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四年,十月初十至十一。
京师大校场的考核,进入了最后,也是最关键、最颠覆传统的阶段。西侧考核区的气氛,与前几日东侧的热血沸腾、喊杀震天截然不同,变得专注、安静,甚至带着几分学术研讨般的凝重。这里不比拼肌肉与勇力,而是角逐知识、技术以及对新事物的领悟与掌控能力。巨大的鸿沟,将在这里被赤裸裸地展现。
第一项:地理水文常识考核。
考核分为笔试与口试两部分。笔试要求在一张大明疆域空白图上,标注主要山脉、河流、省份治所、重要关隘、沿海港口,并简述黄河、长江、淮河的水文特征及汛期规律。口试则由考官随机提问各地地形气候特点、风向规律、潮汐计算等。
这对大多传统武夫而言,无异于天书奇谭。
“山脉…河流…这…这比记鞑子头领的名字还难!”一个刀法精湛的汉子,对着空白图抓耳挠腮,满头大汗。
“汛期?啥是汛期?”另一人茫然四顾。
许多人交了白卷,或画得乱七八糟,口试时更是支支吾吾,窘态百出。
然而,对于海军学员们,这却是基础中的基础。
孙景和神色从容,运笔如飞,地图标注得清晰准确,堪比标准舆图。在口试环节,当考官(一位兵部职方司老主事王维榷)问道“于闽浙沿海,何时盛行东北风,利于北上?何时转西南风,利于南下?”时,他对答如流:“回大人,大抵冬季多东北风,夏季转西南风。具体需观天象,结合海鸟飞行、云图变幻综合研判。”其专业性令老考官频频颔首。
李昭言则在潮汐推算上表现出色,能迅速根据农历日期推算出某港口的涨落潮大致时辰,引得考官侧目。
杨文岳再次展现其博学。他虽未专研海事,但经史子集、地理志异涉猎极广,笔下地图规整,对内陆山川河流、关隘要道的了解甚至超过部分海军学员,口试时引经据典,从容不迫,再次赢得“儒将”赞誉。
几位藩王之后的表现,出乎许多人意料。
朱常汐(襄阳)心思活络,他自知难以面面俱到,便集中标注了湖广、河南、南直隶等核心腹地的详情,对于边远地区则模糊处理。口试时,他巧妙地将问题引向自己熟悉的长江中游水文,侃侃而谈,倒也显得颇有见识。
朱由桦(洛阳)则再次发挥其“借鉴”能力,他座位靠前,暗中观察了杨文岳和海军学员的答卷布局,结合自己有限的见识,居然也拼凑出了一份像模像样的答案,口试时则避重就轻,大谈洛阳周边地形,勉强过关。
朱华堞(武昌)依旧直来直去,他对两湖、江西的地形极为熟悉,标注详细,但对北方和沿海则几乎空白。口试时,考官问及渤海湾情势,他直接抱拳道:“回大人,末将未曾至北地,于海情更是一窍不通,不敢妄言!”其坦率反而让考官觉得他踏实不虚浮。
部分勋贵子弟,因家中藏书丰富或请有西席,见识较广,尤其对南北漕运水道、京畿防御地形颇为熟悉,成绩竟也不俗,让人刮目相看。
最吃亏的无疑是绝大多数寒门子弟和纯粹武夫。他们缺乏系统教育和资源,许多人家中连一张像样的地图都没有,面对考题,唯有茫然与绝望。差距之大,令人扼腕。
第二项:新式火器操作与原理考核。
由天工院与工部军器局联合设置考场。桌案上陈列着燧发火铳、轻型野战炮的模型、以及一门精致的舰炮剖面模型,旁边还有保养工具桶和模拟的故障部件。
考核内容:快速完成燧发枪的装填(模拟弹)、瞄准击发动作;简述日常保养要点;判断并排除一至两处预设的简易故障(如燧石磨损、药池堵塞)。
此地,成为了海军学员们绝对的主场!
他们六年的学业核心之一便是此道。只见他们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
取铳、检查、倒药、装弹、捅实、装燧石、瞄准、击发… 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精准无误,耗时极短!
