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王进,殿内重归寂静,唯有更漏声滴答作响,敲打着我的心弦。案头上,那批刚刚签发的物资调拨文书墨迹未干,它们像是一批即将投入暗流的石子,能否悄然无声,尚未可知。
我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更大规模的物资筹措和运输,才是真正的考验。
目光扫过侍立在一旁的小雪和小绿,她们是我最信任的左膀右臂,许多事,必须交由她们去办,方能最大限度地隐蔽我的直接意图。
“小雪,”我轻声唤道,她立刻上前一步,沉稳的目光落在我身上,“你心思缜密,观察入微,日后与王进、王虎两位将军的联络,便由你主要负责。”
小雪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便化为坚定,她没有丝毫推辞,只是深深一福:“奴婢遵命。定当竭尽全力,谨慎行事,不负殿下所托。”
“很好。”我颔首,“你需牢记,每次传递消息,务必伪装成寻常家仆往来,或借采买、探亲之名。与王进将军约定好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暗号。
他们会定期送来训练简报和物资需求,你需仔细核对,带回给我。若有紧急情况,你也有权临机决断,但事后必须即刻报我知晓。你的冷静,是我对他们最直接的耳目。”
“是,殿下。奴婢明白此事关乎重大,必会如履薄冰,确保消息传递稳妥隐秘。”小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
我转而看向小绿,她那双灵动的眼睛里此刻也充满了专注。“小绿,”我说道,“你素来机敏,处理三司文书账目也已上手。如今有一项更艰难的任务交予你。”
小绿立刻挺直了腰板:“殿下请吩咐!”
“我们所需的巨额钱帛物资,皆需从三司庞大的账目中悄无声息地挪移出来。”我压低了声音,“我要你利用处理公务之便,仔细研究近年来所有项目的开支账目,找出那些可以操作的空隙——哪些项目可以虚报预算,哪些陈年旧账可以重复核销,哪些损耗可以夸大其词,哪些采买价格可以浮动……你要像绣花一样,在这些数字经纬中,为我一点点地绣出我们能动用的资源来。”
我看着她,语气凝重:“这其中分寸极难把握,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留下明显破绽,更不能引发审计官员的怀疑。你需要学习官场上的那些潜规则,甚至要主动去结交一些底层吏员,从他们口中探听账目运作的窍门。此事风险极大,一旦被人察觉……”
小绿的脸上掠过一丝紧张,但更多的却是被委以重任的兴奋和决心,她用力点头:“殿下放心!小绿就算不眠不休,也要把这些账目掰开揉碎,找出里面的门道来!定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看着她们二人,我心中稍安。至此,一条隐形的链条初步形成:我坐镇中枢决策,小绿负责从财政源头开源,小雪负责与执行终端联络,而王进、王虎则在山谷中默默积蓄力量。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飞逝。我白日埋首于三司仿佛永远处理不完的公务中,应对着各方催饷的公文,尤其是杨光远那边,更是不能有丝毫怠慢,每一批粮草军械的发送,我都亲自过问、催促,做得比谁都尽心尽力,绝不能让他抓住任何把柄攻击我,甚至怀疑到我头上。
夜晚,则是在烛光下审阅小雪带回的王进密报,与小绿推敲账目上的每一个数字,精心设计着下一批物资的合法流出路径。
姐姐归宁之期被推迟的消息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心底。我数次派人以我的名义送去问候和礼物,带回的消息总是说长安公主一切安好,只是思念家人,语气平淡得令人心慌。
就在这种担忧中,又过去了十来日。突然有一天,宫中传来消息:长安公主即将归宁!
这个消息让我精神一振,又莫名有些不安。终于,在姐姐出嫁近半月后,我得到了在长宁殿正式接待姐姐和那位姐夫杨承祚的机会。
那日一早,我便吩咐宫人将长宁殿精心布置了一番,备下了姐姐素日喜爱的茶点和熏香。我换上了一件颜色稍显明快的衣裙,既不失公主身份,又带着几分迎接家人的亲切。
巳时刚过,宫人便来通传,公主仪驾已至宫门。
我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袖,缓步走出殿门迎接。
只见姐姐石素衣在宫人的搀扶下,正从轿辇上下来。她身上穿着符合身份的华服,妆容得体,但比起离家那日,似乎更加清减了几分,眼底带着难以掩饰的倦怠和一丝挥之不去的忧郁。她抬头看到我,嘴角努力向上弯了弯,露出一个浅淡而勉强的笑容。
而跟在她身后的,正是那个杨承祚。他今日穿着一身簇新的锦袍,腰束玉带,显得人模人样。
见到我,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堆起热情得过分的笑容,抢上前几步,抢先躬身行礼:
“末将杨承祚,参见太平公主殿下!殿下今日气色更胜往昔,真真是光彩照人!”
