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狗事件如同投入池塘的小石子,涟漪尚未扩散开来,便已悄然沉寂。
诛皎的生活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但他心中的计划,却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齿轮,开始加速运转。
空间里,经过数个外界夜晚等同于内部数百日的疯狂轮作,时间静止区域囤积的粮食、蔬菜已然初具规模。
尤其是那些品相极佳的山货——肥厚的木耳、鲜嫩的蘑菇、饱满的野山菌,以及一些常见的、但经过灵泉滋养后药性似乎更足的药草,如品相完美的黄芪、枸杞等,堆放在角落,散发着浓郁的生机。
这些,不能再仅仅作为储备了。
它们需要转化为这个时代更通用的“硬通货”——钱和票证。
有了启动资金,他才能做更多事情,比如购买书籍,比如置办一些改善生活、却又不会太过扎眼的物品,甚至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机遇做准备。
这日,天刚蒙蒙亮。
诛皎便起身,将一个半旧的背篓仔细打理干净。
他从空间静止区域里,精心挑选了一批品相中上,既显珍贵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的山货和药材。
肥硕但颜色正常的野生香菇,肉厚色黑的木耳,形态匀称的黄芪,色泽红润的枸杞……每一样都透着新鲜与优质,但又控制在“运气好能在山里采到”的合理范围内。
他将这些分门别类,用干净的布袋或油纸包好,小心地放入背篓底层。
上面则盖上一层普通的野菜和几根柴火作为掩饰。
“爹,娘,我去镇上一趟,把前些日子采的些山货和草药卖了,换点零钱。”诛皎对父母说道。
诛母有些担忧:“镇上远着呢,你一个人行吗?要不让你爹跟你一起去?”
“没事的娘,我认得路。就是些山货,不值几个钱,我去去就回。”诛皎语气轻松。
诛父抽着旱烟,点了点头:“早点回来,路上小心。”
他现在对儿子的独立行事能力,已经比较放心。
辞别父母,诛皎便踏上了前往镇集的路。
镇集距离诛家村有十几里山路,徒步需要近两个时辰。
夏日清晨的风带着凉意,路旁的草木挂着露珠。
诛皎脚步轻快,体内灵泉带来的充沛体力让他丝毫不觉得疲惫。
他一边走,一边观察着道路两旁的村庄和农田,将这个时代的真实风貌与他前世的记忆相互印证。
心中对于未来的许多构想,也愈发清晰。
临近中午时分,他终于看到了镇集的轮廓。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高低错落的瓦房和木板房,行人明显比村里多了不少,偶尔还能看到穿着中山装的干部和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
空气中也混杂着各种气味——食物的香气、牲口的粪便味、煤烟味,构成了一幅五十年代小镇特有的生活画卷。
诛皎没有过多停留,径直朝着记忆中的供销合作社走去。
供销社是这年代城乡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收购农副产品,也销售工业品。
门面不算大,水泥抹的墙面,木制的柜台,玻璃橱窗里摆放着一些暖水瓶、搪瓷缸、布匹等商品。
几个售货员站在柜台后,神态带着几分这个时代特有的、端着“铁饭碗”的淡然。
诛皎走进供销社,直接来到了收购农副产品的柜台。
柜台后面坐着一位四十多岁、戴着套袖的女售货员,正低头打着算盘。
“同志,您好。”诛皎礼貌地开口,将背篓放下。
女售货员抬起头,打量了他一眼,见是个面生的半大少年,衣着朴素,语气便有些公事公办:“卖什么?”
“一些山货和草药。”诛皎说着,将背篓上层掩人耳目的野菜和柴火拿到一边,露出了下面用布袋和油纸包好的东西。
他依次将东西拿出,打开。
当那品相极佳的香菇、木耳、黄芪、枸杞等物呈现在柜台上时,那女售货员原本平淡的眼神顿时亮了一下。
她拿起几朵香菇,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惊讶道:“哟,这香菇品相可真不错!肉厚,香味也足!这黄芪……须子完整,颜色正!小伙子,你这都是从哪儿采的?这品相可少见!”
