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也门撤侨显担当-《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亚丁湾的烈日灼烤着焦土,硝烟从萨那城区的残垣断壁间升腾,将天空染成浑浊的灰黄色。

  皎兰集团中东分公司大厦的防弹玻璃幕墙在第三次爆炸冲击中震颤,五十三岁的诛玥站在顶楼指挥中心。

  月白色旗袍外穿着标准防弹衣,发间那支朱雀衔珠步摇在警报红光中流转着血色光泽。

  “第十七批侨胞已进入地下掩体。”

  沙特籍安保总监阿卜杜拉指着全息沙盘,代表危险区域的红色区块正在吞没最后几条绿色撤离路线。

  他手中平板的伤亡统计数据每三秒刷新一次,某个代表儿童的数字令诛玥瞳孔骤缩。

  便在此时。

  大使馆加密频道突然传来嘶哑的呼喊:“医疗队遭伏击!需要紧急支援!”

  全息投影瞬间锁定三公里外某个交叉路口,中国医生们正用救护车作掩体艰难还击,弹道轨迹在沙盘上织成死亡罗网。

  诛玥抓起量子通讯器。

  “启动‘朱雀护航’预案。”

  她声音如冰刃划破浓烟。

  皎兰物流基地的合金闸门应声开启。

  十二辆改装过的防磁干扰装甲车冲出车库,车顶的皎兰徽标在炮火中熠熠生辉。

  这些原本用于贵重货物运输的车辆,此刻正满载着从当地仓库调集的医疗物资与食品净水。

  与此同时。

  红海沿岸的皎兰货运码头,三艘悬挂五星红旗的滚装船突然调整航向。

  船长室内,那位曾参与过嫦娥三号运输任务的老船长盯着雷达上逼近的不明舰艇,缓缓将手按在某个红色按钮上。

  船身侧舷悄然开启,露出定制化的无人机群发射巢。

  “这里是蛟龙号,已收到皎兰提供的实时热力图。”

  临沂舰舰长的声音透过卫星链路传来,背景是舰载直升机旋翼的轰鸣。

  全息沙盘上,代表海军编队的蓝色光点正劈开惊涛,而皎兰物流网络提供的岸上情报如金色蛛网般铺展。

  诛玥调出三个月前秘密部署的应急系统。

  当初为保障油气管道安全构建的监控网络,此刻正将叛军调动轨迹实时同步至舰队指挥中心。

  某个标注着“高危武器库”的坐标点,让舰载导弹单元立即进入待发射状态。

  正午时分。

  最危险的陆地撤离行动遭遇狙击。

  负责断后的六名特战队员被压制在炼油厂废墟间,叛军装甲车的炮口已对准他们藏身的储油罐。

  千钧一发之际。

  三架皎兰农业分公司改装的植保无人机突然俯冲。

  机腹洒下的不是农药,而是特制催泪瓦斯与声波干扰弹。

  叛军装甲车的观测系统瞬间失灵。

  “谁在违规操作?”

  特战队长对着耳麦低吼。

  回应他的是诛玥冷静的声音:“皎兰自有团队,已取得战场临时授权。”

  暮色降临时分。

  亚丁港外海出现震撼一幕:皎兰集团租用的液化天然气船竟打开再气化装置,喷涌而出的低温甲烷在海面形成百米宽的迷雾带,为后续撤侨船只构筑起天然屏障。

  “这创意来自兴业那孩子。”

  诛玥对镜头那端的诛皎轻声解释。

  全息投影里,八十四岁的老人正摩挲着1950年的桃木算盘,身后是百家镇小学刚寄来的撤侨现场素描。

  子夜突降暴雨。

  最后一批侨胞转运途中,某条必经桥梁被炸毁。

  诛玥启动皎兰工程团队预埋的应急方案,三座模块化浮桥在四十七分钟内架设完成,桥体合金材料印着的朱雀纹样在夜色中隐隐发光。

  便在这时。

  意外发生。

  某支叛军分队突破防线,直扑侨胞集散中心。

  监控画面里出现令人窒息的一幕:武装分子肩上扛着的,竟是皎兰三年前淘汰出口的火箭筒型号。

  “启动自毁程序。”

  诛兴的代码通过量子卫星瞬间抵达。

  所有流入黑市的皎兰制武器同时失效,叛军手中的火箭筒沦为烧火棍。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诛玥亲自带队前往交战区接应失联学子。

  装甲车碾过焦土时,她怀中那枚朱雀胸针突然发烫——这是陈兰兰用桃园空间灵泉淬炼的感应器,每次发热都预示转机将至。

  果然。

  当车队陷入重围时,天际传来旋翼轰鸣。

  皎兰集团赞助过的也门籍飞行员,驾驶着涂掉军方标识的运输机掠过战场,空投的不是弹药而是成箱的急救包。

  降落伞上鲜明的中文标识,让掩体内的侨胞们热泪盈眶。

  晨光刺破硝烟。

  临沂舰的旗帜出现在海平线上,首批登舰的孩子们指着岸上某座建筑惊呼——皎兰食品工厂的屋顶,工人正用太阳能板拼出巨大的“祖国万岁”。

  撤侨行动总指挥接通诛玥的专线。

  将军身后的电子屏显示着皎兰物流系统的实时调度图,某个代表物资输送效率的曲线陡峭如悬崖。

  “你们构建的陆海空立体网络,抵得上三个情报机构。”

  诛玥望向北方。

  那里有艘皎兰参与设计的医院船正破浪而来,船体采用的神盾材料曾用于嫦娥三号月球车,此刻却为守护生命而航行。

  当最后一名侨胞踏上前来接应的军舰,诛玥在废墟间捡起片焦黑的桃木。

  这是从某个侨胞行李中飘落的百家镇纪念品,木质纹理与1950年诛皎栽下的那株桃树如出一辙。

  归国包机起飞时。

  驾驶员突然压低高度,让乘客们俯瞰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

  所有人看见此生难忘的景象:皎兰农业基地的智能灌溉系统仍在运转,喷涌的水柱在焦土上画出生机勃勃的绿色朱雀。

  “只要根还在。”

  诛玥对着卫星电话轻声说。

  机舱后方突然爆发出欢呼,侨胞们正传递着刚收到的新闻快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已控制亚丁港全域。

  月光洒向印度洋。

  诛玥在船舱里审阅重建方案,电子笔在也门地图上划出金色轨迹。

  那些标注着“皎兰援建”的光点,正如同种子般散落在战争疮痍间。

  便在这时。

  诛兴的全息投影突然降临。

  他手中拿着刚测试成功的沙漠种植模块,背景是FASt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地外信号图。

  “姐,下次该在月球种桃树了。”

  朝阳跃出海面。

  诛玥站在甲板上拂过朱雀胸针,指间触到个微小凸起——那是陈兰兰昨夜通过量子传输刻下的新符咒,纹路与华侨们撤离时挥舞的国旗褶皱完美重合。

  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而跨越山海的守护。

  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