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可惜是男孩-《误闯天家!暴君恋爱脑?那没事了》

  齐王府,世子妃院。

  妙画捧着红漆托盘进屋,托盘里叠着几件簇新的小衣裳,是绣房给鸿哥儿添置的新衣。

  她刚把托盘放在妆台上,就忍不住开口道:“奴婢听说,锦绣坊的人来王府了呢,带了好些衣裳料子和首饰,直接上门让挑。不过不是咱们东府这边,是西府。”

  说着,妙画朝前院的方向努了努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满。

  齐王府从地理格局上分为东西两府。齐王夫妇和世子妃夫妇住在东府,而二爷及后院众人住在西府。

  西府是前些年二爷出宫后才特意修建的,里面的下人一部分是从东府分过去的,一部分是内务府直接指派的。

  锦绣坊来的动静不小,如今整个王府都传遍了,她不用特意打听,也知道得清清楚楚。

  “这锦绣坊不是从来不上门的吗?”

  苗氏正拿着针线给鸿哥儿缝制衣裳,手上的动作顿了顿,绣针悬在半空。

  如此一来,岂不是叫锦绣坊生生破了自成立以来的规矩?

  苗氏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嘲讽。

  果然,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在强权面前,不过是一道戏言而已。

  但这念头刚落,她马上又想到自己这辈子的遭遇,嘴角缓缓放平,眼神也落寞下来。

  强权终究不是她的,更不能为她所用,她又在这里得意些什么。

  “宋夫人当真没有女子应有的模样,”妙画见苗氏不接话,又自顾自地抱怨起来,语气里满是怨怼,

  “先是祭祖典礼上敢站到男人前面去,现在又整这么一出,定是不知道怎么狐媚二爷了!”

  她原是齐王妃章氏身边的大丫鬟,后来才被章氏指给苗氏。

  说是伺候,其实多少带着些监视的意思。

  她连苗氏都不怎么瞧得上,更别说和她差不多出身,却一步登天的宋瑶,私底下对宋瑶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当年齐王妃本想往二爷后院里几个通房丫头,她就是其中一个,没承想二爷根本不领情,这才断了念想。

  如今看到宋瑶这个同是丫鬟抬上来的,如此得宠,妙画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好像宋瑶得到的,都是她失去的一般。

  “好了,少说两句吧。”苗氏眉头微微一皱,脸上浮现出淡淡的不悦,她放下绣绷,朝妙画道,“衣服拿过来我瞅瞅。”

  苗氏刻意岔开话题,不愿意在这些事上多纠缠。

  这些年来,她早就养成了鸵鸟性子,不理、不管、不问,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样日子反而能好过一些。

  她很不喜欢王妃娘娘给她送来的这几个丫鬟,个个主意比天大,仗着有章氏在后面撑腰,时不时还敢给她摆主子谱。

  但她势单力薄,娘家又帮不上忙,根本奈何不了她们,也只能自己忍着。

  好在这样的日子,也终于快熬到头了。

  前不久世子爷就和她说,经过齐王妃的首肯,他已经上了折子为她正式请封世子妃了。

  等世子妃的诰命正式下来,她也就可以松快些了。

  最起码能从娘家调几个心向着自己的丫鬟过来,省得每天过得如履薄冰。

  说起来,齐王妃这次之所以能这么痛快同意,还是因为她马上就要去参加秋日宴了。

  这也算是.......托了宋夫人的福吧。

  苗氏拿起一件小袄摩挲着,心里五味杂陈。

  妙画从托盘上拿起一件红色小袄,展开在苗氏面前,“瞧这针脚,瞧这绣的小老虎,真是好手艺,鸿哥儿穿起来定是精神又好看。”

  苗氏看着妙画手里的男童衣裳,唇边漾开一抹浅淡的笑意,没接话,低头继续绣着手中的活计。

  那是件红粉的裙衫,裙摆上还绣着些精致的纹理。

  “世子妃,您又做的小裙子吗?”

  妙画瞅见苗氏手中的活计,眉头微蹙,面露不解。

  世子妃老是喜欢做女孩穿的衣服给鸿哥儿。

  一问起缘由,就说有这样的习俗,男穿女装对小孩子好。

  可她们思来想去,也没想到这究竟是哪里的习俗。

  “嗯,鸿儿又长大了不少,原来那件已经要穿不下了,小孩子真是见风就长。”

  苗氏一边笑着应道,一边咬断手中的丝线,拿起刚绣好的小裙子,在一旁的鸿哥儿身前比划了比划,眼底满是温柔。

  “主子,您对鸿哥儿可真上心。”

  虽说妙画对世子妃,非要给鸿哥儿穿女孩家的衣裳,表示不解。

  但也不得不承认,世子妃对哥儿还是很上心的。

  不仅时常把孩子抱在跟前亲近,连衣裳都要亲手做,针脚比绣房的还要细密。

  苗氏伸手逗弄鸿哥儿,手指被他攥住咯咯直笑,听到妙画的话,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可惜了,怎么就是个男孩......

  苗氏垂下眼帘,抚摸着裙衫领口,心里默默想道。

  ...

  外面传来通报声,紧接着是下人给刘靖请安的动静,一声接着一声,接连不断响起。

  “妾身告退。”

  赵姨娘听见声音,连忙从软凳上起身,规规矩矩地福了福身。

  她是来抱宋夫人大腿的,顺便陪夫人说说话解闷,可不敢在二爷回来时,还杵在这里碍眼。

  既然二爷回来了,她就该识趣地走,免得惹出什么不必要的误会就不好了。

  她日子才好起来,不想这么快就不好了。

  赵姨娘低着头往外走,经过刘靖身边时,福了福身,动作更加拘谨小心了。

  刘靖却多看了她一眼。

  上辈子,赵氏也是第一个向瑶儿投诚的,性子还算活络,倒也算个能陪瑶儿解闷的人。

  为此,他登基后,大封后宫时,瑶儿还特意给她提了提位份。

  一想到后宫,刘靖就忍不住头疼。

  上辈子,瑶儿总说后宫女子多了热闹,非要留着那些人取乐,说什么也不让他遣散后宫。

  等该行册封之事时,他本已按家世、子嗣,拟好了各人的位份。

  结果瑶儿知道后来了兴致,直接把他写的那份扔到一边,弃之不用,自己重新写了一份。

  不看任何硬性条件,全凭她自己的喜好,她喜欢的就给高位份,不喜欢的就往低了排。

  不是什么大事,他也就是随着她的性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