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玉兔巡天显英姿-《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二零一三年,寒冬。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欢呼声仿佛还在耳畔回荡,而三十八万公里外的月球虹湾,已悄然迎来华夏的第一位月球访客——玉兔号月球车。

  皎兰集团深空探测实验室里,四十九岁的诛兴一袭白大褂,指尖在全息控制台上飞快舞动。

  他镜片后的双眼布满血丝,却亮得惊人,倒映着屏幕上源源不断传回的月面数据。

  实验室正中央,巨型悬浮屏正展示着玉兔号刚刚传回的首张360度全景彩色照片。

  荒凉的月面上,五星红旗那抹鲜艳的红色,在灰色月壤映衬下如同燃烧的火焰。

  图像数据传输稳定。

  芯片温度维持在负一百八十五摄氏度至正七十五摄氏度的设计区间。

  技术人员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诛兴微微颔首。

  目光扫过全景照片边缘那道浅浅的车辙——那是留下的第一个印记,也是华夏深空探测史上最深刻的烙印。

  他想起三个月前那个不眠夜,皎兰芯片团队为应对月面极端温差,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中反复测试控制系统的场景。

  当时有个年轻工程师累得晕倒在控制台前,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却是:芯片的功耗还能再优化百分之五。

  启动桅杆相机自检程序。

  诛兴声音平静,指尖却在控制台边缘无意识地摩挲着——那里刻着一行小字:2010.7. 诛兴业左兴安赠。

  那是两个曾孙用3d打印机为他制作的生日礼物。

  全息屏上立即展开自检数据流,代表兴华科技定制芯片的绿色进度条飞速充盈。

  芯片运算效能达到设计指标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控制系统响应时间比预期快零点三秒。

  实验室里响起压抑的欢呼。

  几位参与芯片设计的老工程师偷偷抹了抹眼角。

  他们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集团刚涉足航天领域时,连个合格的宇航级电容都需要进口的窘迫。

  便在这时。

  月面突发状况的警报突然响起。

  全景影像显示玉兔号前方出现一片松软月壤,导航系统自动生成三条绕行路线,其中一条恰好指向个撞击坑的边缘。

  启动自主避障系统。

  诛兴的声音依旧平稳。

  他亲自调试的神经网络算法正在芯片上飞速运行,每秒万亿次的运算让月球车在零点五秒内选择了最优路径。

  悬浮屏上,灵活地转向避让,机械臂上的光谱仪在转向途中还不忘对路边的月岩做了个快速扫描。

  这灵活性简直像有了生命!

  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惊叹。

  诛兴唇角微扬。

  他想起了诛兴业小时候玩的遥控车,少年总是抱怨为什么不能更聪明点。

  如今,他替曾孙实现了这个愿望。

  月夜降临的预警信号突然闪烁。

  全息屏显示月表温度开始骤降,预计将在一小时内从正一百摄氏度降至负一百八十摄氏度。

  启动休眠保温模式。

  诛兴下达指令时,目光掠过控制台上那枚小小的玉兔模型——这是陈兰兰前天特意送来实验室的,说是能带来好运。

  芯片控制系统立即响应。

  的太阳能帆板缓缓收拢,如同收拢翅膀的银色蝴蝶,将核心部件严密包裹在隔热层中。

  温度曲线在屏幕上平稳下滑,最终稳定在负一百七十九摄氏度。

  所有参数都在安全阈值内。

  比预期还要稳定百分之五。

  芯片组负责人声音哽咽。

  他想起研发最艰难的那段日子,诛兴带着他们在实验室连续奋战七十二小时,就为了优化某个晶体管的耐低温性能。

  深空监测网传来最新数据。

  在首个月昼中行驶了三十一米,探测了三个科学目标,传回了二千三百五十六张高清照片。

  这个成绩让监控中心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诛兴却独自走到实验室的观景台前。

  夜空中的月亮皎洁如银盘,他仿佛能看见那个六轮小车正在寂静的月面上安然沉睡。

  爸,央视请求连线采访。

  诛华的声音从耳麦中传来。

  诛兴摆了摆手。

  让芯片团队的年轻人去接受荣誉吧。

  他转身望向实验室墙上那幅字: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那是诛皎在2004年皎兰集团首次参与航天项目时亲笔题写的。

  子夜时分。

  诛兴独自留在实验室,审阅传回的最后一批数据。

  某个特殊频段的信号引起他的注意——那是芯片在极端环境下自发优化的日志记录。

  控制系统在月面复杂地形中,竟然自主进化出了更高效的能量分配算法。

  他立即将这个发现记录在项目日志中,并在备注栏写下:建议用于下一代火星车芯片设计。

  日志自动同步到皎兰集团的云端,三分钟后,诛兴业的点赞图标亮了起来。

  少年还在备注下留言:小叔公,这个算法可以用于我的太空城能源系统吗?

  晨曦微露。

  诛兴在实验室的休息室里小憩片刻。

  梦中他回到了少年时代,在百家镇的老宅院里,用自制望远镜观察月球的那个夏夜。

  那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设计的芯片会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运行。

  诛总工,月昼即将开始!

  助理轻声唤醒他时,手里还端着杯提神用的参茶。

  诛兴一饮而尽,茶汤里熟悉的枸杞甜香让他想起这是陈兰兰特意调配的配方。

  控制中心已经全员就位。

  所有人都紧盯着开始倒计时的时钟。

  当月光再次洒向虹湾,准时苏醒。

  太阳能帆板如银翼般展开,在月面上投下优美的剪影。

  所有系统唤醒正常。

  芯片温度从负一百七十九摄氏度升至正二十五摄氏度,用时比设计标准缩短十分钟。

  数据播报声在实验室回荡。

  便在这时。

  的机械臂突然执行了个预设程序外的动作——它在月面上画了个心形图案。

  这个可爱的插曲让严肃的实验室顿时充满笑声。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芯片团队偷偷编程的,为了献给所有为付出心血的人。

  诛兴难得地笑了。

  他接通了诛皎的私人线路,将最新传回的高清影像实时传输到庄园书房。

  画面里,月球车正在朝阳中熠熠生辉,每一个零件都闪耀着华夏制造的光芒。

  很好。

  通讯那端,诛皎的声音依旧简洁,却比平日多了几分温度。

  通话结束前,他轻声补充:记得把今天的数据存档,兴业和兴安等着看呢。

  正午时分。

  皎兰庄园的百年桃树下,诛皎翻看着巡天的第一份完整报告。

  当他读到控制系统在极端环境下仍保持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可靠性时,眼底闪过一丝满意。

  陈兰兰为他披上外衣,轻声说:兴儿这次又立了大功。

  诛皎颔首,目光却望向东南方天空。

  那里,皎兰集团参与建造的太空望远镜正将镜头对准月球,记录着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暮色渐浓。

  皎兰集团发布了首个月昼的工作总结。

  报告最后附了张意味深长的对比图:六十年前百家镇老作坊里手工打磨的零件,与今日在月球巡游的并置。

  图注只有一句话:从田间地头到宇宙深空,我们走了六十年。

  是夜。

  诛兴终于回到家中。

  他在书房里将那枚玉兔模型郑重放在窗台,与诛兴业留下的火箭模型并列。

  月光透过窗棂,为两个模型镀上相同的银辉。

  仿佛地球与月球,在这一刻被温柔地连接。

  新的月昼即将开始,而的故事,才刚刚写下第一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