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古刹寻经得残卷,高僧点破地宫秘-《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

  晨光中的法门寺,飞檐斗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大雄宝殿前的香炉青烟袅袅,偶有晨钟声响彻山谷,让人心生宁静。苏合香随玄觉大师穿过层层殿宇,脚步轻缓,目光却不时扫过周围的建筑——这座千年古刹,藏着她寻找“长安十二香”的关键线索,也藏着穿越时空的秘密。

  “苏施主,这边请。”玄觉大师停下脚步,引着她走向寺院东侧的藏经阁。藏经阁是一座三层阁楼,木质结构上刻着繁复的佛教纹饰,阁门两侧挂着“经藏千年传佛理,香飘万里悟禅心”的楹联,恰好暗合苏合香此行的目的。

  守阁的老僧见玄觉大师前来,连忙上前躬身行礼。玄觉大师轻声道:“今日需取隋代释智铠所着的《香乘经》,烦请师兄打开阁门。”老僧点头应下,取出一串铜钥匙,费力地打开了锈迹斑斑的门锁。

  推开阁门,一股混杂着檀香与旧纸的气息扑面而来。阁内光线昏暗,一排排书架从地面延伸至屋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卷轴和线装书,不少典籍的封皮已泛黄发脆。玄觉大师取来一盏油灯,照亮了书架上的标签:“《香乘经》属‘香道部’,藏于二层西侧书架,施主随我来。”

  两人拾级而上,二层的书架上果然摆满了与香道相关的典籍,从《神农香谱》到《西域香录》,种类繁多。玄觉大师在西侧书架前驻足,手指拂过一排排典籍,最终停在一本深蓝色封皮的线装书上:“就是这本了。”

  苏合香接过书,小心地翻开。书页质地轻薄,墨字虽有些褪色,却依然清晰。书中前半部分记载了佛教祭祀用香的制作方法,后半部分则提及了多种稀有香料的特性与用途。她逐页翻阅,心跳逐渐加快——终于,在第七十八页,一段关于“郁金香”的文字映入眼帘:

  “郁金香者,非西域之郁金,乃上古神草,生于佛骨舍利之侧,吸灵气而长。其蕊呈赤金色,香气清冽,可通幽冥、祈福祉。取蕊九枚,与乳香三两、没药一两、沉香五钱共置银釜,以渭水之冰蒸九日,去其滓,得香膏,是为‘长安十二香’之九。然蒸制之法尚有秘要,需以‘香纹玉’为引,否则香灵散矣……”

  “找到了!”苏合香忍不住轻声惊呼,手指紧紧按住书页,生怕这珍贵的记载会凭空消失。可当她继续往下翻阅时,却发现第七十九页至八十二页的内容已被人撕去,只留下参差不齐的纸边,连“香纹玉”的具体描述也残缺不全。

  “这……”苏合香心中一沉,转头看向玄觉大师,“大师,这几页为何会残缺?是否有其他抄本可寻?”

  玄觉大师叹了口气,接过书仔细查看,眉头微蹙:“此《香乘经》乃法门寺孤本,从未外传。老衲十年前曾翻阅过一次,当时书页尚完整,想来是这几年有人暗中撕去了关键内容。至于‘香纹玉’,老衲只在寺中古籍中见过记载,说是一枚刻有十二香纹的玉佩,能引动香料灵气,可具体模样,却无人知晓。”

  苏合香心中疑惑更甚:是谁会特意撕去郁金香的蒸制秘要?难道也是为了“长安十二香”?她忽然想起阿罗憾曾说过,十年前他穿越时,曾在西域见过类似“香纹玉”的玉佩,而萧策家传的令牌上也有十二香纹——这三者之间,定然有着某种关联。

  “大师,”苏合香定了定神,轻声问道,“您方才说,郁金香需‘以香纹玉为引’,那这‘香纹玉’是否与法门寺地宫有关?我昨日在地宫外闻到的香气,与书中记载的郁金香气息极为相似,想来地宫之中,不仅有郁金香,或许还有‘香纹玉’。”

  玄觉大师沉默片刻,缓缓点头:“施主所言极是。老衲之所以不愿轻易开启地宫,不仅因佛骨舍利乃圣物,更因地宫中藏着‘香、玉、经’三秘——香即郁金香,玉即香纹玉,经即完整的《香乘经》。当年隋文帝建地宫时,曾留下遗训:‘非遇圣主,非集齐十二香之引,不得开启地宫。’如今陛下信奉佛教,可‘十二香之引’尚未集齐,贸然开启,恐会惊扰圣物。”

  “那‘十二香之引’又是什么?”苏合香追问,心中隐隐觉得,这或许是集齐“长安十二香”的另一关键。

  玄觉大师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终南山,缓缓道:“老衲只知‘十二香之引’是十二件与‘长安十二香’对应的器物,香纹玉是其中之一,其余器物的下落,无人知晓。或许正如施主所说,萧将军家传的令牌,便是另一件‘引’。”

  苏合香心中一动,若萧策的令牌真是“十二香之引”,那集齐这十二件器物,再加上完整的《香乘经》,定能解开“长安十二香”的所有秘密。可眼下,《香乘经》残缺,地宫未开,她必须尽快返回长安,向唐玄宗奏请开启地宫,同时说服萧策取出令牌研究。

  “多谢大师告知这些秘辛,”苏合香躬身行礼,将《香乘经》小心收好,“我今日便返回长安,奏请陛下开启地宫。若能寻得完整的《香乘经》和香纹玉,定能复原郁金香,为大唐祈福。”

