是点燃了火药桶,家光猛地抬起头,积压的恐惧和屈辱瞬间转化为滔天的怒火,声音因为极致的情绪而变得尖利嘶哑,他伸手指着下方鸦雀无声的臣子们,厉声咆哮:
“废物!蠢材!幕府养士二百载,就是用你们这等无能之辈来应对国难的吗?!”
他的目光首先狠狠刺向老中笔头酒井忠胜:“忠胜!你之前不是信誓旦旦,向本官保证明寇水师虽利,然劳师远征,补给线漫长如蛇足,我日本只需凭借九州沿岸险要,固守待援,待其师老兵疲,粮草不济,便可效仿神风旧事,一举将其聚歼于濑户内海吗?!现在呢?!长崎呢?!长崎奉行所何在?!岛津家的水军何在?!为何让明寇如入无人之境,顷刻间就毁了我锁国门户?!”
酒井忠胜花白的头颅几乎要埋进地板里,浑身筛糠般颤抖,冷汗浸透了内衫,却连一句辩解的话也说不出口。长崎的陷落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所有军事常识,那种毁灭性的炮火,是他基于旧有海战经验根本无法想象的。
家光的怒火又猛地转向负责情报与奥羽事务的老中土井利胜:“利胜!还有你!你执掌隐密集团,监控海疆,北陆奥羽更是重中之重!明寇如此庞大的舰队,运载数万大军,横渡鲸海,逼近越后海岸登陆,你的忍者呢?你的探哨呢?你的海船呢?难道都瞎了、聋了、死绝了吗?!为何直到他们在狩川坳全歼我五千北陆联军,兵锋直指仙台伊达家的领地,你这迟来的丧报才送到本官的案头?!你这老中是怎么当的?!”
土井利胜同样以头抢地,心中充满了苦涩和冤屈。他确实派出了大量探子,但明军选择了最意想不到的冬季、最危险的航线登陆,并且行军极其诡秘迅速。狩川坳之战,五千联军半个时辰内灰飞烟灭,逃出来报信的人都寥寥无几,消息传递已然是极限速度。但这在盛怒的将军面前,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将军大人息怒!保重御体要紧!”一位资历深厚的谱代大名,井伊直孝,硬着头皮开口,试图将话题拉回正轨,“当下之急,非是追究过往失职之时,而是需立刻决断,调兵遣将,阻遏明寇南北两路之兵锋!西线虽失长崎,然肥前藩锅岛家、筑后藩有马家、萨摩藩岛津家根基尚在,可严令其放弃外围砦堡,收缩兵力固守熊本、福冈、鹿儿岛等核心坚城,依托地形节节抵抗,最大程度消耗、迟滞明军水陆攻势。而北线局势尤为危急!明寇自雪原而来,气势正盛,若让其突破仙台平原,则陆奥、出羽门户洞开,关东八州危如累卵!必须立刻派遣旗本精锐北上,并严令东北诸藩,摒弃前嫌,速发援军,务必将来犯之敌堵在奥羽山脉以北!”
他话音刚落,另一位以谨慎着称的大名立刻出言反驳,语气充满焦虑:“直孝公所言虽是正理,然调兵谈何容易?旗本军八万,乃拱卫江户、震慑天下之本,岂可轻动?若精锐尽出,京师空虚,万一西线明寇舰队突入江户湾,或有宵小之辈趁机作乱,如之奈何?九州诸藩新遭重创,人心惶惶,能否自保尚存疑问,何谈抽出兵力驰援他处?再看奥羽,上杉家、最上家新遭重创,元气大伤,伊达家虽强,独木难支!且东北诸藩向来与幕府若即若离,如今强敌压境,是否会真心效命,犹未可知!我军……我军已陷入南北两线作战之绝境,兵力捉襟见肘,顾此则失彼啊!”
