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训练带来的赞誉和关注,如同水面涟漪,渐渐平息。
诛皎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节奏,白天劳作,夜晚则在空间耕耘与书籍钻研中度过。
然而,他平静的外表下,大脑却从未停止对前世记忆的梳理和对当前时局的审视。
一九五零年,新生的人民政权初立,内外环境复杂。
除了明面上的敌人,还有潜藏在阴影中的毒刺。
前世,他颠沛流离数十年,听闻过不少后来解密或流传开来的旧事。
其中一桩,就发生在邻近的柳林乡。
一个化名“刘老根”,表面身份是走村串乡、收购山货的小贩,实则是潜伏下来的敌特分子。
此人利用身份便利,暗中绘制地形,收集情报,甚至试图在山区建立秘密联络点,给当地治安和国防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直到数年后才因偶然因素暴露。
“刘老根……”
诛皎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眼神渐冷。
这条毒蛇,此刻应该还在活跃。
绝不能让他继续潜伏下去,危害国家和乡邻。
必须除掉他。
但如何除掉,却需要讲究方法。
他不能亲自出面指证。
一个从未离开过百家镇的农村少年,如何能知道邻乡一个伪装巧妙的小贩是敌特?
这根本无法解释,只会引火烧身。
他需要一把“无形的刀”。
匿名举报,是最佳选择。
计划在脑中迅速成型。
他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离开村子一段时间,前往能够投递举报信的县城。
同时,需要完美的伪装,确保笔迹、措辞、投递方式都不会追查到他自己身上。
几天后,机会来了。
诛皎对父母说,想去县城看看,见识一下世面,顺便看看能不能用卖山货剩下的钱,淘换点更实用的书籍或者便宜的工业品。
诛父诛母虽然有些担心,但想到儿子近来表现出的沉稳和能力,加上他确实通过卖山货攒下了一点钱,便没有坚决反对,只是细细叮嘱他注意安全。
出发前,诛皎做了充分准备。
他用空间里收获的、品质最佳的几样山货和一小包品相上乘的草药,换来了几张全县通用的粮票和少许现金作为路费和掩护。
他换上了一身最破旧、打满补丁的衣服,脸上甚至刻意抹了些锅底灰,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贫困、不起眼的乡下少年。
最重要的,是举报信的内容。
他不能直接说“刘老根是特务”,那太像知情人的指控。
他需要提供一个“偶然发现可疑迹象的普通群众”的视角。
在脑海中反复推敲后,他用左手(他前世为了某些需要练习过左手书写),以一种笨拙、歪斜,与右手截然不同的笔迹,在一张最常见的糙黄纸上写下举报信。
内容大意是:
尊敬的公安同志:
俺是柳林乡附近一个普通老百姓,前几天去柳林乡走亲戚,看到一个叫刘老根的小贩在收山货。
俺觉得这个人有点古怪。
他老是打听附近山里的路怎么走,哪个村子通不通大路,还问一些收成、民兵训练的事,不像个正经做买卖的。
俺还偶然看到他包袱里有画了奇怪符号的纸(诛皎知道那是简易地图或密码,但不能明说),看着不像账本。
俺心里不踏实,觉得这人可能不是好人,像是书上说的……特务?
俺不懂,就是觉得应该跟政府报告一下。
俺不敢留名字,怕报复。
一个警惕的群众。
XXXX年X月X日
这封信,措辞符合一个略有见识(可能看过宣传画或听过宣讲)但又文化不高的群众口吻,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前几天)、地点(柳林乡)、人物(刘老根)、可疑行为(打听山路、民兵、有奇怪图纸),指出了怀疑方向(特务),但又留有余地,符合匿名举报的特点。
诛皎将信仔细折好,藏在贴身的衣袋里。
清晨,他背上一个空背篓作为伪装,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县城距离更远,有几十里。
他凭借灵泉改造后的充沛体力,一路疾行,避开人多眼熟的大路,专挑僻静小道。
中午时分,他便看到了县城的轮廓。
比镇集更大,有了城墙的遗迹,街道更宽,行人更多,偶尔还能看到吉普车驶过。
他没有心思闲逛,直接寻找目标——县公安局。
他不能去门口的举报箱投递,那里可能有人注意。
他需要更隐蔽的方式。
在公安局附近徘徊观察了许久,他注意到一个穿着邮递员制服的人,骑着自行车停在了公安局门口,从邮包里取出一些信件报纸,交给了门卫。
诛皎心中一动。
有了!
他快步走到县城唯一的一家邮局。
里面人来人往。
他花了几分钱,买了一个最便宜的标准信封和一张邮票。
然后,他躲在邮局一个无人的角落,用左手将举报信装入信封,封好。
在收信人地址栏,他工工整整地写上:“县公安局 负责同志 收”。
寄信人地址栏,他空白不填。
贴上邮票,他将信封混入邮局门口那个高大的、绿色的邮筒里一大堆待寄的信件中。
整个过程,他始终低着头,用破旧的草帽遮掩着大半张脸,动作迅速而自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特别注意。
做完这一切,他如同一个完成了普通邮寄的乡下人,背着空背篓,默默离开了邮局,离开了县城。
踏上归途时,夕阳已然西斜。
诛皎的心情,如同这晚霞,复杂而沉静。
他做了一件超越个人恩怨、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情。
利用先知,兵不血刃地投出了一把可能改变局势的“钥匙”。
他不知道这封信何时会被看到,又会引起怎样的重视。
但他相信,在这个对敌特活动高度警惕的年代,这样一封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的匿名举报信,绝不会被轻易忽视。
剩下的,就是等待。
等待那把“无形的刀”,悄然落下,斩断那条潜藏的毒蛇。
他加快脚步,身影融入暮色笼罩的田野。
如同一个最普通的归家农人,无人知晓他刚刚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出击。
诛皎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节奏,白天劳作,夜晚则在空间耕耘与书籍钻研中度过。
然而,他平静的外表下,大脑却从未停止对前世记忆的梳理和对当前时局的审视。
一九五零年,新生的人民政权初立,内外环境复杂。
除了明面上的敌人,还有潜藏在阴影中的毒刺。
前世,他颠沛流离数十年,听闻过不少后来解密或流传开来的旧事。
其中一桩,就发生在邻近的柳林乡。
一个化名“刘老根”,表面身份是走村串乡、收购山货的小贩,实则是潜伏下来的敌特分子。
此人利用身份便利,暗中绘制地形,收集情报,甚至试图在山区建立秘密联络点,给当地治安和国防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直到数年后才因偶然因素暴露。
“刘老根……”
诛皎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眼神渐冷。
这条毒蛇,此刻应该还在活跃。
绝不能让他继续潜伏下去,危害国家和乡邻。
必须除掉他。
但如何除掉,却需要讲究方法。
他不能亲自出面指证。
一个从未离开过百家镇的农村少年,如何能知道邻乡一个伪装巧妙的小贩是敌特?
