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技术宝库壮国基-《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从苏联满载而归的“技术宝藏”,并未直接运往百家镇或深圳特区,而是按照诛皎事先的周密安排,被秘密分散储存在沿海几个港口城市由阿荣控制的、安保严密的仓库中。

  这些仓库看似普通,实则内外都有精干的安保人员二十四小时值守,所有进出记录严格保密,如同一座座守护着巨龙财宝的洞穴。

  诛皎深知,如何处理这批价值连城、甚至有些敏感的设备和技术资料,关乎重大,必须慎之又慎。

  他并没有急于将其全部投入自己的商业帝国,而是首先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评估。

  在临时设立于某个港口城市的“技术甄别中心”里,随行的两位老专家,又加入了数名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秘密借调来的顶尖工程师,组成一个临时的专家小组。

  他们夜以继日地对运回的设备进行开机检测、性能评估,对海量的图纸和微缩胶卷进行翻译、整理、归类。

  一份份详尽的评估报告,被迅速送到诛皎的案头。

  “诛总,这台七轴联动螺旋桨铣床,虽然控制系统略显落后,但其机械结构之精密,加工范围之广,远超国内现有水平,若能消化吸收,对我国船舶工业,尤其是潜艇静音技术提升,意义重大!”

  “这套航空发动机叶片铸造生产线,包含了真空熔炼、定向凝固等关键工艺,虽然是不完整的子系统,但其提供的思路和部分核心参数,足以让我们的相关研究所少走五年弯路!”

  “这些特种合金的配方和轧制工艺资料,简直是雪中送炭!几家重点钢铁厂搞了多年的攻关,卡脖子的问题就在这里找到了参考!”

  专家们越整理越激动,声音都带着颤抖。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在苏联被当作“废铁”处理的东西,对于正在奋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工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诛皎仔细阅读着每一份报告,心中渐渐有了清晰的决断。

  他召集了专家小组和核心幕僚,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诸位,这批东西的价值,大家心知肚明。”诛皎开门见山,语气沉稳,“它们属于国家,属于民族。我们‘隆昌贸易’只是恰逢其会,做了一次搬运工。”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我的意见是,这批技术和设备,必须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最快速地转化为国家实实在在的工业能力!”

  他提出了明确的分配原则:

  第一,对于那些技术极其尖端、与国防安全或国民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的核心设备和技术资料(如七轴联动机床、航空发动机技术资料、特种材料配方等),进行整理复制后,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无偿捐赠给国家指定的重点研究院所和骨干国企。

  不留名,不求回报,只要求对方签署严格的保密和使用承诺。

  第二,对于那些技术水平较高、但具有一定通用性、可用于民用产业升级的设备(如某些型号的重型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在确保国家优先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有偿地提供给有实力、有需求的国内大型国企。

  价格象征性地收取,远低于其实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促进技术扩散和应用。

  第三,对于少量技术相对成熟、且与“兴华科技”未来发展方向(如精密加工、自动化控制)有一定关联的设备和技术,可以留下自用,作为公司技术储备和研发平台。

  “我们要算大账,不算小账。”诛皎最后强调,“把这些宝贝捂在自己手里,是极大的浪费,甚至是犯罪!只有让它们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也才能为我们‘兴华科技’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坚实、更广阔的产业生态基础!”

  他的决定,高瞻远瞩,胸怀坦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诛总,您这格局……我服了!”一位老专家激动地说。

  计划迅速付诸行动。

  通过诛玥在外贸部建立起的某些隐秘而可靠的内部渠道,信息被小心翼翼地传递到了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以及几个关键工业部委的极少数高层领导那里。

  起初,接到信息的领导还将信将疑。

  但当他们派出的、由国内顶尖专家组成的秘密验收小组,在看到仓库里那些保养良好、技术文件齐全的珍贵设备和资料时,所有人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这是真的?!你们从哪里搞到的?”

  “我的天!这套系统,我们立项攻关了八年都没完全吃透!”

  “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很多项目都能大大提前了!”

  狂喜之后,是高效而隐秘的交接。

  一批批贴着“普通工业设备”标签的巨大木箱,在夜深人静时,被装上覆盖着帆布的军绿色卡车,在特殊车辆的引导下,驶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国家重点院所和骨干企业。

  相关的技术资料,也被复制成多份,通过机要渠道送达。

  所有的交接文件上,捐赠方一栏,都只有一个代号——“炎黄子孙”。

  没有人知道“隆昌贸易”是谁,更没有人知道背后的诛皎。

  但在这条关乎国家命运的技术战线上,“炎黄子孙”这个名字,成为了一个传奇。

  不久之后,诛皎陆续收到了一些来自不同渠道的、非正式的反馈。

  某重型机械厂的厂长,在一次非公开的技术交流会上,紧紧握着诛皎(以参观者身份)的手,激动地低语:“老哥,多谢了!那台床子(指大型龙门铣)可解决了我们大问题了!以前不敢接的活儿,现在都敢干了!”

  一位来自航空航天部门的领导,在某个场合偶遇诛皎时,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轻轻说了一句:“国之幸事。”

  还有几家大型国企,按照之前“有偿转让”的约定,将远低于市场价的“货款”汇入了指定的账户,并附上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充满了对“神秘供货方”的敬佩和继续合作的期望。

  诛皎看着这些反馈,脸上露出了平静而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从北方搬回来的这座“技术宝库”,正在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浸润着祖国干渴的工业土地,催生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技术和设备,或许不会立刻带来惊天动地的变化,但它们就像一颗颗坚实的铆钉,一块块优质的钢材,正在悄然加固着共和国迈向现代化的工业基座。

  而他,甘愿做那个在幕后,默默递上铆钉和钢材的无名者。

  这份成就感和满足感,远非单纯的财富积累可以比拟。

  这也让他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这条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道路,是正确的,是充满光明的。

  技术宝库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间让其长成支撑国基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