这番悲观却现实的剖析,如同冰水泼入油锅,顿时在殿内引发了更大的骚动和恐慌。窃窃私语声响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绝望。幕府承平已久,武备虽有,但久疏战阵,更要命的是战略上完全陷入了被动。两条战线相隔千里,彼此无法呼应,而敌人却如同拥有铁臂的巨人,同时从两个方向狠狠捶打着日本这看似庞大实则运转迟缓的躯体。军心浮动,士气低迷,这仗还怎么打?
“够了!”德川家光猛地又是一拍案几,巨大的声响让所有争论戛然而止。他胸膛剧烈起伏,年轻的脸庞因愤怒和恐惧而扭曲,但他深知,此刻自己身为征夷大将军,绝不能先乱阵脚。他强行吸了几口冰冷的空气,努力让声音恢复一丝属于统治者的镇定,尽管那镇定如此脆弱,仿佛一触即碎。
“传令!”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努力使其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试图重振权威:
“一、八百里加急,严令九州诸藩:放弃所有外围据点,集中一切兵力固守熊本、福冈、鹿儿岛等核心城池,没有本官的手令,决不许擅自出战!务必要像钉子一样钉在原地,拖住、消耗西线明军主力,等待援军!”
“二、即刻从江户旗本军中,抽调两万精锐!任命松平信纲为征夷大将军代(总大将),火速北上!持朕旗印,节制陆奥、出羽诸藩所有兵力,汇合伊达、上杉、最上等藩残部,组建征讨军,务必于仙台平原以北、奥羽山脉南麓建立防线,挡住北线明军!告诉他,此战关系天下存亡,若让明寇一兵一卒踏入关东平原,本官要他提头来见!”
“三、派使者急赴京都觐见天皇呈报国难,恳请天皇下旨攘夷,号召天下勤王”说出这句话时,家光感到一阵锥心刺骨的屈辱。这意味着德川幕府的武威已不足以应对危机,不得不借助天皇朝廷的精神权威来凝聚日渐涣散的民心士气。
“四、发布总动员令!命令天下所有大名,无论亲藩、谱代、外样,根据各自石高比例,征发境内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之男子,筹措粮草军械,随时准备听候调遣,开赴前线!”
一道道沉重的命令,如同催命符,从将军府飞速传出。使者们怀揣着关系国运的文书,鞭打着快马,疯狂地冲出江户城,奔向四面八方。整个德川幕府的战争机器,在极度震惊和恐慌中,被仓促而混乱地强行驱动起来。齿轮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一股浓重的不祥预感,如同殿外阴沉的天空,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面对这来自东西两面、完全超出认知的猛烈锤击,这台匆忙拼凑、左右支绌的机器,真的能支撑得住吗?
凛冬的寒意如同无形的巨手,紧紧攫住了整个江户湾。往年此时,这座号称“天下台所”、拥有百万人口的东亚最大都市,早已沉浸在新年的筹备氛围中。町屋商铺会挂起迎神的松竹,街头巷尾飘荡着年糕的香气,孩童们追逐嬉戏,充满喧嚣与生机。
然而今年的江户,却像一座巨大的坟墓,死寂中弥漫着难以驱散的恐慌。铅灰色的天空低垂,仿佛随时会砸落下来。街道上行人稀少,即便有,也是步履匆匆,面色惶惶,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仿佛灾难会从任何一个角落突然降临。商户大多门窗紧闭,连最热闹的日本桥区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只有寒风卷起落叶和垃圾,在空荡的街巷中打着旋。
流言,比瘟疫传播得更快,更致命。
“听说了吗?长崎……长崎港完了!整个港口都被明国人的巨舰轰平了!” “何止是轰平!我表兄是唐船上的水手,侥幸逃回来,说明国人的船像山一样大,炮火像雷神震怒,一瞬间天地都红了……” “北边!北边更惨!越后国的雪原,都被血染透了啊!” “是‘元寇’!不,是比元寇更可怕的‘明寇’来了!是天罚!神风为什么还不来?” 低语声在紧闭的门板后、在阴暗的茶屋角落里交换着,每一个消息都像重锤,敲打在江户市民早已脆弱不堪的神经上。一种末日将至的绝望感,伴随着海风带来的咸腥气,渗透进城市的每一个毛孔。
江户城本丸,将军府大广间。
尽管地龙烧得极旺,名贵的香木在铜兽炉中静静燃烧,散发出暖意和馨香,但殿内弥漫的寒意却比室外更加刺骨。德川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端坐在高高的御阶之上,身披华丽的直垂礼服,年仅二十二岁的面庞上,却不见平日的矜持与威严,只剩下一种强行压抑却依旧从眼底泄露出来的惊惶与苍白。他放在膝盖上的双手,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死死抠着衣物,微微颤抖。
下首,以老中笔头酒井忠胜、老中土井利胜为首的一众幕府核心重臣,以及几位闻讯后星夜兼程赶来的亲藩、谱代大名,如会津藩主保科正之、尾张藩主德川义直(家光之弟)的代表等,皆按照严格的序列正襟危坐。他们低垂着头,无人敢与御座上那年轻将军的目光对视,仿佛那目光能将他们烧穿。空气凝滞得如同凝固的油脂,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以及某些人因恐惧而无法控制的粗重呼吸声,衬托着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啪嗒!”
