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初霁,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
厚厚的积雪覆盖了百家镇的田野、屋舍和道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在寂静的清晨传得格外的远。
公社大院的门口,停着一辆准备开往县城的班车,引擎发出沉闷的轰鸣,排气管喷出的白色的雾气。
今天,是韩立民启程前往北京,去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报到的日子。
他穿着一身半新的、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蓝色棉布制服,肩上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
里面装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简单的行李,以及公社和乡亲们送的一些路上吃的干粮、煮好鸡蛋。
虽然衣着朴素,但他挺直的脊梁和眼中闪烁的、混合着的激动与不舍的复杂光芒,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与几年前那个谨小慎微、和眉宇间带着愁绪的知青判若两人。
来送行的人很多。
公社的干部,农技站的同事,一起复习备考、如今也已金榜题名的伙伴,还有许许多多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将班车围得水泄不通。
人们说着祝福的话,叮嘱着他路上小心,到了学校好好照顾自己。
韩立民一一应着,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目光却不时地越过人群,焦急地搜寻着那个对他而言最为重要的身影。
终于,他看到诛皎从公社大院里走了出来,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步伐沉稳。
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通道。
诛皎走到韩立民面前,看着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都准备好了?”
“嗯,书记,都准备好了。”韩立民连忙点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发紧。
诛皎从怀里拿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包裹,递给韩立民:“拿着,路上用。”
韩立民接过,入手沉甸甸的,打开手帕一看,里面是几张崭新的全国粮票和二十块钱。
这在这个年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够他路上花销,甚至能支撑他一段时间的生活。
“书记,这……这我不能要!公社已经帮我很多了……”韩立民的眼眶瞬间就红了,急忙推辞。
“拿着!”诛皎的语气不容置疑,按住他的手,“穷家富路。北京开销大,别亏待了自己。你是去读书,是去学本事的,不是去受苦的。”
他看着韩立民,目光深邃,语重心长:“立民啊,到了大学,眼界要放开阔。不要只盯着书本上的那点知识,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北京是首都,那里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学者,最前沿的思想。你要像一块海绵,尽可能多地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韩立民紧紧攥着那个小包裹,感受着上面残留的体温,重重点头:“我记住了,书记!”
诛皎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却更加清晰:“还有,你父亲的事情,前几天地区已经来了正式文件,彻底平反了,恢复了名誉。你到了北京,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他,把这个好消息亲口告诉他。”
这个消息,如同最后一击,彻底冲垮了韩立民心中那道名为“家庭成分”的堤坝。
他浑身一震,猛地抬起头,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
父亲平反了!
压在他心头多年的大山,终于被搬走了!
而这一切,他知道,离不开诛皎这些年明里暗里的照顾、信任和帮助。
若不是诛皎顶住压力,将他安排在农技站,给他施展才华的空间。
若不是诛皎力排众议,让他担任高考复习的辅导老师,给了他尊严和认可。
若不是诛皎在背后可能进行的斡旋和推动,他父亲的平反绝不会来得如此顺利、如此彻底。
这份恩情,比山重,比海深!
“书记……”
韩立民声音哽咽,后退一步,对着诛皎,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没有直起身。
雪花飘落在他的肩头,染白了他的发梢,但他浑然不觉。
周围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这感人肺腑的一幕。
他们都明白,韩立民这一躬,承载了太多难以言表的感激。
诛皎没有动,受了他这一礼。
他知道,这是韩立民此刻唯一能表达的方式。
过了好一会儿,韩立民才直起身,用袖子用力抹去脸上的泪水和雪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和清澈。
“书记,您的话,我一个字都不敢忘!到了大学,我一定拼命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绝不辜负百家镇父老乡亲的厚望!”
他看着诛皎,仿佛立下誓言一般,一字一句地说道:“我韩立民,是百家镇培养出来的。我的根,就在这里。等我学成了,一定回来!用我学到的知识,回报这片土地,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穿透风雪的力量,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诛皎看着他眼中那不容置疑的真诚和决心,欣慰地笑了。
他拍了拍韩立民的肩膀:“好!我等着你学成归来!百家镇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去吧,车要开了,别误了点。”
班车的司机按响了喇叭,催促着乘客上车。
韩立民最后深深看了诛皎一眼,仿佛要将这位改变他命运的恩人的模样,刻进骨子里。
然后,他转身,毅然登上了班车。
车门关闭,班车缓缓启动,驶离了公社大院,在雪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渐行渐远。
诛皎站在原地,目送着班车消失在茫茫雪原的尽头,直到再也看不见。
寒风卷着雪沫,扑打在他的脸上,他却感觉心中一片温热。
韩立民这块璞玉,终于被他雕琢成器,送往了更广阔的天地去淬火。
他相信,这个懂得感恩、心怀信念的年轻人,此去京城,必将如蛟龙入海,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而他今日种下的这份恩情与期望,也必将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反哺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
雪,还在下。
但希望的火种,已经随着那远行的班车,播撒向了更远的未来。
厚厚的积雪覆盖了百家镇的田野、屋舍和道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在寂静的清晨传得格外的远。
公社大院的门口,停着一辆准备开往县城的班车,引擎发出沉闷的轰鸣,排气管喷出的白色的雾气。
今天,是韩立民启程前往北京,去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报到的日子。
他穿着一身半新的、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蓝色棉布制服,肩上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
里面装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简单的行李,以及公社和乡亲们送的一些路上吃的干粮、煮好鸡蛋。
虽然衣着朴素,但他挺直的脊梁和眼中闪烁的、混合着的激动与不舍的复杂光芒,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与几年前那个谨小慎微、和眉宇间带着愁绪的知青判若两人。
来送行的人很多。
公社的干部,农技站的同事,一起复习备考、如今也已金榜题名的伙伴,还有许许多多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将班车围得水泄不通。
人们说着祝福的话,叮嘱着他路上小心,到了学校好好照顾自己。
韩立民一一应着,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目光却不时地越过人群,焦急地搜寻着那个对他而言最为重要的身影。
终于,他看到诛皎从公社大院里走了出来,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步伐沉稳。
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通道。
诛皎走到韩立民面前,看着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都准备好了?”