  玄觉大师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期许:“施主心怀大义,老衲佩服。只是地宫开启需祭天告祖,筹备之事非一日之功,施主还需耐心等待。若陛下同意开启,老衲定当全力配合,助施主寻得圣物。”

  两人走出藏经阁时,萧策已在阁外等候。见苏合香手中捧着书,神色既有欣喜也有遗憾,便知她找到了线索,却又遇到了阻碍。“可是经文有残缺?”萧策轻声问道。

  苏合香点头,将残缺的《香乘经》和“香纹玉”的事简要告知。萧策眉头微蹙:“竟有人暗中撕去经文,看来觊觎‘长安十二香’的,不止我们。我们需尽快返回长安,将此事奏明陛下,以免夜长梦多。”

  三人向玄觉大师辞行,老和尚送至寺门,递过一个锦囊:“此中是地宫的方位图,或许对施主有用。切记,地宫之中机关密布,开启时需格外小心。”苏合香接过锦囊,再次道谢,随萧策登上马车。

  车队驶离法门寺,苏合香坐在马车内,打开锦囊查看。方位图上详细标注了地宫的入口、通道及佛骨舍利的存放位置,在东侧通道旁,还画着一朵赤金色的花,想来便是郁金香的生长之处。她将方位图小心收好,又翻开《香乘经》,反复研读那段残缺的记载——“以香纹玉为引”这六个字,始终萦绕在她心头。

  “将军,”苏合香掀开车帘,对骑马并行的萧策道,“你家传的令牌,能否借我一观?我怀疑它便是‘十二香之引’中的香纹玉,或许能补全《香乘经》的残缺内容。”

  萧策点头:“待回到长安,我便将令牌取来。只是我祖父曾说,这令牌不可轻易示人,需在密室中查看,以免引来祸患。”

  苏合香应下,心中越发期待。她隐隐觉得,只要将令牌与《香乘经》、地宫方位图结合,定能解开郁金香的蒸制秘要,甚至可能找到其他“长安十二香”的线索。

  车队行至午后,抵达咸阳驿站。萧策安排好禁军驻扎后,便与苏合香来到驿站的密室。萧策从怀中取出一个紫檀木盒,打开后,一枚巴掌大小的青铜令牌映入眼帘。令牌正面刻着“十二香引”四个篆字,背面则刻着十二种香料的图案,从龙涎香到郁金香,栩栩如生,与阿罗憾描述的西域玉佩图案几乎一致。

  苏合香屏住呼吸,拿起令牌仔细查看。在郁金香图案的下方,刻着几行细小的文字:“蒸香之法,需以令牌为引,置于银釜之下,借月华之力,方可凝香灵。”

  “找到了!”苏合香激动地喊道,“这便是《香乘经》中缺失的蒸制秘要!有了令牌,再取到郁金香,便能复原‘长安十二香’中的第九香!”

  萧策也松了口气,笑道:“看来我萧家的传家宝,果然与‘长安十二香’有关。只是这‘借月华之力’,不知具体该如何操作?”

  苏合香再次翻阅《香乘经》,结合令牌上的文字,轻声道:“想来是需在月圆之夜,将银釜置于月光下,以令牌为底,才能让郁金香的灵气不消散。如今已是三月,下一个月圆之夜在十五日后,我们需在十五日前开启地宫,采得郁金香。”

  两人商议完毕,将令牌和《香乘经》小心收好。苏合香心中充满了希望——回到长安后,只要奏请唐玄宗同意开启地宫,她便能离集齐“长安十二香”的目标更近一步,也离揭开穿越真相的日子越来越近。

  次日清晨,车队继续向长安行进。途中,苏合香再次研究地宫方位图,发现东侧通道旁标注着“机关暗门”,想来是存放香纹玉的地方。她心中暗忖,若能在地宫中找到香纹玉,或许能解开更多关于“十二香之引”的秘密,甚至可能找到其他穿越者的踪迹。

  傍晚时分,车队终于抵达长安西城门。苏合香望着熟悉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此次法门寺之行,虽历经波折,却收获满满,不仅找到了郁金香的线索,还确认了萧策令牌的作用。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开启地宫、复原郁金香将成为首要任务,而这场寻香之旅,也将迎来新的转折。

  萧策将苏合香送至合香居门口,轻声道:“明日一早,我们便入宫向陛下奏请开启地宫。你今日好好歇息,养足精神。”苏合香点头应下,看着萧策策马离去,才转身走进合香居。

  院内,阿罗憾已在等候。见苏合香回来,连忙迎上前:“怎么样?是否找到郁金香的线索?”

  苏合香点头,将《香乘经》、地宫方位图和萧策令牌的事一一告知。阿罗憾接过令牌,仔细查看后,眼中闪过一丝震惊:“此令牌与我在西域见过的玉佩,竟是一对!当年我在西域考古时,曾发现一枚玉佩,上面刻着与令牌相同的图案,只是玉佩上刻的是‘时空之钥’,而非‘十二香引’。”

  苏合香心中一震:“难道令牌与玉佩结合,便是开启时空通道的钥匙?”

  阿罗憾沉吟片刻,道:“极有可能。待开启地宫找到香纹玉后,我们将三者结合,或许能彻底揭开穿越的秘密。明日入宫奏请时,需将此事一并告知陛下,争取他的支持。”

  苏合香应下,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明日的宫廷奏请,将是决定“长安十二香”复原进程的关键,也将是她穿越之旅的重要转折点。她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才能顺利开启地宫,寻得圣物,向回家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