一声清脆的瓷器碎裂声骤然划破死寂。德川家光面前案几上那盏未曾饮用的抹茶,因为他手臂难以抑制的颤抖而翻倒,碧绿粘稠的茶汤泼洒在光洁如镜的名贵榻榻米上,迅速洇开一片难看的污渍,如同德川天下突然溃烂的伤口。
这声响动像是点燃了火药桶,家光猛地抬起头,积压的恐惧和屈辱瞬间转化为滔天的怒火,声音因为极致的情绪而变得尖利嘶哑,他伸手指着下方鸦雀无声的臣子们,厉声咆哮:
“废物!蠢材!幕府养士二百载,就是用你们这等无能之辈来应对国难的吗?!”
他的目光首先狠狠刺向老中笔头酒井忠胜:“忠胜!你之前不是信誓旦旦,向本官保证明寇水师虽利,然劳师远征,补给线漫长如蛇足,我日本只需凭借九州沿岸险要,固守待援,待其师老兵疲,粮草不济,便可效仿神风旧事,一举将其聚歼于濑户内海吗?!现在呢?!长崎呢?!长崎奉行所何在?!岛津家的水军何在?!为何让明寇如入无人之境,顷刻间就毁了我锁国门户?!”
酒井忠胜花白的头颅几乎要埋进地板里,浑身筛糠般颤抖,冷汗浸透了内衫,却连一句辩解的话也说不出口。长崎的陷落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所有军事常识,那种毁灭性的炮火,是他基于旧有海战经验根本无法想象的。
家光的怒火又猛地转向负责情报与奥羽事务的老中土井利胜:“利胜!还有你!你执掌隐密集团,监控海疆,北陆奥羽更是重中之重!明寇如此庞大的舰队,运载数万大军,横渡鲸海,逼近越后海岸登陆,你的忍者呢?你的探哨呢?你的海船呢?难道都瞎了、聋了、死绝了吗?!为何直到他们在狩川坳全歼我五千北陆联军,兵锋直指仙台伊达家的领地,你这迟来的丧报才送到本官的案头?!你这老中是怎么当的?!”
土井利胜同样以头抢地,心中充满了苦涩和冤屈。他确实派出了大量探子,但明军选择了最意想不到的冬季、最危险的航线登陆,并且行军极其诡秘迅速。狩川坳之战,五千联军半个时辰内灰飞烟灭,逃出来报信的人都寥寥无几,消息传递已然是极限速度。但这在盛怒的将军面前,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将军大人息怒!保重御体要紧!”一位资历深厚的谱代大名,井伊直孝,硬着头皮开口,试图将话题拉回正轨,“当下之急,非是追究过往失职之时,而是需立刻决断,调兵遣将,阻遏明寇南北两路之兵锋!西线虽失长崎,然肥前藩锅岛家、筑后藩有马家、萨摩藩岛津家根基尚在,可严令其放弃外围砦堡,收缩兵力固守熊本、福冈、鹿儿岛等核心坚城,依托地形节节抵抗,最大程度消耗、迟滞明军水陆攻势。而北线局势尤为危急!明寇自雪原而来,气势正盛,若让其突破仙台平原,则陆奥、出羽门户洞开,关东八州危如累卵!必须立刻派遣旗本精锐北上,并严令东北诸藩,摒弃前嫌,速发援军,务必将来犯之敌堵在奥羽山脉以北!”