诛皎早已准备好说辞,憨厚地笑了笑:“就在我们村后头山里,跑得远了些,运气好碰上了。”
女售货员啧啧称奇,又检查了其他几样,均是赞不绝口。
“这些都是好东西啊!按甲等收,没问题!”她态度明显热情了许多,拿出本子和收购价目表,开始噼里啪啦地拨打算盘,核算价格。
“野生香菇,甲等,三毛五一斤,你这有三斤二两……”
“黑木耳,甲等,四毛二一斤,这两斤半……”
“黄芪,甲等,五毛八一斤……”
“枸杞……”
她一边称重,一边报价,算盘珠子响个不停。
诛皎安静地等待着,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这些价格,在他的认知里低廉得可怜,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尤其是对于普通农家而言。
最终,所有山货和药材核算完毕。
“一共是……八块七毛三分钱!”女售货员报出总数,并从抽屉里数出相应的钱和几张工业券、布票之类的票证。
八块七毛三!
这在1950年的农村,绝对是一笔巨款!
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省吃俭用生活两三个月!
旁边几个来买东西的村民,听到这个数字,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诛皎面色平静地接过钱和票证,仔细清点后,小心地揣进内兜。
“谢谢同志。”他道了声谢,将空了的背篓重新背起。
“小伙子,以后再有这样的好山货,还送我们这儿来啊!保证给你公道的价格!”女售货员热情地招呼道。
“哎,好的。”诛皎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供销社。
站在供销社门口,阳光有些刺眼。
他摸了摸内兜里那叠带着体温的纸币和票证,心中并无暴富的狂喜,只有一种计划顺利推进的踏实感。
这第一笔通过空间产出换来的“启动资金”,虽然不多,却意义重大。
它证明了一条可行的、安全的财富积累路径。
有了钱和票,许多之前只能停留在脑海里的想法,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他没有在镇上多作逗留,只是用几分钱买了两个烧饼充饥,便踏上了归途。
脚步依旧轻快,但心境已然不同。
这小小的变现,如同在封闭的房间里推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更广阔天地的光芒。
下一步,他需要知识,需要为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点子”,寻找一个合理的“来源”。
而手中的这笔钱,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诛皎的生活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但他心中的计划,却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齿轮,开始加速运转。
空间里,经过数个外界夜晚等同于内部数百日的疯狂轮作,时间静止区域囤积的粮食、蔬菜已然初具规模。
尤其是那些品相极佳的山货——肥厚的木耳、鲜嫩的蘑菇、饱满的野山菌,以及一些常见的、但经过灵泉滋养后药性似乎更足的药草,如品相完美的黄芪、枸杞等,堆放在角落,散发着浓郁的生机。
这些,不能再仅仅作为储备了。
它们需要转化为这个时代更通用的“硬通货”——钱和票证。
有了启动资金,他才能做更多事情,比如购买书籍,比如置办一些改善生活、却又不会太过扎眼的物品,甚至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机遇做准备。
这日,天刚蒙蒙亮。
诛皎便起身,将一个半旧的背篓仔细打理干净。
他从空间静止区域里,精心挑选了一批品相中上,既显珍贵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的山货和药材。
肥硕但颜色正常的野生香菇,肉厚色黑的木耳,形态匀称的黄芪,色泽红润的枸杞……每一样都透着新鲜与优质,但又控制在“运气好能在山里采到”的合理范围内。
他将这些分门别类,用干净的布袋或油纸包好,小心地放入背篓底层。
上面则盖上一层普通的野菜和几根柴火作为掩饰。
“爹,娘,我去镇上一趟,把前些日子采的些山货和草药卖了,换点零钱。”诛皎对父母说道。
诛母有些担忧:“镇上远着呢,你一个人行吗?要不让你爹跟你一起去?”
