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牛乳-《奴籍之下》

  “这样下去不成……” 隋安儿轻轻拍抚着襁褓里再次因饥饿而蠕动不安的小安禾。

  “米汤没油水,养不活这么小的娃。还是得想法子弄到奶水才行。”

  “找奶妈。” 徐嬷嬷立刻接口,“得赶紧找个奶妈。阿土娘这身子,十天半月怕是指望不上了。”

  隋安儿迅速在脑中盘算着认识的人。府里的仆妇,要么年纪大了,要么自己也有孩子要喂,奶水刚够自家吃用。

  外面的,石城本就不大,又刚经历了严冬,体面些的人家自有安排,穷苦人家自己都食不果腹,哪有余奶。

  隋安儿脑中再次闪过那几头毛色油亮、膘肥体壮的大理奶牛。孙夫人宝贝似的养在后院,每日产出新鲜牛乳,夫人和小姐们用来沐浴、饮茶、做点心……

  牛乳!那不就是现成的、最接近人乳的滋养品嘛。

  “嬷嬷,” 隋安儿看向徐嬷嬷。

  “您有没有什么门路?或者想法子?那后院牛棚里的……”

  她没有明说,只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知府衙门的方向。

  徐嬷嬷被隋安儿提醒也觉得这个主意好。

  “底下管事的,还有那养牛的牛倌小厮,哪个不是人精。主子用不完的,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外快’。每日都有人偷偷摸摸,拿了钱去后角门,找相熟的牛倌买。”

  “那牛乳,比外面市集上卖的羊奶、牛奶不知要新鲜干净多少倍。管事们得了孝敬,牛倌们得了油水,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事儿啊,在府里下人堆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徐嬷嬷拍着胸脯,一副包在她身上的豪气,“这事儿你别操心了,交给我老婆子,保证给小安禾弄来最新鲜的牛乳。”

  阿土娘赶紧让阿土拿钱给徐嬷嬷。

  徐嬷嬷也不推辞,将钱揣好,又交代秦玥看好阿土娘和小安禾,便像一阵风似的出了门。

  她在这府邸几十年,人脉盘根错节,小小牛乳还不手到擒来。

  终于,大约半个时辰后,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

  徐嬷嬷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手里提着一个盖着干净白布的小陶罐,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来了来了!快!” 徐嬷嬷将陶罐放在桌上,掀开白布。

  一股浓郁的乳香瞬间弥漫开来,那乳白色的液体在罐中微微晃动,质地醇厚,一看便知是上好的鲜奶。

  “嚯,真香。” 连阿土都忍不住凑了过来,使劲吸了吸鼻子。

  “快,玥丫头,生火,煮开,放凉。” 徐嬷嬷指挥若定。秦玥立刻麻利地行动起来。

  小小的陶罐架在火上,乳白色的液体渐渐升温,表面开始凝结出一层薄薄的、金黄色的奶皮。

  浓郁的奶香充斥了整个小屋,冲淡了血腥和草药的味道,带来一种奇异的、令人心安的气息。

  徐嬷嬷小心地撇去浮沫,看着奶液翻滚了几滚,才撤了火。

  待到温度降到温热不烫手,秦玥用一只洗干净的小木勺,舀起一点点温热的牛乳,小心翼翼地滴进安禾微微张开的小嘴里。

  小家伙似乎被这陌生的、却异常醇厚的味道惊了一下,小嘴吧嗒了两下,随即,一种本能的渴望被唤醒。

  她不再像喝米汤时那样抗拒和费力,而是主动地吮吸起来。

  小嘴有力地吸吮着木勺的边缘,发出细微而满足的“啧啧”声。

  温热的牛乳滑入她饥饿的小小肠胃,带来前所未有的饱足感。

  最后,她心满意足地打了个小小的奶嗝,不再哭泣,也不再扭动,小脸舒展,在秦玥的臂弯里沉沉睡去。

  看着女儿终于吃饱喝足,安稳睡去。

  阿土娘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紧绷的身体彻底放松下来。

  阿土也咧开嘴,屋子里弥漫着一种被奶香浸润的宁静与温暖。

  徐嬷嬷看着沉睡的小安禾,低声说道:

  “这牛乳再好,终究不如人乳养人,孩子太小,光喝牛乳,久了怕也虚不受补,脾胃受不了。最稳妥的,还是得给安禾找个正经奶妈!”

  隋安儿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嬷嬷说的是。可这合适的奶妈,一时半会儿,去哪里寻?”

  徐嬷嬷斩钉截铁,“发动人,出去找。石城找不到就去乡下打听,总会有办法。”

  隋安儿对阿土和秦玥说道:“阿土,玥儿,眼下有件要紧事,得靠你们两个了。”

  两个孩子立刻抬起头,眼神专注。

  “安禾不能一直喝牛乳,得给她找个奶妈。” 隋安儿看着他们。

  “阿土,你熟悉街坊邻里,多去问问,看看谁家妇人刚生了孩子,奶水有富余的。”

  “玥儿,你跟着阿土,你懂些医理,看看那些妇人身体是否康健,精神气如何。”

  “好!” 阿土立刻应道,眼神里充满了干劲。能为妹妹做点事,他求之不得。

  “娘,我明白!” 秦玥也用力点头。

  两个孩子一去,便是整整一天。

  从清晨到日暮,石城的大街小巷,寻常人家的院落门口,都留下了两人的身影。

  阿土凭着对地头的熟悉,带着秦玥穿行在熟悉的街坊中。

  他鼓起勇气,敲开一扇扇紧闭或半掩的门扉,陪着笑脸,用最诚恳的话语,低声下气地询问着是否有刚生了孩子、奶水充裕的妇人。

  他一遍遍解释着家里的情况,眼神里充满了祈求。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刚生孩子的妇人,要么奶水刚够自家孩子吃,要么身体虚弱根本挤不出多余的。

  偶尔遇到一两个奶水稍足的,一听是给别家孩子喂奶,还要离开家去别人家里,便纷纷摇头拒绝。

  有的嫌麻烦,有的怕影响自家孩子,有的则干脆要价高得离谱。

  最后两人带回来的,只有几个模糊的信息:

  城东张屠户的儿媳刚出月子,奶水似乎还行,但家里气味重,妇人看着也粗手大脚;

  城南李木匠家的,生了双胞胎,奶水可能有点紧;

  还有城西一个寡妇,前两个月生了遗腹子,听说奶水足,但性格孤僻,家里也冷冷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