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区区女子-《奴籍之下》

  她热情地向秦玥和秦熙发出邀请:

  “等我们定下婚期,一定要请你们,还有秦叔隋婶、屠姨父苏姨他们都来牡寨参加我们的婚礼,我们牡寨的婚礼可热闹了。”

  秦熙还没去过牡寨,只听父母描述过那里的吊脚楼和独特风情,早就心向往之,立刻兴奋地应下:

  “好啊好啊,我一定去,早就想去看看了。”

  说着说着,话题自然转到了秦熙正在筹办的学堂上。

  当银花得知秦熙一个女子,竟然要开办学堂教书育人时,大为震惊,同时也像是找到了知音,眼中迸发出热烈的光彩。

  她紧紧握住秦熙的手,激动地说:

  “熙妹妹,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女子,就该像你这样,有想法,敢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两人越聊越投机,都有一种冲破世俗枷锁,成就自我的共鸣感。

  银花仔细听了秦熙关于学堂的规划和理念后,沉思片刻,郑重地开口:

  “熙妹妹,你这学堂,我要先预定几个名额。”

  她详细解释道:“我们牡寨想要真正强盛起来,就不能再像祖辈那样固步自封,必须和外界,尤其是石城这样的大地方多交流。”

  “我原本的打算,是在寨子里自己搞个小学堂,请个懂牡话的先生,教孩子们认些汉字,学学官话。”

  “但今天听了你的想法,我觉得格局还是小了。不如干脆把孩子们直接送到石城来,送到你的学堂里。”

  “让他们真真正正地融入这里,和石城的孩子们一起读书、玩耍,亲眼看看、亲身感受这里的繁华和不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差距,生出向上之心。”

  她越说思路越清晰:

  “只要有了第一批在石城受过教育、通晓汉话汉字的孩子,回到寨子里他们就是榜样。”

  “接下来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等十年后我正式接任族长,这些孩子差不多也十七八岁了,正好可以成为我的得力帮手。”

  “有一批既了解本族文化、又熟悉汉家规矩、能写会算的年轻人,对牡寨未来的发展和对我,都将是天大的助力。”

  秦熙听完银花这番高瞻远瞩的规划,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更是欣喜万分。

  学堂还没正式开业,就迎来了第一批确定的学生,这无疑是个开门红。

  她和秦玥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银花的深深敬佩。

  打心眼里觉得,银花绝对是能做大事的人,牡寨在她的带领下,未来不可限量。

  聊完了秦熙的学堂,银花又转向秦玥,诚恳地问道:

  “玥妹妹,你的医馆,愿不愿意也收几个徒弟?”

  “我也想挑几个细心,有耐性的孩子,送来跟你学医。”

  “我们寨子里太缺郎中了,尤其是懂得多的好郎中。”

  秦玥本就不是那种将医术视为私产、紧紧攥在手里不肯外传的人,她行医的初衷就是济世救人。

  听到银花的请求,她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

  “当然愿意。银花姐,你放心,只要孩子们肯学,吃得了苦,我一定倾囊相授。”

  “我巴不得他们能尽快把我的本事都学走,然后回到寨子里,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正说着,阿依带着秦瑶和安禾回来了。

  两个小家伙一人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木瓜水,像献宝似的,首先恭恭敬敬地端到银花面前,异口同声地说:

  “师傅,请喝木瓜水。”

  银花虽然被这两个小丫头坑得不轻,但看着她们满是讨好笑容的小脸,心里那点小小的尴尬早就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满满的喜爱。

  她笑着接过碗,摸了摸她们的头:

  “谢谢瑶瑶和安禾。”

  然后喝了一大口,清甜冰爽的味道直达心底。

  秦熙在一旁故意撅起嘴,假装吃醋:

  “哼!有了师傅,就不要姐姐了是吧?”

  秦瑶立刻嬉皮笑脸地凑过去,抱住秦熙的胳膊,小脑袋在她身上蹭啊蹭,甜腻腻地撒娇:

  “哪有嘛,熙姐姐最好啦,我们都最喜欢熙姐姐了。”

  直把秦熙哄得眉开眼笑,一把将小丫头搂进怀里,在她粉嫩的脸颊上狠狠亲了几口,笑道:

  “你们两个小人精,嘴巴这么甜,又这么鬼机灵,长大了还得了?不知道要厉害成什么样呢。”

  与此同时,武馆那边的报名热潮也渐渐平息下来。

  得益于刚才那场“以一敌多”的精彩实战展示,许多家长亲眼看到了阿土、刘昌等人扎实的武功功底和临危不乱的气度。

  觉得把孩子送到这里学武一定能学到真本事。

  再加上学费公道,不限族别,一时间报名者络绎不绝。

  当然,也有好奇的人指着旁边紧闭大门的医馆和学堂询问。

  刘昌便朗声向大家解释:

  “旁边是医馆和学堂,本打算今日一同开张,奈何定做的门窗尺寸出了些差错,工匠正在加紧修改,没能赶上今天的吉时。”

  “只能等下一个黄道吉日再正式开门迎客了,届时再请各位乡亲父老来捧场。”

  不少人对于医馆有些天然的避讳,但对学堂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打听:

  “不知这坐堂的夫子,是哪一位有功名的秀才公啊?”

  屠老三闻言,挺起胸膛,声音洪亮地回答道:

  “教书的不是秀才,是我屠老三的女儿。虽是个女子,但自幼聪慧,读的书不比那些秀才举人少。”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乃至算数杂学,皆有涉猎,不敢说学富五车,但教导蒙童启蒙,绰绰有余。”

  此话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一个穿着石城官学制式的长衫,手里装模作样摇着一把折扇的胖男子,闻言嗤笑一声:

  “女夫子?呵,真是闻所未闻!怕是只会教些穿针引线、描鸾绣凤的女儿家的玩意吧?”

  “唉,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何时连个只会拿绣花针的略识几个字,也敢妄称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