他那灼热的目光依旧毫不避讳地在我脸上身上打转,语气中的谄媚几乎要溢出来,完全忽略了他身旁正牌的妻子——我的姐姐石素衣。
我心中厌恶至极,但面上却不得不维持着基本的礼仪。我微微侧身,避开他过于直接的目光,平淡疏离:“杨驸马不必多礼。一路辛苦了。”
随即,我越过他,快步走到姐姐面前,伸手握住她的手,触手一片冰凉。我心中一阵抽痛,柔声道:“姐姐,你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利?快进殿歇息。”
姐姐感受到我手心的温暖,眼圈微微有些发红,低声道:“还好。劳妹妹挂心了。”
我搀着姐姐,刻意将她护在我与杨承祚之间,一同走入殿内。杨承祚跟在后面,似乎对我的冷淡并不在意,依旧东张西望,打量着长宁殿的布置,眼神中带着品评和算计。
入殿落座后,宫人奉上香茗点心。
我关切地问着姐姐在夫家的饮食起居,是否习惯,试图忽略那个碍眼的存在。姐姐的回答总是简短而克制,多是“尚可”、“还好”,但偶尔与我交汇的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苦涩和无奈。
那杨承祚却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他品了口茶,便大声赞道:“好茶!不愧是宫中的贡品,比末将府上的强多了!”然后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些军中见闻、汴梁趣事,话语间总不忘吹嘘其父杨光远的战功如何彪炳,魏州战事如何顺利,仿佛这一切都有他莫大的功劳一般。
他说得口沫横飞,却全然没注意到,或者说根本不在意,姐姐越来越僵硬的坐姿和微微蹙起的眉头。
我几次想将话题引开,他却总能不着痕迹地绕回来,最后甚至又将话头引到了我身上:
“说起来,如今朝廷度支全靠太平公主殿下操持,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前线将士能安心杀敌,多亏了殿下调度有方,及时供给粮草军械。家父在前线也常夸赞殿下贤能,乃国之栋梁!”
他这话看似在拍马屁,实则暗藏机锋,既点了杨光远对后勤的关注,又将我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我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淡然:“杨驸马过奖了。保障大军供给,本是三司分内之事,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岂敢居功。倒是杨节度使在前线浴血奋战,才是真正的辛劳。”
我四两拨千斤地将功劳推了回去,顺便再次提醒他,他的父亲还在为我石家打仗。
杨承祚嘿嘿笑了两声,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我已不再看他,转而拿起一块糕点递给姐姐:“姐姐,尝尝这个,还是你
我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更大规模的物资筹措和运输,才是真正的考验。
目光扫过侍立在一旁的小雪和小绿,她们是我最信任的左膀右臂,许多事,必须交由她们去办,方能最大限度地隐蔽我的直接意图。
“小雪,”我轻声唤道,她立刻上前一步,沉稳的目光落在我身上,“你心思缜密,观察入微,日后与王进、王虎两位将军的联络,便由你主要负责。”
小雪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便化为坚定,她没有丝毫推辞,只是深深一福:“奴婢遵命。定当竭尽全力,谨慎行事,不负殿下所托。”
“很好。”我颔首,“你需牢记,每次传递消息,务必伪装成寻常家仆往来,或借采买、探亲之名。与王进将军约定好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暗号。
他们会定期送来训练简报和物资需求,你需仔细核对,带回给我。若有紧急情况,你也有权临机决断,但事后必须即刻报我知晓。你的冷静,是我对他们最直接的耳目。”
“是,殿下。奴婢明白此事关乎重大,必会如履薄冰,确保消息传递稳妥隐秘。”小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
我转而看向小绿,她那双灵动的眼睛里此刻也充满了专注。“小绿,”我说道,“你素来机敏,处理三司文书账目也已上手。如今有一项更艰难的任务交予你。”
小绿立刻挺直了腰板:“殿下请吩咐!”
