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明证典范-《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天启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北京城西市口。

  这一天,天空仿佛都带着一丝肃杀之气。从清晨起,通往西市口的各条街道便已被人流彻底堵塞。男女老少,士农工商,无数人从京城内外乃至周边州县涌来,只为亲眼目睹那曾经不可一世、制造了无数惨剧的虏酋与汉奸的最终下场。

  刑场周围,早已被京营官兵围得水泄不通,维持秩序的同时,也防止任何意外。高高的监刑台上,旌旗招展,御林军肃立。

  吉时已到,鼓乐号角齐鸣。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监刑台。只见天启皇帝朱啸,竟亲临刑场!他身着龙袍,面色冷峻,目光如电,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跪在刑台中央的多尔衮、范文程等人。

  “陛下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骤然响起,声浪几乎要掀翻天空。

  朱啸微微抬手,压下声浪。一名内侍官上前,再次高声宣读了判决圣旨。当读到“凌迟处死,枭首示众”时,台下爆发出震天的叫好声与哭喊声。

  “带人犯!” 监刑官一声令下。

  披头散发、身着囚服的多尔衮和范文程被刽子手押上刑台。多尔衮犹自强撑着一丝凶悍,试图昂起头,却被刽子手死死按住。范文程则早已面无人色,浑身瘫软如泥,口中喃喃不知所谓。

  朱啸站起身,走到台前,他的声音通过特制的扩音装置,清晰地传遍整个刑场:

  “多尔衮!范文程!尔等罪行,罄竹难书!辽东白骨,山东冤魂,朝鲜血泪,今日,朕便在此,为他们讨还血债!天道好还,报应不爽!行刑!”

  皇帝亲口下令,这在大明历史上亦属罕见!刽子手领命,手中的小刀闪烁着寒光。

  “好!!”

  “陛下圣明!!”

  “杀了他们!!”

  哭喊声、怒骂声、叫好声混杂在一起,许多从辽东逃难来的百姓,更是跪倒在地,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仿佛要将积压了十数年的血泪与屈辱一次性倾泻出来。

  人群中,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衣衫虽旧却干净,他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几乎掐进肉里,眼睛瞪得血红,一眨不眨地盯着刑台上。他叫铁蛋,三年前,他还是辽东一个普通农户的孩子。鞑子破村,父亲被砍杀,母亲和姐姐被掳走不知所踪,他侥幸藏在枯井里才逃过一劫,一路乞讨,九死一生才逃进关内。

  此刻,看着仇人身上的肉被一片片割下,听着他们发出的凄厉惨嚎,铁蛋的眼泪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但他没有哭出声,而是用尽全身的力气,仰天嘶吼,声音嘶哑却充满了无尽的恨意与宣泄:

  “爹!娘!姐!你们看到了吗?!狗鞑子遭报应了!陛下给你们报仇了!大明万岁!陛下万岁!万岁!!”

  他的呐喊,道出了无数受害者的心声,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共鸣的哭喊与万岁之声。这一刻,正义以最原始、最残酷却也最直接的方式,得到了伸张。

  ------

  就在全场注意力都被刑台上的惨烈景象所吸引,情绪最为沸腾的时刻。人群中,几个看似普通的“百姓”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手指悄然摸向了怀中藏匿的短刃或机弩。他们的目标,正是监刑台上那位身着龙袍的天下之主!

  然而,他们的手指还未触及兵器,几只铁钳般的大手已经从身后无声无息地扼住了他们的咽喉,同时数把短刃的刀尖顶住了他们的后心。

  “别动,内厂拿人!” 冰冷的声音在他们耳边低语。

  这几人顿时浑身僵直,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惊骇。他们自认为伪装得天衣无缝,行动时机也选在了守卫最松懈的时刻,怎会…

  几乎在同一时间,人群外围的几个不同方向,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十余名试图趁乱发难的白莲教死士,尚未做出任何动作,便被早已埋伏在侧的龙鳞卫和内厂番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服、卸掉下巴、套上黑头套,如同拖死狗一般悄无声息地带离了现场,没有引起丝毫骚动。

  监刑台上,朱啸的目光似乎无意中扫过那几个发生短暂骚动又迅速平息的方向,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冷笑。

  ‘圣女素月…你的消息,很及时。’他心中默念。白莲教的这次行动,早已通过那位迷途知返的圣女,提前摆在了他的案头。今日这刑场,对于白莲教而言,并非刺杀之地,而是自投罗网的陷阱。

  ------

  数日后,《大明日报》的特别刊详细报道了献俘大典的盛况以及多尔衮、范文程被明正典刑的全过程。报纸加急传往江南,顿时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前,无数士子书生争相传阅报纸,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激动。

  “陛下雷霆手段,终除此獠!快哉!快哉!” 一名年轻士子击节赞叹,眼眶发红,“范文程此贼,尤为可恨!读圣贤书,却行禽兽事,死有余辜!陛下将其与奴酋同刑,正显天理昭昭!”

  “大明威武!天启盛世!” 另一位老儒生捻须长叹,“献俘阙下,犁庭扫穴,此乃千古未有之武功!更有铁路贯通,国势日隆…吾辈生于斯世,幸甚至哉!”

  南京城如同过节一般,酒肆茶馆爆满,人人都在谈论北方的盛事,大明王朝的强盛让每一位子民都与有荣焉。

  然而,在这片沸腾的声浪之下,暗流依旧涌动。

  消息传回苏州留园,密室之中,气氛却是一片死寂与惊惶。

  “失败了…全部失手…甚至没能掀起一点浪花…” 江南舵主萧静山脸色铁青,手中的茶杯被他捏得咯咯作响,“皇帝小儿…他怎么可能早有防备?!我们的人是如何暴露的?!”

  下方跪着的探子浑身颤抖:“舵主…京师传来的消息说…说咱们的人刚一动作,就被内厂的人精准拿下了…仿佛…仿佛他们早就知道咱们会在那时那地动手…”

  “有内鬼!” 萧静山猛地一拍桌子,眼中寒光爆射,“而且位置绝不低!能知晓如此机密计划的,屈指可数!”

  他来回踱步,半晌,猛地停下:“此事蹊跷,必须查清!但皇帝经此一事,必然更加警惕。寻常手段,恐难近其身…”

  他目光闪烁,最终落在一个名字上:“看来…必须要动用她了。传令:命圣女素月,以探亲访友之名,即刻北上京师!告诉她,不惜一切代价,查明此次失败原因,并…伺机接近皇帝,获取信任!此乃圣教存亡之关键,让她莫要再让老夫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