“日常保养,需注意药池清洁,防止锈蚀;簧力需定期检查;阴雨天需特别注意防潮…”对答条理清晰。
面对故障,他们稍作观察,便能 pinpoint 问题所在,三两下便排除故障,熟练得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赵承霄、钱知晏、周砚辞等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操作甚至比一旁指导的天工院匠师还要标准,引得匠师们连连点头,目露赞赏。
“好!好!这才是新时代军官该有的样子!”阅兵台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的皇帝朱啸,忍不住对身旁的徐光启赞叹道,“徐阁老,格物致用,强国之本!朕心甚慰!”
徐光启捻须微笑,眼中满是欣慰:“此皆陛下力排众议,兴新学、重实学之果。老臣期盼多年之景象,今日得见,死而无憾矣!”
高杰等少数有实战经验的军官,上手操作倒是不慢,装填击发有模有样。但当考官问及原理和保养细节时,则往往抓瞎:“呃…就是…这么用呗?坏了?坏了就找匠户修啊!”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特点暴露无遗。
张献忠对此极为不耐烦,他粗暴地抓起火铳,胡乱比划了几下,差点把模型怼到考官脸上,嘟囔着:“格老子的!哪有老子的大刀片子好使!” 引得考官连连皱眉。
杨文岳则再次展现其学习能力。他虽未专门练过,但观察仔细,理解力强,在考官简单指导后,竟也能顺利完成大部分操作,并能说出些道理,显得悟性极高。
藩王与勋贵子弟们,因家境优渥,多有接触甚至把玩过此类新奇器物,有些人还请过懂行的西席或匠人指导,表现竟远胜寒门武夫,虽不及海军学员专业,但也能勉强完成流程,让皇帝和百官再次感到意外。
“看来,富贵之家,于新器接受确有其便利。”内阁首辅袁可立沉吟道,“然,终不及系统研学之精深。”
寒门子弟们则大多束手无策,面对结构复杂的火铳,不知所措,动作僵硬,错误百出,甚至有人因紧张而把模型零件掉在地上,面红耳赤。他们平日温饱尚艰,何谈接触此等昂贵精密的“奇技淫巧”?现实的残酷,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项:海军专项附加考核。
由海军衙门主事俞咨皋亲自提议并主持,考核志愿加入海军者。项目包括:基础航海术(罗盘使用、海图判读)、舰船操控基础(模拟舵台反应测试)、旗语与信号通讯。
此项目,彻底成为了海军学员们的独角戏,其表现堪称惊艳,彻底征服了全场!
海图判读时,他们能迅速在海图上规划航线,避开暗礁,标注水深,计算航程与时间,专业术语脱口而出。
模拟舵台上,他们能根据指令(如“左满舵”、“迎风转向”)迅速做出反应,舵感极佳,船体模拟轨迹平滑准确。
旗语与信号考核时,他们两人一组,一人手持双旗,以各种标准姿势发出信号,另一人迅速解读并回复,动作干脆利落,沟通高效无误!
整个流程,他们操作起来如同本能,团队配合默契无间,展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陆军的、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军事素养!让所有围观的其他武生、考官、乃至看台上的文武百官都目瞪口呆,大开眼界!
“这…这简直是另一支军队!”一位戎马一生的老都督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震撼。
“俞咨皋!你这海军学堂,真是练出了一群…一群海蛟龙啊!”兵部尚书王在晋忍不住拍案叫绝。
其他武生,包括杨文岳、李过等佼佼者,于此项则完全成了看客,眼中充满了好奇与震撼,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海军作战的复杂与专业。高杰瞪大了牛眼,喃喃道:“乖乖,在海上跑船,比在地上骑马打仗,规矩还多!” 张献忠则嗤之以鼻:“花里胡哨!”但眼神深处,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差距,巨大的差距,在这一刻已不再是鸿沟,而是仿佛隔着一片浩瀚的海洋!
新式学堂的系统教育、科学训练、专业分工,与传统武人的个人勇武、经验传承、师徒授受之间,形成了代差般的对比。皇帝朱啸苦心经营多年,所要打造的新式军官团的雏形,在这一刻,无比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考核结束,海军学员们整齐列队,向考官敬礼,动作划一,神情自信而沉稳。他们的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高分,更是为整个帝国海军的未来,赢得了无比的重视与期望。
夕阳西下,第三阶段考核落幕。校场之上,人群沉默了许多。许多人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仅凭勇力,已无法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将才。知识的重量,技术的威力,从未如此清晰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皇帝朱啸站起身,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武生,最终定格在那群深蓝色的身影上,眼中充满了欣慰与坚定的光芒。
“传旨,”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最终评定,务求公允。朕要的,是能带领大明走向强盛的未来将星!”
