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子女教育费苦心-《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夜幕低垂,繁星点点。

  百家镇公社大院角落那间属于诛皎的办公室兼宿舍里,此刻却透出温暖的而坚定的灯光。

  外间是公社繁忙的事务,里间则是他精心守护的一方小小的天地,是他作为三个孩子父亲的责任田。

  大儿子诛华,已然是个半大的小伙子,身板开始抽条,眉眼间继承了父亲的沉稳,此刻正伏在炕桌上,眉头微蹙,对着一道复杂的数学应用题苦思冥想。

  女儿诛玥,出落得越发聪慧秀气,坐在哥哥旁边,面前摊开的是语文课本和一本诛皎特意为她寻来的《中华历史故事集》,她看得入神,时而愤慨,时而展颜。

  而最让人操心的,还是刚满五岁的小儿子诛兴。

  这小家伙完全没有继承父亲在农业和管理上的天赋,反而将他那份对机械的痴迷发挥到了极致。

  此刻,他既没有看小人书,也没有摆弄普通的玩具,而是盘腿坐在炕梢,面前摊着一堆不知从哪里搜集来的、锈迹斑斑的废弃零件——几个大小不一的齿轮、一段拧成麻花的铁丝、一个失去了弹力的旧发条,还有一把被他磨得锃亮的小螺丝刀。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手费力地试图将那个小齿轮套进大齿轮的轴里,小脸憋得通红,嘴里还念念有词,模拟着齿轮转动的“咔咔”声。

  陈兰兰坐在炕沿,就着灯光缝补着诛华磨破的裤脚,目光温柔地掠过三个孩子,最后落在丈夫身上,带着全然的信赖。

  诛皎没有像寻常农村父亲那样,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

  他深知,在这个即将迎来更大风浪的时代,知识、尤其是正确的思想和独立思辨的能力,才是孩子们未来安身立命、甚至有所作为的根本。

  他放下手中正在审阅的总厂报表,走到了炕桌旁。

  先是大儿子诛华。

  “小华,遇到难题了?”诛皎的声音温和。

  诛华抬起头,有些懊恼:“爹,这道题,关于水流速度和船速的,我怎么也绕不过弯来。”

  诛皎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条简单的河流,一艘小船。

  “别急着列算式。先想明白,船在顺水时,实际速度是船速加水速;逆水时,是船速减水速。把这层关系在脑子里想清楚了,就像你帮李爷爷修水车时,要搞清楚水流冲击叶片的力道一样,道理是相通的。”

  他用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做引导,启发诛华自己思考。

  诛华眼睛一亮,猛地一拍脑袋:“我明白了爹!就像水车转得快慢,不光看人推的力气,还得看水流急不急!”他立刻埋头重新计算起来。

  诛皎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女儿诛玥。

  “小玥,看到哪里了?”

  “爹,我看到岳飞爷爷被秦桧害死的地方了。”诛玥抬起小脸,眼圈有些发红,带着孩童特有的义愤,“秦桧是个大坏蛋!”

  诛皎摸了摸女儿的头,没有简单地附和。

  “秦桧固然是坏人。但你看历史,不能只看忠奸。要想想,为什么岳飞这样的忠臣会被害死?当时皇帝是怎么想的?朝廷里其他大臣又在做什么?”他引导着女儿思考更深层的原因,“记住,爱国,不光是痛恨坏人,更要明白如何让国家变得更好,让忠臣良将有施展抱负的空间。这需要智慧,需要知识。”

  诛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眼中那单纯的愤慨,已然多了一丝思索的光芒。

  最后,诛皎的目光落在了小儿子诛兴身上。

  看着那堆破烂零件和儿子专注得仿佛在雕琢艺术品的神情,他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感慨。

  他没有像普通家长那样呵斥他不务正业,反而蹲下身,拿起那个失去弹力的旧发条。

  “兴伢子,在研究什么呢?”

  诛兴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指着那堆零件:“爹,你看,这个大轮子转一圈,这个小轮子能转好几圈!可是它们卡住了,我装不好。”

  诛皎没有动手帮他,而是指着零件的接口:“你看这里,锈住了,所以转不动。你想让它们听话,光靠蛮力不行,得先想办法把锈除掉,让它们变得光滑。就像咱们修理拖拉机,零件生锈了,就得先除锈上油,对不对?”

  他又拿起那根铁丝:“你想用这个当轴?太软了,承受不住力。想想农机站里,真正的轴是用什么做的?”

  诛兴歪着小脑袋,努力思考着:“铁的!硬的!”

  “对,材料很重要。”诛皎赞许道,“不同的东西,要用不同的材料。这其中的道理,等你再长大些,爹慢慢教你。”

  他站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旧闹钟,递给诛兴:“这个闹钟不走了,爹修不好。兴伢子,你敢不敢把它拆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让它能‘滴答滴答’响的?”

  诛兴如同接到了圣旨,小脸放光,一把抱过闹钟,如获至宝。

  陈兰兰有些担忧地看了丈夫一眼。

  诛皎对她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他知道,对于诛兴这样的孩子,一味的禁止和说教只会扼杀他的天赋。引导他走向正确的探索之路,才是关键。哪怕他会拆坏很多东西,但只要他能从中明白一个原理,就值得。

  灯光下,诛皎继续辅导着诛华和诛玥的功课,不时纠正他们的坐姿和书写习惯,灌输着严谨与认真的态度。

  而诛兴,则完全沉浸在了那个不走的闹钟世界里,小手笨拙却又异常执着地拧动着螺丝。

  窗外万籁俱寂,窗内灯火可亲。

  诛皎看着三个性格迥异却都在努力成长的子女,心中充满了为人父的责任与期望。

  他知道,他能改变一方的经济,能守护一地的安宁,但子女的教育,是另一场更为漫长、也更为重要的耕耘。

  他愿在这盏孤灯下,耗尽心血,为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坚实道路。

  这,是他身为人父,不容推卸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