“没事的娘,我认得路。就是些山货,不值几个钱,我去去就回。”诛皎语气轻松。
诛父抽着旱烟,点了点头:“早点回来,路上小心。”
他现在对儿子的独立行事能力,已经比较放心。
辞别父母,诛皎便踏上了前往镇集的路。
镇集距离诛家村有十几里山路,徒步需要近两个时辰。
夏日清晨的风带着凉意,路旁的草木挂着露珠。
诛皎脚步轻快,体内灵泉带来的充沛体力让他丝毫不觉得疲惫。
他一边走,一边观察着道路两旁的村庄和农田,将这个时代的真实风貌与他前世的记忆相互印证。
心中对于未来的许多构想,也愈发清晰。
临近中午时分,他终于看到了镇集的轮廓。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高低错落的瓦房和木板房,行人明显比村里多了不少,偶尔还能看到穿着中山装的干部和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
空气中也混杂着各种气味——食物的香气、牲口的粪便味、煤烟味,构成了一幅五十年代小镇特有的生活画卷。
诛皎没有过多停留,径直朝着记忆中的供销合作社走去。
供销社是这年代城乡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收购农副产品,也销售工业品。
门面不算大,水泥抹的墙面,木制的柜台,玻璃橱窗里摆放着一些暖水瓶、搪瓷缸、布匹等商品。
几个售货员站在柜台后,神态带着几分这个时代特有的、端着“铁饭碗”的淡然。
诛皎走进供销社,直接来到了收购农副产品的柜台。
柜台后面坐着一位四十多岁、戴着套袖的女售货员,正低头打着算盘。
“同志,您好。”诛皎礼貌地开口,将背篓放下。
女售货员抬起头,打量了他一眼,见是个面生的半大少年,衣着朴素,语气便有些公事公办:“卖什么?”
“一些山货和草药。”诛皎说着,将背篓上层掩人耳目的野菜和柴火拿到一边,露出了下面用布袋和油纸包好的东西。
他依次将东西拿出,打开。
当那品相极佳的香菇、木耳、黄芪、枸杞等物呈现在柜台上时,那女售货员原本平淡的眼神顿时亮了一下。
她拿起几朵香菇,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惊讶道:“哟,这香菇品相可真不错!肉厚,香味也足!这黄芪……须子完整,颜色正!小伙子,你这都是从哪儿采的?这品相可少见!”
诛皎早已准备好说辞,憨厚地笑了笑:“就在我们村后头山里,跑得远了些,运气好碰上了。”
女售货员啧啧称奇,又检查了其他几样,均是赞不绝口。
“这些都是好东西啊!按甲等收,没问题!”她态度明显热情了许多,拿出本子和收购价目表,开始噼里啪啦地拨打算盘,核算价格。
“野生香菇,甲等,三毛五一斤,你这有三斤二两……”
“黑木耳,甲等,四毛二一斤,这两斤半……”
“黄芪,甲等,五毛八一斤……”
“枸杞……”
她一边称重,一边报价,算盘珠子响个不停。
诛皎安静地等待着,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这些价格,在他的认知里低廉得可怜,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尤其是对于普通农家而言。
最终,所有山货和药材核算完毕。
“一共是……八块七毛三分钱!”女售货员报出总数,并从抽屉里数出相应的钱和几张工业券、布票之类的票证。
八块七毛三!
这在1950年的农村,绝对是一笔巨款!
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省吃俭用生活两三个月!
旁边几个来买东西的村民,听到这个数字,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诛皎面色平静地接过钱和票证,仔细清点后,小心地揣进内兜。
“谢谢同志。”他道了声谢,将空了的背篓重新背起。
“小伙子,以后再有这样的好山货,还送我们这儿来啊!保证给你公道的价格!”女售货员热情地招呼道。
“哎,好的。”诛皎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供销社。
站在供销社门口,阳光有些刺眼。
他摸了摸内兜里那叠带着体温的纸币和票证,心中并无暴富的狂喜,只有一种计划顺利推进的踏实感。
这第一笔通过空间产出换来的“启动资金”,虽然不多,却意义重大。
它证明了一条可行的、安全的财富积累路径。
有了钱和票,许多之前只能停留在脑海里的想法,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他没有在镇上多作逗留,只是用几分钱买了两个烧饼充饥,便踏上了归途。
脚步依旧轻快,但心境已然不同。
这小小的变现,如同在封闭的房间里推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更广阔天地的光芒。
下一步,他需要知识,需要为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点子”,寻找一个合理的“来源”。
而手中的这笔钱,正好可以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