他话音刚落,另一位以谨慎着称的大名立刻出言反驳,语气充满焦虑:“直孝公所言虽是正理,然调兵谈何容易?旗本军八万,乃拱卫江户、震慑天下之本,岂可轻动?若精锐尽出,京师空虚,万一西线明寇舰队突入江户湾,或有宵小之辈趁机作乱,如之奈何?九州诸藩新遭重创,人心惶惶,能否自保尚存疑问,何谈抽出兵力驰援他处?再看奥羽,上杉家、最上家新遭重创,元气大伤,伊达家虽强,独木难支!且东北诸藩向来与幕府若即若离,如今强敌压境,是否会真心效命,犹未可知!我军……我军已陷入南北两线作战之绝境,兵力捉襟见肘,顾此则失彼啊!”
这番悲观却现实的剖析,如同冰水泼入油锅,顿时在殿内引发了更大的骚动和恐慌。窃窃私语声响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绝望。幕府承平已久,武备虽有,但久疏战阵,更要命的是战略上完全陷入了被动。两条战线相隔千里,彼此无法呼应,而敌人却如同拥有铁臂的巨人,同时从两个方向狠狠捶打着日本这看似庞大实则运转迟缓的躯体。军心浮动,士气低迷,这仗还怎么打?
“够了!”德川家光猛地又是一拍案几,巨大的声响让所有争论戛然而止。他胸膛剧烈起伏,年轻的脸庞因愤怒和恐惧而扭曲,但他深知,此刻自己身为征夷大将军,绝不能先乱阵脚。他强行吸了几口冰冷的空气,努力让声音恢复一丝属于统治者的镇定,尽管那镇定如此脆弱,仿佛一触即碎。
“传令!”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努力使其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试图重振权威:
“一、八百里加急,严令九州诸藩:放弃所有外围据点,集中一切兵力固守熊本、福冈、鹿儿岛等核心城池,没有本官的手令,决不许擅自出战!务必要像钉子一样钉在原地,拖住、消耗西线明军主力,等待援军!”
“二、即刻从江户旗本军中,抽调两万精锐!任命松平信纲为征夷大将军代(总大将),火速北上!持朕旗印,节制陆奥、出羽诸藩所有兵力,汇合伊达、上杉、最上等藩残部,组建征讨军,务必于仙台平原以北、奥羽山脉南麓建立防线,挡住北线明军!告诉他,此战关系天下存亡,若让明寇一兵一卒踏入关东平原,本官要他提头来见!”
“三、派使者急赴京都觐见天皇呈报国难,恳请天皇下旨攘夷,号召天下勤王”说出这句话时,家光感到一阵锥心刺骨的屈辱。这意味着德川幕府的武威已不足以应对危机,不得不借助天皇朝廷的精神权威来凝聚日渐涣散的民心士气。
“四、发布总动员令!命令天下所有大名,无论亲藩、谱代、外样,根据各自石高比例,征发境内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之男子,筹措粮草军械,随时准备听候调遣,开赴前线!”
一道道沉重的命令,如同催命符,从将军府飞速传出。使者们怀揣着关系国运的文书,鞭打着快马,疯狂地冲出江户城,奔向四面八方。整个德川幕府的战争机器,在极度震惊和恐慌中,被仓促而混乱地强行驱动起来。齿轮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一股浓重的不祥预感,如同殿外阴沉的天空,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面对这来自东西两面、完全超出认知的猛烈锤击,这台匆忙拼凑、左右支绌的机器,真的能支撑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