“嗯,书记,都准备好了。”韩立民连忙点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发紧。
诛皎从怀里拿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包裹,递给韩立民:“拿着,路上用。”
韩立民接过,入手沉甸甸的,打开手帕一看,里面是几张崭新的全国粮票和二十块钱。
这在这个年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够他路上花销,甚至能支撑他一段时间的生活。
“书记,这……这我不能要!公社已经帮我很多了……”韩立民的眼眶瞬间就红了,急忙推辞。
“拿着!”诛皎的语气不容置疑,按住他的手,“穷家富路。北京开销大,别亏待了自己。你是去读书,是去学本事的,不是去受苦的。”
他看着韩立民,目光深邃,语重心长:“立民啊,到了大学,眼界要放开阔。不要只盯着书本上的那点知识,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北京是首都,那里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学者,最前沿的思想。你要像一块海绵,尽可能多地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韩立民紧紧攥着那个小包裹,感受着上面残留的体温,重重点头:“我记住了,书记!”
诛皎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却更加清晰:“还有,你父亲的事情,前几天地区已经来了正式文件,彻底平反了,恢复了名誉。你到了北京,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他,把这个好消息亲口告诉他。”
这个消息,如同最后一击,彻底冲垮了韩立民心中那道名为“家庭成分”的堤坝。
他浑身一震,猛地抬起头,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
父亲平反了!
压在他心头多年的大山,终于被搬走了!
而这一切,他知道,离不开诛皎这些年明里暗里的照顾、信任和帮助。
若不是诛皎顶住压力,将他安排在农技站,给他施展才华的空间。
若不是诛皎力排众议,让他担任高考复习的辅导老师,给了他尊严和认可。
若不是诛皎在背后可能进行的斡旋和推动,他父亲的平反绝不会来得如此顺利、如此彻底。
这份恩情,比山重,比海深!
“书记……”
韩立民声音哽咽,后退一步,对着诛皎,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没有直起身。
雪花飘落在他的肩头,染白了他的发梢,但他浑然不觉。
周围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这感人肺腑的一幕。
他们都明白,韩立民这一躬,承载了太多难以言表的感激。
诛皎没有动,受了他这一礼。
他知道,这是韩立民此刻唯一能表达的方式。
过了好一会儿,韩立民才直起身,用袖子用力抹去脸上的泪水和雪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和清澈。
“书记,您的话,我一个字都不敢忘!到了大学,我一定拼命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绝不辜负百家镇父老乡亲的厚望!”
他看着诛皎,仿佛立下誓言一般,一字一句地说道:“我韩立民,是百家镇培养出来的。我的根,就在这里。等我学成了,一定回来!用我学到的知识,回报这片土地,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穿透风雪的力量,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诛皎看着他眼中那不容置疑的真诚和决心,欣慰地笑了。
他拍了拍韩立民的肩膀:“好!我等着你学成归来!百家镇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去吧,车要开了,别误了点。”
班车的司机按响了喇叭,催促着乘客上车。
韩立民最后深深看了诛皎一眼,仿佛要将这位改变他命运的恩人的模样,刻进骨子里。
然后,他转身,毅然登上了班车。
车门关闭,班车缓缓启动,驶离了公社大院,在雪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渐行渐远。
诛皎站在原地,目送着班车消失在茫茫雪原的尽头,直到再也看不见。
寒风卷着雪沫,扑打在他的脸上,他却感觉心中一片温热。
韩立民这块璞玉,终于被他雕琢成器,送往了更广阔的天地去淬火。
他相信,这个懂得感恩、心怀信念的年轻人,此去京城,必将如蛟龙入海,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而他今日种下的这份恩情与期望,也必将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反哺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
雪,还在下。
但希望的火种,已经随着那远行的班车,播撒向了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