这根本无法解释,只会引火烧身。
他需要一把“无形的刀”。
匿名举报,是最佳选择。
计划在脑中迅速成型。
他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离开村子一段时间,前往能够投递举报信的县城。
同时,需要完美的伪装,确保笔迹、措辞、投递方式都不会追查到他自己身上。
几天后,机会来了。
诛皎对父母说,想去县城看看,见识一下世面,顺便看看能不能用卖山货剩下的钱,淘换点更实用的书籍或者便宜的工业品。
诛父诛母虽然有些担心,但想到儿子近来表现出的沉稳和能力,加上他确实通过卖山货攒下了一点钱,便没有坚决反对,只是细细叮嘱他注意安全。
出发前,诛皎做了充分准备。
他用空间里收获的、品质最佳的几样山货和一小包品相上乘的草药,换来了几张全县通用的粮票和少许现金作为路费和掩护。
他换上了一身最破旧、打满补丁的衣服,脸上甚至刻意抹了些锅底灰,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贫困、不起眼的乡下少年。
最重要的,是举报信的内容。
他不能直接说“刘老根是特务”,那太像知情人的指控。
他需要提供一个“偶然发现可疑迹象的普通群众”的视角。
在脑海中反复推敲后,他用左手(他前世为了某些需要练习过左手书写),以一种笨拙、歪斜,与右手截然不同的笔迹,在一张最常见的糙黄纸上写下举报信。
内容大意是:
尊敬的公安同志:
俺是柳林乡附近一个普通老百姓,前几天去柳林乡走亲戚,看到一个叫刘老根的小贩在收山货。
俺觉得这个人有点古怪。
他老是打听附近山里的路怎么走,哪个村子通不通大路,还问一些收成、民兵训练的事,不像个正经做买卖的。
俺还偶然看到他包袱里有画了奇怪符号的纸(诛皎知道那是简易地图或密码,但不能明说),看着不像账本。
俺心里不踏实,觉得这人可能不是好人,像是书上说的……特务?
俺不懂,就是觉得应该跟政府报告一下。
俺不敢留名字,怕报复。
一个警惕的群众。
XXXX年X月X日
这封信,措辞符合一个略有见识(可能看过宣传画或听过宣讲)但又文化不高的群众口吻,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前几天)、地点(柳林乡)、人物(刘老根)、可疑行为(打听山路、民兵、有奇怪图纸),指出了怀疑方向(特务),但又留有余地,符合匿名举报的特点。
诛皎将信仔细折好,藏在贴身的衣袋里。
清晨,他背上一个空背篓作为伪装,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县城距离更远,有几十里。
他凭借灵泉改造后的充沛体力,一路疾行,避开人多眼熟的大路,专挑僻静小道。
中午时分,他便看到了县城的轮廓。
比镇集更大,有了城墙的遗迹,街道更宽,行人更多,偶尔还能看到吉普车驶过。
他没有心思闲逛,直接寻找目标——县公安局。
他不能去门口的举报箱投递,那里可能有人注意。
他需要更隐蔽的方式。
在公安局附近徘徊观察了许久,他注意到一个穿着邮递员制服的人,骑着自行车停在了公安局门口,从邮包里取出一些信件报纸,交给了门卫。
诛皎心中一动。
有了!
他快步走到县城唯一的一家邮局。
里面人来人往。
他花了几分钱,买了一个最便宜的标准信封和一张邮票。
然后,他躲在邮局一个无人的角落,用左手将举报信装入信封,封好。
在收信人地址栏,他工工整整地写上:“县公安局 负责同志 收”。
寄信人地址栏,他空白不填。
贴上邮票,他将信封混入邮局门口那个高大的、绿色的邮筒里一大堆待寄的信件中。
整个过程,他始终低着头,用破旧的草帽遮掩着大半张脸,动作迅速而自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特别注意。
做完这一切,他如同一个完成了普通邮寄的乡下人,背着空背篓,默默离开了邮局,离开了县城。
踏上归途时,夕阳已然西斜。
诛皎的心情,如同这晚霞,复杂而沉静。
他做了一件超越个人恩怨、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情。
利用先知,兵不血刃地投出了一把可能改变局势的“钥匙”。
他不知道这封信何时会被看到,又会引起怎样的重视。
但他相信,在这个对敌特活动高度警惕的年代,这样一封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的匿名举报信,绝不会被轻易忽视。
剩下的,就是等待。
等待那把“无形的刀”,悄然落下,斩断那条潜藏的毒蛇。
他加快脚步,身影融入暮色笼罩的田野。
如同一个最普通的归家农人,无人知晓他刚刚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