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自学俄文掩先知-《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冬日的夜晚,寒风在窗外呼啸,刮得窗纸噗噗作响。

  诛皎家的小屋里却暖意融融。

  炕桌被挪到了炕中央,一盏明亮的煤油灯驱散了角落的黑暗。

  陈兰兰坐在炕里边,就着灯光,手里做着针线,是一件给诛华改小的棉袄。

  已经两岁多的诛华和几个月大的诛玥,并排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睡得小脸通红。

  而诛皎,则占据了炕桌的另一边。

  他面前摊开的,不再是合作社的报表或者农业技术书籍,而是几本崭新的、印着陌生曲绕文字的书籍和册子——正是伊万诺夫专家赠送的那些俄文原版书刊。

  旁边还放着一本页角卷起、显然是经常翻看的《俄汉词典》,以及几个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诛皎眉头微蹙,眼神专注地盯着书页上那些如同天书般的俄文字母和复杂图表。

  他手中握着一支铅笔,不时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扭曲的、试图模仿俄文字母的符号,或者标注下自己猜测的中文意思。

  灯光映照着他认真而略带困惑的侧脸,仿佛一个遇到了难题的学生。

  陈兰兰偶尔抬起头,看着丈夫对着那些看不懂的书本苦思冥想,忍不住轻声问道:“皎哥,这些外国字,弯弯绕绕的,看着就头疼,你真能学会吗?”

  诛皎从沉思中回过神,放下铅笔,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笑了笑:“慢慢来,总能看懂一些的。伊万诺夫专家把这些书送给咱们,是一片好意,里面说不定就有能让咱们社增产增收的好办法。要是因为看不懂就放在那里积灰,岂不是辜负了人家,也对不起社里社外的期望?”

  他的语气平和,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坚持。

  陈兰兰看着他眼中的笃定,不再多问,只是默默地将灯芯拨亮了一些,让光线更充足些。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有主意、有毅力的人,他认定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去做成。

  事实上,诛皎的“学习”过程,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顺利”得多。

  有着前世零星的记忆碎片和超越常人的精神力,他对语言有着独特的感知和学习能力。

  那些在陈兰兰看来如同天书的字母,在他眼中正逐渐变得有序,一些基础的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正被他快速理解和掌握。

  更重要的是,他并非真正要从头学起一门语言。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为将来“合理”地引用这些书刊中的“知识”打下基础。

  他不需要成为俄语大师,他只需要在关键时候,能够“看懂”某些关键的图表、数据或者结论,并能够用中文“转述”出来,就显得合情合理。

  因此,他的学习极具针对性。

  他首先强记那些与农业相关的专业词汇,比如“土壤”、“肥料”、“育种”、“机械”等。

  他反复研究书中的图表和公式,即使不完全理解其深层原理,也要先记住其表达形式和大致指向。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更多是自己对未来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思考,而非单纯的翻译。

  这个过程,他刻意表现得艰难而缓慢。

  只有在深夜,确认家人都已熟睡后,他才会偶尔动用一丝空间带来的精神力,加速对某些复杂句式和词汇的理解记忆,但旋即又恢复常态。

  他必须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后续可能提出的任何超越当前认知的“新点子”、“新技术”,都是他呕心沥血、刻苦钻研这些俄文资料的结果。

  是“学习”来的,而非凭空“知道”的。

  “兰兰,”诛皎偶尔会抬起头,指着书上一个图表,用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语气对妻子说,“你看这个图,好像是说不同肥料配比对小麦分蘖的影响……要是咱们能弄懂,说不定明年咱们社的小麦还能再多打几十斤。”

  陈兰兰虽然看不懂那图表,但听着丈夫带着憧憬的语气,看着他被灯光映亮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心中便充满了支持。

  “嗯,你慢慢看,慢慢学。家里的事有我呢。”

  简单的对话,却充满了夫妻间的理解与扶持。

  煤油灯的光芒,夜复一夜地亮着。

  照亮了书页上陌生的文字,也照亮了诛皎那为未来铺路的、沉稳而坚定的心。

  他知道,当这些俄文书刊里的“知识”,经由他“刻苦学习”后,一点点转化为五星社实实在在的产量和效益时,他将获得一个更加牢固、更令人信服的“技术权威”身份。

  而这,将是他应对未来更大风浪,实现更宏伟蓝图的坚实基石。

  窗外的寒风依旧,小屋内的灯光却温暖而执着。

  一个“刻苦自学俄文”的基层干部形象,就在这一个个寂静的冬夜里,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