“我们所需的巨额钱帛物资,皆需从三司庞大的账目中悄无声息地挪移出来。”我压低了声音,“我要你利用处理公务之便,仔细研究近年来所有项目的开支账目,找出那些可以操作的空隙——哪些项目可以虚报预算,哪些陈年旧账可以重复核销,哪些损耗可以夸大其词,哪些采买价格可以浮动……你要像绣花一样,在这些数字经纬中,为我一点点地绣出我们能动用的资源来。”
我看着她,语气凝重:“这其中分寸极难把握,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留下明显破绽,更不能引发审计官员的怀疑。你需要学习官场上的那些潜规则,甚至要主动去结交一些底层吏员,从他们口中探听账目运作的窍门。此事风险极大,一旦被人察觉……”
小绿的脸上掠过一丝紧张,但更多的却是被委以重任的兴奋和决心,她用力点头:“殿下放心!小绿就算不眠不休,也要把这些账目掰开揉碎,找出里面的门道来!定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看着她们二人,我心中稍安。至此,一条隐形的链条初步形成:我坐镇中枢决策,小绿负责从财政源头开源,小雪负责与执行终端联络,而王进、王虎则在山谷中默默积蓄力量。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飞逝。我白日埋首于三司仿佛永远处理不完的公务中,应对着各方催饷的公文,尤其是杨光远那边,更是不能有丝毫怠慢,每一批粮草军械的发送,我都亲自过问、催促,做得比谁都尽心尽力,绝不能让他抓住任何把柄攻击我,甚至怀疑到我头上。
夜晚,则是在烛光下审阅小雪带回的王进密报,与小绿推敲账目上的每一个数字,精心设计着下一批物资的合法流出路径。
姐姐归宁之期被推迟的消息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心底。我数次派人以我的名义送去问候和礼物,带回的消息总是说长安公主一切安好,只是思念家人,语气平淡得令人心慌。
就在这种担忧中,又过去了十来日。突然有一天,宫中传来消息:长安公主即将归宁!
这个消息让我精神一振,又莫名有些不安。终于,在姐姐出嫁近半月后,我得到了在长宁殿正式接待姐姐和那位姐夫杨承祚的机会。
那日一早,我便吩咐宫人将长宁殿精心布置了一番,备下了姐姐素日喜爱的茶点和熏香。我换上了一件颜色稍显明快的衣裙,既不失公主身份,又带着几分迎接家人的亲切。
巳时刚过,宫人便来通传,公主仪驾已至宫门。
我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袖,缓步走出殿门迎接。
只见姐姐石素衣在宫人的搀扶下,正从轿辇上下来。她身上穿着符合身份的华服,妆容得体,但比起离家那日,似乎更加清减了几分,眼底带着难以掩饰的倦怠和一丝挥之不去的忧郁。她抬头看到我,嘴角努力向上弯了弯,露出一个浅淡而勉强的笑容。
而跟在她身后的,正是那个杨承祚。他今日穿着一身簇新的锦袍,腰束玉带,显得人模人样。
见到我,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堆起热情得过分的笑容,抢上前几步,抢先躬身行礼:
“末将杨承祚,参见太平公主殿下!殿下今日气色更胜往昔,真真是光彩照人!”
他那灼热的目光依旧毫不避讳地在我脸上身上打转,语气中的谄媚几乎要溢出来,完全忽略了他身旁正牌的妻子——我的姐姐石素衣。
我心中厌恶至极,但面上却不得不维持着基本的礼仪。我微微侧身,避开他过于直接的目光,平淡疏离:“杨驸马不必多礼。一路辛苦了。”
随即,我越过他,快步走到姐姐面前,伸手握住她的手,触手一片冰凉。我心中一阵抽痛,柔声道:“姐姐,你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利?快进殿歇息。”
姐姐感受到我手心的温暖,眼圈微微有些发红,低声道:“还好。劳妹妹挂心了。”
我搀着姐姐,刻意将她护在我与杨承祚之间,一同走入殿内。杨承祚跟在后面,似乎对我的冷淡并不在意,依旧东张西望,打量着长宁殿的布置,眼神中带着品评和算计。
入殿落座后,宫人奉上香茗点心。
我关切地问着姐姐在夫家的饮食起居,是否习惯,试图忽略那个碍眼的存在。姐姐的回答总是简短而克制,多是“尚可”、“还好”,但偶尔与我交汇的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苦涩和无奈。
那杨承祚却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他品了口茶,便大声赞道:“好茶!不愧是宫中的贡品,比末将府上的强多了!”然后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些军中见闻、汴梁趣事,话语间总不忘吹嘘其父杨光远的战功如何彪炳,魏州战事如何顺利,仿佛这一切都有他莫大的功劳一般。
他说得口沫横飞,却全然没注意到,或者说根本不在意,姐姐越来越僵硬的坐姿和微微蹙起的眉头。
我几次想将话题引开,他却总能不着痕迹地绕回来,最后甚至又将话头引到了我身上:
“说起来,如今朝廷度支全靠太平公主殿下操持,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前线将士能安心杀敌,多亏了殿下调度有方,及时供给粮草军械。家父在前线也常夸赞殿下贤能,乃国之栋梁!”
他这话看似在拍马屁,实则暗藏机锋,既点了杨光远对后勤的关注,又将我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我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淡然:“杨驸马过奖了。保障大军供给,本是三司分内之事,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岂敢居功。倒是杨节度使在前线浴血奋战,才是真正的辛劳。”
我四两拨千斤地将功劳推了回去,顺便再次提醒他,他的父亲还在为我石家打仗。
杨承祚嘿嘿笑了两声,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我已不再看他,转而拿起一块糕点递给姐姐:“姐姐,尝尝这个,还是你