京师大校场的考核,进入了最后,也是最关键、最颠覆传统的阶段。西侧考核区的气氛,与前几日东侧的热血沸腾、喊杀震天截然不同,变得专注、安静,甚至带着几分学术研讨般的凝重。这里不比拼肌肉与勇力,而是角逐知识、技术以及对新事物的领悟与掌控能力。巨大的鸿沟,将在这里被赤裸裸地展现。
第一项:地理水文常识考核。
考核分为笔试与口试两部分。笔试要求在一张大明疆域空白图上,标注主要山脉、河流、省份治所、重要关隘、沿海港口,并简述黄河、长江、淮河的水文特征及汛期规律。口试则由考官随机提问各地地形气候特点、风向规律、潮汐计算等。
这对大多传统武夫而言,无异于天书奇谭。
“山脉…河流…这…这比记鞑子头领的名字还难!”一个刀法精湛的汉子,对着空白图抓耳挠腮,满头大汗。
“汛期?啥是汛期?”另一人茫然四顾。
许多人交了白卷,或画得乱七八糟,口试时更是支支吾吾,窘态百出。
然而,对于海军学员们,这却是基础中的基础。
孙景和神色从容,运笔如飞,地图标注得清晰准确,堪比标准舆图。在口试环节,当考官(一位兵部职方司老主事王维榷)问道“于闽浙沿海,何时盛行东北风,利于北上?何时转西南风,利于南下?”时,他对答如流:“回大人,大抵冬季多东北风,夏季转西南风。具体需观天象,结合海鸟飞行、云图变幻综合研判。”其专业性令老考官频频颔首。
李昭言则在潮汐推算上表现出色,能迅速根据农历日期推算出某港口的涨落潮大致时辰,引得考官侧目。
杨文岳再次展现其博学。他虽未专研海事,但经史子集、地理志异涉猎极广,笔下地图规整,对内陆山川河流、关隘要道的了解甚至超过部分海军学员,口试时引经据典,从容不迫,再次赢得“儒将”赞誉。
几位藩王之后的表现,出乎许多人意料。
朱常汐(襄阳)心思活络,他自知难以面面俱到,便集中标注了湖广、河南、南直隶等核心腹地的详情,对于边远地区则模糊处理。口试时,他巧妙地将问题引向自己熟悉的长江中游水文,侃侃而谈,倒也显得颇有见识。
朱由桦(洛阳)则再次发挥其“借鉴”能力,他座位靠前,暗中观察了杨文岳和海军学员的答卷布局,结合自己有限的见识,居然也拼凑出了一份像模像样的答案,口试时则避重就轻,大谈洛阳周边地形,勉强过关。
朱华堞(武昌)依旧直来直去,他对两湖、江西的地形极为熟悉,标注详细,但对北方和沿海则几乎空白。口试时,考官问及渤海湾情势,他直接抱拳道:“回大人,末将未曾至北地,于海情更是一窍不通,不敢妄言!”其坦率反而让考官觉得他踏实不虚浮。
部分勋贵子弟,因家中藏书丰富或请有西席,见识较广,尤其对南北漕运水道、京畿防御地形颇为熟悉,成绩竟也不俗,让人刮目相看。
最吃亏的无疑是绝大多数寒门子弟和纯粹武夫。他们缺乏系统教育和资源,许多人家中连一张像样的地图都没有,面对考题,唯有茫然与绝望。差距之大,令人扼腕。
第二项:新式火器操作与原理考核。
由天工院与工部军器局联合设置考场。桌案上陈列着燧发火铳、轻型野战炮的模型、以及一门精致的舰炮剖面模型,旁边还有保养工具桶和模拟的故障部件。
考核内容:快速完成燧发枪的装填(模拟弹)、瞄准击发动作;简述日常保养要点;判断并排除一至两处预设的简易故障(如燧石磨损、药池堵塞)。
此地,成为了海军学员们绝对的主场!
他们六年的学业核心之一便是此道。只见他们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
取铳、检查、倒药、装弹、捅实、装燧石、瞄准、击发… 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精准无误,耗时极短!
“日常保养,需注意药池清洁,防止锈蚀;簧力需定期检查;阴雨天需特别注意防潮…”对答条理清晰。
面对故障,他们稍作观察,便能 pinpoint 问题所在,三两下便排除故障,熟练得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赵承霄、钱知晏、周砚辞等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操作甚至比一旁指导的天工院匠师还要标准,引得匠师们连连点头,目露赞赏。
“好!好!这才是新时代军官该有的样子!”阅兵台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的皇帝朱啸,忍不住对身旁的徐光启赞叹道,“徐阁老,格物致用,强国之本!朕心甚慰!”
