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东南亚高铁首单落-《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雅加达国际会议中心的穹顶下,印尼传统的皮影戏图案与高速铁路的流线型模型在激光中交织。

  五十八岁的诛华站在中国代表团席位的首排,深灰色西装的领口别着那枚传承自父亲的朱雀徽章,徽章中心的陨铁在东南亚的烈日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巨大的环形会场中央,悬浮着雅万高铁的全息路线图。

  那条连接雅加达与万隆的142.3公里曲线,此刻正被日本代表团席位的躁动笼罩。

  代表日立的资深工程师小林原野第三次调整领带,他面前平板电脑上的数据流。

  正被兴华科技公布的“量子轨道精平系统”测试结果冲击得剧烈波动。

  “不可能……”小林原野的助手,一位东京大学的高材生。

  盯着屏幕上“0.01毫米级沉降控制”的参数,用日语失声低语。

  这个数字,意味着在热带雨季的软弱地基上,中国技术能实现比新干线标准高出两个数量级的稳定性。

  诛华并未回头。

  他指尖在智能手环上轻点,身旁的诛怀言会意,将一份封装在透明晶片中的最终报价,推至印尼招标委员会主席苏卡诺的案前。

  “主席先生,”诛怀言的声音透过同声传译系统,清晰传遍会场。

  “这是基于皎兰集团‘太极’能源架构的优化方案——能让雅万高铁的运营能耗,再降低百分之十五。”

  苏卡诺,这位曾留学德国的工程学博士,扶了扶他的金丝眼镜。

  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晶片内部流动的微光数据链,最终停留在“全生命周期成本”那一栏。

  那个比日立-三菱联合体报价低近二十个百分点的数字,让他花白的眉毛微微扬起。

  日本代表团方向传来座椅的刺耳摩擦声。

  小林原野猛地站起,试图做最后陈述:“诸位!日立的新一代转向架,拥有三十年以上的成熟运营经验!”

  “经验固然可贵,”诛怀言从容不迫地接过话头,他甚至没有提高声调,只是轻轻一挥手。

  他身后巨大的全息屏瞬间切换,呈现出令人震撼的画面——一套充满未来感的“磁悬浮与轨道梁一体化”模型开始动态演示。

  “但未来,更值得期待。

  皎兰的方案,能让雅加达到万隆的旅程,再缩短八分钟。”

  模型旁同步列出了详细的性能对比数据,其技术参数明显优于日立方案。

  招标委员会席位上,几位印尼专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探身,仔细观看屏幕上滚动的各项技术指标对比。

  便在这时,诛华的加密耳机里传来诛兴略显亢奋的声音。

  “大哥,FASt刚传回的地壳应力数据已融合进我们的算法。

  可以百分之百确认,我们的方案能抵御该区域九级强震。”

  诛华闻言,只是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他目光投向主位上的苏卡诺,沉稳如山。

  小林原野似乎接收到来自东京总部的紧急指令,他深吸一口气,准备抛出杀手锏。

  “日方愿意提供为期十年的无偿技术维护,并转让部分……”

  “我们提供核心技术专利的永久授权,”诛怀言的声音如同精准的手术刀,适时切入,打断了小林的话。

  “并负责为印尼培养一支完整的高铁技术团队,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维护。”

  这个条件,显然击中了印尼方面最深层的需求。

  苏卡诺与左右委员交换着眼色,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断。

  会场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卡诺面前那枚小小的电子印章上。

  诛华下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枚温润的桃木扣,扣子上细微的纹路。

  恍若与六十年前百家镇合作社那架水车的木纹一脉相承。

  “中标方是,”苏卡诺终于举起印章,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

  “由中国中铁集团与皎兰集团组成的联合体!”

  电子印章落下,在全息屏的合约上烙下炽热的朱雀印记。

  那印记仿佛真的在燃烧,流光溢彩。

  几乎在结果宣布的同一瞬间,诛华的平板电脑接收到来自皎兰庄园林园的量子加密信息。

  全息投影中,八十四岁的诛皎正站在百年桃树下,手杖轻点着一份刚出土的合作社旧账本。

  老人并未看向镜头,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响动要够亮。”

  这五个字,让诛华唇角泛起一丝了然的微笑。

  他转向身旁的助理,低声吩咐:“通知集团宣传部和所有海外分公司,启动第一预案。”

  一小时后,全球主要财经媒体的头条都被同一条快讯引爆——“中国高铁出海第一枪:雅万高铁采用皎兰核心系统”。

  配图是诛华与苏卡诺握手的瞬间,背景里巨大的朱雀徽标,与五星红旗并列。

  在随后召开的全球发布会上,诛怀言并没有展示繁杂的数据图表。

  他只是轻轻按动了一个按钮。

  发布会现场的地板微微震动,一套1:1的高铁驾驶舱模拟器从地下升起。

  兴华科技为其定制的芯片和控制系统开始全功率运行。

  “请感受一下,‘中国创造’的平稳。”

  诛怀言将一杯水放在模拟驾驶台边缘。

  屏幕显示模拟时速提升到350公里,那杯水的水面,却仅仅泛起细微的涟漪。

  台下,一位德国权威认证机构的女总裁忍不住起身,将自己的铂金钢笔立在模拟操控台上。

  钢笔稳稳站立,直至演示结束都未曾倒下。她率先鼓掌,掌声迅速感染了整个会场。

  当晚,雅加达港。

  印有朱雀徽标的核心电气设备箱,正被皎兰物流特制的防磁干扰吊具,精准地装配在“中远海运银河”号的特制货舱内。

  船长室内,那位曾在也门撤侨中协助过诛玥的老船长,对着视频那头的诛华庄严保证。

  “诛总放心,咱们的‘钢铁驼队’,保证准时抵达!”

  海风猎猎,吹动诛华的衣角。他望着这片曾经被郑和船队驶过的海域,轻声对随行的诛怀言道。

  “告诉兴业那孩子,他设计的减阻模型,已经用上了。”

  月光下,诛华独自在异国海岸边漫步。

  潮水卷来,冲刷着他特意从百家镇带来的一小瓶泥土——那是临行前,陈兰兰悄悄塞进他行李箱的。

  新一天的晨光,刺破了赤道的海平面。

  皎兰庄园的书房里,诛皎将雅万高铁的签约照片,夹进了那本牛皮封面的《一带一路纪事》中。

  照片旁,一片新落的桃叶恰好覆盖在“印尼”的坐标上。

  叶脉的走向,与高铁的规划线路,惊人地相似。

  陈兰兰端着新酿的桃露走近,看到这一幕,不禁轻笑:“这桃树,怕是也成精了。”

  此时,诛兴的量子通讯请求接了进来,背景是灯火通明的兴华实验室。

  “父亲,基于雅万项目的实时数据,新一代超高速磁悬浮的初期模型……已经完成了。”

  全息投影在书房中展开,一个更加恢弘的、速度超越现有高铁数倍的未来交通网络蓝图,缓缓旋转。

  诛皎的手杖,轻轻点向其中连接欧洲的某条虚拟线路。

  杖端所指,星光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