徐光启捻须微笑,眼中满是欣慰:“此皆陛下力排众议,兴新学、重实学之果。老臣期盼多年之景象,今日得见,死而无憾矣!”
高杰等少数有实战经验的军官,上手操作倒是不慢,装填击发有模有样。但当考官问及原理和保养细节时,则往往抓瞎:“呃…就是…这么用呗?坏了?坏了就找匠户修啊!”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特点暴露无遗。
张献忠对此极为不耐烦,他粗暴地抓起火铳,胡乱比划了几下,差点把模型怼到考官脸上,嘟囔着:“格老子的!哪有老子的大刀片子好使!” 引得考官连连皱眉。
杨文岳则再次展现其学习能力。他虽未专门练过,但观察仔细,理解力强,在考官简单指导后,竟也能顺利完成大部分操作,并能说出些道理,显得悟性极高。
藩王与勋贵子弟们,因家境优渥,多有接触甚至把玩过此类新奇器物,有些人还请过懂行的西席或匠人指导,表现竟远胜寒门武夫,虽不及海军学员专业,但也能勉强完成流程,让皇帝和百官再次感到意外。
“看来,富贵之家,于新器接受确有其便利。”内阁首辅袁可立沉吟道,“然,终不及系统研学之精深。”
寒门子弟们则大多束手无策,面对结构复杂的火铳,不知所措,动作僵硬,错误百出,甚至有人因紧张而把模型零件掉在地上,面红耳赤。他们平日温饱尚艰,何谈接触此等昂贵精密的“奇技淫巧”?现实的残酷,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项:海军专项附加考核。
由海军衙门主事俞咨皋亲自提议并主持,考核志愿加入海军者。项目包括:基础航海术(罗盘使用、海图判读)、舰船操控基础(模拟舵台反应测试)、旗语与信号通讯。
此项目,彻底成为了海军学员们的独角戏,其表现堪称惊艳,彻底征服了全场!
海图判读时,他们能迅速在海图上规划航线,避开暗礁,标注水深,计算航程与时间,专业术语脱口而出。
模拟舵台上,他们能根据指令(如“左满舵”、“迎风转向”)迅速做出反应,舵感极佳,船体模拟轨迹平滑准确。
旗语与信号考核时,他们两人一组,一人手持双旗,以各种标准姿势发出信号,另一人迅速解读并回复,动作干脆利落,沟通高效无误!
整个流程,他们操作起来如同本能,团队配合默契无间,展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陆军的、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军事素养!让所有围观的其他武生、考官、乃至看台上的文武百官都目瞪口呆,大开眼界!
“这…这简直是另一支军队!”一位戎马一生的老都督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震撼。
“俞咨皋!你这海军学堂,真是练出了一群…一群海蛟龙啊!”兵部尚书王在晋忍不住拍案叫绝。
其他武生,包括杨文岳、李过等佼佼者,于此项则完全成了看客,眼中充满了好奇与震撼,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海军作战的复杂与专业。高杰瞪大了牛眼,喃喃道:“乖乖,在海上跑船,比在地上骑马打仗,规矩还多!” 张献忠则嗤之以鼻:“花里胡哨!”但眼神深处,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差距,巨大的差距,在这一刻已不再是鸿沟,而是仿佛隔着一片浩瀚的海洋!
新式学堂的系统教育、科学训练、专业分工,与传统武人的个人勇武、经验传承、师徒授受之间,形成了代差般的对比。皇帝朱啸苦心经营多年,所要打造的新式军官团的雏形,在这一刻,无比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考核结束,海军学员们整齐列队,向考官敬礼,动作划一,神情自信而沉稳。他们的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高分,更是为整个帝国海军的未来,赢得了无比的重视与期望。
夕阳西下,第三阶段考核落幕。校场之上,人群沉默了许多。许多人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仅凭勇力,已无法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将才。知识的重量,技术的威力,从未如此清晰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皇帝朱啸站起身,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武生,最终定格在那群深蓝色的身影上,眼中充满了欣慰与坚定的光芒。
“传旨,”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最终评定,务求公允。朕要的,是能带领大明走向强盛的未来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